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尼山,共話誠信。12月7日,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會上發布《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這是中國入網26年來首次發布「網絡誠信發展報告」。當歷史價值與現實世界連結,當厚重文化與時代浪潮共話,誠信二字,在網絡世界激蕩耀眼之光。
從「言必行、行必果」到「無誠信、不網絡」,五千年泱泱華夏的誠信文化,不僅滋養了線下璀璨的中華文明,亦構築起線上澄明的網絡空間。集智聚力正能量,厚植網絡誠信魂,風清氣朗的網絡誠信環境,不僅是對抗各種價值「內捲化」的定海神針,亦是滿足網民美好生活嚮往的必要前提。
「網絡誠信發展報告」是窗口,窺見中國網絡誠信建設的「長寬高」;「網絡誠信發展報告」是坐標,定位中國網絡誠信建設的「時分秒」。四萬餘字的報告,用大量事實、數據,詳實地介紹我國接入網際網路以來的社會實踐。四個「首次」,值得一說:首次定義網絡誠信概念;首次梳理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的發展歷程;首次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的實踐成果;首次研究提出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的體系構架。短期而言,報告梳理了中國在網絡誠信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了加強網絡誠信建設的思考和建議;長遠來說,報告亦為國際網際網路治理和網絡空間秩序維護,提供了網絡誠信領域的中國方案。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網而無信,難行寸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2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7%。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05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49億,從2013年起連續七年成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守護網絡誠信空間,不僅與億萬網民生息相關,更與經濟社會心手相連。
中國網絡誠信建設始終在路上。從《網絡安全法》到《電子商務法》,從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到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從開展「清朗」「劍網」「雲劍」等專項行動到持續推進自媒體亂象、直播短視頻、商業網站平臺、未成年人網課平臺等專項整治……夯實企業責任、加大技術創新、強化輿論監督、健全社會組織、完善信用服務、提升誠信意識,這些年來,國家加強頂層設計,企業履行主體責任,社會發揮監督作用,網民提高自律意識,中國網絡誠信建設呈現出規範有序的朗朗圖景。
中國網絡誠信建設仍面新挑戰。直播帶貨火爆,卻因為產品質量問題頻頻「翻車」;網絡求職廣泛應用,但網民時常因此遭遇虛假宣傳、信息洩露等困擾;疫情之下網絡謠言四起,給網民增添了不少恐慌……造謠傳謠、網絡欺詐、信息洩露、網絡暴力等亂象,尤其是疫情期間的各種網際網路失信行為,讓我們直觀感受到網絡誠信缺失和失範的禍害與風險。「流量為王」還是「內容取勝」?當個吃瓜鍵盤俠還是做個守法理中客?每個網絡主體,多會面臨選擇。隨著網絡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加快迭代,新舊問題交織、大小挑戰疊加,中國網絡誠信建設面對的並不是風平浪靜的海洋。
向陽而生,向光而行。在通往網絡強國的路上,中國網絡誠信建設始終不忘初心、始終方向篤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重要意識規範,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的重要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其實,誠信猶如陽光、空氣和水,「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不過,只要法治兜底、技術賦能,發揮合力效應、築牢誠信基石,14億多人民的網際網路,必會因誠信而真正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家園!(鄧海建)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