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悲涼的事情,莫過於白髮蒼蒼之際,卻還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

2021-02-10 語文閱刊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們發布的文章嗎,只要點上面藍色文字「語文閱刊」關注就可以了。

‍‍‍2018年8月作文專輯出爐,歡迎選用!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 .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18年8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海量免費試題,請關注:1試題倉庫2018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倉庫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18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18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為什麼父母在我們的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唯唯諾諾?

為什麼父母在我們面前不敢大聲說話,總是欲言又止?

為什麼父母身邊發生的瑣事不再對我們傾訴?

因為我們變了。

我們好像變得很厲害,動不動就把父母當傭人一樣使喚,稍微有不順心就對父母一通發洩,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看。

我們好像變得很有錢,出入父母消費不起的場所,用著他們沒見過的奢侈品,然後嘲笑他們沒見過世面,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

我們好像變得很愛抱怨,抱怨父母沒能給自己一個好的經濟基礎,抱怨他們總是愛嘮叨,抱怨他們做的事、說的話總是不合心意。

在我們傷害他們無數次之外,終於,他們變成了一個在我們面前小心翼翼的刺蝟。

世間最悲涼的事情莫過於白髮蒼蒼之際,卻還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還要盡力去照顧他們的情緒!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孟子·盡心上》

孟子說: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

君子三樂,父母健在居於首位,可我們有幾個人珍惜了呢?我們,是否算不上君子?

一、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善待父母,沒有之一。

孔子曾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色難」,就是態度很難看的意思。孔子認為孝順不僅僅是在父母有事的時候去幫忙、有好吃的東西就給父母吃,這還遠遠不夠!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父母餓了,你端一碗飯給他,但是你態度不好,說話冷冰冰的,如果你是他們,你心裡會舒服嗎?那一碗飯還吃得下去嗎?

可是,我們憑什麼這樣對待他們啊?我們在他們面前有什麼好高傲的啊?他們已經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拉扯大,寧願自己受盡委屈也要把最好的給我們,我們還要怎麼樣?

世間最悲涼的事情莫過於白髮蒼蒼之際,卻還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還要盡力去照顧他們的情緒!


二、這四類話,千萬別對父母說!

當我們牙牙學語或蹣跚學步時,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微笑和鼓勵,都能給我們帶來莫大歡喜。但不知從何時開始,父母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遙遠,有委屈從不向兒女吐露,哪怕生病了也只是默默地吃幾片藥,還在孩子面前假裝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這背後,其實是父母對子女深深的愛與依賴。

面對這種愛與依賴,我們又做了什麼呢?

我們從乖順聽話的孩子,變成了獨立、叛逆的成人,有時甚至讓語言變成一把利器,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很可能在父母的內心狠狠地刺了一下,看似平常,傷人卻深。


1、批評父母無能

「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

「跟你說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

「跟你說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這樣的話,其實是對父母極度的不信任。他們做的好與不好有什麼區別呢?父母喜歡為孩子做點事以體現其價值,拒絕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用了,兒女不需要他們了,從而陷入消極、悲觀的情緒。其實這背後暗含的是子女的情緒化和傲慢、不謙卑。

父母年歲大了,面對許多新鮮事物,不會像子女那樣緊隨潮流,即便在子女眼中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他們也要學上好多遍。

比如京博君父親,剛上一年級沒幾天就遭遇文革輟學,到現在拼音都不認識幾個,幸好爺爺出身書香世家,教父親勉強認識了幾個漢字,但父親至今都不怎麼會用智能觸屏手機,有一次回家時他問我怎麼發簡訊,我教了他好多遍但還是沒學會,我不耐煩的冒出一句「你又不會拼音,再簡單你也學不會」,聽罷,父親沒再說話。後來我想再教父親用觸屏手機,但被他斷然拒絕了。再後來聽母親說,當初你父親學發簡訊,是為了不影響你工作。


很多子女都認為自己比父母強,卻忽視了父母的經驗與學歷無關,這是必須親身經歷過才能擁有的體驗。這些話不僅會讓他們傷心,還會讓他們因年老產生的自卑感加重,覺得自己沒用,恐懼落後於時代。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含辛茹苦把我們養育成人,沒有父母哪有我們?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我們吃飯走路,從來沒有嫌棄我們笨,父母老了,我們應該做父母的老師,做到百問不煩,這其實也是一種孝道!

