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四個角色,四種認知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2020-12-11 鴿子說職場

《天道》是由張前執導,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的商戰劇。雖然距今已有10多年,但每隔一段時間再去看時,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這部劇在播出時並沒有引起多大轟動,但看過的人無不被王志文的演技所折服,更被其中的思想所震撼,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2。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它講述了與常人思維方式迥異的商業怪才丁元英,在操盤的私募基金被迫結束後,來到古城暫居。為了給刑警隊的女友芮小丹,在貧困村創造一個神話,策劃了格律詩公司和行業巨頭樂聖公司之間「以小勝大」的精彩商戰,從而讓負責音響加工的王廟村村民脫貧。

劇中不僅探討了哲學、人性、商業等多層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還展現了社會文化背景、環境、學識對一個人的影響。

而所有的這些,將決定一個人的認知能力。

獵豹CEO傅盛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人們大致分為四種認知層次和境界:

第一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種: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種:知道自己知道第四種:不知道自己知道

人們處在不同的認知狀態,即使面對同樣的信息,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就從劇中的四個主要人物,來分析四種認知狀態對一個人的影響。

0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葉曉明

處在這種認知層次的人,會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葉曉明在古城開了一家音響店,為人熱情。機緣巧合下,芮小丹要求他上門,照著丁元英的音響給自己配置一套。他在上門後,僅憑一套音響就識別出了丁元英是高人,於是穿針引線,讓丁元英為王廟村脫貧致富出謀劃策,打造了後續「殺富濟貧」的現實神話。

從中可以看出葉曉明有一定洞察力,慧眼識人,能夠及時抓住機遇,懂得藉助高人的力量,是一個聰明人。

但也正因為聰明,使他一葉障目,自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他雖然清楚丁元英是高人,但還處處懷疑。當他的認知能力有限,無法看懂丁元英的布局時,他就滿腹牢騷,和屬下劉冰倒苦水,擾亂「軍心」。

最後,當他收到競爭對手的起訴書時,為避免遭受牽連,連夜退股。他以為自己什麼都看清了,退股是最聰明的做法,殊不知,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在丁元英的布局中早有應對之法。

在葉曉明選擇退股的那一刻,他就成了「爬到井沿看一眼,又掉下去的人」。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處於葉曉明這一層的認知狀態,自作聰明,只願意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思考事物,不願意跳出固有的思維圈,面對不同的觀點和做法,不能理性客觀地思考和看待,常常因此栽跟頭。

02知道自己不知道:歐陽雪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知道,並打心底裡勇於承認,便是認知層次的一次躍遷。

在劇中,歐陽雪的特點是堅強,能吃苦。從擺混沌攤開始,沒有親人,一個人奮鬥到能開一家酒店,一年賺幾十萬,不得不讓人佩服。

最主要的,她非常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除了酒店,其他的什麼都不懂。所以在投資了王廟村後,並不參與管理,選擇完全相信丁元英,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認知格局更高的人去辦。

當葉曉明他們退股後,歐陽雪知道自己管理不了音響公司,便想到了交給肖亞文管理,在和肖亞文商談這個事時,她說:「我就認一個傻理兒,守住餐館就能活命。別的事再好,我去做可能會餓死。」

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有敬畏之心,知道自己的認知局限,從不耍小聰明,這樣的品質對普通人已難能可貴。

而如果能在認識到自己不足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去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不斷升華自己,一定會成長地更快!

03知道自己知道:丁元英

全劇的靈魂人物:丁元英,是「知道自己知道」認知層次的代表。

關於女性,他認為「 女人是形式邏輯的典範,是辯證邏輯的障礙」,他「無意摧殘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殘」,所以選擇遠離。

關於傳統觀念,他認為其死結就在於一個「靠」字上,很多人從最初就處於「等、靠、要」的狀態,「期望救主、期望救恩」,這與自己的觀念相衝突,他覺得自己顯得格格不入,所以選擇找一個清淨的地方待著。

關於扶貧王廟村,他知道那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是「破壞性開採市場資源」,所以在創建格律詩公司前,先去五臺山問道,以求心安。

丁元英能夠看清事物的底層邏輯,抓住事情的本質規律,並且不斷思考和探索,最終為我所用。

他的好友,正天集團的總裁韓楚風評價他說:「丁元英是一個明白人。」

明白人,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不僅對事物邏輯能夠看得更深入,也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既不隨波逐流,更不固步自封。

04不知道自己知道:芮小丹

芮小丹,是整部電視劇裡活的最自在、最灑脫的一個人。

她已經取得德國永久居留權,卻毅然選擇回國,到一個小城去當警察。這在很多普通人眼裡難以理解,覺得是病態。

面對愛情,她覺得:既然控制不了,那就愛吧,即便後面可能是地獄。她對愛不貪不痴,不去駕馭,不幻想天長地久,覺得擁有過就足夠,這也和普通人想的不一樣。

但丁元英卻讀懂了她:她並非傻,更不是無知,而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該拿則拿,該放則放,是一種真正自在的狀態。她活得不是簡單,是奢侈,是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放下一些東西後的得到。

