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不是市值大、不是規模大、而是責任大,只有責任大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綜合編輯 | 高歡歡
頭圖來源|重慶衛視視頻截圖
8月26日,還有15天退休的馬雲出席2019年重慶智博會,講述了他眼中的數據時代。值得一提的是,馬雲此次的身份,並非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而是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
這是馬雲第二次到重慶參加智博會。
馬雲認為,「以前我們這樣的會議基本上都是在美國召開,如果在美國矽谷開這樣的會,我認為一般代表著技術研究的進步,但是在中國西南地區召開這樣的會,我認為代表著社會的進步。」
他還表示,中國有機會成為網際網路上的國家,BAT這樣的企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國應該發展處幾十家這樣的企業。「我們不應該害怕創新企業變成巨頭,而是應該擔心巨頭不創新了。」
談AI:讓人更像人,機器更像機器
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表示,智能時代千萬不要把精力花在技術上、花在設備上,而是要花在人的進步身上、人的感受身上。
馬雲一直堅信,「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而不是「人工智慧」。智能世界的三要素是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其中網際網路是生產關係,雲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
他認為,智能是改變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變智能的思想,引領未來的不是智能,而是智能背後人類的智慧。
馬雲稱,工業時代技術讓人類向外探索得更遠、更廣闊,我們一直探索月球、探索火星,但是人們特別關心的是技術、產品和服務,而事實上,智能時代應該是讓人類更加關注自己、關注內心,更加懂得人類本身。
「智能世界不是讓萬物像人,而是讓萬物像人一樣去學習,智能時代要解決的是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了解人不能了解的東西。」馬雲說,我們不斷在研究機器怎樣可以像手一樣靈活,其實人類永遠會比機器更加靈活。過去,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機器會變成人。但最終,人應該更像人,機器更應該更像機器。
「5G時代,BAT容易被淘汰」
在大會上,馬雲談到了5G,他稱,技術設備應該花在人的進步身上、人的感受身上,智能時代不應該也不能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馬雲表示,1G、2G是以個人電腦PC為主,3G、4G以手機為主,而5G開始只要通電的都是端,所有通電的都會連接起來。網際網路時代是人與人、人與機器的關係,5G時代是機器與機器、端與端之間的關係,5G時代會把很多企業永遠留在4G和3G時代,包括BAT,往往這個時代做得最好的會被下一個時代所淘汰,只有用好5G、尊重5G,並且擔當起5G時代的創新和責任,才有可能進入5G時代。
馬雲稱,現在講的很多5G,其實現在討論的大部分都是跟5G的通訊有關,其實,5G時代,通訊最多不會超過20%,物聯網將佔80%以上,智能世界每個東西都會有一個晶片,而這些晶片之間會講話、會計算、會付費、會交流。
所以對未來的認識絕不能停留在今天。
馬雲稱中國需要幾十家BAT:
不要怕企業做大,要擔心巨頭不創新
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在智博會上說,「中國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是靠創新、靠市場做起來的,我們不應該害怕創新企業變成巨頭,我們應該擔心的是巨頭不創新。」
在談及創新時,馬雲說,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中國有望成為網際網路上的國家。「有人擔憂BAT(指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成為巨頭,會有壟斷出現,」馬雲說,「但我認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類似BTA的公司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國應該有幾十家BAT公司。」
過去二三十年,高鐵、高速公路、網際網路、物流等深刻地改變和影響了中國。但高鐵、高速公路起來,綠皮火車依然在、村際公路依然在;快遞起來了,郵政依然在;網際網路起來了,傳統的電話依然在。馬雲說:「其實並不是你死我亡,而是誰創新、誰把握未來、誰給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價值。」
他強調,大公司不是市值大、不是規模大,而是責任大。只有責任大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未來的三十年是智能的時代。我們需要在智慧時代,有智慧的政策。所有智慧企業,都必須要有智慧企業的責任。不擔當責任,誰也不可能做大,我相信大企業、大創新必須是為了解決社會的問題、解決未來的問題。」
「我們不應該害怕創新企業成為巨頭,而應該害怕巨頭不創新」,馬雲稱。
談中美合作
馬雲在大會上還談到,中美目前的貿易爭端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技術爭端,不僅僅會給兩國帶來麻煩,會給全世界帶來更多的麻煩,可能讓美國甚至很多國家陷入衰退危機。
他表示,數據時代就在眼前,但不可能依靠任何一個國家單打獨鬥實現。「中美之間只有在技術上通力合作,才能聯手進入數據時代。過去幾十年,如果沒有中國的市場,美國的微軟不可能實現巨大的發展。」
馬雲說,「如果本次的數博會,是在美國或者矽谷開,一般代表技術研究的進步。而在中國西部開,則代表著社會的進步。」
「技術革命不可能改變,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直面挑戰、聯手擔當,」馬雲相信,中國的機會更是世界的機會,重慶的機會是我們每個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