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天主教徽章裡的歷史故事

2020-12-15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每一個民國天主教徽章,都有一個故事。

中國有這樣一些民國時期天主教會的徽章散布民間,國內國外以及各個時期的都有,因為有寶貴的歷史紀念意義,它們成為一些收藏家追逐的目標。

一,無原罪聖母瑪利亞少見宗教證章

民國天主教:籲無原罪聖母瑪利亞少見宗教證章銅章收藏

1854年12月8日,教宗庇護九世頒布欽定聖母始孕無玷信德的通諭,用他不能錯誤的宗座神權,莊重宣布:至聖童貞瑪利亞在她始孕的第一瞬息,因著全能天主的殊異的恩寵,仗賴著人類救主耶穌基督的功勳,就免染原罪的諸般玷汙,這道理是天主所啟示的,為此,一總的教友應當堅信。

二,清或民國時期耶穌和十二位門徒教會徽章

清或民國時期精美老十字架 耶穌和十二位門徒,天主教民國教會徽章

為什麼主耶穌不選十個人而要選十二個呢?原來「十二」這個數目有一連串的意義。舊約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正預表新約的十二門徒,在曠野的以琳有十二股活泉解人口渴;使徒約翰看見的異象中,有一個婦人頭戴十二星的冠冕,代表教會在世上發光;將來的新耶路撒冷有十二個門,門上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城牆有 十二根墓。這些足夠說明主耶穌選召十二個門徒不是偶然的一個數目。

三,反映天主教會參加抗日戰爭「公教救護隊」證章。

抗戰時期天主教上愛天主下愛眾人「公教救護隊」證章。

1933年熱河長城抗戰,雷鳴遠神父帶領教友前去搶救傷兵;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以後,雷鳴遠神父率領教友共六百餘人,組織公教救護隊,在太行山和中條山一帶搶救傷兵,救濟難民,教育失學兒童。

四,民國廣州石室天主教會聖心中學徽章

民國廣州石室天主教會聖心中學校徽

1863年,法國天主教教會在約瑟路(現三中校址)興建了一間頗具規模的學校,命名為聖心書院。該書院以學外文為主,兼修中文,校長是法籍黎神父,教師大多數為外籍修道士,也有少數教中文的中國教師。1914年(民國三年),改為四年制私立聖心中學,1945年,又改名為啟育中學。

五,民國天主教聖體軍紀念章

民國天主教聖體軍紀念章

1925年9月,惠濟良被委任為教區耶穌會總會院院長,兼管徐家匯天文臺、聖母院以及天主教小學;1928年初,於徐家匯的教會男女小學中建立了兒童聖體軍。

六,香港聖若瑟書院紀念章

香港聖若瑟書院紀念章

聖若瑟書院是香港現存首間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所補助的22所傳統名校之一。學校為香港著名學府, 在學術、體育及音樂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現

創立於1875年的聖若瑟書院,名人校友輩出,採用英文教學、學生多才多藝,常為學校在校際音樂,朗誦節及田徑比賽等比賽贏取獎項。家長通常會將此學校與高主教書院,英皇書院比較。

七,天主教佘山聖堂證章

此章全國僅存十多枚,2002年上海秋拍會480多元拍出一枚,此後再沒見到過。 佘山天主教堂建於海拔99米佘山山頂,系法國傳教士所建,教堂東西長56米,南北闊25米,其建築特點為總體設計山與建築為一體,色彩協調自然.佘山既是上海的風景旅遊聖地,而教堂絕佳的地理位置也吸引了大量信徒和遊客到佘山朝聖.備註:1871年9月,大堂第一期建築工程開始,1873年4月15日,郎主教祝聖了這座多利安柱式的希臘式新堂,就是現在的「中山大堂」。每年朝聖者都在萬人以上。此章為佘山聖堂信徒的進教之證明.

八,以鄂本篤為頭像的葡幣

以鄂本篤為頭像的葡幣Escudos | Coin-Brothers

鄂本篤(1562— 1607)葡萄牙人。耶穌會會士、旅行家,後受派遣,欲探尋經亞洲中部通往北京的陸道,於1602年自印度經中央亞細亞,越帕米爾高原,於1605年到達肅州(酒泉),後即病死於此。其殘存之行記收入到《利瑪竇中國札記》中去,為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九,這樣的證章、徽章,紀念件還有很多

天主堂聖體會徽章

民國教會徽章

民國時期傳教士證牌

民國時期耶穌聖心為我等祈,加爾默羅聖母聖牌章

民國天主教銅章一個

民國時期鋁製天主教耶穌聖心徽章

清或民國德國回流老銅件"耶穌和門徒" 。

晚清民國時期的幾種爾國臨格於中國徽章

民國時期徽章:爾國臨格於中國

我們的天父,願禰的名受顯揚;願禰的國來臨;願禰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爾國臨格於中國。

