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廣州大劇院探索藝術新道路 提振演藝市場復甦信心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受疫情影響,暫別劇場152天後,廣州大劇院即將於6月18日在實驗劇場迎來復演第一場線下演出——國樂大師方錦龍廣東音樂聆享會。隨後6月25、27、28日,歌劇廳也將在歌劇《馬可·波羅》的復演中重啟,這將是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第一部在劇場復演的歌劇,它更標誌著廣州大劇院全面回歸廣州市民的文藝生活。

據悉,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活動以及藝術培訓課程也於6月初陸續啟動,已有不少市民走進劇場。在文旅部演出場館恢復開放的有關文件的指導下,廣州大劇院復工複課復演催生出新方式,牽手網際網路擴大觀眾覆蓋面,利用科技為文化藝術賦能,並通過加強藝術創作與生產,引領文化生活新風尚,提振演藝市場復甦信心。

「線上+線下」,復演限「座」不限「流」

復演在即的廣州大劇院早已蓄勢待發,在細緻做好防疫措施和應對方案的同時,儲備了眾多好戲與觀眾見面。不僅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方錦龍廣東音樂聆享會,以及此前因疫情防控一再延遲上演的歌劇《馬可·波羅》,還有在《舞蹈風暴》中以實力圈粉的舞蹈演員胡沈員作品-現代舞劇《流浪Nomadic》等精彩劇目。據悉,目前這些演出的可售票都已售罄,其中歌劇《馬可·波羅》因王凱、洪之光、劉彬濠、戴宸「黃金陣容」的加盟,讓該劇兩次開售均在兩分鐘內迅速售罄。

根據文旅部印發演出、娛樂等場所恢復的開放指南,劇院入座率不得超過30%。線下的限定坐席數量遠遠無法滿足觀眾需求,廣州大劇院打造「雲劇場」,以線上無限流量的直播方式讓觀眾回歸「劇場」。據悉,未來廣州大劇院多個演出將增設線上直播觀演方式,其中包括歌劇《馬可·波羅》6月25日首演場,觀眾可以在廣州大劇院「雲劇場」以及優酷、愛奇藝等平臺付費觀看,甚至還可以體驗VR模式。

《馬可·波羅》是疫情之後廣州大劇院第一場歌劇演出,甚至是全國第一部在劇場復演的歌劇。儘管有限的上座率並不能覆蓋投入的成本,但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表示:「它的復演可以提振所有文藝工作者的士氣,同時也增強了大眾恢復正常生活的信心,非常有意義,所以我們還是堅持把它做下來。」

「文化+科技」,用科技賦能藝術產業

疫情下的廣州大劇院,實際上從今年2月份就開始了新型藝術方式的探索,實現大膽地走出實體劇場牽手網際網路的第一步:聯合騰訊藝術攜手80後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推出全國首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在4月5、6日兩天的直播中收穫了29萬觀眾在線觀看。該劇從項目策劃、演員面試、幕後製作、排練碰撞到演出直播,呈現全程都是在線上完成,真正實現了跨地域四城協作。5月9日,廣州大劇院十周年院慶發起全球藝術家雲端10小時直播活動,聯動了人民視頻、新浪微博、B站、快手等80個網絡平臺實現同步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過1億人。從「雲見面會」「雲講壇」「雲下午茶」到「雲邀約」「雲讀劇」「雲飯局」,廣州大劇院通過網際網路,開啟「雲劇院」全新模式。隨著劇場的陸續開放,觀眾於6月初隨著線下藝術活動的舉辦陸續回歸,而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擴大了參與觀眾的範圍。其中包括女高音歌唱家劉穎的歌劇分享會,原創歌劇《馬可·波羅》十周年特別賞析會等。接下來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的「國潮文化藝術」會員藝生活系列活動及一系列藝術普及活動,也將通過直播的方式線上線下同步舉行,築起羊城藝術生活的新平臺。

