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習內容和活動方式,研學旅行課程分哪幾種學習組織形式?

2020-12-25 筆船教育

研學旅行是戶外活動,學習組織形式多樣化,不同的課程和活動方式,學習組織形式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根據學習內容和活動方式,研學旅行課程分哪幾種學習組織形式?

01、參觀遊覽

這是在研學旅行課程實施中採用最多的一種學習方式,適用於多數課程類型的學習。在遊覽參觀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體驗、感悟,獲取知識、豐高情感、加深理解、形成態度。參觀遊覽的學習組織形式通常為分組集體學習或個人體驗。在參觀遊覽活動中,雖然一般是學生集體跟隨導遊或講解員一起學習,但每個人的學習以個人觀察體驗為主。

02、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研學旅行課題研究的主要學習方式,它注重學生運用實地觀察、訪談、文獻資料分析等方法,獲取材料,培養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於探究的精神。調查研究的關鍵要素包括:發現並提出問題;提出假設,選擇方法;獲取證據;提出解釋或觀念;交流、評價探究成果;反思和改進。鑑於調查研究的嚴謹性和任務的複雜性,通常會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組織形式。

03、拓展訓練

在一些實踐基地、夏令營營地或團隊拓展基地等資源的學習課程中,經常會進行拓展訓練。在這些活動中通常採用團隊合作與個體體驗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有的技能訓練需要個體獨立完成,而更多的拓展訓練項目需要團隊合作完成。通過拓展訓練,可以增進團隊成員之間的了解,拉近感情,提高成員的交流合作能力。

04、手工製作

手工製作是文化類和科技類課程的常用學習組織形式,是學生在學習某種工藝技術或者文化產品知識後,通過動手製作進行工藝體驗的學習方式。比如在參觀民俗博物館時動手學習繡品製作,動手練習剪紙,製作泥塑等;在參觀科技館時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器材完成科學實驗,學習車床衝床和切削工藝,動手製作零件或工藝品器件等。

05、講座論壇、團隊遊戲

講座論壇:通過集體聽取專題講座、專家報告等學習某一方面的專業或文化知識。通過參加論壇活動參與互動學習交流。

團隊遊戲:通過團隊成員一起做遊戲的方式進行情感交流、協作配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06、演藝表演

包括欣賞表演和參與活動兩種方式。在學習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專業文化時,例如地方戲劇、地方民俗表演等,通常以觀看演出的方式學習。但有些演藝活動可以安排學習者一起參與表演,例如傳統文化表演、傳統文化或歷史故事情景劇表演、經典通讀活動等。

