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大臣李綱,為何他輔佐三位太子卻都被廢?

2021-02-23 朝秦暮楚1

歷經隋唐兩朝,輔佐三任太子,結果一個沒活,是什麼感覺?李綱萬千思緒湧上心頭,卻不知從哪裡說起,千言萬語終成一聲嘆息,不過他去世的時候,第三任太子風頭正盛,倒不至於太過鬱悶。

李綱人生中的第一任太子是楊勇,楊勇本人不出名,不過他爹楊堅,他弟楊廣,那可是大大的有名。太子府裡,李綱是個小人物,他擔任太子洗馬一職,平素不過侍從,算不得顯要,也不得寵信,身處此等境況,老實一點的,默默無聞,機靈一點的,巴結太子。然而,李綱自小推崇忠義,是個有氣節、有原則的漢子,當年為了舊主宇文憲,敢同北周皇帝對著幹,哪裡會怕隋朝的太子?

一日,楊勇宴請東宮臣子,左庶子唐令則彈起了琵琶,唱著時興的《武媚娘》曲,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唯有李綱深感不滿。李綱早就看不慣唐令則了,其人因才藝得寵於楊勇,本該輔佐政事,現下卻整日裡陪著太子遊樂,委實不夠稱職,難道皇帝對太子的不滿還不夠明顯嗎?李綱認為自己有義務規勸楊勇,他這樣想著便站了出來,進諫道:「唐令則身為太子府的屬官,應當輔佐太子才是,如今他卻自比娼優,進獻淫聲,穢亂太子試聽,若是讓陛下知道了,唐令則獲罪便罷了,豈不是要連累殿下,臣請求治罪於他。」

李綱言畢,太子府內鴉雀無聲,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幾分尷尬,一齊向楊勇望去,楊勇臉色很是難看,好好的宴會被李綱攪了,他不由得斥道:「我自己喜歡音樂,你不要多事!」楊勇都這樣說了,李綱還能說什麼呢?他只能黯然退場。在之後的日子裡,李綱或許繼續勸著楊勇,但楊勇是不會聽的,否則他怎會落得廢黜身死的下場。

李綱的第二任太子是李建成,在玄武門被李世民一箭射死,毫無疑問,這又是一位沒能走到終點的太子。在這位的太子府裡,李綱最開始做太子詹士,比之前的職位高了不少。李綱有心輔佐太子,李建成亦知禮遇賢才,兩人相處很是融洽,李建成吃魚的時候,還不忘誇讚李綱一番,甚至派人給他送了兩百匹絹。李綱以為自己終遇明主,誰想李建成疑心病起,或許是李世民給的壓力太大,李建成害怕父親會廢黜自己,一心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與李綱卻是漸行漸遠,再也聽不進去李綱的諫言了。

兩任皇子都不聽勸,李綱很是鬱悶,不由得萌生退意,多次上書賜官。可李淵不願意放過李綱,硬逼著他留了下來,還提拔他為太子少保,要求他繼續輔佐李建成。李綱沒能走成,他繼續上書勸諫李建成,既然是輔佐太子,不管自願還是被迫,他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可李建成對他毫不理睬,依舊是我行我素。對於李建成的恐懼,李綱多少有些了解,對手李世民很強大,李綱害怕再這樣下去,人心會漸漸偏向李世民,而李建成的結果,或許跟楊勇是一樣的。

李綱送走了兩任太子,李建成到底沒能撐下來,他迎來了第三位太子李承乾,這是李世民的寶貝兒子。李綱心裡有些發怵,想到前兩位太子的命運,不太想接這份擔子,但看李承乾不過十歲的孩子,又深得皇帝喜愛,也許能打破這個魔咒!貞觀四年,李綱做了太子少師,李承乾做了他的學生,他終於不會再被無視了,每次講學,他都是那樣激情滿滿,不亞於年輕時的慷慨壯志。可是李綱已經老了,剛做了一年的太子少師,他便撒手人寰,不過他很欣慰,這個太子沒死。

