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20分左右,刷了好幾張卷子,好像很難突破135分的瓶頸。到底要注意哪些方面,怎麼做出努力,才能讓數學135分或者140分的高分?——知乎問題
如果把90分劃為知識瓶頸區,120分劃為方法與技巧瓶頸區,140分劃為能力瓶頸區,150分劃為思想瓶頸區,那麼這位高三考生正處在能力瓶頸區。在最後30天衝刺,如何幫助這位考生突破140分的能力瓶頸區,下面提出4個複習技巧與方法以及7個複習策略,僅供參考。
一、突破140分能力瓶頸區的4個複習技巧與方法
1.小題大作。
「小題大作」,本是寫作中常用的策略與方法,現在借用來解決數學問題與數學試題。
平時做數學練習題與考試做數學題存在著本質的區別:考試做數學題,講究要先易後難,先簡單後複雜,對填空題、選擇題,要使用「大題小作」的解題策略,能直接作答的,就快捷作答;不能直接、快捷作答的,就用特殊數、特殊值、特殊元素、特殊位置、特殊圖形等解題技巧與方法進行解答。否則,在填空題、選擇題上的解答中,用時過多,會影響後面簡答題的解題速度與質量的。
而在平時做數學練習題,我們應用的解題策略卻是「小題大作」,就是把每一個數學問題,利用「問題串」「問題鏈」把涉及到的所有數學知識點羅列出來,並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與討論,直至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綱舉目張。而且應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向、多方法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並比較方法的優劣,與應用時間的多少,其中好的方法,要記錄在筆記本上,以供自己學習與複習時所用,尤其是一些有用的結論,可以當作一種數學工具,應用在解題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解題思路,從而提高解題速度與解題質量。
2.目標驅動學習法。
高三複習時間緊張,不能隨意揮霍、浪費時間。在課堂上,要跟隨老師進行複習。在課下,要把每月每周每天的複習計劃合理安排好,不能鬍子眉毛一起抓。切忌無計劃進行複習。如果無計劃進行複習,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複習時間,又提高不了複習效率。尤其是沒有掌握好的數學知識點,或模稜兩可、混淆不清的知識點,要多用點時間和精力,使用目標驅動學習法,對照學習任務清單,查漏補缺,一一分辨清楚, 切實提高失分率和糾錯率。
3.模型系統法。
高考數學題,由選擇題、填空題與簡答題三部分組成,而簡答題佔70分,接近試卷分數的1/2。可見,簡答題在數學高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不能不引起各位老師與各位學生的高度重視。
簡答題,一般由五道必答題和一道三選一的選做題構成。
五道必答題,考試內容比較集中:17題一般考察「三角函數或者數列」的知識內容;18題一般考察「概率與統計」的知識內容;19題一般考察「立體幾何」的知識內容;20題一般考察「圓錐曲線」的知識內容;21題一般考察「函數與導數」的知識內容。
三選一的選做題為22-24題,考試內容也比較集中,主要考察平面幾何證明、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證明。
因此,在第二輪專題複習與第三輪能力綜合提升中,要利用「模型系統複習法」,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數學專題知識與能力綜合提升進行全面的複習。
★「三角函數」知識內容專題複習與能力綜合提升
★「數列」知識內容專題複習與能力綜合提升
★「概率與統計」知識內容專題複習與能力綜合提升
★「立體幾何」知識內容專題複習與能力綜合提升
★「圓錐曲線」知識內容專題複習與能力綜合提升
★「平面幾何證明」知識內容專題複習與能力綜合提升
★「坐標系與參數方程」知識內容專題複習與能力綜合提升
★「不等式證明」知識內容專題複習與能力綜合提升
對於以上考試內容,不能分散複習,要集中複習,要分模型分系統進行能力與提升綜合複習,切忌片斷化零碎式複習。
當然,對這七個部分的知識內容與能力提升,還要單獨安排練習時間,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提高答題速度與答題效率。尤其是「三角函數」「數列」「概率與統計」知識內容相對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快速作答,不要拖延時間,為後面的幾道簡答題以及壓軸題留下更多的答題時間。
4.常見「數學結構」複習法。
數學教材上的公式、定理、法則,如果稱作「基本數學結構」,那麼在數學解題過程中,推導出來的一些有用數學結論,我們在這裡稱作「常見數學結構」,絕不亞於那些約定俗成的公式、定理、法則。
如三選一的選做題中考試的「不等式證明」,常常考察的是兩個正數的均值不等式,如果你在學習與複習中掌握了「柯西不等式」,並應用在考試中,將使解題速度與質量事半功倍。
如在高考第17題中,你遇到了解三角形中有關的知識內容,如果你掌握了三角形中的「邊與角定理」:a=bcosC+ccosB,b=acosC+ccosA,c=acosB+bcosA,比利用正、餘弦定理解三角形,更快捷更迅速。
如在高考中遇到有關數列問題,如果你利用正奇數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公式,以及正偶數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公式,便可迎刃而解。在2019年江蘇省高考第20題的第Ⅱ題中,利用自然數列1,2,3,…, n,…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公式,稍加變形,便可得到,為本小題題幹的主要部分,因此第Ⅱ題的第①小題的結果,利用「求數列的通項公式」即可解決,所以高考題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
二、突破140分能力瓶頸區的7個複習策略
在高考複習過程中,要想突破140分瓶頸區,最好遵循以下學習策略與原則:
1.以數學「問題串」「問題鏈」貫穿教學與複習始終,切忌零碎、片斷式複習。
2.在複習過程中,要緊扣大綱,吃透書本,不能出現「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的複習
現象。
3.「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要系統化結構化,集中學習時間進行複習與統籌,切實提高複習效率。
4.要重視數學上的「模型系統法」、「數學結構系統法」,使學生有居高領下的數學感覺,不至於對數學產生枯燥、單調、呆板的厭惡感。
5.要統籌兼顧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與課下的學習內容,不能出現顧此失彼的學習現象。
6.在第一輪複習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要循序漸進地進行第二輪專項能力提升複習與第三輪綜合強化訓練,通過查漏補缺,再進行後面60天、30天的最後集中專項訓練,切忌沒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過度拔高。
7.逆襲突破140分,對於大多數考生是數學高考的分水嶺,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有可能實現在思維上一個質的飛躍。
歡迎與大家一起為高考加油,喜歡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