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邰武旗,中國油畫院繪畫材料技法與修復研究中心主任,知名策展人。如果說中國誰經歷過的大師級油畫最多,那恐怕就是他了。魯奧、畢卡索、梵谷、安塞姆·基弗、徐悲鴻、吳冠中……他們的作品,對他來說都很熟悉,因為他都經手修復過。
這位「藝術品醫生」前30年也異常精彩,20多歲做過國營美術廠廠長,入職駐外機構,辭職求學於北京電影學院,出版長篇小說《不容修改的生活》,參與拍攝多部紀錄片和電影短片。
■對話背景
8月份,著名畫家張善平油畫《收回英租界》修復展在武漢美術館展出,這是湖北首次向觀眾引入藝術品修復概念,吸引了眾多觀眾的好奇。
油畫《收回英租界》因保存不善而損壞嚴重,2015年張善平將畫作捐贈給武漢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到北京找到修復專家邰武旗及其團隊,「藝術品醫生」們歷時兩年,於2017年完成了對這幅畫的修復。8月中下旬,楚天都市報記者連線專訪了邰武旗。
●藝術作品的病症千奇百怪
記者:除修復著名畫家張善平的《收回英租界》之外,你還修復過吳冠中的《長江萬裡圖》,還有徐悲鴻等大師的作品。除了保管不當,畫作藝術品出現問題通常是哪些方面的?
邰武旗:有些屬於先天不足的作品物質狀況,比如畫家在創作的時候就有材料技法的錯誤,可能導致作品表面三四十年都不能結膜,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不幹、粘手。
還有像《黎元洪肖像》,材料技法都很好,但被捲起來並壓扁過——這是一件很傳奇的作品,藏家當不知名的舊物買的,後來我們經過考證才知道畫的是黎元洪,我們在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時代周刊》上查找到作者當年的信息,這幅油畫的作者英文名CA·Carl,中文名德齡,此人在中國有記錄地畫過兩件作品,一件慈禧,一件是黎元洪。
還有像包裝導致的問題,比如包裝材料粘附到了作品表面。運輸導致的問題,比如整車作品都翻卷折斷。
儲存導致的問題,比如黴變感染使整箱畫都「長」在了一起。還有展示導致的問題,比如作品被紫外線過度投射,等等。可以說,藝術品的保護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作品的損傷甚至損毀。
●追求新的代價很可能是快速地毀掉這件作品
記者:你修復過的最複雜、或者最有難度的一幅油畫是哪一幅?
邰武旗:我就說一個修復工作中風險最大的工藝——清洗。這是全世界範圍內修復工作者的共識,但也是我們身邊人對保護工作最大的一個認知誤區。我們時常看到畫框店的人用抹布清洗畫面,以適配他的新畫框;售賣機構為了畫作好賣,在出賣前一天洗出個好賣相; 展覽機構為了配合活動,突擊實現「煥然一新」的展現效果;有些作者不能接受作品畫完三四十年的自然變化,就像一個母親不能接受孩子長大,還不能接受表面塗層的氧化衰退,就像這個母親只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每天都穿新衣服一樣,等等。
記得最悲劇的一次是,有人邀我去看一批上世紀的大畫,等我趕到的時候,看到四五張提前一天被拖把清洗過的油畫攤在院子裡,因為太髒,管理人員覺得在專家來之前他們自己先處理一下,免得被專家笑話——有關我們身邊的不當清洗行為太多,似乎我們對於舊這個事情非常難以接受,相比之下我們似乎更願意接受一個假的新,而這個新的代價很有可能是非常快速地毀掉這件作品。
●今天還不能修復的東西就留待科技發展
記者:這次武漢美術館這幅《收回英租界》達到您理想中的修復水準了麼?滿意或者遺憾的地方有沒有?
邰武旗:在理念和原則的框架下講,是理想的。因為修復理念包含這樣一個意思,就是在阻止了正在發展的壞的狀況之後,有些目前還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冒險去做。修復科技是個發展的事物,今天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說,今天解決需要冒巨大風險的,放到明天可能就非常輕易地、簡便地解決了,因為修復工作是不能有類似徹底解決、一勞永逸這樣的想法的,就像人去醫院治感冒也不會追求一勞永逸徹底不再得感冒一樣。保存修復工作是個經常性的工作。
滿意的是武漢美術館作為委託方給與了我們全面的和專業的配合,允許並創造條件讓我們儘可能科學、合理、合規地完成了整個任務。遺憾的地方是我們的實驗室建設還不夠完善,對作品的物質研究還是不夠充分和深入,這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