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闌夕
17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堂恩在所著詩篇裡曾這樣談及人類之所以結社的原因,「他人的死亡即是你我的不幸,因為我們都要生活於人類之中,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
社會組織中所包含的多種協作機制因其有益於人類整體福祉的提升而得以延續至今。而在著名的「無知之幕」中,約翰羅爾斯認為,「當每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在這個社會組織中處於什麼樣的角色之時,所制定的政策才能夠保證強者不會得到過度的利益,弱者能夠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換言之,在約翰羅爾斯看來,只有當每個人都受到無社會差異的對待時,真正的公正和正義才會出現。
有必要指出的是,這裡的無社會差異待遇並非是指人人平等,而是類似於自由主義中的機會均等原則,由強者給予弱者各種最基本的補償,使所有人都能站在社會競爭的相同起跑線上。簡單地說,強調對於弱勢群體的照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平,這也是「公平」與「平等」的本質區別。
時至今日,科技發展已經成為了社會前進的最重要推動力,而「科技」歸根結底只是一種更加先進的社會生產工具,其本身並無價值觀可言,也無善惡之分。掌握科技力量的企業才是決定科技究竟用來行善還是作惡的關鍵,這背後實質上體現的是一家科技企業的價值觀。
事實上,社會經濟佔比日益增大的科技公司不僅握有改變未來的力量,其話語權與選擇權也在日益增加——對於包括殘障人士、老年人群、少兒群體在內的特殊或者說弱勢群體而言——普惠民眾原本就是科技發展的終極目標之一,這也體現了具備高尚價值觀的科技企業的向善之心。
這不僅僅是企業擔負起社會責任,用自身形象映射社會的走向,同樣也是為了滿足相當程度上的特殊人群市場需求,成為了一種公益和雙贏的企業策略。
例如,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美接近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一半以上是重度殘疾,而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約有15%的人是殘障人士。提升殘障人士的實用性對於科技企業而言也具備相當廣闊的市場前景。
由此,在今年5月份的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宣布斥資2500萬美元推出為期五年的AI for Accessibility項目,鼓勵那些致力於改善殘疾人群生活的AI功能開發設計。而在今年年初,AirBnb推出了一項包括21種無障礙設施篩選器在內的更新,來幫助殘障用戶更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房子,包括無障礙淋浴間、輪椅通道、殘疾人車位等等。
而針對少兒群體需求,谷歌早在2015年就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兒童友好型產品,如兒童版YouTube——騎上所顯示的內容都是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而且附有控制功能,父母能夠對兒童的觀看時間、瀏覽內容等等進行調整和控制。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在滿足絕對數量更大的弱勢群體需求、提升社會福祉方面無疑有更多值得關注和亟待改良之處。
8月3日,騰訊應用寶在今年的ChinaJoy展上正式推出「親子守護」功能,進行公眾測試和收集反饋意見。據了解,本次上線的「親子守護」為Beta版本,包含未成年人智能感應、管理手機APP訪問和管理手機使用時長三大功能。
「親子守護」推出的初衷顯而易見——從00後開始的新一代少兒群體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可以說是與移動網際網路乃至諸多智能硬體產品一同成長起來的,在日常生活中必然離不開手機、電腦等,而缺乏自制能力的少兒群體往往更容易長時間不正確的使用電子產品,這就為其自身身體健康和精神成長埋下了隱患。
這其中尤以手機為甚,如兒童用戶時常在玩手機時手機屏幕距離面部過近,採取斜著、躺著或者趴著等不正確的姿勢玩手機,長時間如此很容易導致視力下降、脊椎變形等嚴重的發育問題。「親子守護」的姿勢矯正功能正是針對這一點——當智能感應到兒童使用手機姿勢不正確時會提示調整會正確的使用姿勢。
再比如當前網絡世界花樣繁多卻也泥沙俱下,少兒群體並不具備成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一個綠色健康的網絡生態對於兒童心理健康成長是不可或缺的。
「親子守護」的管理手機APP訪問功能可在手機上設置第二界面,全面管理孩子可訪問的APP和手機使用功能範圍。一方面可以讓兒童接觸網絡新鮮事物,開闊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引導兒童使用真正有益於身心健康的APP產品。
至於管理手機使用時長自不必多說,家長可以自由設定手機使用的時長,這就意味著當家長無法在孩子身邊進行監督時,可以通過這一功能對孩子玩手機進行管理,培養良好的用機習慣,更可以激勵孩子以學習、勞動等方式換取獎勵使用時長,成為一種正向引導。
有趣的是,在引導和輔助少兒群體更好的使用手機等智能硬體產品方面,中外顯然沒有因為傳統文化的差異而步入不同的河流。
早在iPad剛剛問世的2010年,《紐約時報》記者曾採訪賈伯斯,談及賈伯斯的三個孩子——彼時還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是否很喜歡iPad,對此賈伯斯的回答則是「我的孩子不用IPAD,在家裡我也不讓他們用高科技的東西。」
而根據《時代》的一份調查顯示,不僅賈伯斯一人如此,美國大部分科技公司的老闆都嚴格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和智能產品,往往在10歲前完全禁止使用,15歲前限制使用,一般只用於完成學校作業,當孩子長大獨立後才會逐漸放開。
究其原因,少兒群體自控能力差,非常容易沉迷,電子產品和智能產品的延展性會剝奪孩子對於其他事物的興趣,會削弱孩子的創新精神和獨立精神,這對於其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來自外部的正確幹預和引導則會消減這種負面影響產生的可能,讓少兒群體更多的去享受繁華網絡世界和先進智能硬體的正面作用。
或者用尤瓦爾·赫拉利的話說,「技術從來不是決定主義的,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技術突破去創造截然不同的社會和境況。」
事實上,應用寶在今年5月就曾推出「長輩關懷」,以類似QQ的遠程協助功能,讓用戶能夠以遠程幫助的形式直接在父母、長輩的手機界面上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這其實是對於難以跟上電子產品更新迭代步伐的老年群體的溫情關懷。
再到今天的「親子守護」,這無疑是應用寶及其背後的騰訊在以科技之能踐行向善之心的偉大道路上再度邁進,與那些同樣不吝於展現科技良知的全球企業巨頭們實現了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