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被老師吼,媽媽的回答讓孩子受益終身

2020-09-21 晨曦的學習小屋

這天,小丹放學一回到家,就向媽媽抱怨:「媽媽,我們數學老師太討厭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吼我!」

小丹媽媽一聽,皺著眉說:「得了吧!你肯定做了什麼事,才會讓老師生氣。」

小丹聽媽媽這麼說,也非常生氣:「我才沒有做什麼!」

媽媽說:「沒做什麼,怎麼會被老師吼?我看你需要好好反省一下。」

小丹走進房間,「砰」的一聲摔上房門。媽媽也生氣得不想再說話。

這段對話,是不是很熟悉?

作為旁觀者,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小丹媽媽的錯誤之處,她沒有耐心傾聽;而作為當局者,我們則很有可能跟小丹媽媽一樣,用「你肯定……」這樣的談話方式開始,也會以雙方都氣憤無比的方式結尾。

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其實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溫情。尤其,當我們想要說服孩子時,會經常使用交換、賄賂或者指責、懲罰之類的方式。

儘管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會聽從我們,但這並不是孩子本身的意願。當他慢慢成長,擁有自己的想法時,他就不會再聽從我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反叛父母的原因。

正如富蘭克林所說:「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擁有各自的自尊體系。跟孩子溝通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每個想法,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跟自己合作,也要相信他能為家庭、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需求,傾聽父母的建議。

那麼,什麼樣的交流方式,才是正確和有效的呢?

那就是「四步交流法」: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理解,就是設身處地的去想孩子所經歷的事,把自己放低,而不是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看待孩子的感受。

2、表達對孩子的同情。

同情不代表認同和寬恕孩子的行為,而是告訴孩子我們理解他。

我們可以跟孩子講述自己曾經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同情會更容易讓他接受。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表達感受而不是評論,用「我很失望」、「我覺得很難過」,來代替「你不應該這麼做」、「你這樣做是錯的」。

4、讓孩子關注如何解決問題。

只有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才能避免以後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那麼,如果讓小丹媽媽用上面的「四步交流法」,再次跟小丹交流,又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呢?

小丹回到家,向媽媽抱怨老師吼了她。媽媽雖然有些擔心,但還是用溫和的語氣對小丹說:「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吼了你,你一定覺得很丟臉,是吧?」

小丹聽到媽媽的話,低著頭「嗯」了一聲。

媽媽接著說:「其實,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我的老師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吼過我。」

小丹一聽,立馬抬起頭,說:「是嗎?」

媽媽告訴了小丹自己的經歷,小丹聽完,對媽媽說:「其實我只是向同學借鉛筆,我並沒有跟其他同學說話,然後老師就吼我,他沒有聽我的解釋,我就覺得很委屈。」

媽媽問小丹:「我能理解你為什麼這麼想。那麼,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這種事不再發生?」

小丹馬上說:「我可以在書包裡多準備幾支鉛筆,我就不用去問同學借鉛筆了。」

小丹媽媽說:「這個辦法還不錯。」

這樣的交流方式,不僅讓小丹樂於表達自己,還能讓她感受到媽媽的親近和信任,從而願意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交流方式嗎?

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女士說:「當孩子覺得你理解他的觀點時,他就會受到鼓勵,也就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

