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0年,她還經常回憶起兒時在父親培訓班做義工的時光。
在她的記憶裡,父親那時候工作很忙很拼,經常吃住在培訓班裡。只要有時間,她都去父親的培訓班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累,但能和父親短暫相聚,那是她童年最快樂的時刻。
時光流轉,歲月不居。30多年過去了,從一間教室發展到一所近3萬餘人的民辦高校,她見證了整個歷程。
然而,令她難以釋懷的是,自從父親2012年去世之後,一切都變了。
她的父親是西安翻譯學院(下稱「西譯」)的創辦者丁祖詒,她是丁祖詒的小女兒丁夢。
崛起:從500元起家到知名民辦高校
上世紀80年代,不惑之年的丁祖詒辭去了西安石油學院外語教研室主任的職位。靠著他省吃儉用積攢的500元和租來一間辦公室,他走上了一條充滿荊棘的辦學之路。
那時,為了解決高考錄取率低的問題,政府允許私人興辦高等教育學校,但招生問題必須自行解決。為此,丁祖詒不得不騎著自行車,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貼招生廣告,或遠赴陝南、陝北進行招生。
「他就像是苦行僧一樣,過著近乎是自殘的生活」,丁夢說。這也是親朋好友對父親創業時期的評價。
經過種種艱辛的努力,向各方貸款,西譯最終在地處秦嶺北麓的翠華山下扎了根。丁祖詒也被公認為民辦教育的拓荒者,帶動了陝西民辦教育的興起,陝西也因此成為了全國民辦教育一塊靚麗的地標。
從那時起,陝西民辦高等教育迎來了發展最好、最快的時代,也是野蠻生長的「黃金十年」。一所又一所的民辦高校爭先恐後的出現在地平線上。
迷霧:誰才是真正的繼承人?
西譯經過丁祖詒多年的苦心經營,成為一所以文、商科為主,以外語為特色的民辦大學。
2012年3月12日,丁祖詒在西安因病去世。但他同時也留下了一個核心問題:他到底希望誰來傳承他的事業,因為他沒能留下任何遺囑,這一問題讓眾人陷入了迷霧。
丁祖詒有三個孩子:大女兒丁晶,二女兒丁濤和小女兒丁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丁晶、丁濤和丁夢三方都享有對丁祖詒的遺產均等的繼承權。因丁濤在其父親離世後不久也不幸在她居住的澳大利亞去世,根據丁濤的遺囑,她的丈夫權勇和他們的獨生子權丁文(下稱"丁濤家屬」)成了她遺產的繼承人。因此丁濤家屬和丁晶及丁夢一樣獲得了對遺產均等的繼承權。
2012年7月18日,在丁夢和丁濤家屬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了一份以西安市雁塔區公證處的名義製作的編號為「(2012)西雁證民字1765號」的公證書。
坊叔在這份公證書上看到以下這段文字:「現丁晶表示要求繼承丁祖詒上述遺產,丁濤、丁夢均自願放棄上述遺產,茲證明被繼承人丁祖詒遺產由其女兒丁晶一人繼承……」
據權勇說:「我們後來看到這份公證書非常震驚,當我問到丁晶,她說這份公證書是通過她的下屬王小惠(西譯黨委副書記兼工會主席)找了公證處的熟人做的。」
事實上,這是一份假公證書。這一結論可以從坊叔看到的由西安市雁塔區公證處出具的一份情況說明可以得到證實,該說明中明確寫到:「(2012)西雁證民字1765號繼承權公證書一事,經本處核實和查檔,從未向其出具上述公證書。」
在這之前,丁晶對丁濤家屬和丁夢多次宣稱她要放棄對父親遺產的繼承權,把西譯以公益性事業的形式運作下去。
丁濤家屬和丁夢的雙方的律師團隊都認為,偽造這份假公證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丁晶成為西譯的唯一舉辦者,以達到掌控整個西譯的目的。然而,偽造公證書一事已經觸犯了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 「偽造,變造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以及其他個人或組織因利用虛假公證書從事欺詐活動或偽造公證書,公證機構印章而給他人造成損失,構成犯罪的,除了要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還要承擔刑事方面的責任。
坊叔多次撥通丁晶的電話,截至發稿前,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這份假公證騙過了相關的政府部門。丁晶也因此成為了西譯的董事長和唯一的舉辦者。
公開資料顯示,出生於1969年的丁晶是中國農工黨黨員,曾任西安翻譯學院副院長,現任西安翻譯學院董事長。
據知情人反映,丁晶在2013年前就已獲得了加拿大永居權(楓葉卡)。而丁晶卻在擁有加拿大永居權的情況下,2013年當選為政協第十一屆陝西省委員會委員,同時在2016年3月作為教育界的代表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的光榮稱號。
知情人還告訴坊叔,在接任西譯董事長後,學校管理混亂,內耗嚴重,部分元老級的高管和老教授被迫離職,致使西譯在民辦院校的排名一落千丈。
僅僅在2015年,由於時任西譯經管學院(後改為商學院)院長被迫離職,致使該學院的現有的學生人數從原來的6000多人銳減到現在不足2000人。
對於丁夢來講,她遭受的打擊更是令她措手不及:免職,待崗自省!
