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紅紅愛國心,濃濃國旗情,鮮豔的五星紅旗背後蘊藏著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河網記者走近那些與國旗有過「親密」接觸的人,聽他們講述與五星紅旗的故事。
大河網記者 祝傳鵬 實習生 徐冉
提到國旗護衛隊,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偉岸英姿的帥氣男神。但是在鄭州大學校園裡,有一支女子組成的國旗護衛隊,自組建以來,她們成為校園裡亮麗的風景線。
升旗手曲星霏在練習撒旗
守護國旗是校園裡亮麗的風景線
8月的鄭州正值烈日炎炎的三伏天,氣溫最高可達39℃,地表最高溫在50℃以上,揮汗如雨對她們而言已是家常便飯。每天她們都要換三套訓練裝,在背部時常可見白色的汗漬。
「向右看齊!速度!」穿著迷彩服,腰板兒挺得筆直,眼神堅定,發令聲音渾厚有力,英氣十足,這和平日裡披著長發、戴著眼鏡,看起來文文靜靜的張怡冉判若兩人。
在鄭州大學校園裡,還有55個像張怡冉這樣的姑娘,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鄭州大學國旗護衛隊女子方隊。
「我其實一直有一個軍人夢,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參軍,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鄭州大學國旗護衛隊女子方隊幫我完成了這個夢想。」鄭州大學國旗護衛隊員張怡冉說,每年國旗護衛隊員選拔都有上萬人報名,最終,能留下來的是精挑細選的精英,每次執行升旗任務,當她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護衛著國旗走在哪裡,哪裡就是最靚的風景。
向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動作與隊形標準看齊
雖然女生在力量、速度上與男生相比有所差異,但是對於國旗護衛隊女子方隊而言,鄭州大學人民武裝部軍事教員、國旗護衛隊指導老師張威在訓練強度與方法上卻絲毫沒有放鬆。
張威曾在特種部隊服役,參加過1998年長江抗洪、1999年國慶首都閱兵等重大任務,立過三次三等功,榮獲四次優秀士兵等榮譽。
「支撐我的,就是五星紅旗背後的信念。」張威說,這背後的意義就是:同升一面旗,共愛一個家。
軍姿、停止間轉法、升旗隊形的變換……這些訓練內容聽起來與普通軍訓別無二致,然而張威說:「普通軍訓是按照一般的隊列動作進行訓練,但我們是按照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動作與隊形的標準來要求的。」
「比如站軍姿時,隊員們的脖子與衣領、手與體側以及雙腿間都要夾上一張撲克牌;正步練習時,拉一根紅線,同一排的隊員,腳尖要踢在同一高度,手擺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訓練,我們每周要進行兩次。」張怡冉說,當大部分同學還在家中享受悠閒的暑假生活之時,她們便已來到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暑期集訓。從早上到晚上,每天都要進行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
「有段時間我的腳腫了,就忍著痛邊哭邊踢,手指也是擦褲縫擦到紅腫。」張怡冉說,那時候大家就相互鼓勵打氣,最終也都堅持了下來。
姑娘們用的水杯都是3L的超大杯
國旗飄飄,是她們對祖國的愛
細節到位,精確分秒,是姑娘們訓練時近乎偏執的追求。她們以五星廣場的方磚為標準,正步步長60釐米,齊步步長30釐米,踢正步時腳尖距離地面30釐米。
「一天訓練下來,雙腿幾乎站不住了,爬上床時剛到一半人就『掛』在床邊不動了。晚上睡覺時渾身酸痛,連翻身都不敢。」張怡冉告訴記者,經過一年的磨鍊,她們終於穿上禮兵裝,端著鋼槍,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把國旗升上了鄭州大學的天空。那一刻,她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現在不管在校園還是在大街上,只要聽到國歌就會就情不自禁地感到無比自豪和激動,看見國旗就會站直身體,向國旗行注目禮。」張怡冉說,當她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升起的不僅僅是一面旗,更是滿腔的愛國熱情,國旗飄飄,是她們的信仰,是她們對祖國的愛。
眼裡有光芒,心裡有信仰。其實,不論是颯爽男兒,還是巾幗女子,他們一直在路上,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鄭州大學國旗護衛隊。
系列報導:
我是護旗手| 河南老鄉牛建波:國旗永遠是鐫刻在心中的那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