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天籟藝術村未來可期

2020-12-24 銀川晚報·輕鬆閱讀

大象藝術公社的設計圖(陳橋手繪)

賀蘭山美術館效果圖

研討會上的藝術家們。

12月13日,40多位藝術家、手作達人、藝術教育工作者、媒體人、藝術愛好者齊聚,參加「賀蘭山天籟藝術村項目推進與願景規劃研討會」,暢聊在未來的賀蘭山天籟藝術村裡,文化與藝術如何連結更多可能,讓曾經規划過的藍圖如何變成現實。

NO.1藝術村現狀如何?

今年8月21日,賀蘭山天籟藝術村的項目正式召開發布會,項目在媒體的傳播中開始發酵,得到了來自藝術家、公眾的多方關注。

在此次的規劃研討會上,藝術家們了解到了如今賀蘭山天籟藝術村的現狀。據了解,三個多月來,經過有步驟的推進,藝術村已有近二十家機構籤約入駐,賀蘭山美術館也即將動工,藝術村的服務機構及核心業態——大象藝術公社硬裝基本完成。

未來也可期。明年4月,一條帶有濃鬱文化氛圍的街區即將全新亮相。12月13日,賀蘭山天籟藝術村召集籤約藝術家、手作人,以及當地有影響力的文化策劃者、媒體人,是為了聽取大家的建議,徵集各方資源,為藝術村明年的活動、展覽注入更多的資源與內涵。

NO.2有一個場域,為本土的文化藝術發聲

研討會上,與會者聽到了很多不同身份、不同角度的聲音,但所有的聲音都有一個共同的期願,那就是,這個城市,必須有一個場域,為本土的文化藝術發聲。

賀蘭山天籟藝術村發起人平原認為,天籟藝術村,不是一般認知上的藝術家村,除了藝術家之外,還有很多其他關聯藝術的業態在裡面共同生發,會彼此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藝術村應該是一個生活方式,它自己能形成一個大的系統,並且有輻射的能力,會成就一個非常良好的藝術生態。

平原說,一個城市太多的需求集合在一起,必定有一個點會爆出來,這個點就是天籟藝術村,在賀蘭山下的漫葡小鎮爆發出來。

那麼,這個需求指的是什麼呢?一個是藝術家需要一個平臺,在這裡聚合、發聲,展示作品。對於一座城市來講,它需要一個精神高地,來自民間打造的藝術生活的磁場。還有對於遊客來講,它是一個窗口,來藝術村看看,這是一個了解當地人精神生活的窗口。最後,藝術家落腳到這,他們的作品會被更多藏家看見。

NO.3部分藝術家,已進駐藝術村

在研討會上,一部分藝術家表示,他們已經進駐賀蘭山天籟藝術村。

版畫藝術家朱華說,藝術村設立了一個三層的版畫空間,讓版畫在賀蘭山下的文旅小鎮面對更多的公眾。未來,這個工作室會面向公眾開放,邀請一些藝術家入駐創作。一樓的空間做一個版畫衍生品的嘗試、開發,二樓是版畫畫廊,會有中外版畫家的作品展示售賣,三樓是一個研學、體驗、培訓的功能。這個工作室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做私人訂製的、手工創作的葡萄酒酒標,希望用傳統的手工印刷與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結合起來。

非遺「麻編記」傳承人、藝術家張璟,和團隊在天籟藝術村籤了一個247平方米的上下樓,想慢慢把它建成一個「麻文化」小型文化展覽館,展示個人的版畫,還有一些麻纖維編織的藝術作品,有一些村民的產品也可以在這裡銷售。

她表示,天籟藝術村這個平臺吸引她,是在賀蘭山的旅遊帶上,和周邊的旅遊景點挨得比較近,對藝術產品的銷售來說是好的。她覺得,入駐天籟藝術村,從文化層面上能夠啟迪人美好心靈,她很樂於參與其中。

NO.4藝術家們的美好構想

還有一部分藝術家表達了他們想在天籟藝術村做的事情,並提出了對藝術村的美好構想。

手作達人藥芹是一位寫詩、做布藝的全職媽媽。未來,她希望在藝術村這樣一個環境裡做一些活動,以針和線的布藝進行表達和創作。

教育美育工作者楊紅霞表示,未來,自己願意做兩件小事情:第一件小事,關於女性角色的事情。她想依託各種陶藝、布藝、線位、綜合材料等做一系列生活藝術家的活動,為更多的都市女性創造一些藝術表達的機會。在天籟藝術村和更多的女性在一起,共創藝術作品,包括大型的纖維裝置、布藝裝置、「生活家系列活動」。第二件小事,一起努力,把天籟藝術村的賀蘭山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職能發揮出來,為孩子們打造一些真正屬於當代兒童各種各樣的藝術現場活動。

