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用這種,「嗯啊」親一下,或者「麼麼噠」這種親吻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感情。但是你知道嗎?這種親吻的動作,很可能引發寶寶得一種病。
近日網上新聞報導,一名3歲女孩,因為大人善意的親吻導致高燒不退,不得不住院治療。那麼,在孩子臉上親一下,真的會得「親吻病」嗎?
長春市傳染病醫院綜合科(兒科)主任、主任醫師王莉表示,臨床上沒有「親吻病」這種說法。它只是一種噱頭。
專家簡介
王莉 綜合科(兒科)主任
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
擅長:兒童及成人呼吸病和結核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對小兒結核性腦膜炎、重症肺結核、復治、難治肺結核、耐藥肺結核卡介菌病的診療有豐富的經驗,尤其對重症肺結核合併肺心病、咯血及結核性腦膜腦炎合併頑固性高顱壓的診療有獨到的見解和較深的造詣,承擔吉林省兒科疾病會診工作。
所謂「親吻病」
它通過口腔、飛沫或唾液傳播的疾病,也叫做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即EB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多。如感冒、結核病、流行性腮腺炎、肝炎、結膜炎、口腔疾病支原體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等,都可能通過親吻傳染給寶寶。
哪些人群易感染?
多發生於嬰幼兒,是因為小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免疫力比較弱。
發病症狀有哪些?
與感冒很相似,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差、疲倦、淋巴腺腫大等症狀。口腔黏膜會出現點狀、成簇性出血樣小紅點。皮膚可能出現小紅丘疹或靶心樣丘疹。
得了病,怎麼辦呢?
1、一般情況下,感染EB病毒後發病,輕的一兩周後能自愈。如果在急性期及時治療,兩周左右恢復。
2、如引起併發症,發展成慢性後,高燒會反覆發作,會引起肝臟功能異常等問題。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感冒類似症狀,且口腔黏膜出現小紅點,或有全身皮疹症狀,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告誡家長這些習慣要改:
●喜歡將食物咬斷咬碎後再餵給幼兒;
●餵奶前自己先吸奶嘴試試溫度;
●進餐時和孩子合吃一份;
●親吻孩子的嘴巴;
●外出回家不洗臉、洗手、不換衣服,就抱孩子親熱;
●感冒或患其他疾病時與孩子親熱等。
此外,家長們還應該注意,不是等自己出現明顯感冒症狀,才開始與寶寶保持距離。
寶寶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因此家長們應對感冒病毒引起高度重視。
如果家長想表達愛的方式,親親寶寶小手、額頭就行了,別再嘴對著嘴親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