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楓葉國際小學秉承「中西教育優化結合,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一直以來倡導培養學生學習力、思辨力、責任感、愛國情懷、科學素養、批判性思維、雙語能力、國際公民素養等能力。
受疫情影響,楓葉小學3月2日開始進行線上授課,而對於能力的培養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止。反而,「疫情」成為老師們手頭上鮮活的教學資料來源。老師們設計的與疫情相關的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讓所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真正做到學習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下面,請隨小編一起走進「疫情之下,楓葉小學第一課」之三年級班會課。
孩子們,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這個寒假,這個春節,我們的祖國正在經歷一場疫情,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成千上萬的醫生、護士為了醫治病患,正夜以繼日的工作在醫院裡、病床前。我們的健康,我們的正常生活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才能擁有。如果老師問你,對於這次新冠疫情,你了解多少?可能一時你還說不清楚,那就讓我們從一張新冠防疫小問答開始吧!
【設計意圖:通過問卷提交,了解假期裡學生對於疫情的關注度和自我保護意識程度,更好地為防疫知識教育做好鋪墊】
【設計意圖:通過繪本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的傳染方式,傳播途徑,引導學生懂得如何自我保護。】
病毒會引發傳染病,很多人感染了這種病,在古代就叫」瘟疫」。中國歷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爆發百次大瘟疫,死傷千萬。
選自網絡
縱觀中華歷史,瘟疫高發期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南北朝的351年裡發生了77次瘟疫,發生率達到了22%。唐代早期,也就是貞觀時期,瘟疫發生也比較頻繁。太宗一朝,發生了六次瘟疫。從貞觀十年有關瘟疫的記載開始,到了最後一次發生瘟疫的大順二年,合計255年裡,共發生了21次瘟疫,這還是有歷史記載的,小的疫情則無法統計。
杜甫在《迴木翟》中提到「衡嶽江湖大, 蒸池疫癘偏。」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任上時,永州亦有瘟疫。他在《永州龍興寺息壤記》中曰:「南方多疫,勞者先死,則彼持鍤者,其死於勞且疫。」這些記載都體現了南方疫情偏多的現象。
因為古代社會防災能力差,一旦水旱災發生,就是糧食歉收,發生饑荒,百姓餓的只能是把一切能吃的都吃了,什麼樹皮草根都吃,這樣極易染上病菌。
這些人又很可能因此染病而死,然後就是屍體無人處理,天氣一炎熱就蒸發屍體病毒,瘟疫就會出現、擴散。
【設計意圖:新冠是學生第一次面對的傳染病大爆發的社會危機,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病毒,了解傳染病不是今天才有的,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都曾經爆發過,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的情況下,更是難以控制。】
第四環節:講偉人的故事
不只是中國,世界各國都曾爆發過大瘟疫,但是,類似的災難,在人類歷史上,卻有過多次……我們今天聽來響噹噹的那些名字,很多都曾經歷過那些刻骨銘心的災難。面對災難,他們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些偉人的故事。
1、莎士比亞潛心寫作。他是世界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劇作家之一,各個國家的語文課程標準,基本上都將莎士比亞的作品列為必讀書目,因此人們將他稱為「戲劇之王」,這個稱呼名副其實。
莎士比亞為了擺脫貧困、窘迫的家庭生活,隻身到倫敦闖蕩。他知道自己擅長寫作,於是看準了劇院裡的機會,先從劇院馬夫做起,後來成為勤奮的題詞人、演員,再後來成為劇院的劇本修改人員,最後獨立編寫歷史劇,並大獲成功。然而,正當他摩拳擦掌打算大展宏圖之時,一場可怕的瘟疫來了。在這樣的情形下,曾經最熱鬧、盛極一時的劇院關門了,在劇院演出的劇團,因為沒有場地演出,有的乾脆解散……按理說,莎士比亞這時候肯定大受打擊,抱怨命運不濟。然而,他沒有。即便身處災難之中,莎翁也始終堅守自己的愛好,明了自己的使命,不斷追求自我的價值。正是這樣的定力、毅力與持之以恆的追求,賦予了莎士比亞不斷的創作靈感與成功。在長達兩年的瘟疫平復後,不管對手的打壓,還是兒子的突然離世,都沒有阻擋莎士比亞的創作熱情,反而化悲痛為動力,創作出了更為嫻熟的作品,比如,我們今天都十分熟悉的《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