相關焦點

  • 研學旅行,給你的孩子換一種學習方式!
    2017年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了一系列關於研學的文件,1月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範》,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8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刻不容緩;9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已經確立納入學校教育學分系統;11月教育部發布:《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正式公示了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 體驗性學習視角下的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策略
    研學旅行活動的有效開展,有賴於研學課程的過程性、交互性、反思性和默會性設計。借鑑大衛·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循環圈」理論,研學課程的設計應當圍繞四個環節遞進:學生具體經驗的獲得、引導學生的觀察反思、抽象概括、指向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發展。
  • 開發博物館課程,讓學生在研學旅行中,開展深度學習
    研學旅行是實踐性的綜合活動課程,作為研學旅行基地,博物館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並藉助場館資源開發專題課程,讓學生在研學體驗中開展深度學習。開發博物館課程要明確博物館學習的特點,博物館課程開發的理論基礎、開發策略和主要模式。
  • 研學旅行的組織與實施
    研學旅行對於學校來說,最主要的還是如何設計和有效組織實施研學旅行。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一些有悖研學旅行初衷的現象。比如有的學校打出了「帶著課本去旅行」的旗號,以「第二課堂」的名義把研學旅行做成了「課堂搬家」或補習夏令營、冬令營;有的學校擔心出事,便直接把學校「平移」到了實踐活動基地,把研學旅行做成了另一種封閉式活動;有的學校把研學旅行做成了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活動」……總之,研學旅行在具體實施階段仍存在著諸多「亂象」。
  • 研學旅行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為保持學生較高的學習主動性和研學活動的有效性,指導教師應採取合適的引導方式促進學生在研學旅行中的自主學習。指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把研學旅行的過程作為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將研學旅行與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相結合,促進研學旅行和社會人文、科學技術等課程的有機融合。
  • 研學旅行的課程性質與課程理念,你了解多少?
    (一)課程性質「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 2018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模型
    一、研學旅行課程的內涵與特點《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
  • 研學復盤|研學實踐活動中,如何超越常規旅遊操作方式
    歸根結底,還是沒有真正認識到底什麼才是研學旅行。青少年研學旅行該如何界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 「中歐研學」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關於研學旅行五大問題
    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
  • 學校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實踐研究
    研學旅行課程融實踐性、靈活性和創新性於一身,將課堂搬到了校外,並憑藉著團隊合作學習的特性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程模式。通過對研學旅行課程的理念、課程設計的研究,以及對參加過研學旅行的學生進行相關的調查問卷,研究發現在現在的研學旅行過程中,學生安全問題逐漸突出,學生對於研學旅行課程內容的要求也逐漸變高。針對研學旅行課程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 研學旅行安全保障,課程設計要先行
    教育部等 11 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 研學旅行課程如何深度融合學科課程?
    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體制影響,在學校教育教學領域也面臨很多突出性的問題,無法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兩者有效結合起來,而研學旅行的中心內容就是實踐活動,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教學內容和社會實踐充分融合在一起,對於重塑學科知識架構,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很好的促進效果。
  • 核心素養下的中學地理研學旅行活動理論研究
    此後,清政府又相繼的派出了多批留學生赴美、日、英、法、德等國學習;另一種表現形式是留法勤工儉學。這一留學運動主要發生在五四運動前後,並且是一種全新的留學模式。在巴黎華法教育會與廣安勤工儉學會的大力倡導下,以及五四運動爆發後各種新思潮湧入,促使赴法勤工儉學的新的留學潮流發展。這批留學生主要是以「勤以作工,儉以求學」為宗旨,沒有官費的支持,在法國各地的學校和大工廠中邊工作邊學習,研究各種社會主義思潮。
  • 沈傑:研學旅行課程研發與創新
    自2001年開始,課程堅持16年,發揮北京特色,整合在京大學、科研院所、博物場館等資源,並和中科院合作,在京外選定了10餘個活動地區,讓學生深入科研院所,通過空間的變化、學習環境的開放,引發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培養了實踐精神,激發了創新靈感,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多元評價方式激發了學生內在潛能,提高了自我調控能力。
  • 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有機融合,怎麼做?
    《綱要》把研學旅行納入綜合實踐課程的「考察探究」領域,可見研學旅行也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因此其不能游離於學科課程之外,只有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能避免研學旅行在教學上的邊緣化和虛無化,避免「只遊不學」和「只學不遊」的現象。
  • 2020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設計大賽開始了!
    為了更好的推進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開發一批具有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推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示範帶動作用的研學旅行基地,選拔一批優秀研學旅行指導師,研學頭條聯合武漢大學研學實踐教育研究中心特舉辦本次比賽——「2020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設計大賽」。那麼話不多說,搬好小板凳,和小研同學一起來看看比賽的內容吧!
  • 研學旅行的核心產品是課程,6大策略設計出專業「範兒」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近年出現了研學旅行這種綜合性的課程形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新時代教育提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具有廣闊的社會經濟背景,也是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發展的產物。
  • 研學旅行手冊應該如何設計?
    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活動方式之一,它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來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之一。研學旅行其核心是研學,手段是旅行,它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教學形式,為達成研學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的一系列旅行活動。
  • 博雅出品丨《研學旅行》產品手冊
    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誌,形成研學總結報告。
  • 認識研學旅行-千策科技-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實訓教學
    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誌,形成研學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