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童言無忌,但是,一位小學生的演講,可能讓一些人心裡產生更複雜的想法。據新華社等媒體報導,5月16日,在杭州某小學《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比賽上,這位小學生說:「我的夢想就是發財!」
小時候,每個人都會被老師、家長和身邊的人詢問夢想是什麼,常見回答有「當教師」「當警察」「當科學家」。尤其是在演講比賽這樣的公開場合,「平凡而崇高」的理想在傳統觀念中被認為是正確和自然的。小學生在演講中說「我的夢想就是發財」,的確顛覆了不少人的刻板印象。
但是,好多網友看了這位小學生在整個演講所說的話,又紛紛表示「沒毛病」。小學生在演講中如此解釋自己的夢想:「要真發了財,能幫到人的還是要儘量幫」「自己有閒錢了,自然就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完整視頻↓↓
孩子說的是大白話,如果上升到理論層面,可以說反映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統一。擁有一筆物質財富,既能獲得自我欲望滿足的愉悅感,又能利用這筆財富創造社會價值,進而獲得更大的精神回報。這位小學生在演講中對生活與人生的思考,不僅表達了真情實感,還體現了難能可貴的思辨性。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對金錢的看法發生了整體性的變化,社會對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關係的理解也出現了改變。小學生的演講,其實也沒有那麼特立獨行,而代表了社會上很普通的一種價值追求。演講視頻走紅以後,不少成年人為他點讚,因為孩子說出了他們小時候想說但沒有機會說出的想法。
有一種觀念認為,孩子就應該是「純潔」的,應該與社會流行的世俗觀念有所隔離。這種說法當然有一定道理,未成年人就應該遠離不適合他們年齡的觀念與生活方式。然而,哪怕是小學生,也要為將來認識社會、融入社會做準備。脫離了社會現實的說教,往往空洞而無力。對於孩子而言,每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理想都應該得到理解,而不應該刻意打上高尚或是低俗的標籤。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教育者的小學校長,也對這位孩子的演講表達了寬容和理解。他說,這個孩子比較有個性、率真,平時的一些想法也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在現實中,教育者和更多成年人能否真正欣賞並理解孩子的童言無忌,也許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依然有許多脫離於物質的夢想,閃爍著高貴的道德光芒。很多小學生依然會有「當教師」「當警察」等平凡的人生夢想。凡是發自內心的所思所想,都是值得欣賞和積極引導的。即便在崇尚財富、以企業家為精神榜樣的社會,那些樸素的人生理想也絲毫不卑微。在一個成熟社會裡,富豪與普通人所能調動的社會資源可以不同,但他們為社會作出的貢獻是不分高低的,社會對他們身份的評價也應當是平等的。
夢想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有的人在看了杭州這位小學生的演講後,覺得他的話說到了心坎裡;有的人則覺得孩子要實現健康成長還需要更多引導。這種對「發財夢」的不同理解,本身就反映了社會上個人理想的多元化認知。夢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最應該做夢的年齡,讓孩子有機會說出真誠的夢想,並積極引導他們,為其實現夢想創造條件,是每一個成年社會成員的責任。
(來源:中青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