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這2個經典思維,反覆琢磨,改變你的認知,提升你的格局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 技術、 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 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遙遠的救世主》
《天道》作為06年的神劇,劇中通過精彩的故事演繹著對經濟,文化,制度的透視,通過「似魔似神」的丁元英身上可以學到高層次的智慧。一部劇中貫穿著對「文化屬性」一詞的解釋。
丁元英將大多數的人稱為「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你的價值就體現在覺悟天道。用一雙剝離了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世俗、文化、傳統,把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就是名利、成就、價值。
整部劇反覆觀看,更加發人深思,劇中有這樣3個經典思維,引人深思,可以改變人的認知,提升格局。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不是出身,不是學歷,也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人的思維方式。
1.「文化屬性」思維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
劇中的文化屬性思維,可以解釋劇中一切事情,強勢和弱勢思維也並非是字面意思這麼簡單,按照丁元英所陳述的「文化屬性」思維,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而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期望。
強勢文化:,丁元英在王廟村的事情上,王廟村在遇到丁元英這樣的大腿,肯定想著不勞而獲,但是在丁元英看來。如果認同王廟村的村民這麼做,那麼就是認同弱勢文化在自己的布局中生根發芽,最終所面對的就是失敗的結局。那麼丁元英採取的是獨立到戶,讓農戶和農戶之間結算的方式,調動了王廟村村民的積極性,將弱勢文化轉變成為強勢文化。
弱勢文化:劇中最開始的時候,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也許電視劇的表達並沒有那麼強烈,書中在芮小丹面對歹徒給丁元英打電話的那一幕就可以看出。丁元英曾經勸芮小丹辭職別當警察這樣說道:「你應該辭職,請注意,是你應該,而不是我希望,只要你一分鐘是警察,你這一分鐘就必須履行警察的天職,你就沒有避險的權利。」那麼丁元英之所以在芮小丹發生生命危險的時候沒有勸說他,因為他明白,芮小丹因為工作緣故,處於弱勢文化下,出現這樣的事情是早晚的事。
丁元英在劇中說過這樣的話:「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即是文化,從眾生處說是以貪治貪,以幻治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
2.「透過現象看本質」思維
劇中的丁元英在組織王廟村的村民去創辦格律詩公司去和樂聖公司競爭的時候,丁元英用「殺富濟貧」這四個字來形容這個行為。丁元英當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殺富富不去,濟貧貧不離。」
林雨峰因為格律詩最後佔據市場的份額太大,樂聖音響公司落敗。林雨峰問丁元英,你這樣殺富濟貧真的能濟貧嗎?丁元英回答了那句經典的句子「殺富富不去,濟貧貧不離。」從這件事情上足以可以看見丁元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
這也是丁元英在劇中被觀者稱為神人的地方,他總是能在問題的最高點出發,然後用一個句子或者一段話將這件事情的本質挖掘出來,讓人十分佩服。
世界上最厲害的不是招數,不是策略,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思維。
思維如同你掌握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即使電視劇中有再多的讓人稱讚的地方,也離不開真正的要點「思維」,掌握了思維就如同你站在任何事物的頂端,否則即使看了再多的案例,你也只能做到「殺富富不去,濟貧貧不離。」
《天道》是改編自豆豆的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書籍有時候比電視劇更加引人深思,也更能讓讀者收到啟發,如果你喜歡可以點擊上方的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