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製造賦能高質量發展(新論)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在今年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一批智能製造標杆企業憑藉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工廠、網絡運維平臺等優勢,率先實現復工復產,不僅增強了全社會抵禦突發事件的韌性,也為市場主體平穩運轉、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發揮了堅實的保障作用,充分體現了智能製造強大的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共同把握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智能製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是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的共性使能技術,在製造業產品設計、生產、物流、服務等價值鏈各環節中的擴散和應用,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十三五」時期,我國智能製造發展成效顯著,在一些關鍵領域,包括高精密光纖雷射切割工具機等一批技術裝備實現了突破,具備了在國際水平上同臺競爭的條件。展望未來,我們要進一步把握髮展機遇,以智能製造賦能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我國製造業量大面廣、水平不均衡的特徵,決定了智能製造既需要在關鍵核心領域取得突破,更需要擴散至整個製造業體系當中。但由於其前沿與基礎知識屬性,智能製造在擴散中往往面臨信息不對稱、外部性等市場失靈的困境。破解這一難題,需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智能製造規劃引領,明確各級政府與相關單位職責,引導中央固定資產投資圍繞基礎性、戰略性和全局性領域開展布局,調動各地各方面積極性共同制定發展目標,發揮好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協同的合力。

促進智能製造賦能高質量發展,關鍵要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智能製造在面向不同製造領域的擴散過程中,往往面臨二次開發,但由於廣大中小企業缺乏技術和資金,擴散過程遇到一些阻力。對此,需要進一步鼓勵產業聯盟以及金融機構參與到項目中來,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一方面,產業聯盟是促進智能製造在細分行業擴散的重要抓手,需要進一步探索其在標準制定、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作用,進而培育更多以推廣智能製造為導向的產業聯盟。另一方面,還需要支持金融創新,鼓勵銀行等機構對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項目優先給予多種形式支持。

促進智能製造賦能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長期以來,我國智能製造人才隊伍存在結構性缺口:高精尖人才較少,難以服務於不同領域的製造業企業,存量人才隊伍質量也難以滿足轉型升級有關需求。「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加強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並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完善智能製造各關鍵領域人才梯隊建設,才能促進高精尖人才大量湧現,高水平技術與管理人才不斷匯聚。繼續夯實智能製造在高質量發展中的主攻方向,推動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實現根本性轉變,就一定能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作者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3日 05 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以智能製造賦能高質量發展(一線視角)
    同樣是在蘇州,一家電氣公司的負責人說:「原來企業發展主要側重於產品研發,認為只要商品好就能有好收益,後來發現沒有智能思維,好商品是搞不出來的。」思維之變引領生產之變。這家企業把原來一條生產線,轉變成一個靠一臺機器全天候無間斷作業的智能車間,原來40秒的裝配時間壓縮到如今的9秒鐘。對企業來說,智能製造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對產品設計、製造、物流等環節都進行了智能化再造,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 2020泰山智能製造峰會:智能製造,賦能未來
    17日上午,2020 泰山智能製造峰會暨泰安市智能製造產業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濤致辭會上,向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為泰安市智能製造產業專家委員會、泰山智能製造產業聯盟揭牌。
  • 「創新賦能高質量 擴大開放新格局」—2020中德園高質量發展大會...
    (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系列活動於2020年12月17—18日成功舉行。此次活動由遼寧省發改委、工信廳、商務廳、瀋陽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管委會主辦,共有一個主活動、七個系列子活動。
  • 佛山供電局:智能電網賦能佛山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經濟要發展,電力供應要先行。在佛山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後,佛山電力的可靠有序供應功不可沒。過去5年裡,南方電網廣東佛山供電局(以下簡稱「佛山供電局」)通過大規模投資建設,支撐佛山智能大電網建設升級,著力提升供電可靠性,為佛山產業底色描繪出濃墨重彩的一筆,助力佛山建設製造業強市。
  • 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流程製造科技創新論壇在滬舉辦
    如何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對流程製造的「賦能」效應,推動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12月13日,「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上,「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宣布啟動。
  • 智能製造賦能產業升級 徐工打造智慧挖機新名片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智能製造。」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了中國製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方向。近年來,徐工通過智能化產線/單元的升級、首個工業雲平臺的建立、國內首個工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的自主研發等,發力智能製造,持續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讓市場、客戶深切感受到了「網際網路+工程機械」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 藍卓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工業作業系統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藍卓堅持探索傳統工業全面擁抱網際網路的新路徑,持續為工業創造數字智能新價值,這次的獎項應該是從這個角度對我們的認可。  主持人:藍卓公司作為工業網際網路行業領先的公司之一,您能說一下公司目前的發展情況跟技術情況嗎?  譚彰:藍卓是在中控集團27年工業積累基礎之上成立的,由工業界知名教授褚健創辦。
  • 曙光重磅亮相2020中國智能製造聯盟大會 張迎華:先進計算賦能智能...
