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於網絡)
(一)
為什麼要戴帽子?
正式複課了,戴口罩回校的同時,我還戴了帽子。早上靚妹問我,怎麼這兩次都看你一直戴著帽子?到班裡上課,譚小妹一見我走進課室,馬上問我,為什麼要戴帽子?中午時候,備長問我,戴著帽子不熱嗎?王子說,在室內戴帽子很奇怪哦。大家為什麼會注意到我戴帽子呢?因為在學校,雖然進進出出,但是嚴格來說是非戶外,這種情況下沒有或很少有其他人戴帽子,所以我這種現象就顯得比較特別,引起注意是情理之中,就像新冠疫情之前,戴口罩是會很搶眼的,很多人會暗度此人為什麼要戴口罩。
那麼,為什麼要戴帽子呢?尤其是室內還戴著帽子呢?一言難盡意,我跟譚小妹說,回去我寫篇文章告訴你原因吧。就是這些文字了。
(二)
(圖片源於網絡)
新冠疫情中,專家告訴我們,出門回來要記得洗手、脫衣服,換鞋子。手很容易洗,一天可以洗很多很多次,衣服很容易脫換掉,回家要換幾套都可以,鞋子不管何時進家門都會換。可是,腦袋一直裸露在外,怎麼就不管它呢?很多人會說,洗頭啊!可是,並非人人都是板寸頭或光腦袋那麼方便,洗個臉的時間頭也給洗好了。對於長頭髮的女人來說,洗個頭真的不是一件小事,花時間花精力,光彎腰半個小時老腰就受不了。有人說,去髮廊洗啊。別說疫情之下不敢去,就是可以,天天去髮廊洗頭,時間金錢也不允許啊。所以我沒有辦法要求自己每天外出回家都洗頭,可是不洗頭心裡不過關啊,長頭髮時不時還往臉上拂兩下,哪條乾淨哪條不乾淨誰知道呢?於是,給頭髮也穿件外套是不二的選擇,這就是我要戴著帽子的最當前最直接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帽子有很好的隔絕作用,避免頭髮受到過多的汙染,它的保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的,保護作用,像開摩託要戴頭盔,上戰場要戴鋼盔一樣,疫情時期子彈到處飛,戴個帽子保安全。冬天,帽子還可以給腦袋保暖,避免受冷受涼。顯然,帽子的保護作用槓槓的。這不,桃子也是懂行的,見到我的時候,她並沒有問我為什麼戴帽子了,直接說:你的保護措施做得很足啊,帽子都戴上了。
其實帽子一旦戴上,就不方便在外人面前摘了,因為髮型會被壓得醜極了,為了避免嚇人,就只能把帽子戴到底了,何況辦公室那麼多人,保護意識不放鬆也是應該的。
(圖片源於網絡)
談帽子的保護作用,還要提一個人——崔健,中國搖滾之父。他以嘶啞嗓音演繹的《一無所有》給我們帶來了搖滾的狂熱,他的音樂那麼讓人瘋狂。可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他一直戴的那頂帽子,幾十年如一日,都是那種樣式,寵辱不變,尤其是帽蓋前片印著的那一個鮮紅色五角星。目前某寶上你一搜「崔健帽」就能看到。
光頭樂嘉曾經採訪崔健:我其實一直沒有明白,你戴著這個帽子,是因為這已經成為了崔健的一個標誌,所以你一直戴;還是說到了後來,你其實不想戴,但已經不好意思不戴了;或者因為你的髮型跟我一樣,快謝頂了,然後戴個帽子來遮羞一下,還是有特別的意味。
崔健說:我最早戴帽子是因為我想控制我的曝光,因為我想像普通人一樣生活,我不想像明星一樣生活。你可以低著頭,你可以看報紙,別人完全就看不著你是誰。我最早戴帽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三)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圖片源於網絡,明月拼圖)
關於戴帽子的想法,其實在疫情之前我就有過了,但是沒有行動,只在戶外活動時才理所當然地戴帽子。為什麼之前就有戴帽子的想法呢?因為帽子的修飾作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再加上有時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去打理頭髮,壓根啥型都沒有。比如在家宅的這兩個月,不外出,也不敢去髮廊,自己又不怎麼會弄,這頭髮蓬鬆無光澤,怎麼可以頂著這樣一頂「亂草」見外人?怎麼辦?最簡單不粗暴的方法,就是戴上帽子,讓一切都隱匿在帽子之下吧,你只見到我帽子的斑斕,看不到我帽子下有點不羈的霜絲。
(美呆了吧!圖片源於網絡)
(帥爆了吧!圖片源於網絡)
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壓力把很多人壓得氣血早衰。君不見曾經英氣逼人的帥小夥,工作十年下來頭髮白了,前額後腦亮了。多少臉上正是魅力中年的男士無奈地頂著地中海,把隱私暴露在眾人睽睽目下,成了油膩大叔。可如果戴上帽子,這一點小隱私輕鬆就可以遮掩。娛樂圈名人汪峰,就很喜歡戴帽子,有狗仔隊追照結果顯示,汪峰酷愛戴帽子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已至中年的他頂蓋日見稀薄,為了不落人笑柄就選擇了戴帽子來遮蓋這個缺點。所以,螢屏之上,汪峰依然保持著成熟男人的魅力而無頹禿衰老之感。事實上,大自然的規律,衰老是無人能夠抗拒的,只是有人快有人慢一點,有人讓你看到,有人不讓你看到罷了。而保持優雅帥氣魅力,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何不讓帽子來幫這個忙?