所以做子女的千萬不要批評父母的無能,這樣他們會很傷心!

最大的孝,便是不對父母色難。

2、抱怨父母囉嗦  

「有事嗎,沒事我掛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囉嗦」

「我要吃什麼我知道,別給我夾」

也許一個簡單的事,父母也會囑咐很多遍,例如叮囑我們穿厚點,囑咐我們別著涼,囑咐我們少喝酒,囑咐我們早回家……這時,一定不要對父母說:「別囉嗦了,煩不煩!」因為只有真愛你的人才會囉嗦你,其實你的父母並不是一個囉嗦的人,你見過他們什麼時候向別人囉嗦過?

「記憶中和父母拌過無數的嘴,但從來沒想到,小時候一句無心的話,媽媽竟然整整記了20年。」一位網友說:「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是冬天,早上快遲到了,我媽非說今天要變天,讓我把棉褲穿上,我說我不冷,來不及了,她還是嘮嘮叨叨沒完,說『你穿上怎麼了,能花多少時間啊,長這麼大怎麼這麼讓人操心啊』,我一急就脫口而出,『嫌我讓你操心,那生我幹嘛呀?』我媽立刻不說話了,我推起自行車就往外走,她追出來,默默地往我車筐裡塞了個麵包。」說著說著,眼圈紅了起來。

不經意的這樣一件事,在以後的日子裡,母親卻時不時總提,「那你生我幹嘛呀」這句話,就像刻在了她腦子裡一樣,20年了還念念不忘。去年這位網友生了孩子,10個月裡拖著沉甸甸的肚子累得要死,她說,「要是我的孩子以後這樣說,估計我給他一個耳光的心都有。」


尹默父母是在他考上大學那年離的婚。畢業後,他特意選了一個遠離父母的城市工作,工資很低,付完房租飯費所剩無幾。整整一年,他沒給家裡打過電話。有一天在地鐵口,他接到了父親的電話。一段很長時間的沉默,仿佛父親不知道該怎樣開口,尹默不耐煩地說:「有事嗎?沒事我掛了,我電話快沒錢了。」沒想到父親說:「我知道,我給你的卡裡匯了6000塊錢,實在辛苦,就回家吧,爸爸養你。」這句話讓尹默淚如雨下。

不讓親近的人傷心,是一個人最高的教養。



3、對父母的教育不耐煩

「煩不煩啊」

「瞎操心什麼啊」

「我知道了,別說了,你說的我懂」

「孝順」兩個字千百年來被我們掛在嘴邊,但現代社會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它們的含義。「孝」體現了下對上的愛和尊重,「順」要求孩子在順服父母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如果在子女的內心裡沒有這個「順」字,那麼很容易在溝通中喪失謙卑和尊重。

每當父母因為某件事教育我們時,好多孩子會說:「我知道了,別說了,你說的我懂」等不耐煩的話,其實父母只是希望我們過得更好。直到我們為人父母后才明白,原來我們也是這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對父母多一些體諒,等他們哪天不管我們了,不再教育我們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生活會更加難過!

4、對父母講職場用語

「謝謝你」

「請」

小的時候,父母給你買了夢寐以求的玩具,你高興的會說:「媽媽,謝謝你。」父母可能會為此欣慰高興;

但當你長大後,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給你做飯鋪床,你也把「謝謝你」、「請」這種職場用語掛在嘴邊,難免會讓父母心酸,也許你是無意中把這些話帶到了家裡,也許你是真的想感謝父母。但是當著他們的面說這樣的話,會讓他們傷心。

因為在父母眼中,你始終都只是孩子,都是那個調皮搗蛋、橫衝直撞,老惹自己生氣的小鬼。所以他們給予你的愛,是一輩子的,是不求回報的。

林俊傑有一首《陌生老朋友》的歌,這樣寫到:

問候太客套,不要太像社交,不如胡說八道;

小人就小人,友情不用搞得太深奧;