雖然芮小丹對自己這種狀態渾然不知,並沒覺得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丁元英卻看得一清二楚,用丁元英的話說,芮小丹是「自性本來,無須知道。"

在芮小丹和丁元英關於文化屬性、職業、哲學問題的探討中,芮小丹的很多見解都要更深刻,讓丁元英這個明白人都自愧不如。

處在這層認知境界的人,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不鑽牛角尖,作為能作為的,不作為不能作為的,是認知的最高層次。

05認知的深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認知能力的不同。

如果把認知狀態分為四層,那麼技術和能力的累加,只不過讓我們在一個層次中不斷提升,而只有認知能力的轉變,才能讓我們實現躍遷。

認知能力,就是解讀信息的能力。在小說裡,格律詩公司被競爭對手訴訟,面對同樣的信息,葉曉明看到的都是風險,急忙退出,而肖亞文卻看到的是機會,果斷地收購了葉曉明他們的股份,成為了公司的大股東,官司勝訴後,讓肖亞文坐收漁利。

獵豹CEO傅盛說: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

從葉曉明他們退股可以看出,即使有一個好的機會放在面前,當你的認知能力不足,也是無法把握住的 。

所謂成長,其實就是認知升級。我們要不斷打破自己的認知邊界,突破自己的認知局限,從而實現認知層次的提升。

而這就需要我們敢於自我否定,假設自己無知,保持一顆空杯心態,不斷學習,不拒絕改變,我們才會真正成長,才有實現認知升級的可能。

當你的認知提升了,你就會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電視劇《天道》改編自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相比於原著,電視劇由於藝術效果以及某方面你懂得的原因,在情節上做了很多刪減和改動。而原著則描寫的更加細膩和深刻。

