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市|大戲看廣州!廣州打造全國文化消費中心城市

2021-01-09 廣州日報

廣州正在推進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2018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達3973.76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2019年,廣州城市常住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所佔比重為13.6%。演藝資源豐富、電影市場充滿活力、文化惠民力度大……這一切,都帶旺了廣州的文化消費,增強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

演藝資源豐富

廣州大劇院連續兩年票房收入破億

開放的城市塑造了一流的劇場,一流的劇場帶來了一流的演出。

廣州的演藝文化資源豐富。城市文化地標廣州大劇院開業10年,已成為廣州演藝文化「新高地」, 躋身「世界十大歌劇院」。10年來,有1300多個中外藝術團體、32000多名藝術家先後登上廣州大劇院的舞臺,帶來了歌劇、舞蹈音樂、戲曲、戲劇和音樂劇等4000多場精彩表演、1800多場藝術活動;500多萬觀眾走進廣州大劇院接受藝術的薰陶。

廣州大劇院 廣州日報記者 莫偉濃 攝 從每年一部歌劇到2019年上演6部歌劇;從連演40場成為現象級演出的《劇院魅影》到刷新歌劇票房紀錄的《阿依達》;從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馬林斯基歌劇院到柏林愛樂;從本土爆款舞劇《醒·獅》在大劇院多次上演到召集全球藝術家製作的廣州原創歌劇《馬可·波羅》受邀前往義大利演出……廣州大劇院作為一個引進及製作高品質演出的載體和供體,對刺激文化消費起著重要作用。

不唯廣州大劇院,星海音樂廳——二沙島珠江畔的音樂文化地標,其「2019年度音樂大賞」就迎來了倫敦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5個古典音樂大國的超級名團。開業22年來,星海音樂廳在引進世界殿堂級音樂的同時,堅持力捧本地的音樂力量,推動和見證了本地古典音樂的發展。目前,音樂廳已有20萬會員。

陽光下的星海音樂廳。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憂子 攝 另外,廣東藝術劇院、友誼劇院、中山紀念堂……這些藝術機構都發揮著引領欣賞和消費的作用,不斷豐富著城市文化生態,使廣州成為全球矚目的藝術都市,更迅速帶旺了文化消費。

廣州已成為華南地區演藝中心。世界名團名家來中國巡演,必來廣州「打卡」。每當廣州大劇院有歌劇演出,不光是從國內,甚至新加坡、日本、美國打「飛的」前來觀看的觀眾,亦呈增長趨勢。

《醒·獅》是中國第一部以國家非遺項目「廣東醒獅」為主題的大型原創舞劇,劇情極具嶺南特點、廣州本土特色 據廣東省演出協會統計,2018年全省全年票房收入比2017年上升16%。2019年,全省演出行業總收入約53.9億元,佔全國演出行業總收入的10%。單就廣州大劇院來說,連續9年實現收支平衡,2018年、2019年僅票房收入已破億,全國劇院票房收入過億的不超過三家。

2020年,文化演出行業受到疫情衝擊,「網際網路+文化」則保持逆勢上行,線上文化消費支出高速增長。在廣州發展起來的酷狗音樂推出了包括「春日宅家音樂季」「TME live」在內的線上音樂會。而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音樂+直播」的形式正在重塑演出行業的市場格局。除了藉助技術優勢助力線下演唱會搬上「雲端」,酷狗還為音樂人創造「音樂就業新機會」,推動行業穩健、可持續發展。

《劇院魅影》廣州首演 文化惠民力度大

增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

為民便民。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州需要地標性文化建築、高端文化產品,滿足高層次的文化需求,也要從小處著手,完善基層文化設施,豐富基層文化活動,惠及更多基層市民群眾。

近年來,廣州在文化消費領域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鼓勵商業綜合體、文旅場所打造夜間文化消費活動精品。2020年,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州塔、廣州粵劇院、廣東音樂曲藝團共同承辦的「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演出活動以廣州城市建築金招牌廣州塔為演出基地,自2020年7月25日起每周末晚對市民免費開放觀演。

「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第七期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俊傑 攝