選自網絡
2、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牛頓所有的偉大發明,「靈感都起源日常生活中小小的觀察和思考,也許是一個小玩具,也許是一個遊戲,也許是一顆蘋果……」,是的,牛頓的偉大,在於他能從「一粒沙看世界」「一顆蘋果窺見宇宙」,更在於他在坎坷曲折的一生中,始終保持對科學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在1665年的倫敦,年僅23歲的艾薩克·牛頓,因為鼠疫——黑死病,休起了長假,只能呆在家裡。這次,倫敦成為了重災區,僅僅從6月到8月,倫敦的人口就減少了1/10。這個時候,牛頓正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讀書。由於疫情過於嚴峻,劍橋大學宣布停課,牛頓回到了位於伍爾索普的鄉下。這次鼠疫爆發維持了18個月!牛頓也在安靜的鄉村度過了18個月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做出的研究成果,成為他後來幾十年學術之路的耀眼起點,直到今天還在影響人類對數學、光學、力學的認知。我們今天熟悉的牛頓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這些研究,其實都開啟於牛頓在老家「自我隔離」時期。
3、俄國詩人普希金完成長篇詩體小說。1830年秋天,霍亂爆發,交通阻斷,普希金被迫在父親的領地波爾金諾村羈留三個月。因為交通封鎖,他一呆就是三個月,直到12月才開始解禁。這三個月,對普希金來說是非常煎熬的,信息不通,他倉促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除了吃穿幾乎一無所用,更無事可做。好在,他是那個對文學有著熾烈熱愛的普希金啊!在去波爾金諾之前,8月31日他寫信給好友普列特尼奧夫說:「我要到鄉村去。天曉得我在那裡是否將有時間寫作、心靈能否安寧,沒有心靈的安寧將一事無成……」霍亂之亂的三個月。很難想像,這將是非同尋常的創作高潮,是詩人一生的轉折。走過最初激蕩而並不總是幸福的青春歲月,普希金成熟的時刻降臨了。這期間,他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敘寫貴族青年奧涅金的生活歷程,塑造了俄國文學「多餘人」的形象,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他以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為題材,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創作《吝嗇騎士》《莫扎特與薩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劇,寫下敘事詩《科洛姆納的小屋》、大量抒情詩及童話詩等。
4、趙孟頫:江浙飢疫的「悲痛三帖」。在14世紀,元大德十年(1307年),趙孟頫告病辭官,閒居閭裡,半歲臥病,卻正好遭遇了浙杭歷史上最為黑暗的饑荒和瘟疫期,趙孟頫的大量書法名作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創作完成。史載,元大德十一年(1307)到至大二年(1309),江浙大祲,出現了嚴重的急性瘟疫,導致了「人相食」、「死者枕藉」、「饑民嘯聚為盜」等慘烈災情。這兩年多,在趙孟頫的文集與書法作品中,留下了這段災疫時期自身所遭受的慘痛經歷。曾經官至一品的趙孟頫筆下,開始關心柴米油鹽,關心物價。他致德輔教授的《李長帖》說,「鄉間大水可畏」,「米又大貴」,「何以卒歲」?連趙氏這樣的大戶家庭,都為米價上漲而感到恐慌;可想而知,當時的民生狀況有多糟糕。他的《致吳森•小女帖》帖云:「孟頫自去秋疾患,新年方稍安,而小女不幸棄世,哀痛度日,諸況皆惡……」連「日書萬字」的趙孟頫都說「無心情可書」了。後來,再致中峰和尚《亡女帖》帖云:「亡女蒙吾師資薦,決定往生……下次婢僕輩多病患,死者二人。」趙孟頫夫婦為中峰和尚弟子,家庭遭此蒙難不絕,只能期望禪師「杖錫之臨」,祈福消災。因瘟疫而生的「悲痛三帖」,讓我們看到,一場大疫給趙孟頫及其家庭帶來了巨大傷害。同時,我們需要欽佩趙孟頫在如此困境之下,依然能夠把書法藝術融合到個人悲劇中,所投射出來的堅韌心性。
選自網絡
【設計意圖:整個假期學生都在家裡隔離,家長或多或少也會無所事事。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引導學生懂得,特殊情況下,我們依然可以做有意義的事。不必怨天尤人,要積極樂觀。】
孩子們,這次新冠疫情,不只是中國,全世界都在合力戰「疫」,很多國家都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在中國疫情減緩之後,我們也積極地幫助國外的患者治療。地球是全人類的,世界是大家的,你們是國際學校的小學生,你們將來會成長為世界公民,認識世界,接納世界,了解世界,用今天和明天學的知識去建設新世界,改變世界,就是你們的責任。做一個鍾南山、李蘭娟那樣的科學家,用知識撼動世界吧!
