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宜「疏」,不宜「堵」

2020-08-28 智一先生說

人們常說起「疏與堵」的問題,究竟是疏好,還是堵好呢?幾千年前,黃河泛濫, 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率領民眾,改&34;為「疏」,歷經13年最終治水成功。大禹治水印證了:疏遠比堵來的更有效。

那麼,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會是疏比堵來的更有效嗎?

疫情期間,女兒一直是通過網課來學習。雖然不是在教室授課,但講課,練習,作業,答疑,樣樣不少。孩子也基本能跟上老師的進度,我和愛人工作忙,基本不怎麼管她,儘量是自己的事,自己完成。

期中測驗的時候,我想孩子的成績應該不會太差吧,但結果卻使我大吃一驚。成績與以前相比倒退了不少。問其原因,原來,女兒平時上完課的時候一直玩遊戲,手機下載的遊戲app竟然高達30款。

聽到這些,我和愛人都氣壞了。於是,手機沒收,電腦設定了使用時間。總之,能用的手段,我們都用上了。希望從源頭上杜絕玩遊戲!

然而,卻事與願違。女兒想方設法地打聽密碼,我們無心的說一句她都能記到心裡。最終,女兒通過各種嘗試,把電腦的密碼試出來了。接下來的時間,女兒依舊是玩遊戲。

我們換了幾次密碼都無濟於事。通過視頻看家助手,看到女兒那種著急的樣子,我忽然覺得,我們的措施真的對嗎?一心只想著嘗試密碼的女兒,哪裡還有心思學習呢?

我跟愛人交流了下,如果給女兒規定時間,玩遊戲和學習都有時間的情況下,女兒的表現會不會好點呢?

於是,我們把手機繼續留給了她,告誡她,做完作業可以玩10到15分鐘的遊戲。其他時間,如果要玩可以跟我們申請。我們根據她的表現,再決定是否可以玩。

有了明確的玩耍時間,女兒的表現改善了許多,學習的時候更專注了,學習效率有了明顯提高!


事實上證明,教育孩子宜疏不宜堵。有時候,我們覺得做的天衣無縫,其實,卻危機四伏。作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窮寇勿追」。總得給對方留一席之地,逼得太緊只能適得其反。

春秋時期,燕國有個叫趙禮的人,在路邊有塊田。因為田邊的路比較低洼,下雨的時候,路人總是從他的田裡橫穿而過。趙禮很生氣,可無論是插上「禁止通行「的牌子,還是在道路和田地中間挖上深溝,都沒能堵住行人。

最後,趙禮填平了低洼地面,修了一條平坦的小路。從此,行人再也不踩他的田了。

遇事,我們總是容易走極端,想一棍子打過去,一勞永逸。但卻疏忽了人的思想是千變萬化的,事情本身也存在著瞬息萬變的可能。


所以,與其使出全力圍堵,莫如留出空間疏導。

教育孩子更應如此,孩子的思想單純,只要是他們認準的事情,總會想方設法的去實現,即使家長使出再」偉大「的方法也阻擋不了。

孩子的教育永遠與家長的期望有距離。因為家長有家長的思想,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不同思想的碰撞,在教育中在所難免。

比如,你讓孩子好好學習,他偏要去玩耍;你讓他集中精力應對考試,他卻想著鄰桌的同學會不會成為交往的對象;你不讓他與異性接觸,他非要談一場戀愛……

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這樣的話:「教育本質上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入的變革,那就不能成其為教育」。

如果家長不能使孩子從內心深入感知教育,感知愛,那麼,所有圍堵都是徒勞。別對孩子步步緊逼,那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愛,孩子從未感知。還是給他們留些空間吧,因為疏導能使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圍堵卻會使孩子處於極端!