(圖片源於網絡)
當然,年輕貌美的小鮮肉也特別愛戴帽子,螢屏上鹿晗、吳亦凡、迪麗熱巴之類的帥哥美女都鍾情於戴帽子,各種各樣的戴帽法又帥又美讓人賞心悅目,而他們戴帽子更多是引領新時尚新潮流。
(圖片源於網絡,明月拼圖)
這樣說來,戴帽子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
(四)
(圖片源於網絡)
帽子的發展也是文化的發展。中國古代的服飾基本包括下衣、上衣、頭衣。頭衣又稱元服。元,有頭之義。頭衣泛指一切裹首之物,大致分為冠、冕、弁(biàn)、幘(一說「巾」)。貴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幘(zé)巾。貴族男子成年要行冠禮,加冠,告訴天下人,我長大成人了。所以戴冠是成人的標誌,是貴族男子的常服。該戴冠而不戴的,是不合禮的。據《左傳》記載,衛國內亂,時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子路參與戰鬥,打鬥過程中,他系冠的纓被人砍斷,冠掉下,於是,他放下武器重新戴冠結纓,並說:「君子死,冠不免。」結果被人砍死。子路行為今天看來固然迂腐,但也讓我們看到了冠於當時的講禮人來說,是何其重要。
今天的帽子據說是由巾演變而來的,南朝顧野王編撰的古代字典《玉篇》記載:「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可見巾從「抹布」進而發展用來裹頭的,由實用到美化有一種變化過程,女性用的裹頭巾被稱之為「巾幗」,所以後來就以「巾幗」代指女子。
(圖片源於網絡)
在極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帽子是區分等級的符號,其佩戴運用十分嚴謹,這一點你去看看中國古代的官帽,很容易看出。皇帝、諸侯、大夫、士,這些等級都要佩戴不同形式的帽子。每個朝代的官帽也在同中展示著明顯的異。像秦朝的官帽較扁,漢朝的則增高了,隋朝開始給官帽做翅膀,唐朝時把翅膀做成下垂狀,宋朝時官帽高度降低,但翅膀又扶水平,並且進行加長。據說這種長翅帽是趙匡胤發明的,他之所以要把帽子的翅膀做長了,是因為不想大臣們在朝殿之上交頭接耳,用官帽這種長翅膀來保持好距離。
另外很著名的要算「烏紗帽」了。最早是東晉成帝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戴一種黑紗製成的帽子,稱為「烏紗帽」,南朝宋明帝時,烏紗帽發展更為成熟,形狀更多樣,有捲成荷葉形的,有像高高的屋宇的,還有伸出兩個黑紗「耳朵」的。到了明朝,朱元璋直接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到了清朝,烏紗帽雖然不再用,可是「烏紗帽」仍成了人們口頭上稱呼官員的代名詞了,直至今天仍然如是。比如,有時候我們對一些官員進行警醒時會這樣說:別XXX……小心你的烏紗帽不保。
(五)
(圖片源於網絡)
(圖片源於網絡)
在西方,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日常裝束,曾經也與身份禮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英國可以說是現代帽子禮儀的締造者。被稱為"文雅社會"的維多利亞時代,帽子幾乎是男士出門必戴的。而女人們出門如果不戴帽子,那就猶如向世人宣布"我非良人"一般,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失儀表現。著名詩人徐志摩和前妻張幼儀唯一的一張合照在歐洲照的,據說當時張幼儀想把帽子摘掉,徐志摩趕緊制止,告訴她,在這裡戴帽子是一種禮儀。