至2020年底,活動已成功舉辦20場,先後邀請到于魁智、李勝素、歐凱明、黎駿聲、黃俊英、梁玉嶸、陳玲玉、何克寧、崔克勤、鄭舜英等京劇、粵劇、廣東音樂曲藝、木偶、潮劇藝術名家輪番登臺獻藝,受惠群眾近萬人。「粵韻廣州塔」在疫後恢復期極大地提振了廣州演藝市場消費信心,促進文旅市場快速復甦,成為現代都市文化與嶺南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的文化旅遊品牌,也逐漸成為廣州夜間消費活動精品品牌之一,展現了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文化藝術實力與獨特的非遺文化優勢。

此外,2020年廣州藝術季舉辦期間,所有門票均設有原價和惠民價兩檔,且所有演出票均按照惠民價出票;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優秀展演劇目票價低至30元,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免費進場,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劇院劇場享受文化盛宴。

在提質公共文化方面,廣州通過一系列群文活動、群文賽事,較好提升廣大市民群眾的藝術素養。據悉,「羊城之夏」2020廣州市民文化季系列活動共舉辦各類賽事活動過千場,累計超過100個單位和團體參與,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傳播,受惠市民群眾超1147萬人次,真正做到以文化的名義耀、炫、薈、潮、悅羊城,凸顯廣州文化品牌效應,彰顯嶺南文化魅力。

「羊城之夏」2020廣州市民文化季。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俊傑 攝 通過系列賽事,廣州原創群文作品精品迭出。2019年,「廣州出品」原創曲藝作品西河大鼓書《大營救》榮獲全國群眾文藝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群星獎」。在2020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音樂舞蹈)中,廣州斬獲四金、五銅、四銀,金獎數量和獲獎數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全國電影大票倉

電影市場活躍促創作豐收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近日落幕。疫情之下2020年多個國際電影節展喊停,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仍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境外作品佔作品總數的81.90%。在此之前,廣州剛剛成功舉辦2020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第十七屆廣州大學生電影展等活動。

多個專業電影節展在廣州長期舉辦,折射出的是廣州發展電影產業的決心及市場的活力。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 攝 作為全國電影第一票倉,廣東省電影票房連續18年位列全國首位、影院及銀幕數量全國第一。2019年,廣州影城總數245個,銀幕數1736張,座位數235950張,票房22.009億元,位居全國第四。2020年7月20日,廣州屬於新冠疫情低風險地區,作為首批電影院恢復開放城市,當日上映電影192場次,售出4553張電影票,票房6.01萬元。2020年,中國全年電影票房突破200億元人民幣,鎖定全球票房第一。其中,全國院線票房前十位中,廣州本地註冊院線佔兩席。2020年,廣州影市全年觀影人次1651.5萬,票房6.84億元,位居全國第四位。

2021年1月1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億,創下元旦檔單日票房影史最高紀錄。廣州單日票房2237.4萬,觀影人次52.6萬,位列全國第四。

2020年7月20日廣州電影院復工首日。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 攝 不僅商業院線發達,不同主題的電影展映活動也在這座城市不時上演。包容、多元化的城市文化,讓「小眾電影」在廣州遇到知音無數。剛剛結束的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影展」甄選了20部國內外優秀紀錄片進行線下展映,一經開票便有多場售罄。其中,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大師的《波士頓市政廳》以廣州為第一站,與中國觀眾見面。這部四個半小時的作品,在開票後不僅一票難求,觀影現場更是無人提前退場,影迷的高素質為業內人士所驚嘆。

持續了4年的「通宵場馬拉松」觀影活動是金紅棉影展最具迷影文化特質的特色欄目,得益於多年的市場培育,每年吸引大批年輕人追捧,甚至有外地影迷專程「打飛的」前來,形成獨特的「廣式文化宵夜」。

2019年金紅棉影展「通宵馬拉松」觀影活動。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俊傑 攝 電影市場的繁榮,也激發著從業者的創作激情。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廣州出品」的多部電影取得驕人成績:《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兒童勵志片《點點星光》喜獲最佳兒童片;4K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獲最佳戲曲片提名獎,時隔近10年在金雞獎上再次大放光芒。