要知道,孩子向我們訴苦、抱怨的時候,他想聽的不是建議或者方法,而是我們的理解。

只要我們願意尊重孩子,願意用孩子希望的方式去跟他溝通,那麼,親子溝通將不再是難題。

四步交流法」,馬上用起來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吼孩子,父母是發洩了,可孩子的內心卻從此封閉了!
    父母或多或少都吼過孩子,有時候明明知道不要吼,但就是控制不住,可是吼完後又很愧疚,覺得自己太衝動了。確實吼孩子,可能會暫時起到效果,但是卻達不到長期效果,還會給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並且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 當孩子犯錯時與其打罵呵斥,倒不如做好三點,讓孩子終身受益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以後,都會以這種態度教育孩子:「活該!讓你不要……,你偏要……!」然後一邊訓斥孩子,一邊替孩子收拾殘局。如果後果很嚴重,家長甚至會動手把孩子揍一頓。結果呢,孩子記恨父母的打罵,父母氣憤孩子的不聽話、不爭氣。在一個綜藝節目中,看到陳喬恩講述自己小時候的遭遇:經常被母親打,寧願在墓地裡看墓碑上的亡者故事,也不敢回家。
  • 孩子犯錯時,大吼大叫是最無效的,真正有用的是父母這些話
    在生活中孩子難免會犯錯,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就是直接對孩子發脾氣,但其實父母的這兩種方法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用。為什麼說父母對孩子講道理、發脾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沒有用呢?因為對於學齡前兒童,父母每天對他們講的大道理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話的意義。
  • 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
    導讀: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經常被媽媽大吼的孩子,和從沒被媽媽吼過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當時會變得很乖,但實際上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偶爾吼一次沒什麼關係,如果經常吼孩子,孩子長大後,與那些從沒被媽媽吼過的孩子之間會產生很大的差距。,和從沒被媽媽吼過的孩子會有哪些不同?
  • 別再吼孩子了!孩子犯錯,媽媽只需要說這3句話,孩子越來越優秀
    孩子犯錯時,別再吼了!越吼孩子越容易犯錯。其實,媽媽只需要說這3句話,孩子從此就不再犯同樣的錯,會越來越聰明!很多媽媽通常只說第一句,說第二句的屈指可數,第三句會讓孩子更聰明,值得所有媽媽借鑑。帶孩子道歉:讓孩子知道,犯錯了就要主動承認錯誤;培養孩子的誠信。
  • 孩子的成才99%與媽媽有關,培養優秀孩子,媽媽要做好這5點!
    我們可知道「發明大王」愛迪生曾是一個被學校退學的「智力受損」的孩子,老師還給了他媽媽一封信,媽媽一邊看一邊哭,當愛迪生問信上寫的什麼時,媽媽回答:「你的孩子是個天才我們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媽媽們就要注意這5點:一、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孩子說到吼孩子,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段子:陪讀的媽媽對於這個段子應該感觸很深,「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很多媽媽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總是免不了吼孩子。有孩子就說:媽媽吼我的時候,我的大腦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起。
  • 別再吼孩子了!孩子犯錯,媽媽只需要說這3句話,孩子會感謝你的
    孩子還小,難免會犯錯,家長說上幾回孩子還不改,許多媽媽就沒了耐心,開端進步分貝和孩子說話,最終變成吼孩子一頓。孩子犯錯了,別再吼孩子了,其實越吼孩子越容易犯錯,家長只需要說這3句話,孩子就不會再犯相同的過錯,變得越來越聰明。許多媽媽一般只說第一句,說第二句的十分少,第三句會讓孩子更聰明,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 當孩子犯錯時,吼和講道理沒什麼用,真正奏效的還是以下做法
    文|文兒我身邊經常有家長吐槽,有時候家裡孩子犯錯了,在學校沒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或者在外面跟人打架了,回到家裡自己對他進行批評教育,可是孩子不但不知錯,態度還很惡劣。那一瞬間,自己就像是感受到了火星撞擊地球,快氣爆炸了,只想把孩子拎起來揍一頓......其實,孩子犯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犯錯是他成長的一部分,只要家長能正常看待孩子犯錯,別著急吼他或者講道理,循序漸進地教育孩子,他更容易接受改正。
  • 《陪孩子終身成長》允許孩子「犯錯」:3招幫助孩子擁有成長思維
    這個時候,家長也顧不上如何與孩子溝通,上來就對孩子劈頭蓋臉的一頓責罵,甚至是懲罰。孩子犯錯誤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當我看完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後,我發現,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心態。「犯錯」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 吼孩子-反省-吼孩子,6點建議,不做一個焦慮媽媽