(徐志摩與第一任妻子張幼儀 圖片源於網絡)
我去年看了一部評分很高的電影,叫《至暗時刻》,裡面關於帽子的細節也是讓人過目不忘。那是邱吉爾準備出家門的一個場景,這次出門他要去見的是國王陛下,並將接受一個空前的重擔。電影鏡頭畫面:邱吉爾房間的一整面牆上,帽架猶如伸展的樹枝椏,蔓延在牆壁上,樹枝末梢上掛著各式各樣的帽子。妻子對他說,去吧,去做你自己。他緩緩走到帽子牆下,看著滿牆的帽子說:我今天應該做哪一個自己呢?然後他拿起他至愛的洪堡帽,對妻子說:「青春不再的時候,就得靠智慧來證明了。」對於邱吉爾來說,戴什麼帽,做什麼樣的自己。有人說,邱吉爾堪稱全球政壇最會穿的男人。在邱吉爾影響下,洪堡帽,現在也稱邱吉爾帽,在當時風靡歐洲,成為紳士們出席各大社交場合不二之選,男人們都紛紛靠它展現品位。義大利黑幫電影《教父》的主角馬龍白蘭度戴上了邱吉爾同款帽,你看那氣場倍增,似乎已經殺人於無形之中了。
(電影《至暗時刻》截圖,感謝JC)
(電影《至暗時刻》截圖,感謝JC)
(此圖源於網絡)
(圖片源於網絡)
網上說,2019年6月5號,川普在參加「早安英國」節目錄製時,主持人送了他一頂邱吉爾帽,收到這份禮物,川普直誇好看,在攝像機前,他把帽子拿在手上左看右看後忍不住戴上,然後不忘自嘲地說:「還是邱吉爾戴了好看。」
美國人的偉大總統林肯特別鍾情他的煙囪高帽,這帽子既讓他在人群中辨識度更高,更曾經讓他躲過了暗殺者的子彈。寫了《林肯傳》的作家哈羅德•霍爾澤說過:禮帽對林肯是如此重要,保護他免受惡劣天氣影響;還能藏著重要文件;讓他看起來更加高大等。
(此圖源於網絡)
(六)
今天,西方人對帽子的鐘情並沒有減少,英國現在還每年舉辦「戴帽名人堂」評選活動,甚是隆重。但中國人多數對帽子不太感冒,有些人認為戴帽子會影響頭皮排汗等健康問題。有些人認為,戴帽子所謂的禮儀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現,可以讓頭髮自由飄逸,是我們追求自由的成功標誌,為什麼還要倒退去戴帽子?其實「可以」和「我要」是兩個概念,我們欣喜於可以說「我要」,這就是一種時代進步的特徵。
(此圖源於網絡)
有人問,一個人要如何保持優雅?面對這個問題,那些混跡於英倫圈的人聽得最多的答案就是:你與優雅之間只差一頂帽子。邱吉爾脫帽致意的那頂洪堡帽早已蜚聲海外,而英國女王出席任何場合更是帽不離頭,好像帽子就是與生俱來的。20世紀初時尚界重要人物的可可·香奈兒說過:「帽子是人類文明開始的標誌」。James Lock & Co(詹姆士.洛克)可說得上是英國帽子界的鼻祖,曾有雜誌專門採訪過這個品牌的營銷總監,問他帽子意味著什麼?總監的回應是:帽子是人們對自我的表達,我所接觸的人都更喜歡用帽子來區別彼此。
(七)
講完上面這些,關於為什麼要戴帽子的問題也就講完了。
是的,不再想為什麼要戴帽子了,而是想該怎麼樣才能戴好帽子。戴什麼樣的,什麼時候戴,怎麼樣戴,這才是我接下來要學習的。畢竟這是一門學問,就像在中國,你不能戴綠帽子一樣,戴錯了也是會成為笑話。
去洗手的時候遇見阿肖,也是說起我戴帽子的問題。我說,我打算口罩摘下之前都戴帽子了,準備去多買幾頂回來。我也想擁有邱吉爾那樣的一面有趣又好看的帽子牆。戴哪一頂,做哪個自己。
(2018明月於新疆)
2020.5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