民國武漢租界老物件,天主教耶穌誕生陶瓷雕塑擺件

天主教會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或者為紀念一些著名的有特別意義的歷史事件,以及為教會有過特殊貢獻的人物都會發行一些紀念徽章。

相關焦點

  • 每一個天主教徽章,都有一個歷史故事
    每一個民國天主教徽章,都有一個故事。 中國有這樣一些民國時期天主教會的徽章散布民間,國內國外以及各個時期的都有,因為有寶貴的歷史紀念意義,它們成為一些收藏家追逐的目標。
  • 民國時期山東學校的畢業證及徽章
    劉澤民三十年代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抗戰期間任於國立二十二中學體育兼歷史教員,善籃球,為民國時期著名籃球運動員。濟南解放初濟南一臨中與二臨中合併,成為濟南特別市第二中學,校長王大彤。五十年代學校更名為華東大學附中及山東省實驗中學。七.
  • 徽章收藏嶄露頭角
    建議收藏者按歷史時段收藏徽章,注重質量,而非數量  近年來,收藏市場異常火爆,各類藏品在拍賣市場上創下一輪又一輪新高。當瓷器與玉器收藏為人津津樂道之時,徽章類的拍品開始嶄露頭角。  其實,在民間藝術收藏者林芝女士看來,徽章收藏看似很小眾,但早已深入民間。「其實很多人家裡都有幾枚徽章,有些看似很普通,卻非常有收藏價值」。
  • 孫繼生| 北平天主教輔仁大學老照片裡的逸聞趣事
    北平天主教輔仁大學的創立,對中國民國時期的教育事業影響深遠,天主教會從明末清初利瑪竇與耶穌會會士開始就重視"學術傳教",北平輔仁大學的時間並不長
  • 民國時期北京的大學
    [摘要]民國時期的大學,基本上分成三類:公立或者叫國立大學,比如北大、清華、北師大;一類是教會大學,燕京和輔仁都是教會大學;還有一類是私立大學和半公立半私立大學,像中國大學、中法大學。民國元年(1912年)京師大學堂的第一任校長是嚴復,時間很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後來的北京大學,最鼎盛有這麼幾個階段,一個就是1916年蔡元培以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身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一直到1927年張作霖到北京前夕,差不多10年的時間,人才濟濟,名教授雲集,可謂開一代學風。第二個輝煌時期是1930年蔣夢麟主持北大。蔣夢麟上臺以後主要用了兩個人,一個是胡適,一個是傅斯年。
  • 天主教上海教區松江馬路橋聖若瑟堂與歷史上的若瑟醫院
    抗日戰爭時期,聖堂被日軍佔為馬廄,數年後殘破不堪,僅剩四壁。1949年8月,颱風成災,聖堂塌毀。有鑑於此,教區遂將松江若瑟醫院內附設的聖母堂改作若瑟堂。院內聖母堂花木扶疏,幽雅靜謐,當時是專供醫院裡的姆姆、醫生、護士及醫務工作者進行宗教活動的,並不對外開放。若瑟堂規模很小,坐北朝南,為一幢三開間磚混結構的簡易哥德式建築,通體由紅磚砌成。
  • 天主教信仰生活紀實7:有一門技術很重要,天主教會學校的技能培訓首開先河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這是一個賞心悅目、與眾不同的公眾號能告訴你許多有趣的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 秦朝和民國時期是歷史上兩個轉折時期
    歷史上有很多的轉折點,但是大的轉折點只有兩個,一個是從戰國末期到秦國統一天下,另一個是從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為什麼是這兩個時期?因為這兩個過渡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如果沒有嬴政統一七國,那中國歷史可能會改變,可能像歐洲那樣,到現在依舊分成很多個小的國家。秦國的出現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雖然這時北方還未統一,但是中原地區已經大一統,為日後歷代王朝打下了基礎。
  • 民國義縣中學校徽
    別看徽章挺斑駁裡面故事還挺多。
  • 苦撐待變:抗戰時期上海周邊地區天主教漁民信眾的日常生活
    在中國天主教史上,包括南京、蘇州、上海等地在內的「長三角」是傳教士較早進入的地區,由此早在明末清初時期拉丁文、葡萄牙文、法文等外文文獻中就出現了「南京教區」這個宗教地理區域概念。也因此,天主教信仰在此區域特別是太湖流域內已有近400年的傳播歷史。近代上海開埠後,以上海為中心含括江蘇、安徽兩省的「江南教區」逐漸形成,與地理和文化意義上的「江南」多有重合。
  • 天主教啟蒙運動的思想與歷史
    沃爾夫的思路, 讓他特別推崇歷史認知 (cognitio historica) 的重要性, 認為歷史是傳播美德的工具, 這個邏輯比較符合莫爾派的歷史批評的方法論, 所以沃爾夫主義開始在天主教的修道院廣泛流行, (3) 許多修士也對天主教神學進行了「重新闡釋」。
