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所高校試建現代大學制度 旨在完善治理結構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首批試點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7所市屬高校名單,包括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杉達學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5所市屬本科院校、1所高職專科院校和1所民辦高校。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旨在完善現代大學內部治理結構,這是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確立的戰略任務,決定從今年開始在上海地方高校中實施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試點工作。

  章程建設:明確學校與政府的權利義務

  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一塊重要內容就是高校的章程建設。「大學章程,是大學現代制度的文本載體。它對於一所大學的意義,就像憲法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一樣。」昨天下午,申城一所高校的校長告訴記者,大學的章程,要確定一所大學的性質、發展理念、決策機構的議事規則和大學管理規則等等內容。

  按照試點要求,章程要明確學校與政府之間的權利義務,建立自主發展、自我約束、自我規範的內部管理和監督機制,穩步推進學校「去行政化」改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38條也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高校去行政化,已經提了很多年,但如何真正去除,恐怕還是要依靠制度。」上述不願具名的校長說,高校「去行政化」,其實有三個層面的含義:首先是減少行政部門對高校的幹預,這需要解決高校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其次是去除高校管理人員的行政級別;第三是去除高校內部行政部門對教學和學術的幹預。「大學章程,對這些要做出明確的規定。」

  據介紹,到2015年底,教育部及中央部門所屬的高校,要分批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目前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學校已經公布了自己學校章程。今年9月2日,新修訂的《華東師範大學章程》也對外公布。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是此次納入試點的唯一一所高職類專科院校。昨天下午,該校校長陳斌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章程是一所大學的根本性文件,用以保證大學的管理制度得以延續,不因為校長的更換而隨意調整。

  學術管理:教授治學,民主管理

  學術委員會,是現代大學學術管理不可或缺的核心機構。對於研究型大學來說,保持學術委員會的獨立性尤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明確規定,學術委員會成員中,擔任黨政領導的委員人數不超過總人數的1/3,沒有領導職務的專任教授人數則不少於1/2。

  「這樣規定的目的,就是要減少行政對學術事務的幹預,充分發揮專家教授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學術事務中的主導作用。」上述校長說。

  「對於應用技術型大學來說,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除了要符合一般現代大學的特徵之外,更要符合職業教育的特徵。」陳斌校長昨天下午表示,作為上海試點高校中唯一的高職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主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現在中職到高職再到本科,學生成才的道路已經很寬闊。二是如何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如何提升高職教師的科技服務能力,特別是為企業內部的技術創新提供支持,這需要對高職院校內部的評價體系進行相應調整,也是解決高職院校和社會之間關係的一種途徑。

  校務管理:多元參與監督學校發展

  校務委員會,則是現代大學治理機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試點要求,各高校要探索建立由舉辦者代表、學校黨政負責人、教職工代表、企業行業代表和社會知名人士等多元主體參與的校務委員會(董事會、理事會)制度,完善學校治理結構,提升決策科學性。

  「多元參與,才能實現民主管理,方能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陳斌校長表示,和研究型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一頭是教育,一頭是產業。

  因此,在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方面,更需要融入行業、植根企業,不斷創新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我們學校和合作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會』和眾多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委員會』,這些理事會和委員會在學校、院系和專業三個層級上都有設立,共同為學校的管理和發展提供諮詢。」

  >>試點高校改革內容

  全面推進高校章程建設:通過章程明確學校與政府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明確內部治理結構和組織運行制度,穩步推進學校「去行政化」改革。

  探索高校治理新機制:探索建立由舉辦者代表、學校黨政負責人、教職工代表、企業行業代表和社會知名人士等多元參與的校務委員會(董事會、理事會)制度,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建立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管理體系:完善二級院系學術管理,發揮專家教授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學術事務中的主導作用,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推動「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相對分離。

  探索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核心、以二級學院為基礎單位的綜合改革:健全院系領導決策管理和教代會的民辦管理等制度,給予院系在學生招錄與選拔、人才培養、師資聘任及考核、經費使用等方面的主導權,激發系辦學活力。

