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政在去私」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再談「政在去私」(思想縱橫)

  不久前發表了《政在去私》一文,近來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感覺意猶未盡,還有深入探討的必要。為官從政去除私心雜念,貴在知行統一。前文注重說「知」,本文重點談「行」。從「行」的角度說,黨員領導幹部「去私」可從五個方面入手。

  找準「度量衡」。「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公而忘私精神不是天生的,需平時加強學習,要艱苦修養錘鍊。黨員幹部從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就要以「公」為標尺,正言正行正心,不為私慾所動、不為私利所惑、不為私情所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履行職責為公、行使權力為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

  建起「防疫站」。「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不讓貪私之念萌生,關鍵是讓內因起作用,即經常用批評、檢討、自省之法檢查錯誤與過失。如《尚書》所說「檢身若不及」、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那樣,常拿黨性「照鏡子」,常與法規「對對表」,常以良知「悟悟心」,遏私心於未萌,制貪念於未發,切實提高鑑別力、抵抗力和免疫力,確保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種社會思潮的衝擊下不動搖,在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前不失節。

  安裝「警報器」。《呂氏春秋》有云:「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與「私」字作鬥爭,要有自我犧牲精神,以猛藥去痾、刮骨療毒的決心,壯士斷腕、刀口向內的勇氣,給自己裝上警報器、立起警示牌,經常聽取各方意見尤其是逆耳之言,善用領導勸誡、親朋忠告校正自我認知,時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惴惴如臨深淵,矜矜如履薄冰,慄慄如不滿日」,走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怪圈。

  立好「引航標」。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湧現出一大批為人民所敬仰的黨員幹部。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謀大事而不貪小私,謀公事而恥謀私利。每名黨員幹部都應以他們為立身行事的「引航標」,經常想一想權力從哪裡來、工作為誰服務,不忘「我是誰」「為了誰」;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失當的行為、失範的言語,從革命先輩、先進典型身上汲取營養、充實自己。

  嚴守「警戒線」。公與私之間有一條紅線,那就是法律、道德、規矩、政策、制度、良心的底線。越此紅線,「公」就變為了「私」,就可能觸電、墜崖、擱淺。每名黨員幹部都要做到不逾黃線、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堅持慎始、慎言、慎微、慎好、慎欲、慎友,修身養德、淡泊名利,見私而忘、見欲而止,常抓小問題防止大隱患、常補小漏洞防止大禍端,心中時時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處處緊握為官的戒尺,真正做到「思」出乎理智、「做」有所顧忌、「行」不忘法紀。

  人民的好公僕楊業功曾模仿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寫過一篇《公僕銘》,其中寫道:「位不在高,廉潔則名。權不在大,為公則靈。斯是公僕,惟吾德馨。」方今之際,風清氣正漸成常態,改革發展任務艱巨。每名黨員幹部都應以「三嚴三實」為座右銘,努力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一心為公、夙夜在公,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在公與私的較量中彰顯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培養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毅力。