    領導致辭  在主論壇供應商代表分享環節,中科曙光副總裁張迎華以《新基建下的先進計算與智能製造產業融合實踐》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曙光智造 降本增效  張迎華提到,受疫情影響,我國在第一季度的GDP增速為-6.8%,但二季度經濟發展獲得了扭轉,三季度實現了4.9%的成長,這與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先進位造不無關係。特別是2020年國家加速推進「新基建」建設,為先進計算、5G、智能製造等的相互融合以及與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
  • 蘇州高新區:智能製造助推高質量發展(高新區看創新)
    從原料到一臺小家電的核心零部件下線,在萊克電氣的智能車間只需9秒;檢測一部手機的曲屏,在天準科技提供的視覺系統檢測儀器上只需要0.5秒;生產一粒鋰電池,在蘇州力神的智能製造車間,只需要0.3秒……在有著千年文脈的蘇州高新區,智能製造正以讀秒的速度賦能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 助力高質量發展超越——智能製造分論壇熱詞點擊
    12日,以「智能製造助力高質量發展超越」為主題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製造分論壇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分論壇匯聚各地方政府以及國內外智能製造領域專家學者、龍頭企業、智庫等各界力量,一系列數字術語成為熱詞,掀起一場「頭腦風暴」,為大會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技術支撐。現場思想火花四濺,氣氛熱烈。
  • 人才賦能 張掖「智」造「雲端」突圍——張掖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紀實
    人才賦能對於張掖這樣的一個傳統農業強市而言,要從無到有培育一個新興智能製造產業,難度可想而知,產業培育過程中最缺的是什麼?答案是人才。在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西南側,記者看到,一座規模宏大的學校已經拔地而起,這正是張掖市職教中心新校區,這座學校從立項到建設完成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今年秋天,第一批新招錄學生已經入學。「把學校建在開發區,把專業建在產業鏈,是張掖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創新舉措。
  • 紅辣椒網評:按下「新基建」加速鍵,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基建」的重要意義,按下「新基建」加速鍵,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涉及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加有效投資、擴大消費的重要舉措,發展「新基建」,相當於為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中國經濟發展「修橋鋪路」、打好基礎,而更長遠的目的則是讓更多產業實現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和融合創新,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動能,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 主題對話|雙循環格局下,新製造如何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總結三點:第一,新基建、老基建、軟基建要深度融合發展。因為我們講新基建,是信息的基礎設施、融合的基礎設施、創新的基礎設施。其實新基建有很多軟的東西,就是制度、法律、標準。 第二,新製造、智能製造和傳統製造要深度融合發展。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實體經濟是本,不要在談新、談智能的時候,把傳統丟掉了。
  • 政研院|新製造時代:製造是核心,其他都是賦能
    天鷹資本創始合伙人遲景朝在上述會議中的發言也支持這一觀點,他認為,不管是數字製造還是智能製造還是網際網路製造,製造一定是核心,所有其他都是賦能。關鍵是融合創新什麼叫新製造?各有各的看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一輪產業發展大勢中,融合是關鍵,創新和變革都離不開融合。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工信部智能製造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屈賢明表示,新製造主要是傳統的製造與新的科技、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社會需求相融合而形成的。
  • 重大項目賦能高質量發展
    該項目總投資超50億元,是今年如東開發區新開工的9個重大產業項目中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建成達產後,可年產1100萬平方米微電子玻璃基板、4萬噸新型藥用包裝材料,預計實現年銷售超35億元,有力助推該區電子信息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9個項目總投資近120億元,涵蓋了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 上海自儀院:5G賦能「翻譯官」上線 引領智能製造新生態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自儀院」)作為5G賦能新一代智能製造系統的翻譯官,能在運營商與企業之間搭建起暢通無阻的橋梁,打通工業網際網路中IT與OT間的鴻溝,打造5G+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助力智能製造。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自儀院力爭建立全球領先5G+IoT+AI的新一代智能製造生態圈,引領5G賦能新一代智能製造。
  • 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工信部發文,發展共享製造,賦能中小企業
    為進一步推動共享經濟在生產製造領域的創新應用,工信部日前正式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 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產業〔2019〕226號)。積極培育發展共享製造平臺,推進位造、創新、服務等資源共享,加強示範引領和政策支持,發展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
  • 激活「兩業融合」內生動力 讓「製造 服務」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早在2019年11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就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兩業融合」(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中國製造 中國服務」組合效應,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製造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與必然選擇。
  • 智能製造賦能綠色健康新發展 廣東綠色發展媒體觀察團走進尚品宅配
    綠色是一種發展方向,代表著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最具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綠色健康領域的重視,綠色也成為了企業強大的競爭力,而科技創新、智能製造成為了實現綠色的基礎。
  • 常州科教城:打造智慧園區一體化平臺賦能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常州科教城:打造智慧園區一體化平臺賦能高質量發展   12月18日,常州科教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暨智慧園區一體化平臺發布儀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