相關焦點

  • 滬7所高校首批試建現代大學制度 校務委需吸收企業代表
    東方網9月2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首批試點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7所市屬高校名單,包括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杉達學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5所市屬本科院校、1所高職專科院校和1所民辦高校。
  • 我國高校內部治理結構的探討
    摘 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是我國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主要著力點,是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要求。優化和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刻不容緩。國家近年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深化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其核心任務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實現保障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制定大學章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以及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首先要解決的核心和關鍵問題。
  • 現代大學法人治理結構國際比較研究及啟示
    關鍵詞:現代大學;法人治理結構國外大學法人治理結構的模式從全球範圍來看,國外大學的法人治理結構主要分為三種:「內部人決策」「外部人決策」「內部人和外部人分權決策」。三是政府不再直接派駐人員督查學校而是引入董事會制度。原由政府派駐學校督查財務的副校長不再直接向政府負責,轉而向校長負責。不過,政府希望高校設立董事會制度,但並不硬性要求,也沒有統一規定董事會的職權。2.外部人決策模式該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大學,即外行董事會決策模式。
  • 北大、清華、復旦等高校公布方案 世界一流大學怎麼建
    2017年歲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雙一流」方案陸續公布。方案是各高校圍繞「雙一流」建設總體目標,旨在開啟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新徵程的具體的「路線圖」與「任務書」。  幾所高校的方案,對於建設基礎、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組織保障都予以明確。
  • 論現代大學制度的價值屬性
    在中國大學現代化進程中,為了更好地規範大學辦學、治學和育人,各級政府和高校不斷完善和發展大學制度體系,不但構造了更加全面化、體系化的制度序列,如大學人才培養制度、大學科學研究制度、大學社會服務制度等,而且補齊補足制度程序規定,讓各種制度體系運行更加順暢、有效。
  • 現代大學制度構建的人文向度
    作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 盧曉中摘要:中國教育現代化的轉型關鍵在於制度的改造與變革,實現教育的現代治理。人文性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學校制度是其重要載體。現行大學制度構建的人文缺失體現在功利性政策制度導向和「被平庸」政策制度設計。
  • 現代治理需實現制度與技術良性循環
    關鍵詞:國家治理 技術理性 制度理性 現代信息和溝通技術【中圖分類號】D62 【文獻標識碼】A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雙引擎」從一般意義上看,制度與技術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兩根基本支柱。現代信息和溝通技術不僅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有力引擎,而且也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社會交往和生活方式,並因此對國家治理活動產生巨大影響。當信息和溝通技術日益滲透到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時,國家治理就越來越需要認真面對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挑戰。因為政府會發現,如果不主動使用這些技術,就不太可能繼續為公民生產和提供令其滿意的公共服務。
  • 高校工資制度改革研究
    [摘  要]高校工資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進一步擴大分配自主權,在進一步落實高校的內部分配自主權同時,要逐步探索把工資總額確定權交給高校的辦法,同時要建立高校工資水平的備案和調控制度,加強用人制度改革,做實聘用制度,完善績效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結構,增強高校的自我約束能力。
  • 大學內部管理制度改革與創新研究——基於國際比較的視野
    □張茂聰長期以來,高等教育學界關於大學內部治理制度的研究往往較多的關注於某一項具體的管理制度,而缺乏對於大學內部治理制度及能力的整體性、系統性的國際比較研究,該成果的出版旨在加快深化大學內部治理制度的改革創新、建立符合現代大學特點的大學內部治理制度,既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推動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大學全面落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一流大學內部治理結構與人才戰略研究」專題研討會召開
    他表示,特色發展是內涵發展的基本途徑,內部治理結構是基礎保障,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委對高校發展全面領導,對高校建設全面負責,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他以教授治校的困惑為切入點,闡釋了學術自治與大學治理的關係,認為應通過辯證思考與科學借鑑,建立基於大學使命的權力配置和利益平衡機制,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
  • 中國特色現代大學治理結構的特質是黨的領導
    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在「雙一流」大學建設中的根本地位  我們要辦的大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滿足人民的需求,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辦好世界一流大學的根本原則。  建設人民滿意的世界一流大學,關鍵是要培養出人民滿意的世界一流人才。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是全面推進依法治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任務
  • 現代國家治理與精準脫貧的中國方案
    貧困治理與國家發展耦合,一方面扶貧開發工作、減貧脫貧與國家治理結構對接,形成科學有效、公正普惠的貧困治理制度和社會治理規範,推進城鄉融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治理格局;另一方面脫貧攻堅嵌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領脫貧攻堅頂層設計,以全面依法治國營造脫貧攻堅法治氛圍,以全面從嚴治黨築牢脫貧攻堅政治保障,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規劃全面小康藍圖。
  • 上海民辦高校有多少?上海民辦高校排行榜,最好的民辦大學是誰?
    上海受教育部和政府認可,具有頒發學歷資格的民辦高校有哪些?接下來本文就盤點了上海民辦高校排行榜,一起看看吧。 上海市九大民辦大學排行榜:
  • 美國大學治理理念、結構和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0-4203(2019)06-0093-09  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任務,是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的必由之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一項新的改革探索,我國無前例可循。
  • 臺灣高校校務會議制度探析 ——以臺灣四所高校為例
    第三,校務會議成員組成規模與其高校規模不一定關聯。比如,臺灣大學教師代表有86人,其專任教師有2061人,佔到4.17%;而「國立成功大學」教師代表97人,其專任教師共計1343人,佔比達7.22%,接近臺灣大學的兩倍。由上得之,校務會議成員來源多元化和教師代表為主導的人員結構,保證了臺灣高校校務會議的民主性。
  • 現代教育治理的核心內涵
    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教育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    中華民族歷來崇文重教,所以才有中華文明的經久不衰。但是,今天的教育治理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期。
  • 7所高校圖書館4所對外開放 借閱制度不盡相同
    日前,安徽省教育廳下發文件,要求高校開放圖書館、體育館等資源,截至目前,安徽省內已經有超過十多所高校圖書館對外「敞開懷抱」。9月19日,記者調查了青島市內7所高校,發現有一半高校的圖書館都是只對校內學生及教職工開放。
  • 易綱解讀如何建設現代央行制度:完善央行調節銀行貨幣創造的長效機制
    文章對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重要意義、內涵、重大舉措進行了詳細闡釋,在如何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等方面均有定調。該文收錄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一書中,該書已於近日出版。
  • 重慶大學校長專訪:用現代大學制度實現高校社會職能
    「市場經濟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樣需要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重慶大學校長吳中福教授認為,現代大學具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雙重屬性,不僅是教書育人的「搖籃」,更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引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的籌資渠道更加多樣;在人事制度上,教職工也分為事業和企業兩種身份;而業務活動既有按教育規律而進行的教學科研,也有按經濟規律制定的研發計劃。現代大學制度正是適應這些實際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