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好不好,只有腳知道。的確是這樣的,鞋子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腳步的舒適程度,而且鞋子還是一個人身份、地位、品位等象徵,因此還具備了奢侈品的屬性。所以很多人不惜重金,也要購買耐克等一線大牌的鞋子。但是與此同時,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所謂的A貨,價格便宜一半還要多,而賣家表示A貨就是正品,跟正品沒啥區別。那么正品和所謂的A貨差距有多大呢?今天就來聊一聊!
首先正品鞋大家都沒有疑問了,就是專賣店賣的和京東上賣的這種。耐克、阿迪在國內有很多的代工廠商,這些代工廠商代工耐克跟阿迪的鞋子,一般是廠商為他們提供原材料和技術標準,而耐克對代工廠的控制極為嚴格,甚至連宿舍環境、規章制度等方面都會管理,因此生產出來的鞋子質量上乘。
而鞋子都會有良品率,比如說備了1100雙鞋子的原材料,可能只生產出1000雙的鞋子。而代工廠就會偷偷把多出來的100雙鞋子的物料做成鞋子,貼商標流到市場上賣。這樣的鞋子理論上跟正品沒啥區別,最多只是工藝上沒有正品細緻,畢竟是偷著做的,當然性價比很高。
而與A貨對應的是B貨,B貨就是代工廠把鞋子圖紙拿給別的工廠去做,原材料什麼的都很差,只不過鞋子外觀跟正品一模一樣,就是假貨或者叫高仿。
這麼來看,A貨的性價比是挺高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真正能從代工廠流出來的純A貨或者尾單少之又少,而且價格並不低,畢竟質量在那裡擺著,而且如此少量基本不會讓你遇上。那麼市面上流行的所謂A貨到底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講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最早的假貨其實就叫A貨,當時南方工廠的工藝水平不太好,而且市面上沒有精仿的需求,因此大家也只是仿個樣子而已,因此還沒有這麼多複雜的叫法。後來有些工廠的技術水平提高了,在用料和工藝上都跟正品差距並不算大了,而當時假貨的銷售員一想:「我好不容易做出來這麼好的鞋子,怎麼才能凸顯我的優勢呢?」,結果「精仿」、「高仿」這樣的詞就被生造出來了,以區分之前的低仿。而再到後來,仿真度不斷提高,什麼超A、廠貨、裁片、公司級等詞語就被生造出來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聽起來很牛。
所以可以負責任的說,不管是公司級、專櫃級、超超A級、A級還是什麼裁片,99.99%都是假貨,永遠記住一分錢一分貨,不要有貪便宜的心理,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大家買耐克鞋子一定要忍住專賣店或者京東這樣的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