巖畫藝術工作者張金龍和藝術村籤約藝術家張春林,在2015年開始做巖畫,在賀蘭山周邊、內蒙古周邊分別做一些拓片的製作,並在各地展覽。但他們一直在思考巖畫元素的輸出。現在入駐藝術村,除了想和更多藝術家合作,也想培養、帶動大家在巖畫藝術創作上有一個更新、更好的高度。

記者 馮元春文 蘇勇攝

相關焦點

  • 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
    濃園國際藝術村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藝術原創基地之一,正以她自身優秀的品質,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和特有的魅力。「和諧包容、務實創新」,是濃園所孕育出的文化氣質——植根於歷史,體現於現實,引領著未來,每一次開拓與創新,都屬於這座城市的文化創造。
  • 臺灣鹿港桂花巷藝術村駐村藝術家獲讚譽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最年輕的駐村藝術家黃俊傑,獲獎連連。(吳敏菁攝)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從2010年開始營運的鹿港鎮桂花巷藝術村,至今已招募14屆駐村藝術家,藝術家們除了創作之外,與遊客互動,推廣工藝DIY活動等,廣受好評。
  • 合肥廬陽區青年商會赴崔崗藝術村參觀學習
    12月8日下午,合肥市廬陽區青年商會開展了第十二期會員活動,廬陽區委統戰部副部長耿廣斌帶隊,組織區青年民營企業家20多人前往崔崗藝術村參觀學習。
  • 廢墟變藝術村 竹東車站新生
    (莊旻靜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廢墟變藝術村!新竹縣文化局整頓竹東火車站東側,20位藝術家進駐,昨聯合發表「老樹屋藝想」戶外大型作品,為駐村成果畫下句點。此外,竹東文創藝術村委外經營管理,未來有計劃打造成旅宿基地,營銷在地特色。
  • 漫談賀蘭山氣候特徵
    五彩斑斕的賀蘭山巖畫,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賀蘭山巖畫是中國遊牧民族的藝術畫廊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裡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多文人墨客對賀蘭山讚譽有加,如:王維《老將行》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嶽飛的《滿紅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觀瀾牛湖藝術村:深圳藝術家新的棲息地
    說到深圳的藝術家聚集區,人們往往會想到OCT、梧桐山藝術小鎮、大芬村、F518等,但是今年上半年,一個新的藝術村落——牛湖藝術村在觀瀾牛湖老村悄悄形成。據鄧春儒介紹,今年已先後有三批藝術家來到牛湖老村,他們各自與所租房屋的房東籤約,租期五年。牛湖藝術村鳥瞰。
  • 板橋藝術村——貴陽鮮為人知的文藝基地
    說到貴陽花溪,很多朋友的印象估計還停留在:環境好、公園多、還有個小吃聚集地——青巖古鎮……可你們知道麼?多多在上板橋村發現了一個超有feel的藝術村,一起去看看吧!板橋藝術村因地處花溪上板橋村而得名,這裡曾經是上世紀60年代幾家從上海、天津等地支援「三線」建設國有企業的所在地,本是貴州省糧食學校校區,後來經過改造成了今天的藝術村。大煙囪、紅廠房、塗鴉牆……去過這裡,相信你肯定會被這裡的建築風格和氛圍所吸引。
  • 臺北寶藏巖:昔日違章建築群 今日國際藝術村
    今日國際藝術村這是錯落分明的臺北市寶藏巖藝術村(2011年9月14日攝)  在臺北人文氣息濃厚的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附近,有一個昔日是違章建築聚集的村落,如今演變成臺北最具特色的國際藝術村,它就是擁有層層疊疊的狹窄屋舍,保留著臺北幾代人居住記憶的寶藏巖。
  • 牛湖藝術村,不想錯過就來吧
    深圳這麼多的藝術村油畫村/版畫村/上圍藝術村/等等還有哪些藝術村暫時還沒打卡的呢?今天說說挨著版畫村很近另外的一個藝術村鰲湖藝術村又叫牛湖藝術村NEW-WHOANY THERE BTE NEW-WHO這是小編對鰲湖藝術村的最大印象,
  • 烏沙彩窯藝術村為你們準備了滿滿的畢業儀式感
    春光不必趁早,冬霜不會遲到相聚別離,都是剛剛好但又不知如何記錄這段記憶今年你想要的儀式感、散夥趴、畢業照「彩窯藝術村畢業旅行季|送給未來的伴手禮喜歡的事不要總說以後,來日並不方長今天的擁抱不要留給明天,後會可能無期
  • 村民日誌:觀察鰲湖藝術村的一本全景日誌
