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民國天主教徽章,都有一個故事。
中國有這樣一些民國時期天主教會的徽章散布民間,國內國外以及各個時期的都有,因為有寶貴的歷史紀念意義,它們成為一些收藏家追逐的目標。
一,無原罪聖母瑪利亞少見宗教證章
民國天主教:籲無原罪聖母瑪利亞少見宗教證章銅章收藏
1854年12月8日,教宗庇護九世頒布欽定聖母始孕無玷信德的通諭,用他不能錯誤的宗座神權,莊重宣布:至聖童貞瑪利亞在她始孕的第一瞬息,因著全能天主的殊異的恩寵,仗賴著人類救主耶穌基督的功勳,就免染原罪的諸般玷汙,這道理是天主所啟示的,為此,一總的教友應當堅信。
二,清或民國時期耶穌和十二位門徒教會徽章
清或民國時期精美老十字架 耶穌和十二位門徒,天主教民國教會徽章
為什麼主耶穌不選十個人而要選十二個呢?原來「十二」這個數目有一連串的意義。舊約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正預表新約的十二門徒,在曠野的以琳有十二股活泉解人口渴;使徒約翰看見的異象中,有一個婦人頭戴十二星的冠冕,代表教會在世上發光;將來的新耶路撒冷有十二個門,門上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城牆有 十二根墓。這些足夠說明主耶穌選召十二個門徒不是偶然的一個數目。
三,反映天主教會參加抗日戰爭「公教救護隊」證章。
抗戰時期天主教上愛天主下愛眾人「公教救護隊」證章。
1933年熱河長城抗戰,雷鳴遠神父帶領教友前去搶救傷兵;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以後,雷鳴遠神父率領教友共六百餘人,組織公教救護隊,在太行山和中條山一帶搶救傷兵,救濟難民,教育失學兒童。
四,民國廣州石室天主教會聖心中學徽章
民國廣州石室天主教會聖心中學校徽
1863年,法國天主教教會在約瑟路(現三中校址)興建了一間頗具規模的學校,命名為聖心書院。該書院以學外文為主,兼修中文,校長是法籍黎神父,教師大多數為外籍修道士,也有少數教中文的中國教師。1914年(民國三年),改為四年制私立聖心中學,1945年,又改名為啟育中學。
五,民國天主教聖體軍紀念章
民國天主教聖體軍紀念章
1925年9月,惠濟良被委任為教區耶穌會總會院院長,兼管徐家匯天文臺、聖母院以及天主教小學;1928年初,於徐家匯的教會男女小學中建立了兒童聖體軍。
六,香港聖若瑟書院紀念章
香港聖若瑟書院紀念章
聖若瑟書院是香港現存首間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所補助的22所傳統名校之一。學校為香港著名學府, 在學術、體育及音樂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現
創立於1875年的聖若瑟書院,名人校友輩出,採用英文教學、學生多才多藝,常為學校在校際音樂,朗誦節及田徑比賽等比賽贏取獎項。家長通常會將此學校與高主教書院,英皇書院比較。
七,天主教佘山聖堂證章
此章全國僅存十多枚,2002年上海秋拍會480多元拍出一枚,此後再沒見到過。 佘山天主教堂建於海拔99米佘山山頂,系法國傳教士所建,教堂東西長56米,南北闊25米,其建築特點為總體設計山與建築為一體,色彩協調自然.佘山既是上海的風景旅遊聖地,而教堂絕佳的地理位置也吸引了大量信徒和遊客到佘山朝聖.備註:1871年9月,大堂第一期建築工程開始,1873年4月15日,郎主教祝聖了這座多利安柱式的希臘式新堂,就是現在的「中山大堂」。每年朝聖者都在萬人以上。此章為佘山聖堂信徒的進教之證明.
八,以鄂本篤為頭像的葡幣
以鄂本篤為頭像的葡幣Escudos | Coin-Brothers
鄂本篤(1562— 1607)葡萄牙人。耶穌會會士、旅行家,後受派遣,欲探尋經亞洲中部通往北京的陸道,於1602年自印度經中央亞細亞,越帕米爾高原,於1605年到達肅州(酒泉),後即病死於此。其殘存之行記收入到《利瑪竇中國札記》中去,為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九,這樣的證章、徽章,紀念件還有很多
天主堂聖體會徽章
民國教會徽章
民國時期傳教士證牌
民國時期耶穌聖心為我等祈,加爾默羅聖母聖牌章
民國天主教銅章一個
民國時期鋁製天主教耶穌聖心徽章
清或民國德國回流老銅件"耶穌和門徒" 。
晚清民國時期的幾種爾國臨格於中國徽章
民國時期徽章:爾國臨格於中國
我們的天父,願禰的名受顯揚;願禰的國來臨;願禰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爾國臨格於中國。
民國武漢租界老物件,天主教耶穌誕生陶瓷雕塑擺件
天主教會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或者為紀念一些著名的有特別意義的歷史事件,以及為教會有過特殊貢獻的人物都會發行一些紀念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