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墜床,可能是每個家長都經歷過的「恐怖事件」了,而發生墜床的原因都源於家長的:沒在意、做錯了、大意了……
前幾天,在一個媽媽群裡被轉發的視頻,就讓奧奧媽心有餘悸:
金華浦江縣一個名叫冉冉的小女孩,因午睡時無人看管,從床上摔下來,造成腦外傷,經過醫生全力救治之後,最終因為腦死亡,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然而,像這樣的悲劇,數不勝數。
據統計,2010~2015年兒童傷害病例中,跌倒/墜落是急診病例中最常見的傷害類型。其中,1~4歲年齡組佔比最高,而家中,是傷害發生最多的場所。
有些媽媽可能會有困惑:明明寶寶摔下來的高度不是很高,為什麼會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呢?
實際上,寶寶的頭部比較重、大,一旦墜床,往往是頭先著地,而地面又很硬,即使床不是很高,也可能會造成顱內損傷。
既然寶寶墜床會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那寶寶如果墜床了,應該怎麼做呢?
很多家長在寶寶墜床後,第一反應是抱起寶寶,這種做法其實很危險!
因為在寶寶摔下床後,我們並不了解寶寶的傷情,如果冒然將他抱起來,很可能在抱起的過程中,因為用力不當而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
所以,在家長們發現寶寶墜床後,應該這樣做:
首先觀察
大多數寶寶墜床後,情況並不嚴重。如果周圍沒有危險的尖銳物品,家長們先觀察寶寶15秒。這樣做或許有點殘忍,但再著急,也要逼自己先觀察15秒。
1.觀察寶寶的肢體活動情況
有沒有手、腳、胳膊、腿不能動的情況。
如果寶寶的肢體活動自如,說明沒有摔到哪兒,不用過於擔心。
如果寶寶單側肢體不能自如活動,摔傷部位有明顯腫脹、顏色或形狀有所改變,那說明寶寶可能是骨折了,家長需要給寶寶固定骨折部位後把寶寶送去醫院,或直接撥打120。
如果寶寶受傷部位是腿、腰、胸或背等部位時,家長不要擅自移動寶寶,需要撥打120,等待專業的醫護人員處理。
2.觀察寶寶的情緒
如果寶寶墜床後大哭,神情清醒,或明顯感覺到是被嚇哭的,這樣的情況基本無大礙。
3.觀察寶寶有無嚴重外傷
沒有嚴重出血、腫大或其他外傷,也不用太擔心。
淤青腫脹:
不能揉搓!而是用毛巾包裹冰塊局部冷敷。如果48小時後仍然腫脹、疼痛,傷處局部可採用熱敷。
出血:
如果寶寶有傷口正在出血,並且血流速度快、出血量大,要立即拿乾淨的紗布或無菌紗布緊壓在傷口處止血,同時送醫院或撥打120。
如果寶寶流鼻血,不要把寶寶的頭仰起來,因為這樣血液容易反流到喉嚨,被吞咽進入胃部引起刺激性嘔吐。
正確做法:用拇指和食指按壓寶寶的鼻翼部分幫助止血,如果仍不能止血,就要將寶寶送往醫院了。
如果出現以下這些狀況,就要趕緊將寶寶送醫院:
如果寶寶當時沒什麼異常,不代表之後就沒事了,因為墜床後的24~48小時也很重要:
家長在通過短暫的觀察之後,發現寶寶沒有什麼明顯的問題,可能就會覺得沒事了,但實際上,很多墜床之後腦部損傷的症狀,會在數小時後才出現。所以,家長應該在寶寶墜床後24~48小時內仔細觀察。
如果寶寶出現嗜睡(特別困、叫不醒)、持續頭痛(可能表現為哭鬧不止、無法正常進食、玩耍、睡覺)、嘔吐、斜視、失去平衡感,或其他異常情況,就表示寶寶可能腦部已經受到了嚴重損傷,要趕緊送往醫院。
如果寶寶一切正常,沒有異常行為,正常的吃、喝、玩、睡,那家長就可以放心了。
寶寶之所以發生墜床,主要還是因為家長們沒有做好預防措施,現在就看看,為了減少寶寶墜床的發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吧!
1.寶寶小的時候,建議讓他們獨立睡有護欄的嬰兒床。嬰兒床一定要加護欄,表面平整無毛刺,欄杆的間距不超過6釐米,因為寶寶可能把腦袋和手腳伸出去,從而卡在柵欄的縫隙中。
2.如果寶寶和家長同床,建議給大床也安裝床圍。
3.床的四周最好鋪上軟地墊,如遊戲墊、厚毛毯等,萬一墜床還能有個緩衝。
4.如果只有一個家長照顧寶寶,在做飯、或者上衛生間等不在寶寶身邊時,最好把寶寶放到小推車裡,綁上安全帶,推到家長能看到的範圍內。
5.不要將嬰兒床放置在靠近窗戶或者家具的地方,否則寶寶容易藉助家具或者窗臺爬出來。
寶寶意外墜床,爸媽們也不要過於自責,畢竟誰都不想寶寶出現意外。以後大家就儘量做好預防措施,呵護寶寶平安長大吧!
聲明:文章來源育兒大師官微,如有侵權,聯繫秒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