然而李綱並不知道,十五年後,李承乾也成為廢太子,死在黔州。

相關焦點

  • 他深受皇帝喜愛被立為太子,也因為過分喜愛和期待,最終身敗名裂
    武德九年,李世民繼位之後,就冊立八歲的李承乾為太子。可以說,他這條帝王之路,從一開始就是坦途。(圖為李承乾的劇照)畢竟是皇帝和皇后所生的長子,眾星拱月,不在話下,從小就是皇室的重點培養對象。他天資聰穎,史書記載其「性聰敏」。師從名門,魏徵、李綱都曾任太子師。貞觀九年,唐高祖李淵去世,太宗李世民守孝期間,由太子李承乾監國。
  • 李承乾明明已經穩坐太子位,為什麼還要造反?
    每天都有分享,精彩內容不間斷,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閱讀。      公元644年,大唐第二個廢太子李承乾病逝於黔州,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個打擊對李世民來說太大了,廢朝一日以示哀悼。  此時的李世民想起了高祖李淵,當年自己親手斬殺了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順帶處死了十個侄子,那時的李世民並沒有什麼感覺。
  • 李承乾被廢後,魏王李泰為何錯失太子之位?只因他多說了一句話!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的奪嫡之爭,以太子李承乾謀反事發被廢結束。因太子的愚蠢舉動,讓魏王李泰輕易獲勝,也讓太宗李世民對李承乾非常失望,更加看好李泰,私下裡當面告訴李泰,立他為太子。 然而,這是李泰距離太子之位最近的一刻。
  • 劉榮本來是太子,又沒什麼過錯,因為母親被漢景帝廢了太子之位
    劉嫖是漢景帝的姐姐,有一天,她對太子生母慄姬說:妹妹,我想把女兒嫁給你兒子劉榮做媳婦,我們做兒女親家,你看怎麼樣?慄姬擺臉色一口回絕,沒想到得罪了劉嫖,導致劉榮太子之位被廢,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慄姬為何要拒絕呢?原來劉嫖心眼很小,而且還是醋罈子,因為宮裡不少妃嬪都是靠著劉嫖,才能得到景帝的寵愛,慄姬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慄姬非常怨恨劉嫖,一點面子都不給,直接拒絕劉榮和劉嫖結親。
  •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他輔佐了三位皇帝,晚年為何被賜死?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他輔佐了三位皇帝,晚年卻為何被賜死?隋末,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當長孫無忌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前來投奔,幫助李家打天下,輔佐李世民,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一位。隨後長孫無忌任宰相,李世民將別人誣告的奏章直接拿給他看,表示對他的信任,可長孫無忌知道權勢過大總會惹來殺身之禍,多次請求,太宗無奈降了官職。後來太宗又讓他做司空,為他寫了威風賦。634年太宗李世民將二十四位功臣畫像掛入凌煙閣,長孫無忌排第一。李世民去世後託孤長孫無忌,李治大小事宜都與長孫無忌商議,從而安穩登基。
  • 九子奪嫡:雍正能善待廢太子,為何不原諒大阿哥?你看他都幹了啥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為由,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幾乎同時,皇長子胤褆因為「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魘廢太子」而被奪爵、圈禁。康熙四十八年,胤礽雖然被復立太子但也很快在康熙五十一年再度廢黜,從此禁錮鹹安宮。根據《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康熙六十一年,行將就木的康熙皇帝就之前圈禁的兩位皇子立下遺命:廢太子、皇長子性行不順,依前拘囚,豐其衣食,以終其身。
  • 血統高貴的他,為何無緣皇位
    首先,李恪確實血統高貴,然而他確實庶子,而非長孫皇后所生的嫡子,再加上貞觀朝前期李承乾深得太宗李世民的喜愛,在李世民登基以後就被立為太子,早早的確立了太子的名分,李恪在貞觀七年的時候被封為吳王齊州都督,這也是李世民早早的就讓李恪明白自己的職責是作為國家的屏障,杜絕了他對太子之位的覬覦之心。
  • 牛人、冏卿、太子洗馬。這些不常見的古代官名都是做什麼的?
    太子洗馬 明朝成化年間,有個大臣叫楊守陳,他因參與編纂英宗實錄有功,被授予太子洗馬。《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舍人。」《後漢書·百官四》本註:「太子出,則當直者在前導威儀。」由此可知,太子先馬是帝制時代太子的侍從官職之一,負責輔佐太子,教導太子政事文理。太子洗馬在漢代時的俸祿是「六百石」。
  • 歷史上「太子洗馬」是怎樣的職務?真要給太子洗涮馬匹嗎?
    2、太子洗馬的名稱怎麼來的?對於太子洗馬的名稱由來,要從「洗禮」說起。古人非常重視盥洗之禮,在盛大、重要的日子裡都要沐浴更衣,平時出席重要場合時要潔手、潔面。在這些洗禮中,會根據地位高低分出「領洗人」。獲得最先滌蕩、清洗資格的人象徵著一種地位、身份和榮譽。
  • 從《漢武大帝》看帝王心術:廢太子劉榮之死
