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在上海開業,火爆到開業首日就被迫提前打烊,可謂是現象級的零售模式。COSTCO現象,毫無疑問會引發付費會員的狂潮,付費會員,將成為接下來網際網路企業變現的主力模式。
1
雖然說中國網際網路早就有付費會員制的變現模式,不過多為虛擬產品,比如QQ會員。網絡零售行業,以及線下實體行業,雖然也有付費會員模式,卻無法形成規模,也沒有成現象級的應用。
虛擬產品領域,即時通訊、SNS社交網絡、婚戀網站、視頻網絡、小說閱讀網絡,都曾經產生過大量的會員制服務,給付費會員提供增值服務。但由於虛擬產品的虛擬屬性,採用付費會員制的網站,又無法深度整合產品,提供對買家有價值的服務,甚至普遍玩花招,耍陰謀,造成大量的用戶流失,甚至將一個整個網站都玩死的現象,不計其數。
到目前為止,虛擬產品領域,採用付費會員製成功的,IM剩下一個QQ,婚戀網絡直接半死不活,視頻網站與小說閱讀倒是風生水起,省下的,基本沒有了。
網絡零售,也就是電商,京東引進了付費會員制。京東plus、淘寶88、網易考拉黑卡,都是部分會員,也就是購買升級模式。其他的,也沒有幾家敢使用付費會員的模式。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針對C端用戶的會員制度,其實都沒能成為現象級。
2
線下實體零售業,採用付費會員模式的,除了這些年引進自國外的付費會員模式的便利店、超市,剩下的就是藥店。而美容美髮健身等行業,則是採用預付費的模式。
預付費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美容美髮健身餐飲等行業熱愛的商業,原因無他,那就是在融資環境惡劣的狀況下,企業可以提前收到貨款,用於擴大規模以及運營周轉。而且,還便於隨時捲款潛逃。
至於付費會員模式,實體業則不屑於採用。原因很簡單,大家一致認為,付費會員模式完全滿足不了實體業的需求。會員費少,企業不感興趣;會員費高,則意味著將顧客排斥在外。在很多人看來,付費會員制,在中國是沒有生存的土壤的。
沒有生存的土壤,歸根結底,還在於實體企業不願意深挖用戶價值。存在付費會員制設計的藥店,付費會員對於用戶的唯一用途,就是積分打折。此外,再也沒有任何增值服務。就算是打折,也是弄個9點8折,9點5折,除非需常年購藥的家庭,購買藥店會員的,很少。
3
這家全美第二,全球第七的零售商costco(開市客),在進入中國之前,還有諸如山姆會員店等系列外海引進的付費會員制零售店。這些店可能與costco的套路並不一樣,對中國也不夠熟悉,故而一度傳出敗北的消息,甚至很少有媒體會對他們進行報導。
我們遍尋大小小巷,發現基本不存在實體會員制零售業。costco此次入駐上海,成功掀起浪花,將讓中國實體企業意識到付費會員制的威力。按照以往的經驗,線上線下一定會掀起一波付費會員制的狂潮。
實際上,在costco入駐上海的第三天,同城藝龍就推出黑鯨會員,發展付費會員旅遊業。同城藝龍的反應速度,很是讓人欽佩。不過,若是他們能夠在會員服務上有所提升,或許還真能成功。在線旅遊業的大數據殺熟、不提示捆綁、退票難等一系列問題,很明顯就會是同城藝龍們需要跨越的門檻。
線下,未來五年內,將會有大規模的資本,湧入付費制會員零售。雖然這幾年,網際網路資本主導了」新零售」、」無人零售」、」社區零售」的概念,但很明顯落地無力。網際網路思維,在零售業遭遇了集體滑鐵盧。
付費會員制,可能是」新零售」的救命稻草。此前沒有成功樣板,不會有人規模性複製。而現在有了成功的樣板,也因樣板就在家門口,便於學習,付費會員制將會井噴。
4
不過需要小心龐氏騙局。比如,costco早在2008年,就成為傳銷界的大腿,曾有一個團隊,號稱costco即將進入中國,只要叫399元獲得會員,然後再去拉新,層層返利,就能坐擁千萬。
現在costco真的進入了中國,而且正好是」傳銷式社交電商」泛濫的時候,costco為主的付費會員模式,將成為類似傳銷新的炒作話題,也會成為他們推行傳銷的強有力的理論依據。有他們似乎終於看到了一個能夠給他們」正名」的模式。
只是很遺憾,costco雖然是付費會員制,卻並沒有付費返利制,也沒有團隊計酬,更不會設立層層線下要讓去傳銷。這並不會成為他們將costco作為洗白自身的依據。
不論如何,付費會員制將會迅速成為熱點商業模式,成為下一個資本賽道。或許我國商人,能夠學會如何正確地學會付費會員模式,給消費者帶來差異化的商品與服務。
作者:醉長番;專欄:上元書房。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