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時,我感慨了一句:「我今天就寫了篇書評,其它什麼也沒幹。」朋友回復道:「你真的好能寫啊。」
其實,不是我好能寫,而是我敢寫、我會寫、我去寫。之所以我熱愛寫作,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當我看到一些好書時,我會有衝動寫一些我的想法,我也這樣去做了;二是上學時作文寫得還不錯,老師會在課上表揚我且把它當作範文在班上讀;三是萬一哪天我寫的書評獲得了青雲計劃的獎勵呢,那不是變現了嘛。
身邊有些小夥伴既佩服我能養成寫書評這個習慣,又感慨於自己什麼都不會寫。
所以,當我看了蘿拉·布朗的《完全寫作指南: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這本書時,就非常想把這本書和大家分享,這是一本非常實用且很容易上手的寫作指南,真的可以讓你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
很多年前,網上有一種聲音:網際網路的使用逐漸大眾化,寫作終有一天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非語言的數字代碼。
儘管目前在某些領域有些稿件是由機器人寫的,這是因為領域的特殊性以及事件具有時效性,如中國地震臺網,機器人寫作更快速便捷。
但是由人寫作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不可否認的是,相較於以前在紙上寫作,現在的寫作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在電子設備上寫作,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發送的微信消息,在各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動態;工作中的商務郵件、工作匯報、方案等等。
而且,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寫作的時代,有這樣一批人通過寫作獲得了名、獲得了利,舉個簡單的例子,不少優秀的作者在今日頭條多次獲得青雲計劃獎(還沒獲得的我默默地舉起了手)。
由此可見,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寫作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了,甚至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所以,只要你肯努力,任何時候你也可以寫作。
除了日常工作中,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寫作課,我們被教導的是線性寫作方式,即:明確目標→確定讀者→用頭腦風暴總結出中心思想→組織內容→寫初稿→修改。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按照這個順序寫作,我們可以得到一篇相當不錯的完美稿件。但是這個方法並不是適合於所有人的,因為這種強制性的順序,導致一部分人對寫作望而卻步,甚至苦不堪言,大大阻礙了個體寫作能力的發揮。
正如閱讀沒必要從頭看到尾一樣,寫作的過程也是如此。它可以是一個由多個步驟組成的環形,我們可以從環上的任何一步開始,根據個人的喜好和習慣不按任何特定的順序做完這六件事,只需要保證在寫作流程中,每件事都做了一遍即可。
1.明確目標
當我們決定要寫點兒什麼的時候,我們要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以及希望達成什麼目的。
在寫作之前明確寫作目標,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寫作起點,比如,我寫這篇書評的目的是要把六步轉盤寫作法介紹給大家,那麼在接下來,我就會圍繞「六步轉盤寫作法」來寫,這樣就不會離題,還方便我在寫完之後,檢查我寫出來的東西有沒有準確地表明我的寫作目的,有沒有表達清楚。
2.了解你的讀者
在這個步驟,我們需要站在讀者的角度來思考,可以參照兩個關鍵問題:一是信息,二是態度。
以我寫的本書評為例,關於信息,我要給讀者哪些信息;他們能掌握多少;如果對方根據我寫的內容展開行動,他們又需要我提供什麼信息呢?所以,我需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讓讀者行動起來。
關於態度,我可以想一下,當大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什麼反應?比如看完之後覺得寫作還是蠻簡單的,覺得六步轉盤寫作法比較適合自己,還會不會對寫作有牴觸心理……當然,讀者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寫的內容是什麼。
3.用頭腦風暴鎖定你想表達的內容
用頭腦風暴需要遵循以下規則:①想出的點子越多越好;②不要審查,不要評論;③接受不同尋常的想法;④合併改進你的點子。
以我寫的本書評為例,我在紙上寫了以下信息:開頭和結尾都要強調一下《完全寫作指南: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的實用性;寫作的重要性;六步轉盤寫作法和線性寫作法的比較,六步轉盤寫作法的好處、規則之類的……具體可以看下圖↓
這些信息當然是寫的越多越好,在寫的過程中,無須對此做評價,這個好、那個不好,要接受這些想法。當寫完了之後,我會看著這堆頭腦風暴後的產物,對其進行分類,做進一步的整理。
要記得,頭腦風暴不是你寫完提綱、寫完初稿就沒用了。它是一種你可以來來回回反覆使用的手法,每次用都會很有幫助。
4.組織文章
用哪種方式來組織文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章本身的類型,以及我們想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比如,我寫書評,開頭部分介紹一下書的基本信息,正文部分一般分成三部分介紹書的內容,文末再次點題提到本書;如果是寫說明文,則可以採用循序漸進的提綱;寫記敘文,可以按時間順序進行組織。
當然,也可以列反向提綱,即先寫初稿,然後開始「列反向提綱」。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檢查文章組織是否合理,看看是否需要返回頭重新排列內容,同時還可以將暴露出的信息漏洞,以頭腦風暴的方式將內容再補充進去。
5.寫初稿
寫初稿就是第一次把所有東西寫出來的過程。如果你已經開始寫初稿了,那麼最好是接著寫,直到寫不下去為止,這時候可以反過頭來看一看,繼續寫就是了。
在寫初稿過程中,如果覺得某個地方少了什麼,可以做個標記,用不同的顏色或符號,然後接著往下寫,寫得越多越好。
6.修改
修改並不意味著你寫得不好,它只是寫作流程中的一個環節。
就如編劇拉裡·格爾巴特所言:「你要允許自己有寫不好的權利。總得大體上寫完,才能開始修改。即便是再妙的句子,你也只能暫時放在那裡繼續向前寫,一直寫到最後。到那時,你很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關於修改,可以試著按照以下方法來進行:①在修改前列個清單,按照下圖問自己這些問題;②分批修改,主要是針對篇幅較長或很長的文章;③尋求幫助,因為自己寫的文章可能自己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旁觀者更能發現問題的所在;④休息一下,有時候休息一下,你對於自己所寫的文章能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所以說,無論你寫的是什麼,都應該留出時間來修改初稿。
在《完全寫作指南: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書中,作者蘿拉·布朗把寫作分成了三種:一是個人生活寫作;二是校園生活寫作;三是工作中的寫作。
在這個章節中,你能看到你能想像得到的、你想像不到的、你經常用到的、你很少用到但是可能會用到的一些寫作技巧以及範文,比如各種啟事、感謝信、慰問信、請帖、簡歷、書評、電子郵件、請求/諮詢、辭職信……
在這裡,因為篇幅限制,就不一一介紹了。
《完全寫作指南: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介紹的六步轉盤寫作盤簡單、實用、易操作,非常適合寫作新手,可以讓你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對於寫作老手,可以讓你對寫作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這本書,你值得擁有!
一起讀一本書,一起學以致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