「灣區花正開 電影新時代」——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廣州獲獎作品創作分享會。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 攝 紀錄片節閉幕影片《掬水月在手》全球首映後的交流會。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駱昌威 攝 金雞獎評委、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藝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汪天雲表示,廣州電影在沉寂近10年後取得歷史性的突破絕非偶然。這是廣州電影多年文化儲備的一次厚積薄發。而廣州連續多年對文化、電影的消費熱情與市場優勢,也為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素芹、莫斯其格、黃岸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駱昌威、蘇俊傑、陳憂子、王維宣海報製作 廣州日報美術編輯 陳希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吳一釩

相關焦點

  • 廣州打造全國文化消費中心城市
    來廣州看「文化大戲」  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人聲鼎沸,逛展看劇、體驗非遺互動項目正成為廣州市民假日期間消費打卡的首選。目前,廣州正在推進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2018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達3973.76元,此前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2019年,廣州城市常住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所佔比重為13.6%。演藝資源豐富、電影市場充滿活力、文化惠民力度大……這一切,都帶旺了廣州的文化消費,增強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
  • 廣言|文化廣州,何以出新出彩?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楊耀燁 攝 透過它們,我們得以品味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質,管窺一座城市的宜居品質,也得以感知一座城市紮實推動文化建設的鏗鏘腳步。五年來,廣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紮實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文化活動琳琅滿目,文化消費熱情高漲,城市文明新風勁吹,文藝精品層出不窮,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肌理,大戲看廣州,好玩來廣州……廣州文化持續煥發新活力、新精彩,呈現一派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
  • 爭當文化強市排頭兵,廣州增城到北京推介影視產業及文旅體政策
    廣州正以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為總牽引,堅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爭當文化強市的排頭兵,推動影視和文旅體產業高質量發展。
  • 文化「重器」在廣州——夯實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基石,廣州「圖書...
    文化「重器」在廣州——夯實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基石,強化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省會城市功能,編制《廣州市文化設施布局規劃》,推進省「三館合一」、市「三館一院」等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 以文化產業助力大灣區文化中心城市建設
    原標題:以文化產業助力大灣區文化中心城市建設廣州要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不僅要打造擁有跨區域、跨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的知名文化設施,更要擁有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形成的文化產品生產網絡和促進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高端資源吸附、流通的文化要素配置平臺,還必須擁有吸引國際文化消費人群的文化消費體驗空間,從而在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 加快文旅融合 建設文化強市
    加快文旅融合 建設文化強市—— 來自廣州市委黨校處級幹部進修班學員的調研報告近日,廣州市召開文化強市建設推進大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部署和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要求,部署「十四五」時期和面向2035年文化建設發展工作。
  • 廣州發布「夜間消費地圖」
    8月6日,廣州市商務局發布了《廣州夜間消費地圖》,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珠江琶醍等15個消費集聚區成為「夜廣州」消費地標。廣州正試圖通過打造夜間消費集聚區,深挖內需潛力,打造大灣區「不夜城」。廣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力爭到2021年,全市夜間消費優質產品和服務顯著增加,夜間經濟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更加豐富,以嶺南文化為主線,品牌化、國際化、特色化更加鮮明的全域夜間經濟產業鏈更加完善,打造形成「廣州之夜」品牌。
  • 趣丸網絡(TT語音)登榜「2020年廣州文化企業30強」
    入選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11月22日,2020廣州文交會開幕式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圓滿召開。在當天開幕式上,發布了多項文化產業內容,其中趣丸網絡憑藉高速的發展優勢,作為文化電競產業的代表性企業,入選「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
  • 這15個消費集聚區是「夜廣州」地標!廣州發布夜間消費地圖
