近日,國內首部聚焦劇院藝術教育運營模式的學術書籍「創藝館」藝術管理系列叢書II——《舞臺之外:劇院藝術教育》正式面世,本專書受2019年「廣州市宣傳文化出版基金」支持出版。
《舞臺之外:劇院藝術教育》整理了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九年來的實踐成果,所提出的「廣大藝教模式」具有現實意義,是廣州大劇院繼2018年系統整理 「創藝館」研習成果、出版「創藝館」藝術管理系列叢書——《格物致知:實論藝術管理》後,將目光回歸至劇院運營本體的作品,不僅為藝術管理思想交鋒與學術交流提供平臺,還為藝術管理實踐及學術研究提供了普適意義。
已實現公共服務性與商業性的平衡
2020年,是廣州大劇院開業的第十年,也是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中心探索、實踐、收穫與成長的第十個年頭。「廣州大劇院在開業前就被宣布為以『零編制、零補貼』的方式運營,在此背景下,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面對的商業難題與經濟挑戰尤甚。」本書作者、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說。根據廣州大劇院的在地性特點,以及廣州大劇院獨特的運營模式,廣州大劇院藝教中心探索出了一套構建劇院藝術教育自循環系統的有效方法,首創「廣大藝教模式」。
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在《舞臺之外:劇院藝術教育》推薦文中表示,「劇院不只是藝術市場中差價贏利的經營環節,這部書告訴我們在文化藝術創作與欣賞的生態中,劇院是苗圃,是家園,是開拓文藝繁榮的重要空間。為此,創作的藝術家與欣賞的觀眾都會為其喝彩。」 「廣大藝教模式」的成功構建與實踐,體現了作為廣州市文化地標的廣州大劇院的社會擔當,在兼顧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的同時,承擔了其公共性所帶來的另一重大社會責任——發揮它在社會文化當中的服務功能和教育功能。
《舞臺之外:劇院藝術教育》不僅為國內各劇院的藝術教育運營提供參照範式,其所提出的「課堂×舞臺」藝術教育模式也為其他類型的藝術教育機構提供借鑑和思考。「這本書非常全面和清晰地闡述了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許多方面的做法,對該領域各層次專業人員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國家對外文化研究基地特聘專家謝大京表示。
與此同時,在探析劇院藝術教育整體運營思路模式的基礎上,《舞臺之外:劇院藝術教育》一書亦闡述了廣州大劇院對自屬教育型藝術院團的教學系統、運營模式及成果評價。該書一經發布,隨即在專業藝術院校中引發熱議,為專業學術機構提供了教學案例,為藝術管理未來人才培養提供方法論指導。
「廣大藝教模式」寫下未來藍圖
「這是一場階段性的總結,也是一次與同行的分享,更是一段對未來的暢想。」梁麗珍在序言中寫道。
在社會效益優先、經濟效益並舉的道路下,廣州大劇院探索出一條創新的藝術教育發展模式,「廣大藝教模式」的成功,也從一個側面印證廣州大劇院「廣大模式」的前瞻性與可行性。廣州大劇院全面市場化的「廣大模式」,脫離依靠政府「輸血」,多元經營,探索文化體制改革。經過十年的探索與實踐,廣州大劇院正以「創新、開放、品質、包容」的核心理念,履行機構的藝術使命,實現全產業鏈的「廣大模式」,向世界展示廣州的文化面貌。
據悉,《舞臺之外:劇院藝術教育》已於廣東省新華發行集團旗下所有新華書店、廣州大劇院劇院商店、方所書店等全面上架,並可於花城出版社網店、廣州大劇院線上商店進行購買。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