    竇太后,慄姬(劉榮之母)等人劇照看過電視劇《漢武大帝》的讀者想必都知道,漢景帝最初所立太子並非劉徹(即漢武帝),而是慄姬的兒子劉榮,但因為種種原因,劉榮最終失去景帝的信任,先是被廢去太子之位縱觀整個封建社會,大家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歷朝歷代被廢太子的結局都非常慘,他們一旦被廢,幾乎必死,甚至連同子女也要被斬草除根,例如隋代楊廣即位,立即假擬文帝詔書,賜死廢太子楊勇,楊勇的五個兒子也全部被處死。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以劉榮為例進行分析:首先,劉榮曾經太子的身份,使得他身邊有一班曾經擁戴過他的重臣。
  • 九子奪嫡:一廢太子,6位皇子受到牽連,為何僅大阿哥被圈禁終生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行圍途中的康熙皇帝沒等返回京城,就召集諸王公大臣,歷數了太子胤礽長達20年的罪責,斥其「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乃至發展到「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的瘋狂地步。
  • 因為廢太子案,被皇帝一步一步逼死的
    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獨斷專行,對太子劉榮進行了廢除,貶其為臨江王,立皇十子為太子。眾所周知,在古代,太子的廢立乃是國家大事,而西漢建立後,開國皇帝劉邦也曾有過想廢除太子劉盈的想法,而眾大臣一聽,紛紛進諫,勸說不能廢太子。
  • 太子劉禪的三位心腹:兩人和諸葛亮齊名,一人鎮守一方!
    對於古代歷史上的太子,擁有自己的類似於朝廷的東宮,東宮的官員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換而言之,太子在即位之前,就需要擁有一群可以稱之為心腹的屬官。比如在三國時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對於擔任太子中庶子這一官職的司馬懿,自然可以稱之為曹丕的心腹了,司馬懿不僅輔佐曹丕即位稱帝,還成為魏文帝曹丕的四位託孤大臣之一。
  • 理性的鬥爭:劉如意為何無法成為太子
    討論廢立太子之爭的始末,需要著重分析與此事件有著直接關係的三個重要人物——劉邦、呂雉和戚姬。這三個人對於此事的行事態度可以簡單總結為一下三條:劉邦——理智與情感的鬥爭;呂雉—沉著應戰、積極製造輿論;戚姬——活在夢中、無動於衷。下面我來一一分析。
  • 胤禩長成了康熙希望的樣子,符合太子的條件,為何還會失敗
    其次,要想成為儲君,「忠孝仁義」的品質都需具備。康熙不滿胤礽,就是胤礽在晚上窺探他的大帳,在他生病時漠不關心,這是不忠不孝。當初康熙第十八子生病,其餘皇子都很關心弟弟病情,同樣只有胤礽不聞不問,這是不仁不義。
  • 古風悠悠:康熙揮淚廢太子,垂訓感人至深!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康熙對失去母親的太子十分寵愛。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七月二十三日,康熙在徵伐噶爾丹途中,因身體欠佳而發燒,於是聽從諸臣之請,即日回京,日行三十裡。二十四日皇太子胤礽前來迎駕,(見皇父病而)無憂戚之感。皇帝見太子不孝,無忠愛父君之意,心情不樂,令太子先行回京。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決定廢掉太子,眾大臣勸阻無效。
  • 古代第一位主動辭職太子,父皇多次勸他三思,他為何執意放棄皇位
    ,為何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不少大臣同樣認為此舉不妥,城門候郅惲上書:「臣聞夫婦之好,父不能得之於子,況臣能得之於君乎?是臣所不敢言。雖然,願陛下念其不可,勿亂大倫,使天下有議社稷者。」而太子太傅張湛更是稱疾不朝,以表抗議,不過此時皇后廢立,已經是水到渠成。
  • 看康熙如何為廢太子胤礽巧妙開脫
    導語:我在上一篇文章《皇權與儲權之爭,當了三十三年皇太子被永遠圈禁,胤礽:我太難了》中,詳細敘述了當了胤礽這個當了三十三年的皇太子,突然被康熙廢黜,朝野為之震驚。那麼,事隔半年,康熙帝為何要急於復立胤礽為皇太子?
  • 太子本就該繼承皇位,不需爭搶,為何還有太子謀反?
    太子是要繼承皇位的,長大後要代替他的父親料理國家,到了後來古人發現,並不是每個太子都有繼承皇位的天分,到了後來人們就商議修改了政策,皇帝要和各位諸侯大人商量繼承人的人選,這時被選上的繼承人才被稱為太子,就不只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為太子,這時宮中的鬥爭便為了皇權而增加了。
  • 跳出《雍正王朝》,四十年太子被廢,到底是康熙疑忌還是胤礽暴戾
    每天從清晨五點開始,太子按要求背誦學習內容一百二十遍;上午七點到九點,康熙下早朝後親臨無逸齋檢查太子的功課;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是太子練字的時間;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太子進膳後,把上午所學內容又讀一百二十遍;下午一點到三點,太子練習射箭;下午三點到五點,康熙會再度親臨,眾皇子也會來侍讀;下午五點到七點,康熙與眾皇子一起練習射箭,至此,太子在無逸齋的功課才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