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夢想是什麼?」
面對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
有人說,曾經中國孩子的夢想都是要當科學家、發明家、太空人……現在都想著賺錢!發財!尤其在最近被錦鯉刷屏的一周裡,可能每個人的夢想都是自己被錦鯉附身
。
你可能見過這樣的說法:「中國人沒有夢想精神,多少年都是『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足矣」,或者是「中國人有夢想,但夢想就是發財!就想著賺錢!」
中國人真的沒有夢想嗎?夢想發財致富就一定不好嗎?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規劃是50歲之前賺錢
一周前,2018胡潤百富榜發布,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及其家族以27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財富登頂中國大陸首富。
創業階段,馬雲給自己定下規劃:50歲之前賺錢,50歲之後做公益。阿里巴巴創立的時候,他每天工作16到18個小時,那時公司根本招不到人,更沒有人相信網際網路和電商。他曾背著包四處「忽悠」自己的理念,經常被人罵作瘋子、騙子,最為窘迫的時候銀行帳戶裡只有200元。
2007年阿里巴巴B2B業務IPO(首次公開發行)時,公司有300個人成了百萬富翁。馬雲回顧這段往事時說,「我們相信夢想,我們努力工作,才成為富翁的。有夢想又努力工作的人,才會成功。」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沒有夢想是一種悲哀
1988年,還在北大當英語老師的俞敏洪因為做兼職培訓「撈外快」被北大開除。為了養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辦起培訓班。開班初期生源少,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個人騎車,拎著糨糊桶,滿大街貼招生廣告。不貼廣告的時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裡虔誠守候,盼著來報名的學生。隨著中國留學浪潮日漸高漲,1995年,新東方年收入超過千萬元。
新東方創辦初期的俞敏洪
他後來在2016年一次演講中說,如果你是一個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的一生過得更加好的人,就應該有追求和目標。這目標不必神聖化,也不必在窮的時候假裝崇高。別放鬆,努力去實現每個階段的目標就好。但如果你生命中沒有哪怕是卑微的夢想,那將是一種悲哀。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下海掙錢總比38元工資高吧
1982年,劉永好放棄了教師職業,跟著幾個哥哥一起創業。他這樣解釋當年的動機:「當時不敢奢望掙多少錢,只是想怎麼做都會比我當時每月38元的工資高吧。」
1987年9月,劉氏兄弟自主研發出「希望一號」乳豬配方飼料,這是中國第一個國產乳豬飼料,它完全由國內技術人員研發、國產設備生產,而且價格完全市場化。
劉氏四兄弟在農業技術和無線電上各有所長,幹事業又很拼命,很快在鵪鶉養殖上賺了錢,1983年底就買了臺14英寸的彩電,讓鄉親鄰裡羨慕不已。他們也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個靠產業發展完成千萬級資本積累的家族。1995年,劉永好組建新希望集團,後來成就了一個橫跨飼料、養殖、乳業、金融、地產等多領域的大型農業產業集團。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一心想當「萬元戶」
梁穩根家當初是村裡最窮的,甚至快到了要飯的地步。梁穩根恢復高考後第二年考入中南大學金屬材料系。1983年,他被分配到國營企業——兵器工業部洪源機械廠工作。在國營企業工作兩年後,一心想當「萬元戶」的梁穩根遞交了辭職書。
梁穩根和他的創業夥伴
在經歷販羊、營銷白酒、生產玻璃纖維一系列失敗後,梁穩根靠他的專業特長賺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 「胡潤2011年中國百富榜」中,身為三一集團董事長的他以7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問鼎「中國新首富」。
個人夢推動社會夢
看到這,你大概也發現了,「首富」們最初的夢想也都是要賺錢,要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抓住機遇,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正當競爭,靠勞動創業賺錢,這,沒毛病。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努力到一定階段時,並沒有滿足於僅僅是「發財致富」,而是選擇推動和實現社會進步。
2014年,50歲的馬雲個人發起並捐贈成立馬雲公益基金會。2015年9月16日,馬雲公益基金會正式發起「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每年尋找100位優秀的一線鄉村教師,給予持續三年總計10萬/人的現金獎勵與專業培養與發展。
2017年11月,新東方兩天砸下1億元,分別用於資助2017年至2026年間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和與好未來共同發起成立「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旨在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把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中國農村和邊遠地區。
劉永好今年接受採訪時說,要用五年時間培訓和幫助10萬個新型農場主、新型農民和鄉村技術人員,因為,「要實現鄉村振興,走現代農業產業化路子,就要吸引更多有現代農技知識的人到農村去。 」
在三一重工,梁穩根堅持 「要讓每一位員工分享到公司發展的紅利」。他說,「員工工資是家庭美滿、公司國際化、社會和諧的基礎。當員工過上了富足而有尊嚴的生活,就可以更好地履行對家庭、企業和社會的義務與責任」。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就是中國夢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這些企業家實現夢想的一個大背景不可忽視,那就是1978年中國提出的改革開放。恢復高考給了他們深造和改變命運的機會,一系列發展戰略給他們提供了發展機遇和政策支持。這正是體現了「中國夢」的內涵——中國夢是個體夢與群體夢的辯證統一,國家富強與民族振興最終落腳點都是人民的幸福。只有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會振興,國家才能真正強大。中國夢歸根到底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建立一個人民幸福生活、工作順利、關係和諧的社會。
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就曾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他也曾說過,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我們不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為公的情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國古代神話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勇於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中國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習近平說,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堅忍不拔,以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為實現這個偉大夢想進行了170多年的持續奮鬥。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人的夢想精神在哪裡?習近平說過的這段話也許能成為這個問題的終極答案:
「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來源:中國之聲(zgzs001)綜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虎嗅網、新京報、中國經濟周刊、新華社、人民日報等
來源:商丘之窗 編輯: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