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線上戲劇《等待戈多》製作人、廣州市人大代表梁麗珍表示,廣州大劇院將戲劇表演地點從劇場拓展至千萬流量級別的網絡媒體平臺,讓原本只有數百人觀看的單場演出瞬間增長到數十萬甚至過億人群體,使得藝術覆蓋群體更加廣泛。她在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出了關於打造「劇場+網際網路線上創演平臺」助力文化與旅遊、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建議,呼籲政府對「文化+科技」新型項目的大力扶持,助力廣州在國內構建新的藝術業態,用科技賦能藝術產業,加快推進演藝行業「新基建」建設;也有助於發揮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文化引領功能,助推灣區文化與旅遊、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推動文旅產業衍生出新的市場增長點。

小小藝術家歸巢,藝術培訓複課正當時

回歸劇院的還有小小藝術家們,6月13日起,廣州大劇院器樂培訓中心、廣州大劇院童聲合唱團、廣州大劇院少兒芭蕾舞團、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全面複課,恢復劇院現場教學。複課的背後釋放的是一個向好的信號,但在防疫新形式下仍需要做好防控措施。廣州大劇院嚴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疫情防控要求,在教學區域加強了出入管理控制,並制定時間線路表供家長錯峰接送孩子。課前老師給學員測體溫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而在芭蕾舞的課堂上,如何優雅的測體溫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於複課感到高興的不僅是家長,小學員們亦感到十分興奮,他們向許久不見的老師和同學展示沒有因為疫情而落下的基本功,感慨著終於可以回到劇院跳舞和吹拉彈唱!

停課不停學,疫情停課期間,廣州大劇院採取了線上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據藝術教育中心的負責人介紹:「老師們每周會在線上給孩子們布置功課,他們完成後會在班級群裡打卡,學員們都很積極,有部分孩子還反覆修訂作業,要求老師指導,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器樂類小課我們在疫情期間採取了網絡教學的方式。」目前,對於學員們最大的任務是把狀態調整回來,開始新內容的學習,為年底的周年演出、新年音樂會而努力訓練。

加強內容生產,拓展「劇院+」模式

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大劇院已取消了155場演出,尤其是國外的演出,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在此期間,廣州大劇院並未止步,大步向「生產型」劇院邁進。除了籌備復演的原創歌劇《馬可·波羅》以外,還加大新劇目生產力度,以中演廣州大劇院戲劇藝術中心為平臺的多個劇目創作已提上日程,其中包括一部由著名戲劇導演傅勇凡、編劇唐棟等擔綱主創的話劇。此外,廣州大劇院D藝空間孵化團隊「玖肆」原創歌舞劇《相信有光》入選「中國文聯2020年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該劇以疫情期間真實發生的醫護故事改編,目前已進入籌備創作階段,計劃與D藝空間青年原創孵化項目及「周一星劇場」重「新」出發。

