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的第199屆學位頒授典禮上,馬雲獲頒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馬雲在現場致辭:香港擁有「包容、創新和年輕人」這三大寶藏;因為優秀的年輕人,香港可以擁抱創新!
在演講中,馬雲說:「我們現在必須改變教育系統,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直指當前教育系統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提醒了當下的大學生,不能執著於獲取知識,而是重點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馬克思說過一句話「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也正是說,教育的本質並不在於傳授或接納多少外在的、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從內心深處喚醒學生沉睡的自我和生命意識,促使學生價值觀和創造力的覺醒。在當前的教育系統中,大多數的老師仍然以灌輸知識為主,而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遏制了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為什麼說在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呢?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誌。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像力是活物與死物的根本區別。
未來社會瞬息萬變,知識的獲取也變得越來越簡單,每個人都能夠獲取大量的知識,所以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只有創造力和想像力,才能夠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獲得競爭的優勢。
理察·萊文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在他曾經擔任耶魯大學的校長的期間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理察·萊文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
但在我國的大學教育中,很多高校傾向於向學生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並使學生能夠憑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優質的工作,而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如果高校都能夠認識到如馬雲在香港大學演講中所說的,未來競爭的不是知識,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那麼,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
馬雲在香港大學中的這次演講,也提醒了我們當下的大學生:認清未來社會的發展形勢,主動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獨立思想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形勢中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