相關焦點

  • 學習和教育應該採取「大禹治水」的方式,「疏」而不「堵」!
    就是為了藉此來轉移到學習和教育中如何進行疏而不堵。現今社會,在學習和教育中,最多的情況就是類似於鯀的「堵」的方式,這也是效果不佳、情況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學生「早戀」問題。因此在教育中面對學生,就應該採取「疏」的方式,把自己與對方放在平等的地位,先了解對方的性情和思維學習特點及其水平,然後「疏其性」以實現「共贏」。為何呢?
  • 刷抖音玩遊戲,暑假爆發「手機爭奪戰」 家長宜「疏」不宜「堵」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沉迷手機,便試圖藉助高科技來掌控孩子對手機的使用,結果發現收效甚微,反倒喪失了彼此的信任。而另一些家長則選擇採取積極策略,帶孩子融入社會,參與實踐,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身處信息化時代,究竟該如何看待孩子玩手機?家長又應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 在職在崗教師有償補課,是「堵」還是「疏」?
    從中央到地方,各教育主管部門層層下文,嚴禁在職在崗教師從事有償家教,並制定了相應的處理措施。一旦被舉報核實,面臨的處罰可能會比較嚴重。如果在職在崗期間,核實多次從事有償家教活動的,可能還會面臨失去工作的危險。
  • 【觀點】整治校外培訓機構要堵更要疏
    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伴隨素質教育應運而生。目前,校外培訓機構之所以辦得如火如荼,就在於契合社會發展,契合公眾實際需求。我們無法否認,新生一代所展現出來的素質較強,而這與校外培訓機構的積極參與是分不開的。
  • 熊孩子直播媽媽洗澡,僅為求關注,網絡汙染對孩子應該堵還是疏?
    確實,近年來因為網絡的影響,現在的網絡汙染對孩子的影響挺嚴重,隔著一層屏幕之後,人們的行為就有點無所顧忌,各種人性中的惡都暴露了出來,沒誰會關心屏幕的那端是不是一個價值觀遠未形成的小朋友,這種網絡汙染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那作為家長,對這種汙染如何治理,應該是堵還是疏呢?
  • 戒不掉吼孩子,堵不如疏
    看來明星和普通人一樣都很難做到不吼叫孩子,為人父母的都知道,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會越吼叫越兇。其實,有孩子的人都有體會,「吼」除了一時的爽,根本就沒用。長期吼叫無用後,父母只能使出洪荒之力從吼叫演變成打罵孩子,而孩子卻越來越難管。從吼叫到打罵,我們一直是用堵的方式管教孩子。
  • 孩子作息時間不規律,日夜顛倒,如何糾正他把作息時間改過來?
    孩子作息時間不規律,日夜顛倒,如何糾正他把作息時間改過來,說狠話的話他根本不聽?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尹老師,一名從教30年的老教師,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心得,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說狠話屬於一種強制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放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太有作用。對付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宜「疏」而不宜「堵」,上古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大禹治水」的成功就是採用了「疏」的辦法,讓橫行的水歸流大海。教育孩子也一樣,要疏導,讓他們不羈的行為導正軌。
  • 堵疏結合 文昌重拳打「兩違」
    日前,在文昌「兩違」整治工作部署會上,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強調,開展違法建設集中整治,是順民心、維大局、促長遠的戰略之舉,各鎮(場)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認清「兩違」整治的嚴峻形勢,同時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真檢視問題,加快攻堅克難,全力推進「兩違」整治。
  • 江西萍鄉:湘東區荷堯鎮自建泳池,防溺水「變堵為疏」
    盛夏時節,在水中嬉戲是許多孩子喜愛的消暑方式。在江西萍鄉湘東區荷堯鎮大義村,新落成得鄉村遊泳池成為今年當地最受孩子們歡迎得地方。「變堵為疏」改建遊泳池,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在大人的監護下就能開心遊泳,成為今年湘東區開展防溺水工作的創新舉措。
  • 孩子專注力培養,宜早不宜晚
    平時在廣闊的地方撒野的時候,覺得孩子是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而禁錮在百來方的鋼筋水泥房間裡,孩子上躥下跳,一刻不能安定的現象就特別明顯,比對一下其他孩子的動靜分明,就會發現,除了看電視外,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根本就靜不下心做一件事情,浮躁暴躁皆有,為此本次暑期,意外發現,同事們特別熱衷專注力培訓班,都希望好好提升孩子專注力。
  • 孩子上網 宜疏不宜堵
