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中鴻,圖:網絡,侵刪)
前不久,網上出現一段視頻。
疫情下,一個小男孩,也許是憋得慌了,在自家陽臺上大呼:「我想出去玩!」
沒想到,這一嗓子竟然有了回應。另一個小男孩在自家陽臺隔空回話:「出去玩會死人的!」
這是孩子們目前生活的真實寫照。
誠然,疫情之下,天生好動的孩子們,天天宅在家裡,確實有點難為他們了,但這又是沒辦法的事情。
作為成年人的家長,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們,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光呢?
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培訓行業21年的輔導教師以及兩個孩子的父親,我粗淺地談談我家的做法,希望能給讀者一點點借鑑或收穫。
第一,告訴孩子們:病毒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染上卻可能要我們的命。
每天和孩子們一起觀看疫情播報,讓孩子明白全國及所在城市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每天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數分別是多少,較前一日又增加了多少。這樣,在孩子們心中,樹立一個危險意識的概念,引起他們的重視和警醒。
告訴他們:宅在家裡是暫時的,一旦疫情解除,再玩不遲。
第二,從學習、鍛鍊、娛樂三方面,全面安排好孩子們的生活。
(1)學習方面。先問問孩子,寒假作業有沒有寫完?如果沒有寫完,就要抓緊了。先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完成多少頁,然後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去寫。
如果寒假作業已完成,可適當預習下學期的內容。可在網上搜索下學期的電子課本(基本上都能找到),提前了解一下。
還可以學習一下免費的網課課程。
更重要的是,目前是大語文時代,千萬不要忘記閱讀經典名著。如果是年齡較小的孩子,認字不多,可由家長陪同閱讀。
(2)鍛鍊方面。以不影響鄰居為原則,做一些「輕音運動」。比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舉啞鈴(如無啞鈴,用其他物品替代)。
(告訴孩子:鍾南山爺爺也愛舉啞鈴)
我們家還玩一種叫「打氣球遊戲」,即給氣球充上氣,然後用手拍給對方,對方又拍回給你,就這樣互動,像打羽毛球一樣。
當然大人還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設計一些造型或遊戲。比如,我和我兒子,曾用家裡的椅子、晾衣杆兒等物品擺出一個「軍艦」的造型。
(3)娛樂方面。可在喜馬拉雅聽書APP上,給孩子放一些少兒節目聽。
另外,我在手機上下載了「央視頻APP」,然後投屏到電視。這款APP上,有一檔《軍武零距離》的節目,兒子特別喜歡看(事實上,我也喜歡看),可隨記者一起走進中國的各種先進武器,坦克、軍艦、飛機、飛彈、槍械等。
如果你想看旅遊類節目,也可在這個APP上看《美麗中國自然》、《記住鄉愁》、《遠方的家遠方的家》等。
總之,這是一段比較難熬的時期,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孩子一起度過,千萬不要讓孩子憋得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