不怕有磨擦,吵吵鬧鬧,只怕太有禮貌。

在某些場合,對待某些人,我們需要禮貌,謹慎一點;

但在某些場合,對待親密的朋友,我們可以隨意一點,甚至可以邋遢一點。

哪怕你真的想感恩父母,也不要把「謝謝你」、「請」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三、人最大的教養,是善待父母

魯迅一生娟介耿直,從來都是心口如一,從不違心屈從,唯獨對自己的母親妥協過,哪怕是最平常的起居生活,也是極為妥帖、恭順。

為了不讓母親感到寂寞,魯迅特地將母親從老家接到北京,並把他最大的房間留給母親住,自己和妻子住小的。

每天晚飯後,都要到房間與她聊天。

出門之前,總要先到母親屋裡說聲:「阿娘,我出去哉!」

回來後,也一定去母親處說聲:「阿娘,我回來哉!」

還時常帶回些母親喜歡吃的小食品。

魯迅的文章雖然寫得好,可他的母親卻不愛看,有人曾特意送了本《吶喊》給她看,還說《故鄉》寫得好。

老太太讀完卻說:「沒啥好看,這怎麼也可以算小說呢?」

原來,老太太喜歡看新鴛鴦蝴蝶派的小說,尤其是張恨水的作品。

於是,魯迅就跑到書店買來張恨水的《金粉世家》、《美人恩》送給母親。

魯迅的好友許壽裳說:「魯迅的偉大,不但在其創作上了可以見到,就是對待其母起居飲食的言行中,也可以見到他偉大的典範。」

是否,我們也像魯迅一樣,給予了父母足夠的體貼與溫情。其實他們所祈求並不多,一份簡單、耐心而溫馨的愛就足矣。

父母忙了大半輩子了,一直說,等你大了,就不管你了,等你結婚了,就管不動你了,等你有孩子了,就懶得管你了,等你孩子上學……等的她都老了。

當他們慢慢老去的時候,多些細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這是兒女能給予他們最好的報答。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本文由語文月刊公眾號ID:yuwenyuekan 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致原創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版權,請聯繫,馬上刪除!謝謝!

投稿:120156131@qq.com,註明「原創」  商務合作 QQ120156131


初中試題庫大(stkuda)

小學滿分100(meiyuanyyy ) 