    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對孩子而言,就像玩具一樣稀鬆平常,很多孩子使用技巧甚至超過了家長,成了名副其實的「網際網路原住民」。騰訊公司不久前發布了一份《兒童安全上網指引報告》,數據顯示,75%的兒童初次上網年齡低於5歲,超過三分之一的學齡前兒童每天上網30分鐘以上。已成網際網路大軍重要成員的兒童「屏奴」,正引起家長們的普遍擔憂。如何趨利避害、引導兒童健康安全上網,成為眾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 諾亞舟:孩子沉迷遊戲只能強行禁止嗎?智慧家長都知道堵不如疏
    諾亞舟教育:孩子沉迷遊戲只能強行禁止嗎?智慧家長都知道「堵不如疏」炎炎夏日,正值暑假,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總是看手機,玩遊戲,不提醒就不學習,甚至多次提醒還是沉迷遊戲。網絡上流傳一句話:「除了要防火防盜,家長最緊張的就是防遊戲」。這道出了孩子玩遊戲這件事,可謂是讓不少家長都操碎了心。
  • 孩子玩手遊,宜疏不宜堵
    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原來孩子因玩電子遊戲過多患上了乾眼症。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河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
  • 從長輩的敘述風格行為慣性,看堵不如疏的哲學智慧
    疫情的大爆發,說明事物到了一定的力量是堵不住的,有些事情也許依舊歲月靜好,只能說明那道牆太牢固了,但是隱患一種存在,倘若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最後都會可能成為殺死所謂的美好的元兇。最後,事與願違,受傷的可能不僅僅是自己了。90後00後的年輕人的思維在這個相對多元化的時代中成長,他們的思維方式則更偏向於開放多元,是什麼就是什麼,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 建議:堵疏結合治理「牛皮癬」 舊衣物回收要及時
    堵疏結合治理「牛皮癬」   在居民小區,常能看到房屋外牆和樓道裡張貼著密密麻麻的小廣告。這些「牛皮癬」不僅影響居住環境美觀,而且清理起來也頗為費勁。有環衛工人說,他們每天早晨5點上班,除了完成日常的清潔工作,還要將緊緊貼在牆上的小廣告鏟下來。而清理小廣告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它們張貼上牆的速度。
  • 大學生輔導員怎樣做好大學生安全工作:「導、疏、防、堵」
    對此,在抓防事故、防案件工作中,應針對學校和周邊環境的特點,堅持「導、疏、防、堵」緊密結合的辦法。一、靠先進的思想「導」,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要抓好大學生安全工作,就必須從思想教育入手,加強引導,使大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正確的意識辨別是非、支配言行,確立健康的人生坐標。在工作實踐中,必須堅持五個方面的引導,一是黨的大政方針教育,這是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思想水準的關鍵。
  • 治理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堵不如疏
    堵不如疏,老祖宗早就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這一樸素的道理。遼寧省教育廳、大連市教育局以及各種相關部門,多次下發文件,聯合行動,主動出擊,接受舉報。進行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專項治理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並沒有完全解決。甚至被視為殺雞儆猴。昨天,省教育廳終於下發了《關於切實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
  • 8歲女孩玩遊戲滿嘴髒話,孩子的是非觀教育,宜早不宜遲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十分注重社交禮儀的國家,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學校都會要求孩子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然而,在生活中卻有不少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在著說髒話,罵人的現象。
  • 電子產品已與生活密不可分,家長謹記堵不如疏,孩子更配合
    別的不說,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視力,小小年紀要是戴上眼鏡可怎麼辦?還有網上的各種信息,根本沒經過篩選,就怕孩子看見不該看的。還有的家長說,本來跟孩子約定好了,每天只有一小時可以玩手機,結果現在上課、寫作業都在網上,根本沒法執行下去。
  • 半月談微評:堵不如疏,下班後的「隱性工作量」該有個說法
    半月談微評:堵不如疏,下班後的「隱性工作量」該有個說法 郝嫻宇/半月談網 2019-05-10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