    抱著此般好奇的遊客不在少數,而當他們走進鰲湖藝術村,人們吃飯、喝酒、閒聊,或是足不出戶地創作,村民在公共藝術作品旁散步、跳舞、跳房子,這個村子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神秘。但對比六年前的鰲湖,經過藝術家們參與設計改造的「社區營造」,已逐漸將古村及社區空間與人連接在一起。5月19日,圍繞鰲湖社區營造的「村民日誌:藝術村生活全景觀察」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將持續兩個月。
  • 在深圳龍華區,有一座沒有被商業化的藝術村,不喧鬧但煙火氣濃
    就在深圳龍華區,有一座沒有被商業化的藝術村,不喧鬧,反而煙火氣特濃,本地人都未必知道。這個沒有被商業化的藝術村就是鰲湖藝術村,位於深圳龍華區觀瀾街道牛湖社區,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客家古村落,搭公交到牛湖總站、鰲湖老村站都可到達。
  • 玩轉韓國藝術村 體驗韓式小清新
    與其做一個大眾化的韓國遊客,不如跟隨我們走訪一下那裡著名的藝術村,成為一個在韓風文藝中駐足的小清新吧。Heyri藝術村是一個匯集了約370名各行各業優秀人士的社團,包括有藝術家、作家、畫家、雕塑家、導演、記者以及那些對藝術尚存熱情的藝術愛好者,還有文化活動家及文化產業先鋒。
  • 【中評社看四川】成都:藝術文創的孵化器——濃園國際藝術村
    27日下午,走親團參訪成都市規劃館與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 成都市規劃館:一座城市發展之窗 為更好了解成都發展史,「成都市規劃館」成為走親團當天參訪的第一站。這座2013年啟用的規劃館,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展陳方式,讓走親團切身感受成都的過去、現在,並以此為窗口,展現出未來成都的發展願景和藍圖。
  • 花溪區苗繡非遺傳習基地在板橋藝術村開館
    中新網貴州新聞5月19日電(李威 曾雪梅)5月18日,在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花溪苗繡非遺傳習基地——蘭媽媽多彩衣妝博物館在板橋藝術村開館。花溪苗繡國家非遺傳承人王啟萍的苗繡工作室也同時落成。  2019的世界博物館日提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 賀蘭山護林員:腳板築牢防線見證生態變遷
    賀蘭山蘇峪口風光如畫(11月14日攝)。一座賀蘭山,見證鬥轉星移、四季變換。一批賀蘭山人,開啟管護接力、薪火相傳。走進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們向記者講述了賀蘭山生態保護的動人故事。故事裡,這些可愛的護林員自豪地稱自己是賀蘭山人。
  • 臺灣旅遊-臺東市鐵道藝術村,另類的藝文展演空間
    不再行駛的臺東舊火車站完整保留下老月臺及舊軌道搖身變為『鐵道藝術村』,成為臺東另類的藝文展演空間,鐵道藝術村裡不但有老車站的鐵軌
  • 臺灣華藝風採書畫展在板橋藝術村開展
    12月7日,臺灣華藝風採書畫展在板橋藝術村開展。貴州、臺灣兩地的知名藝術家和花溪區委宣傳部、統戰部、文旅局、文聯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開展儀式。據了解,此次書畫展以「交流、弘揚、促進藝術文化」為主題,由臺灣華藝女子畫會與花溪板橋藝術村共同發起舉辦,共展出臺灣書畫家創作的100餘幅作品,並於12月7日至12月29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 戒賭吧—未來可期
    這是我在賭博期間經常捫心自問的話,我現在已經戒賭成功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沒了再碰過網賭,但是偶爾聽到身邊賭又提起來,內心還會「隱隱作痛」雖然有一年多沒有再網賭過,但我很清楚始終心裡還是有會一種賊心不死的感覺,甚至偶爾還會在賭博的網站上躍躍欲試,(這說起來真的很可笑)我也非常清楚復賭會給我來帶什麼,我以後的以後可否有未來可言,當然,這毋庸置疑,如果繼續賭博,
  • 文產觀象|「三線」老廠區的藝術重生——探訪貴州花溪板橋藝術村
    把老廠房改造為藝術村,既保留了城市工業文明的歷史記憶,也為藝術家拓展了創作展示的空間。」貴州華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勝介紹,2015年,經反覆調研論證,公司決定充分發揮老廠區環境優美、建築古樸、文化底蘊深厚等優勢,打造文旅一體的板橋藝術村。老廠房變藝術村,傳統企業的綠色化道路和創新性轉變立刻引起省委、市委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藝術村怎麼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