相關焦點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父母在孩子心中,小時候是天,總覺得媽媽什麼事情都知曉,而爸爸又特別有力量,父母就像兩座大山,矗立在那裡讓我們心裡充滿安全感。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 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父母在孩子心中小時候是天總覺得媽媽什麼事情都知曉而爸爸又特別有力量父母就像兩座大山矗立在那裡讓我們心裡充滿安全感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 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遇見
    在這個蒼涼的人世間,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在孤獨的心靈因為遇見有趣的人生命變的異常美麗,然而這個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遇見。佛說:世界上沒有一份遇見是偶然的,你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命中安排,有些人遇見就好,那一定是你一生最寶貴的回憶。
  • 如何看待年老的父母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是最大的悲哀
    父母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或者說看子女臉色,實在讓人心疼。但還是要看的。首先是性格問題有的人一向謹小慎微,讀書,工作,甚至到老,一輩子本性沒有改變,不僅僅是在子女面前,可能在領導面前,在更外向更有權威的人面前也是小心謹慎。生怕說錯話唄嘲笑。
  •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老年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但是當老師跟周春紅說朱朝陽不跟其他同學來往的時候,周春紅卻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應該是進入社會以後的事情。最近在知乎上看了一個帖子,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的?是從報喜不報憂開始?
  • 法官札記丨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遇見
    法官札記丨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遇見 2020-07-14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別讓父母在你面前,活得小心翼翼
    因為天太熱,等得有點久,我沒忍住發了句牢騷:「一個大馬路有什麼好拍的,別人又不是沒有見過。」爸爸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最終還是低下了頭,小聲說了句「對不起」。那一整天,只有在我拍照的間隙,爸爸才肯急急忙忙拍幾張,生怕會讓我多等一分鐘。儘管,我一次次說沒事,他還是拘謹地像個犯了錯的小孩。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就連你偶爾回家的時候,他們都格外小心翼翼,就怕惹得你不開心。曾經弱小的一方變得強勢,強勢的一方卻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而我們卻還能依舊的肆無忌憚。可無論是「強勢」,還是小心翼翼,不變的永遠是父母對兒女最無私的愛。小時候,覺得父母無所不能,天塌下來有他們抗。
  • 這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遇見!
    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行走於山水之中,遇見曼妙的風景。遇見一朵花,可窺見萬象,眸間已懂,緣分是一朵拈花不語的秘密;遇見一片葉,可洞穿世事,心已感知,生命是一場葉落歸根的深情;遇見一滴水,可知悉人性,腦中迴響,人生是一次奔流不復地行走。
  • 《民法典》新規出臺後,年邁父母在子女面前還會小心翼翼嗎?
    隨著子女的成熟長大,我們看到父母的背脊逐漸佝僂彎曲,沒了小時候我們印象裡的精氣神,也沒了小時候印象裡的嚴苛和強勢。 甚至,父母開始越來越聽從子女的話,在子女的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有人直指,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年老後在孩子面前變得唯唯諾諾。
  • 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小時候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有人說,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小時候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所有的小心翼翼背後,無非是恐懼。小孩子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無非是害怕被父母責備、打罵,害怕父母的嘲諷、對自己失望,害怕父母不愛自己等等。如果一個父母,讓孩子在自己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的,這是做父母的失敗
  • 佛說: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教育好兒女!
    佛陀在《善生經》裡,規定父母當以五事養育子女。何謂五事: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惡;二是教授子女正確的處世道理;三是關心愛護子女;四是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是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質條件,滿足他們的正常要求。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好好教育兒女,世間最大的罪過莫過於不肯教育兒女。
  • 道不盡世間的滄桑訴不完人生的悲涼歌曲介紹
    道不盡世間的滄桑訴不完人生的悲涼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道不盡世間的滄桑訴不完人生的悲涼歌曲介紹。 道不盡世間的滄桑訴不完人生的悲涼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
  •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知心的朋友
    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友誼是開心果,當自己高興時,要和朋友分享;友誼是消氣丸,當自己傷心痛苦時,可以向朋友訴說;友誼是清醒劑,當自己衝動時,不妨聽聽朋友的意見……人一旦有了高興的事情,就會樂不可支,有找人聊聊的衝動。這時候,不妨讓身邊的朋友來分享一下。
  • 《天浴》:對於教育,最悲涼的莫過於不教而誅!
    老金從來沒有教過文秀,人情世故的悲涼,犯了錯誤,卻要她草草了結性命。雖然最後他選擇了自殺,可是我怎麼就是覺得他洗脫不了「儈子手」的罪名!最悲涼的不是沒了生命在白雪茫茫的雪地裡,留下了幾株刺眼的彼岸花,她是文秀心中的執念,也是一個天真孩子用死換來的千古反思。
  • 為什麼很多父母,年紀越大,在子女面前卻越來越卑微?原因很現實
    我們在意父母對我們的看法,年少時,也做過不少別出心裁的事情,哄父母高興。父母的讚揚,讓我們覺得很滿足。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了自己的交際圈,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在一天天成長,父母卻一天天變老,我們嫌棄父母跟不上潮流,而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更加的卑微。
  • 別讓我們的父母在自己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打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我們便被教育要尊老愛幼,所以怎麼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我們似乎還記得,當我們把碗裡的青菜挑出來時,總會聽到媽媽衝我們喊道:老師沒教過你不能挑食嗎?「今天你不把這些青菜吃了,就不許睡覺。」
  • 別讓年老後的你,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
    —— 知會教育知乎有網友曾經評論:年老後在子女面前需要小心翼翼的父母都是在還債。話雖傷人,但不無道理。因各種資源掌握在他手中,並且他偏執地追逐這一點...於是家庭成員紛紛順從,最後精神最弱小的,就成了這個權力結構的終端受害者。在家長制的家庭關係中,成員的地位和他的經濟實力是直接掛鈎的。而許多家庭,恰恰是這種家長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