  • 徽章見證歷史:從導淮高級水校到華東水院
    ■安徽鳳臺 郭毅挺 不經意間,偶得一枚「水利」徽章:圓形,面紅藍白烤漆彩,銅質鎏金,周圍由中國傳統的「工」字紋所環繞,凸立三足寶鼎位居中央;正面銘文「水利」二字,背銘數字編號。整個徽章造型彰顯霸氣,大有大禹舉鼎之雄勢,民族不屈精神也充滿其間。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東正教和天主教。會議強調天主教要跟上時代,在教內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對外採取開放政策,主張與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們對話。會議之後,天主教在神學上打破了以往權威主義和教條主義的禁錮,使神學出現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現象。
  • 一封民國時期掛號信背後的故事
    近日,筆者在柏林市中心哈克集市附近的一處舊文玩市場閒逛,意外發現一件民國時期從廣東省汕頭至美國芝加哥的航空掛號信實寄封。  按理說,這個曾在70多年前飛越太平洋的信封,本應待在芝加哥某個地下室或閣樓的儲藏間裡落灰;它究竟是如何再次跨越大西洋,流落到柏林哈克集市旁的小攤上的,筆者就不得而知了。除了稍微有些受過潮的痕跡外,它仍被保存得十分完好、平整,寄信人與收信人的信息也清晰可辨。
  • 不輸南京大學的東南大學一日遊—感受民國時期故事在校園發生
    山湖相映之間的學校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最早是六朝的宮苑,後來又成了國子監。民國時期中央大學在這裡建起,所以校園裡至今還留有眾多近代建築。梧桐樹影下,莘莘學子仿佛徜徉在「民國學院」裡,懷舊得很。走進東南大學,先是要穿過筆直的中央大道。大道上方是茂密的梧桐葉,在夏季梧桐可以把整條大道都遮得寸光不漏。
  • 民國時期清華、北大、復旦等大學的國文課本裡,究竟藏著什麼?
    前幾年,民國時期的小學教材突然走紅。實際上,和小學教材相比,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材,也獨具特色,尤其富有人文氣息。自民國時代起就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大學語文」,是當時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當時稱為「大一國文」,居於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民國時期思想活躍,大學可以自編教材。
  • 嶽麓書院講壇第299期:如何把民國時期的社會學調查作為歷史資料來...
    社會學調查也可作為歷史資料。我們如何透過一個小小的歷史故事去窺探當時社會的環境、政治、文化、社會組織等的動態和發展?社會學調查資料如何能成為歷史資料?在具體的歷史研究中,我們該怎樣運用和解讀這些資料?10月30日(周一)下午三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邀請澳門大學歷史系主任、傑出教授王笛先生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如何把民國時期的社會學調查作為歷史資料來使用——《一個農村社團家庭》中的故事」,從1939年成都發生的雷明遠殺人案入手,以多學科交叉的眼光,講述成都地區上世紀40年代的環境、歷史、人文、秘密社會組織、地方權力結構等問題。
  • 民國末期貴陽有所名校叫程萬中學,有多少人知道?
    幾幅老照片揭示,民國末期貴陽有所名校叫程萬中學,佐證了這所學校的辦學歷史,揭開了這所名校神秘的面紗。 珍藏程萬中學學生老照片、校徽、學生入學證等珍貴實物的,是家住貴陽市的我國著名徽章收藏家周繼厚先生。5月17日,記者在周繼厚先生的收藏室裡,有幸見到了這幾件珍貴實物。
  • 民國時期——保定的老字號
    ,還有許許多多的老字號,早已被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斷了音信。偶然的機會,筆者得到一批建國初期的票據,整理它們之後,令人震撼,因為這裡發現了一批曾經存在於古城街頭巷尾星羅棋布的保定老字號。老保定主街道上的各種買賣商號在眼前閃現,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 民國歷史人物——谷正倫
    貴州軍政大權掌握在興義系軍閥王文華手裡、1916年9月,谷正倫肩佩大校徽章,氣宇軒昂地投奔到這裡 他和何應欽成為王文華派系的中堅分子不久,谷又晉升為旅長,成為黔軍中的實力派人物1921年3月16日,在一次暗殺中,王文華中彈身亡,谷正倫和何應欽對權利都是垂涎欲滴,都想利用這個群龍無首的機會,擴充自己的勢力,爭奪主持黔政的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