2018年12月13日,西譯董事會作出了《關於丁夢同志職務任免的決定》:「免去丁夢同志西安翻譯學院副校長職務、免去丁夢同志西安翻譯學院招標處處長職務。」原因是:「在學校各類招標採購工作中,時有不和諧情況發生,遇到矛盾不能較好的溝通和協調……」。
免職只是個開始。
「更為甚者,今年 3 月 15 日, 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 丁晶擅自把我和丁晶共同擁有的一家公司在另一家公司所持有的 40%的股份轉給了丁晶的兒子。」丁夢說。
2019年4月,丁夢接到了西譯人事部的通知,告訴她被西譯開除的消息。
2019年7月,丁夢所在的黨支部在沒有按照黨章要求的情況下以工作失職為理由,對她作出了留黨察看的處分。
這一系列的打擊讓丁夢難以承受,她多次給陝西省教育廳寫信,均未得到回覆。
「按照規定,我的任免都應該通過省教育廳備案,但是直到今年4月我給省教育廳投訴對我的不公平待遇時,省教育廳才知道此事,但是對我的罷免始終沒有任何表態。」丁夢說。
早在2008年,陝西省委辦公廳、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民辦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規範管理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意見》要求,健全內部管理體制。董事會(理事會)為學校決策機構,依法行使決策權。校(院)長由決策機構提名推薦,報審批機關核准,副校(院)長報審批機關備案。民辦高校決策機構、行政機構、黨的機構按照有關規定行使各自職責。
管理混亂、交叉管理等問題,丁夢多次向陝西省教育廳反映,仍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父親多年苦心經營的事業逐漸萎縮,作為子女,我十分痛心。西譯不是我們一家人的事業,現在是公益性學校,我希望教育部門能主動作為,避免更多問題和風險發生」。丁夢表示。
「這件事已經不是一個家族內部的矛盾,是一個學校興衰的問題,它關係到近3萬師生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穩定。」丁夢說。
責任:教育部門監管缺失?
西譯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在民辦教育發展的「黃金十年」,多所院校都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從租地到買地建校,規模不斷擴張。也有不少人折戟戰場,血本無歸。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出臺,對民辦教育辦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範;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民辦高校規範管理引導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規範各地民辦高校的監督和管理。
作為民辦高校的「重鎮」,陝西省也針對民辦高校問題多次下發文件進行整頓和規範。然而由於民辦教育在創辦時的營利性特徵,諸多問題都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民辦高校究竟是家族企業可以繼承,還是教育事業需要傳承?
坊叔通過與多名在民辦高校任職的工作者交流,有一個普遍問題:民辦高校舉辦者把辦學校與辦企業等同起來,將辦學作為營利性行為來運作,通過辦學獲取豐厚的投資收益。
還有個別民辦高校甚至通過現金或關聯交易方式將辦學結餘非法轉移到自己或者親友的企業名下,致使辦學資產嚴重流失,影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甚至有辦學者意圖將學校全部轉賣的傾向。
作為企業,賺取合理合法的利潤無可厚非;作為學校,保障好學生利益,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維護廣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也是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
如果將這兩者混為一談,民辦高校的發展將面臨嚴峻的風險。
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更接近市場,在經營工作方面更加靈活。這種天然的屬性如果缺失監管,將會在市場的無序競爭中迷航,學生的利益將難以保障。
教育部門是否對民辦高校的辦學、教學、管理做到全面監管和指導,促進其健康良性發展?
陝西省教育廳的職責之一就是負責全省民辦教育綜合管理工作,規範民辦教育辦學秩序。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陝西省共有18所民辦普通高校。陝西省教育廳民辦教育處,承擔著全省民辦教育的統籌協調、政策研究;依法辦理民辦高等教育的行政審批事項;承擔民辦高等院校辦學行為的監督檢查等工作職責。
對於諸如西譯近年來的種種問題是否主動作為進行監管和統籌?是否存在只重審批、不重監管的工作問題?坊叔在陝西省教育廳網站民教處文件通知一欄看到,絕大多數都是審批通知,在監督檢查方面只有寥寥幾個。
《陝西省委辦公廳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民辦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規範管理的若干意見》指出,一些民辦高校辦學指導思想不端正,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法人財產不落實,辦學行為不規範;一些民辦高校黨組織關係還沒有完全理順,黨組織和行政機構關係不很協調,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職能沒有充分發揮;有關部門對民辦高校監管不到位等等。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誰主管、誰負責」,陝西省教育廳作為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所屬民辦高校在改革、發展、穩定等方面負有領導和管理責任。該文件下發10年之久,我們了解到,陝西省民辦高校在黨建、管理方面有所改善,但是黨組織和學校管理機構關係不協調、教育部門對民辦高校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依舊存在,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推進民辦高校履行社會責任需要教育部門的積極作為,這種只顧「辦教育」而無暇「管教育」的辦學思想亟需轉變。只有構建好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體系,通過明確責任制,加大對不作為者的懲治力度,集中主要精力轉移到對於民辦高校的日常監管、統籌服務中來,才能真正促進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社陝西分社微信公號「208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