    家裡兩個孩子一個人帶,說不吼孩子那是騙人的,每次努力控制住情緒,可是還是忍不住吼孩子。每次知道吼孩子不好,但是情緒上來了,完全不受控制。每次吼完後,又特別後悔、自責,每次都在反省-吼孩子-反省-吼孩子……中進行,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神經質」。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不正常了,神經紊亂了。
  • 教育好孩子,從媽媽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很多媽媽在面對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寶貝時甚是沒轍,習慣了大吼大叫~儘管事後小有後悔,但當時卻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的教育應該是以身作則,不吼不叫。媽媽即是孩子的朋友又是孩子的老師更是他的指路人,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先從自己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 孩子犯錯,打罵效果差,有啥招能幫助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呢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冷靜自持,就事論事,那就先從自己開始吧!危害三:媽媽大發脾氣,孩子很恐懼,根本無法聚焦於改正錯誤本身在繪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中,開頭寫道:「有一天,企鵝媽媽好生氣,氣得對小企鵝大吼大叫!」「小企鵝嚇得全身都散掉了!
  • 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很管用
    ,吼叫只會激發他們的叛逆心理,讓他們變得越來越難管教,身為父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那麼容易就被怒火衝昏頭腦。1、控制自己的情緒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就跟我說,他在哄完孩子之後感到特別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對孩子那麼兇,當時我就表示疑惑,為什麼不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氣呢?明知道吼完之後會後悔,卻還要吼孩子,難道我們真的要做被情緒控制的媽媽嗎?
  • 「媽媽,老師批評我,我不想上學了」媽媽這樣做,孩子受益一生
    導讀:「媽媽,老師批評我,我不想上學了」媽媽這樣做,孩子受益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老師批評我,我不想上學了」媽媽這樣做,孩子受益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故事/那個經常吼孩子的媽媽,最後和孩子的關係變得像仇人!
    以前大寶在三歲多的時候,特別難帶,我在廚房做飯,她能在房間,把柜子裡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那時候,每天又要工作,下班還得接孩子做飯,特別的累,孩子做錯一點事情就被我大聲的吼她,有一次,大寶把我的一個證件給撕了,我一著急,便用衣架打大寶的屁股,一邊吼她,「還敢不敢了?聽不聽話。」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等我恢復理智了,連忙把孩子抱在懷裡,對大寶道歉,說以後再也不吼她,不打她了。
  • 娃犯錯不要吼,引導孩子學會分析行為,懂因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娃犯錯不要吼,引導孩子學會分析行為,懂因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文 | 【夢雨幼兒教育】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歡迎轉發分享孩子總會在成長過程中犯一些錯誤,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孩子犯錯後,只有讓孩子能認識到錯誤,並在以後不會再犯才是最重要的。
  •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後來怎樣了?媽媽的大音量,斬斷了孩子的翅膀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很多時候都因為孩子的"不懂事"而把控不住自己的暴脾氣,向孩子大吼大罵一通。 可能在父母心裡,覺得"吼孩子"也是一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實不是這樣的。
  • 毀掉一個孩子,別讓他犯錯就好了,智慧媽媽這樣做,接住孩子犯錯
    老師、社會不能接住孩子的犯錯,從而讓孩子、成人不敢面對失敗,不能坦然前行。而老師就是聲色俱厲地批評或者叫家長,仿佛孩子是罪犯。社會更是嘲諷或者滿天飛的謠言,讓人直不起腰來。,媽媽不讓犯錯是更大的陷阱。而體育課的丟分屬於無效失敗,不僅沒有受益,還失去了與同學協作機會。
  • 《不急不吼做媽媽》: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媽媽
    《不急不吼做媽媽》是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超人氣暢銷書,洞悉育兒痛點,理解媽媽真正的難處,引導媽媽緩解焦慮、發現嘮叨易怒的深層動機、從根本上扭轉情緒失控的育兒局面。 過去的媽媽養育很多孩子,會根據不同性格養育,寄予每個孩子不同的期望。孩子的性格得到認可,也就愉快地按自己的節奏生活。現在的媽媽只生養一兩個孩子,對於孩子的關注也會比較集中,孩子也就承載了父母更多的期望。 媽媽對於孩子有太多的期望,孩子所能承載的有限,欲望和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是媽媽們焦慮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