此外,通過搭載資源,促進跨界融合,廣州大劇院對「劇院+」模式進行拓展,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等新手段,催生了文化產品新的打開方式,一系列精美的劇院文創產品,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被打造成「網紅」產品。此外,劇院還根據歌劇《馬可·波羅》中人物角色性格與舞臺造型設計了16款表情包;廣州大劇院十周年紀念畫冊《拾·載》創新地發布了在線閱讀版……廣州大劇院在文化產品創新和傳播的方式上越發活泛了,這是順應新形勢、新常態下的需要,更是在探索藝術道路不斷求新求變的表現。(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馬可·波羅》復演提振市場信心,廣州大劇院回歸市民文藝生活
    受疫情影響,暫別觀眾152天後,廣州大劇院6月18日在實驗劇場迎來復演第一場線下演出——國樂大師方錦龍廣東音樂聆享會。隨後6月25日、27日、28日,歌劇廳也將在歌劇《馬可·波羅》的復演中重啟,這標誌著廣州大劇院全面回歸廣州市民的文藝生活。
  • 廣州大劇院攜手華為打造5G智慧劇院 構築演藝「新業態」
    ;5G VR展廳,讓觀眾在三維數位化空間觀看大劇院高雅藝術與科技結合的精彩展覽……「5G「新基建」支撐賦能下的5G智慧劇院,正重新定義傳統舞臺藝術的「打開方式」。在這一趨勢下,場館方作為線下文娛產業的發端,尤其需要「危」中見「機」擁抱趨勢,積極謀篇布局並付諸實踐。資料顯示,長期定位於生產型劇院的廣州大劇院從今年2月份起就開始了新型藝術方式的探索,先後推出了全國首部線上戲劇、發起全球藝術家雲端10小時直播活動、建設了「雲劇院」平臺、增設線上直播觀演方式……開啟向「雲劇院」新模式的轉型升級。
  • 指明亞太合作方向路徑 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海外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為新形勢下亞太合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展示了中國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的堅定決心,為亞太和全球經濟復甦提振信心。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協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說,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為亞太經合組織開啟2020年後的合作願景指明了方向。
  • 廣州大劇院,廣州新中軸線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廣州大劇院由曾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英籍伊拉克女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宛如兩塊被珠江水衝刷過的靈石,外形奇特,複雜多變,充滿奇思妙想。而廣州大劇院的聲學設計大師,全球頂級聲學大師哈羅德·馬歇爾博士,精心打造了廣州大劇院的聲學系統,使廣州大劇院傳遞出近乎完美的視聽效果。2014年4月被美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今日美國》評為2013年度 「世界十佳歌劇院」。
  • 文旅市場強勁復甦 宋城演藝黃金周期間收入超億元
    今年6月,宋城演藝旗下的11個景區在閉園4個多月後正式重新開業,閉園期間的精心打磨讓企業轉危為機,隨著杭州宋城演藝王國雛形初現、珠海項目順利開工、西安項目成功首演,也在最困難的時期為整個文旅行業提振了信心。
  • 當藝術遇到科技:廣州大劇院開啟5G智慧劇院
    新華社廣州9月25日電(記者鄧瑞璇)通過5G網絡,在家中欣賞8K超高畫質電視實時傳輸的音樂會;戴上VR眼鏡,在虛擬劇院裡沉浸式觀看精彩演出;在雲劇院裡參與線上藝術普及教育……25日,廣州大劇院攜手華為共同打造的「5G智慧劇院」發布,將線下與線上相結合,打造新的藝術形式。
  • 提振文旅消費信心,我們能做些什麼?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好轉,大多數企業復工營業加快推進,市場銷售觸底回升、穩步向好。疫情期間,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文化和旅遊行業,曾一度按下暫停鍵。目前,許多文化和旅遊企業正逐步有序地推進復工復產工作,但因疫情防控所需,還有一些城市的劇院、電影院等公共文化場所沒有開放。
  • 國家大劇院:藝術傳遞溫暖和信心
    今年疫情給劇院行業帶來巨大衝擊,但國家大劇院等藝術機構、演出院團適時調整策略,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化挑戰為機遇,藉助科技力量,創新藝術生產傳播方式,積極開展線上演出,用藝術向公眾傳遞信心和溫暖,也以這種方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化挑戰為機遇?
  • 廣州日報:金融改革新趨勢 提振發展新信心
    原標題:金融改革新趨勢 提振發展新信心 存款利率上限有望今年放開、存款保險制度或將於上半年出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有望獲得新政策支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了金融改革與發展的多重新趨勢。
  • 《舞臺之外:劇院藝術教育》發布,國內首部聚焦劇院藝術教育運營...
    已實現公共服務性與商業性的平衡 2020年,是廣州大劇院開業的第十年,也是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中心探索、實踐、收穫與成長的第十個年頭「廣州大劇院在開業前就被宣布為以『零編制、零補貼』的方式運營,在此背景下,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面對的商業難題與經濟挑戰尤甚。」本書作者、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說。根據廣州大劇院的在地性特點,以及廣州大劇院獨特的運營模式,廣州大劇院藝教中心探索出了一套構建劇院藝術教育自循環系統的有效方法,首創「廣大藝教模式」。