這本書被很多讀者成為奇書,如果你還沒有讀過,建議可以買一本,結合電視劇一起觀看,一定會讓你對於商業、對於職場、對於強勢文化有著顛覆認知的理解。

【點擊下方「圖書連結」,即可查看和購買】

相關焦點

  • 認知的四個層次,看看你處在哪一層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根據員工處在這些需求的不同層次,可以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從而使員工發揮出最大效能。人的認知也一樣,在學習的過程中,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會觸發學習的欲望。根據認知的特點,可以把人的認知分為四個層次。
  • 《天道》揭開:5個生存層次,你活在哪一層?
    《天道》不是以娛樂為主的膚淺影視作品,而是以啟迪人心,讓人覺悟覺醒的傳奇之作。今天的文章,我們通過劇中的角色,來看不同人的不同的命運。丁元英在劇中扮演著一個上帝的角色,操盤了一個事件:王廟村扶貧。王廟村的扶貧就猶如一個照妖鏡,不同的人,照出了不同的結局。
  • 思維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銘拓導讀:近兩年有個詞很火,叫「降維打擊」。這個概念強調的是,一個人在看問題時一定不能只局限於某一點,而是要有更多的認知維度。一個優秀的職場人,在職場中往往能夠站在更好的層面看待他們在實際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有站在更高的維度,才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楚,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 《呼嘯山莊》:愛情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在《呼嘯山莊》裡,愛情有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呢?第一層:現實之愛在英格蘭北部,有一座幾乎與世隔絕的「呼嘯山莊」。有一天,莊主老恩肖收養了一個被人丟棄的孩子,取名為希斯克利夫。這層光環讓凱薩琳滿足了虛榮心,激發了她的階級意識,讓她潛意識裡覺得,嫁給希斯克利夫會降低身份,自毀前程;但嫁給林頓卻能讓自己成為尊貴的女人。如果去掉這一層愛的外衣,只剩下不依附任何外在世俗條件的人,這份愛,還能維持下去嗎?
  • 學習知識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做到第四層,突破職場
    接著到知乎、專業網站看看別人的經驗,怎麼使用,如果是技能,自己操作起來,看了萬遍不如自己做一遍。比如說學習PS, 就拿到一個照片,根據學到的知識點,自己操作一遍,看看效果,琢磨琢磨,這樣比一直看書學習的快。
  • 認知分九層,你在哪一層?認知決定你的社會地位
    重要的是旅行,與人接觸、交談,到處去看看。寧教授說,聽了他的話,可憐的孩子當時就崩潰了,完全不知所措。——寧教授不知道,不同認知層次的人,會有交流困難的。有個很出名的故事,說有位媽媽,帶著未成年的女兒逛街。逛街回來,女兒畫了幅《陪麻麻逛街》。媽媽拿過女兒的畫,瞪眼一看,頓時懵了。
  • 從撿糞者到領袖,你的思維認知在哪一層?
    這是個人公眾號的第13篇文章,共3180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昨天的文章開頭引用了一個故事:「一個撿糞老頭,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了皇帝之後能用上純金的糞叉」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層級,心理學把這種認知差異分了六個層級,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身份、精神,如果能弄清楚這六層的邏輯
  • 家庭收入的四個層次 你屬於哪一層?
    舉例四:1、製造業百元人工成本利潤為61元,簡單理解就是給工人100元工資,企業平均能賺61元。2、醫藥製造業是277元。……知道爸媽為什麼讓你考公務員了吧!第二層次(固定收益)大林早前文章《財務自由的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 認知的四個層次,對應成就的大小,看看你在哪個層次?
    人他的成就大小與自己認知的層次和維度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認知的維度很低的話,他思考問題只是在狹隘的層面,所以很難在事業上和人生上獲得實質性的突破,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層次和下面4個層次的認知是相匹配的,知道了自己的認知,在哪個層次上你就知道,你未來的事業能夠做到什麼樣子了,所以大家可以對照一下你在哪個層次,如果層次過低的話,必須通過增加自己的學識和見識
  • 「聰明」分七層境界,看看你在哪一層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的徐小平說的,「選擇決定命運,而認知決定選擇。」 認知層次的不同才是造成人和人之間差距的根本原因。 在本能、立場、自立、利益、辯證、關係、超我這七層認知中,你處在那層,你的發展就會停在哪層。
  • 2020中國大學分層次排名出爐,你在哪一層?
    2020中國大學分層次排名出爐,這個排名情況分為是6層,看看你的學校是在哪一層呢?第一層次的是中國八星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以及中國最高學府的。這個第一層次的比較少,就只有2個大學了。第二層次的是中國八星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以及中國頂尖大學,這個層次的大學是有8個大學,一個是復旦大學,還有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
  • 人人都會讀書,但讀書也分層次,看看你處於哪一層
    同樣都是讀書,但是閱讀也是分層次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書籍的種類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不同的層次的人都會閱讀什麼樣的書籍吧。第一層,小說類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讀書也是一樣。小說類娛樂類的書籍,他們使用的語言通俗易懂,文字生動活潑,有著非常大的娛樂性。
  • 決定人生命運的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說到這裡我們就需要理解,人生選擇的道路是由五個層面的; 一;命運驅動 回到九幾年,假如你準備辭掉國企單位的工作去準備去朋友的私營企業,但是你父母強烈反對,堅持要你留在國企工作,隨後不久,國企股改,你不知不覺就踏上了趨勢。
  • 認識世界的四個層次,你處在哪一層?
    同樣的一種力的理解,重力說是地球帶來的,萬有引力說是天體之間的超距力,愛因斯坦說這不是力,是一種空間扭曲。那麼誰對誰錯呢?好像他們說的都對。因為這只是三種模型而已,重力是解釋地球表面的模型,萬有引力是星體之間的模型,愛因斯坦建立在相對論上的宇宙時空模型。
  • 易經:人心靈分為四層境界,每一層的人成就都不一樣,你在哪層?
    易經:人心靈分為四層境界,每一層的人成就都不一樣,你在哪層?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或者事物,雖然我們都一樣擁有強健的四肢與大腦但是每一個人的成就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了在這個社會當中不管是扮演那一種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樣都是不能夠缺少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扮演著頂尖的角色呢,為什麼我們就要生活在底層受到別人的支配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於我們的思想,曾經在易經當中對於此也做出了一定的定義,並且把我們的心靈與思想按照高低劃分了四個層次。
  • 《天道》:看懂做人的四個階層,讓你少走十年彎路,你在第幾層?
    第二層境界:本分人當然也有能夠很好地認識自己的,比如肖亞文和歐陽雪,以及馮世傑屬於看清了自己,充分明白自己是什麼人,能夠用自己的認知邊界拓展生存空間,做好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第四層境界:自在人這個最高層次的代表人物就是芮小丹,丁元英口中「可悟不可修」的人生狀態。芮小丹在劇中過於完美,最後的「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不僅讓丁元英口吐鮮血,也是觀眾最大的惋惜。
  • 梁漱溟:思維的八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怎樣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和水平?對此,梁漱溟先生有所體悟。1928年他在廣州中山大學講演,系統闡述了他的看法,值得我們細細品味。2、思維的八個層次,你在哪一層?第四層境界:知不足古人說「學然後知不足」,真是不錯。只怕你不用心,用心之後,就知道要虛心了。
  • 讀書的4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關於一本書,你一定要提出四個主要的問題:(1) 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什麼?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2)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
  • 人類一生中最重要的5個需求層次,你在哪一層?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出人類的基本動機形成了5個需求層次。1.最底層: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氣、休息的需要,性慾表達的需要,消除緊張的需要。4.倒四層:尊重的需要自信的需要,價值和能力感的需要,自尊和受別人尊重的需要。5.最高層:自我實現的需要發揮潛力的需要,擁有意義深遠的目標的需要。
  • 4種閱讀的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如何閱讀一本書》重點講了4種閱讀的層次,之所以說是層次而不是種類,作者的解釋是說這幾種層次是漸進的,而且低層次包含在高層次之中。是哪4種呢?從低到高依次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掌握了這4種層次的閱讀方法,你就可以更好地進行閱讀,消化和吸收書裡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