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寶媽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細心觀察過寶寶們的小手指,如果細心觀察過的一定會發現家中的小朋友們在手上經常長著倒刺。一些具有強迫症的媽媽往往會用手指將小朋友手指上長著的倒刺「扯掉」。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手上起倒刺是缺鈣或者是缺維生素等微量元素,其實,孩子手上總是起倒刺,並不是缺維生素,多是下面這三個原因導致的,很少人知道,家長別大意!
1、常用手撕扯
家長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春天的時候,氣溫逐漸回升,空氣變得越來越乾燥,如果手的防護不到位就可能出現倒刺,而寶寶這個時候多半會用嘴將手上的倒刺咬掉,但是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就會有出血的情況發生。
因此當寶寶的小手上出現倒刺時,家長不要用手撕扯,而是用指甲刀輕輕地將其剪掉,這樣就可以抑制倒刺的再次出現了。
2、洗手不得當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都是呵護備至,比如說寶寶抓了髒東西之後,家長會立馬給孩子洗手,所以孩子的手一天可能洗很多遍。其實經常給孩子洗手,而且經常使用洗手液並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寶寶皮膚本身就比較乾燥,洗手之後如若護理不得當,就很容易乾燥,開裂,長倒刺。所以寶寶每次洗完之後,媽媽要給寶寶上點護手霜,或許能解決此問題。
3、寶寶頑皮愛動
寶寶會走路之後,他對什麼都好奇,看到什麼都想要摸摸、玩玩,甚至是抓抓,這樣一來二去就不可避免的會在小手上出現倒刺,如果是這個原因,家長們就不要太擔憂。
這說明寶寶只是因為貪玩好動才出現的倒刺。這時候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保證寶寶在日常活動中容易接觸到的物體要安全、表面要光滑,儘量避免倒刺的產生。
事實上,孩子手上有沒有倒刺和是否缺微量元素根本沒什麼關係,主要原因就是上面三點。為了孩子健康,小編建議家長平日裡還是多給孩子吃些新鮮的瓜果蔬菜、均衡飲食、多喝水。
《育兒知識大百科》從保健、餵養、教育、臨床護理等方面系統地將營養學、心理學、教育學和兒科學融會於家庭教育的實踐當中,深入淺出,易於操作,使「優生、優育、優教「真正走入家庭,真正成為現代家庭育兒大百科。真誠地將此書推薦給年輕的父母,或即將成為父母的青年朋友們,願它成為你們育兒成長,教子成才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