  • 保利劇院公司亮相中國演藝博覽會
    9月9日,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劇場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單位,牽頭組織召開「第二屆全國劇場大會」,海內外400餘位劇院從業人員濟濟一堂,以「劇場業務的延伸」為主題,圍繞「劇場業務等於藝術表演加藝術教育」的議題,探索劇場發展的功能性轉化,探討新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下如何推動劇場行業的多元化發展進程。
  • 從「宅生活」到「宅經濟」,在線演藝的蛋糕有多大?
    受疫情影響,一部分線下產能轉化到線上,讓演出行業重現生機。但隨著演藝行業復甦,線上演藝如何保持持久生命力?在線演藝和線上演藝是替代還是互補?線下與線上內容如何整合?在線演藝的盈利點又在哪裡?這些問題,隨著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聯盟成立,變得立體起來。
  • 廣州大劇院與城市「共生」,10年票紙總數長度=856個廣州塔
    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介紹,至今已有1300多個中外藝術團體和近32000多名藝術家先後在廣州大劇院登臺,義大利斯卡拉劇院、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法國巴黎歌劇院等著名劇院,以及柏林愛樂樂團、德勒斯登愛樂樂團等頂級樂團紛至沓來,廣州大劇院成為了廣州演藝文化「新高地」。
  • 文化強市|大戲看廣州!廣州打造全國文化消費中心城市
    演藝資源豐富廣州大劇院連續兩年票房收入破億開放的城市塑造了一流的劇場,一流的劇場帶來了一流的演出。廣州的演藝文化資源豐富。城市文化地標廣州大劇院開業10年,已成為廣州演藝文化「新高地」, 躋身「世界十大歌劇院」。
  • 「演藝大世界—2020上海國際音樂劇節」菜單公布
    人民網上海12月2日電 (記者 曹玲娟)由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主辦的「演藝大世界—2020上海國際音樂劇節」今天在滬公布菜單。7臺23場來自國際經典與華語原創的優秀作品將先後登臺,滿足觀眾們多元的審美。
  • 成都演藝業探出新市場 線上雲演藝進入爆發期
    中國演出行業會長朱克寧認為,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的演出市場會呈現好節目迭出的狀況。「線上探索和線下推進雙向發力,必將推動中國演出行業的整體提升。」12月10日,城市音樂廳迎來一周歲生日。這一年,音樂廳為觀眾奉獻了252場線上線下演出,場場人氣爆棚,「今年,城市音樂廳是成都劇院類項目演出場次體量最大的場館,數量是四川之最,並在全國劇院中名列前茅。」
  • 經典話劇《白鹿原》獻演餘杭大劇院,文旅消費季圓滿結束
    陝西人藝版經典話劇《白鹿原》是根據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的同名作品,由劇作家孟冰改編的,被稱為經典名著改編第一大戲,中國話劇的新巔峰之作。話劇《白鹿原》由北京人藝2006年首演,在十年後的2016年,陝西人民藝術劇院作為小說故事「發源地」的藝術院團,挖掘本土優勢文化資源,創排出別具特色的陝版《白鹿原》。
  • 國家大劇院:探索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演出新業態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金鳳  不久前,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十三周年。以往每年的這一天,國家大劇院都會在劇院裡展開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大家走進劇院享受藝術之旅。2020年由於疫情防控需要,雖然線下藝術節取消,但是線上藝術節不能缺席。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首次從線下轉至線上,採用12小時不間斷直播的方式舉辦「線上藝術節」。
  • 清華大學卞永祖:中國外貿強勁復甦提振全球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外貿強勁復甦提振全球信心(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卞永祖據江蘇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消息,1—11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世界各國經濟的當下,中國外貿及經濟復甦動力十足,離不開防控工作創造的良好環境。其三,中國經濟具有獨特優勢。一方面,中國擁有完整的上下遊供應鏈,使得生產不至於中斷;另一方面,中國擁有較強的經濟應變能力,能夠及時抵禦外界不確定因素帶來的衝擊。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經濟結構優化趨勢明顯,這是應變能力的重要基礎。
  • 國家大劇院2020臺湖演藝藝術周開幕 李飈執棒首場演出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2日電 (記者 楊嵐)從9月2日,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臺湖演藝藝術周拉開帷幕。在為期19天的活動中,10家專業藝術院團將帶來的15場精彩演出,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輪番登臺,涵蓋交響樂、室內樂、戲劇、雜技、相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