    廣州夜間消費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今年以來,廣州市商務局出臺了《廣州市2019年促消費工作方案》,實施了造節造勢、促進汽車消費、打造一江兩岸美食長廊等一系列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58.1億元,增長8.2%,實現了自去年4月以來的最高增速。
  • ...路線圖」引領文化強市,攜手世界500強搶佔未來15年文化產業新高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的關鍵期,廣州文化強市建設即將迎來未來5年至15年的發展新格局。 廣州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日前全文公布,提出「著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範例」的總體目標,並分別就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品牌塑造、公共服務體系、文化產業培育四大領域作出具體部署,描繪出文化強市的四大「路線圖」。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荔灣是廣州傳統歷史文化風貌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區之一,粵劇、粵曲、「三雕一彩一繡「等文化符號享譽全球,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荔灣使命在肩。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其中提出,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 文化強市 |「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荔灣是廣州傳統歷史文化風貌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區之一,粵劇、粵曲、「三雕一彩一繡「等文化符號享譽全球,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荔灣使命在肩。
  • 廣州擬成立全國首個城市夜間消費聯盟 首屆夜間消費節將啟動!
    日前,廣州正式印發《關於提振消費促進市場繁榮的若干措施》,推出一系列具有廣府文化特色的創新業態,包括創造「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夜消費品牌;推進「老字號一條街」、「非遺街區」等項目建設;鼓勵品牌開設廣州首店等「首店經濟」等。
  • 廣州酷車小鎮招商中心啟動 打造一站式汽車文化主題公園
    (贏商網報導)9月1日,坐落於廣州市白雲區金沙洲沙鳳三路的廣州酷車小鎮(開業時間:2016)招商中心正式啟動,這是由廣東廣袤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汽車文化主題公園。據悉,規劃共佔地600畝,總建築面積超過66萬平方米,首期已建成並開放28萬平方米。
  • 11個項目籤約、廣州文化企業30強發布……2020廣州文交會來了!
    11月22日下午,2020廣州文交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開幕。現場包括主旨演講、文化產業發布、重點項目籤約、電影發布、文旅新業態成果展示等活動。專家學者、產業大咖齊聚一堂,縱論產業發展。開幕式現場還發布了「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及「2020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榜單,有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現場籤約落戶廣州。
  • 「2020廣州文交會·長沙城市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長沙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剛,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出席活動。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長沙是長江中遊、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長期以來,兩市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聯繫緊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發展基礎。據攜程大數據統計,廣州是今年「國慶最愛去長沙top5」外地遊客來源地之一。
  • 創意廣州城 文化新活力
    17個籤約項目涵蓋文化產業多個方面,如廣州市委宣傳部與湖南廣電戰略合作項目,旨在兩地廣電攜手推動全媒體融合發展,加強4K、5G等新技術應用;市文廣旅局與恆信方所文化公司數字創意產業合作項目,將引進理察泰勒大師工作室等世界頂尖創意團隊入駐;「中國幸福城市實驗室系列共建項目」,將設立瞭望智庫城市中心,引進全球頂級人工智慧研究院「百度商業智能實驗室」,率先建設全國城市「幸福指數」模型。
  • 廣州城市旅遊問詢救援服務中心(廣州文化旅遊產業促進中心)設置...
    廣州城市旅遊問詢救援服務中心(廣州文化旅遊產業促進中心)設置北京路旅遊信息諮詢中心項目採用單一來源採購方式公示期從12月24日開始至12月29日結束,公示期間未收到異議,我中心將依法進行單一來源採購。現就本次採購的成交結果公告如下:一、採購項目名稱廣州城市旅遊問詢救援服務中心(廣州文化旅遊產業促進中心)設置北京路旅遊信息諮詢中心項目二、採購項目內容1.北京路旅遊信息諮詢中心場地面積不少於70平方米,並對北京路旅遊信息諮詢中心按《旅遊信息諮詢中心設置與服務規範》要求進行功能設計。
  • 182億元文化產業項目落戶廣州
    大洋網訊 昨日,2020廣州文交會主要成果發布會在越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據介紹,2020廣州文交會呈現出辦會規模顯著提升、辦會形式豐富多樣、辦會成果碩果纍纍三大特點。文交會期間,文旅新業態成果展示、文化大師工作室落戶廣州、兄弟友好城市推介、文化企業和園區推介、10大板塊25場系列活動、13場高端論壇分別在1個主會場(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和8個分會場同步舉辦;11項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籤約,合同金額達182億元。
  • 廣州全力打造中國粵劇文化中心,粵劇院新址7月前建成使用
    (資料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攝 廣州文化強市「十大範例」 大洋網訊 人們常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粵劇是連接世界華人華僑的紐帶。早在2009年10月,粵劇便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