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談「政在去私」(思想縱橫)
不久前發表了《政在去私》一文,近來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感覺意猶未盡,還有深入探討的必要。為官從政去除私心雜念,貴在知行統一。前文注重說「知」,本文重點談「行」。從「行」的角度說,黨員領導幹部「去私」可從五個方面入手。
找準「度量衡」。「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公而忘私精神不是天生的,需平時加強學習,要艱苦修養錘鍊。黨員幹部從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就要以「公」為標尺,正言正行正心,不為私慾所動、不為私利所惑、不為私情所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履行職責為公、行使權力為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
建起「防疫站」。「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不讓貪私之念萌生,關鍵是讓內因起作用,即經常用批評、檢討、自省之法檢查錯誤與過失。如《尚書》所說「檢身若不及」、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那樣,常拿黨性「照鏡子」,常與法規「對對表」,常以良知「悟悟心」,遏私心於未萌,制貪念於未發,切實提高鑑別力、抵抗力和免疫力,確保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種社會思潮的衝擊下不動搖,在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前不失節。
安裝「警報器」。《呂氏春秋》有云:「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與「私」字作鬥爭,要有自我犧牲精神,以猛藥去痾、刮骨療毒的決心,壯士斷腕、刀口向內的勇氣,給自己裝上警報器、立起警示牌,經常聽取各方意見尤其是逆耳之言,善用領導勸誡、親朋忠告校正自我認知,時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惴惴如臨深淵,矜矜如履薄冰,慄慄如不滿日」,走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怪圈。
立好「引航標」。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湧現出一大批為人民所敬仰的黨員幹部。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謀大事而不貪小私,謀公事而恥謀私利。每名黨員幹部都應以他們為立身行事的「引航標」,經常想一想權力從哪裡來、工作為誰服務,不忘「我是誰」「為了誰」;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失當的行為、失範的言語,從革命先輩、先進典型身上汲取營養、充實自己。
嚴守「警戒線」。公與私之間有一條紅線,那就是法律、道德、規矩、政策、制度、良心的底線。越此紅線,「公」就變為了「私」,就可能觸電、墜崖、擱淺。每名黨員幹部都要做到不逾黃線、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堅持慎始、慎言、慎微、慎好、慎欲、慎友,修身養德、淡泊名利,見私而忘、見欲而止,常抓小問題防止大隱患、常補小漏洞防止大禍端,心中時時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處處緊握為官的戒尺,真正做到「思」出乎理智、「做」有所顧忌、「行」不忘法紀。
人民的好公僕楊業功曾模仿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寫過一篇《公僕銘》,其中寫道:「位不在高,廉潔則名。權不在大,為公則靈。斯是公僕,惟吾德馨。」方今之際,風清氣正漸成常態,改革發展任務艱巨。每名黨員幹部都應以「三嚴三實」為座右銘,努力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一心為公、夙夜在公,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在公與私的較量中彰顯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培養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