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於12月7日在山東曲阜尼山聖境舉行。大會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誠信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強網際網路行業自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弘揚誠信文化,倡導網絡文明,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氛圍。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意味著忠誠、誠實;「信」意味著信譽、承諾。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現代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石。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誠信是網絡文明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文明越開化,市場化程度越高,對誠信的需求就越高。正因如此,地區的發展質量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的信用機制運行情況。尤其是近年來「誠信山東」的閃亮名片逐漸被擦亮。從建立山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到完善信用法規制度;從建設山東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到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從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到誠信宣傳教育的全省啟動,讓更多百姓在誠信中感受到服務的舒心。而放眼全國,南京以App為載體進行「信用畫像」,讓信用與市民生活消費、企業經營貸款產生關聯,運用技術「賦能」,自覺樹立「信用+」的意識;陝西建成信用信息一體化平臺,實現省市縣行政和司法部門信息共享全覆蓋;蘇州「智慧315」無理由退貨平臺上線,驗證的是買與賣雙方的誠信「含金量」;上海出臺科技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提升科研誠信水平,營造誠實守信的科技創新環境……中國多地多角度開展信用管理服務創新,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思維和整體性謀劃推進,也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題中之義。
在2020年初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線上經濟迎風速長,平臺企業在強化社會公共安全保障、完善醫療救治體系、健全物資保障體系、助力社會生產有序恢復等各領域顯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但留住用戶、增加「黏性」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誠信。數字經濟時代的交易用一句話來講:它是一個「匿名」的陌生人之間的交易。從非現場、非現金交易開始,逐漸發展成「匿名」陌生人之間的非現場現貨之間的信用交易,沒有「誠」與「信」,數字的大廈也是建在流沙上。直播帶貨,帶的應該是「真貨」,一鍵下單,客戶收到的應該是與廣告宣傳一樣的產品,只有將「誠信」擺在首位,才能讓數字經濟的大廈巍然聳立。
今年8月,商務部關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正式印發,新一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提質擴容」,從原有的17個試點地區擴圍至28個試點地區。《總體方案》部署探索跨境數據流動分類監管模式,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開展數字營商環境問題研究等,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數字為貿易「出力」,「誠信」為服務築基,「網際網路+誠信」破「壁壘」、提效率,從而帶動更高質量的發展。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網絡誠信更關乎國家政策能否順利推進,也關乎到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孔子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的最後一個信字,就是誠信。本次大會選擇在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曲阜召開,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順應了網際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普通網民對網絡誠信文化建設的殷切期盼,也讓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網絡誠信文化的宣傳有根可尋、有源可溯,深意更加深遠。用網絡賦能高質量發展,讓誠信守護精神家園,從網絡強國到數字中國的徵途上,我們雄心萬丈、步履鏗鏘。(文/李群 圖/江沅)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閃電新聞記者 曹晗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