通過今天的班會,你一定有很多收穫,也有更多想知道和了解的事。課下,請就防疫這個話題,和同學,家長開展討論,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還可以以「這個冬天讓我感動的人和事」為主題,參加班級的主題演講。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童心純真,童言感人。讓聽者有所想,思考者暢其言。說出自己對防疫英雄們的感謝與感動。】
姜老師希望通過這樣的課程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引導孩子關注新聞並培養批判性思維,了解時事激發同理心。帶領孩子縱觀歷史、通過中外古今事件和故事,以史為鑑,使學生更加全面、客觀、理智地看待疫情,看待當今世界發生的一切,培養學生社會責任心和世界公民意識。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在這個非常時期,我們大連楓葉國際小學的全體教職員工將保持一貫的優質教育和服務,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與您同在。
期待春暖花開,楓葉小學相見俱歡~
大連楓葉國際小學致家長一封信
特 別 通 知
各位家長朋友們:
受疫情影響,原定將於3月7日舉行的楓葉小學招生說明會(預科專場)暫定延遲至3月28日與師生見面會同時進行(後期,師生見面會與招生說明會時間如有調整將另行通知)。
PS: 3月8日的線上報名將如期進行,欲申請楓小預科班的家長朋友不要錯過了哦。
實施「快樂教育」,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學校以紮實的文化基礎知識、突出的楓葉英語優勢和彰顯個性的一技之長為學生培養目標,形成了完善、科學的楓葉校園文化體系。每周開設10節英語課,其中5節由持有TESL/TEFL證書的外教授課。小學階段的英語詞彙量達到2500多個。
可寄宿可走讀(走讀晚7點接)。
大連楓葉教育集團作為中國國際教育領軍者,1995年創建以來,目前已在中國大連、武漢、天津、重慶、鎮江、洛陽、鄂爾多斯、上海、平頂山、義烏、荊州、西安、淮安、平湖、湖州、濰坊、鹽城、海口、梁平、深圳、襄陽、瀘州、濟南以及加拿大溫哥華、桑德貝、甘露市、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國內外27個城市開辦學校100餘所。依據2019年10月15日統計數據,在校生規模達到41500餘人,中外籍教職員工6000多名,形成集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多層次高品質的國際教育體系,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
楓葉教育集團擁有24年的辦學實踐經驗,秉承「中西教育優化結合,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致力於不分種族、膚色、國籍,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一流教育服務的使命。楓葉教育集團開設中加兩國優化課程、開創獨特的雙語雙學歷教育模式、創立小學「快樂教育」、初中「三好習慣養成教育」和高中「理想教育」的育人體系。在先進文化和理念指引下,培養了一批批國際精英人才,成為中國頗具影響力的國際教育品牌。
創立至今,楓葉教育集團已培養1萬6千餘名畢業生從楓葉走向世界,被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707所高校錄取,包括美國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大學等。2019年6月,超過73%的畢業生被楓葉全球百強名校錄取。
24年來,楓葉教育不僅改變了很多學生乃至家庭的命運,而且為各地招商引資、改善投資軟環境和社會經濟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