相關焦點

  • 每天學點國學: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
    【原典】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晉 傅玄《傅子·問政》)【註譯】全句譯意為: 主持政務關鍵在於去掉私心,否則就沒有公道可言了。【品讀】為政者「不以挾私為政。」(《戰國策·魏策》)從政必須去私。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就必須遏止私慾,公私分明,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把去私作為重要的為政之道自覺踐行,作為崇高的精神境界努力錘鍊,作為高尚的人格修養矢志追求。
  • 政在去私(思想縱橫)
    魏晉思想家傅玄有言:「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宋朝詩人林逋說:「私心勝者,可以滅公。」對於黨員幹部來說,私心乃百病之根,因為私心膨脹,公私天平就會傾斜,黨性原則就會喪失,甚至忘乎所以、為所欲為。「私」的負能量超出想像、破壞力不可低估。私心重者,或利慾薰心、唯利是圖,道德敗壞、欺世盜名;或目光短淺、心胸狹隘,聽不得批評、見不得先進。
  • 《習主席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傳播研討會 暨海澱區新時代文明...
    《習主席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傳播研討會暨海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研究基地成立儀式8月15日上午,海澱區《習主席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傳播研討會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舉行在《習主席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傳播研討會上,海澱眾多專家學者、志願隊伍服務負責人和志願者們分別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如何用更加「接地氣」「暖人心」的方式傳播習主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的理論創新成果,就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社區治理工作融合提升,講述了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看法,並表達了對海澱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支持和關注,表示將一如既往積極參與海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
  • 學習,從讀一本書開始——外國人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現實意義
    新華社發(路易斯·卡馬喬攝)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通訊:學習,從讀一本書開始——外國人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現實意義  新華社記者  有這樣一部中國著作,在海外「圈粉」無數。  有人將它一讀再讀,有人寫下連篇筆記。
  • 江西財大出臺思政課「十條」 大學生思政課建設再上新臺階
    此舉標誌著該校大學生思政課建設再上新臺階。「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陳始發教授介紹說,《舉措》總共十條,重點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十大舉措有其四,包括加快壯大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切實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和加大思政課教師激勵力度四個方面,條條是「乾貨」。
  • 兩岸大學攜手 北大、政大推出雙聯學位
    政大智財所所長馮震宇指出,政大與北大智慧財產權學院協議雙聯學位,可讓兩校學生了解兩岸智慧財產發展現況;同時政大商學院學生有機會在北京大學拿到法學院碩士學位、北大法學院學生取得政大商學碩士學位,「是雙贏策略!」
  • 如何加強思政課教學,貫徹「八個統一」?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各學校要深入學習講話精神,交流研討思政課建設的新方法新路子,要迅速行動起來,以貫徹「八個統一」為切入點,辦好思政課
  • 賈慶林在北京會見連戰 談"德為善政 政在養民"
    賈慶林說,「德為善政,政在養民」,當前實現兩岸包機周末化、常態化,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促進兩岸教育交流和合作,都是關係兩岸民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本次論壇以此三項議題為主題,把握和順應了兩岸民意的脈動和呼聲。大陸同胞希望早日實現赴臺旅遊,領略寶島美好風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兩岸教育交流從廣義上說屬於大文化範疇。多年來,兩岸教育交流十分活躍、成效顯著。
  • 讓思政課引領青少年立德樹人
    文章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課是培養青少年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科目,近期,大中小學正陸續開學,步入人生的新階段,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對分課堂助力思政課教學改革
    將對分課堂運用於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將有助於破解當前思政課面臨的困境,極大地助力新時代思政課建設。 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思政課程觀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發揮思政課的關鍵作用,首先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政課程觀,而對分課堂則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政課程觀。
  • 趣談「建言資政」與「建言諮政」中的Zi
    3月3日,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正在報到。新華社記者 劉開雄 攝實際上,「建言資政」或「建言諮政」,本身都正確,但又有不同。「建言資政」中的「資」,有幫助之意,是對政協履職中通過調查研究、協商活動、提案、大會發言等形式,對黨和國家事業提出意見建議的總體工作而言,多用於談宏觀工作。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哪部分篇幅最大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要全面、系統地學習這部著作,除了認真閱讀鑽研每一篇文章,還要在此基礎上從整體和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的十九大至2020年初的一系列報告、講話等重要文獻,全書共570頁,分為19個專題。
  • 治國理政當懷「曾皙之志」
    近日重溫《論語》,對先進篇第25章孔子與弟子談志向頗有感觸。一日,孔子與弟子子路、冉求、公西華、曾皙、坐談志向。孔子說:「我年齡比你們大一點,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話。平日裡你們常說:『別人不了解自己!』假如有人了解了你們,你們將怎麼辦?」
  • 光電所召開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光電所召開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2020-09-01 光電技術研究所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召開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 一線思政課教師有了「百寶箱」
    > ■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驗篇六大資料庫、300多萬條文獻資源、4萬冊電子圖書、2500多個微視頻;集大綱管理、在線課件製作、課堂交互內容製作三大功能於一體的在線備課系統;涵蓋課堂教學、教學管理、師生互動、教學評價等多項功能的手機端互動課堂APP;學習大家談、
  • 北大學子談初中史、地、政的學習心得
    認準了地圖,才能從地圖所給出的信息中再更廣闊地延伸。鋪開一張中國地圖,所有的山川、河流、城市、省份、鐵路、公路等等知識點一目了然。在熟悉地圖後,再根據地圖延伸,把裡面每一區域和可能考的地圖都剪切下來,補充到地圖的空白處。以後複習時,可以隨時隨地瀏覽,也方便記憶。文科中的理科。
  • 閔慶文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8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網(《議庫》APP平臺)策劃兩會特別節目《2018兩會代表委員同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選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經典語句章節,結合履職參政談學習心得。閔慶文朗讀了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1月28日關於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批示片段。
  • 政大臺科大談合併 高教司長嚇一跳
    政大和臺科大17日發表聲明兩校擬合併,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圖)獲悉嚇一跳,因為這組合併案事先沒有透露風聲,連教育部都不知道。政大和臺科大今天發表聲明說兩校擬合併,震撼高教界,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都嚇一跳,因為這組合併案事先沒有透露風聲,連教育部都不知道。不過李彥儀說,政大和臺科大可以談合併,就照程序來。目前國內有5組公立大學正在談合併,包括清大與新竹教大、成大與臺南藝大、臺東大學與臺東專科學校、陽明與交大、高雄第一科大及高雄海洋科大,但從未出現政大與臺科大這樣的組合。
  • 給孩子上戶口 再不用回老家了!戶政 「全城通」業務今天啟動
    市民以前辦理戶籍的時候,必須到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或者業務大廳辦理,如果您在城區上班,您的戶籍在龍門縣,那不好意思,您只能請假回老家去辦,十分不方便,今天我市啟動戶政「全城通」業務,市民可以在我市任何一個戶政業務窗口辦理,不再受到區域影響。
  • 【薦讀】書記校長談:疫情下的「雲端」思政課,怎樣上出高質量
    疫情之下,醫務工作者臨危受命,第一時間奔赴疫情重災區,爭分奪秒治病救人;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等日夜值守,嚴防嚴控病毒傳播;上萬名建築工人晝夜施工創造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奇蹟……這場抗疫阻擊戰為教育提供了鮮活素材,廣大思政課教師將疫情防控的社會「大課堂」融入思政課教學「小課堂」,引領學生在「戰疫」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