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來自泉州泉港區的鄭愛強和來自臺商投資區的蘇清波分獲第23屆世界腦力錦標賽,中國總決賽成年組的冠亞軍。
鄭愛強正在訓練馬拉松撲克
去年12月13日,第23屆世界腦力錦標賽在海南落幕,福建省也誕生了首批「世界記憶大師」,他們是來自泉州市泉港區的鄭愛強和臺商投資區的蘇清波,分獲中國總決賽成年組的冠亞軍。
他們都是首次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卻都有不俗的表現。我們很想知道的是,在記憶競技的舞臺上,他們是否本來就有先天的優勢?記憶訓練如何進行和突破?記憶優勢又給他們生活學習帶來哪些影響?
有何天賦
一個邏輯思維強 一個擅長記人臉
鄭愛強是第23屆世界腦力錦標賽中國總決賽成年組的冠軍,國內歷史排名第三。
鄭愛強來自泉港,現在是武漢大學的一名應屆畢業生。
鄭愛強說自己小時候記憶一般,有時候也常為記憶英語單詞和書本知識而煩惱。而他的數學卻是強項,邏輯思維比較好,數學經常考第一。
「我們記憶主要靠右腦,以前也沒有發現自己右腦有這方面的潛能。」鄭愛強說,記憶訓練主要是開發右腦,激發右腦的記憶潛能,右腦的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也許是潛能發揮的作用,他在刻苦努力的同時,成績進步也非常快。
蘇清波是中國總決賽成年組的亞軍,世界腦力錦標賽國內歷史排名第十,現在是集美大學大四學生,「我能這麼快入門可能和小時候在形象思維方面有優勢有關。」蘇清波說,小時候,他在情景記憶和人臉識別上的能力較強。看到陌生人的臉一次,在很久以後再見到還能認出來,並能回憶起當時的場景。
他第一次了解世界腦力錦標賽,是在今年三月份買書備戰考研的時候。「我那時買了本有關記憶訓練的書籍,原是為了讓考研複習更有效率,卻未曾想因此而放棄考研。」蘇清波說,書中介紹的記憶方法讓他很好奇,學習了幾天後,他第一次記憶撲克牌竟只用了3分半鐘,這是初學了幾個月的人都難以達到的成績,這讓蘇清波興奮不已。
說起與記憶結緣,鄭愛強說也要回溯到他上大三時。2012年,鄭愛強聽了中國記憶精英戰隊總教練袁文魁等人的講座後,立即決定跟隨他們學習。他參加學校記憶協會,接觸了幾個月的記憶法。
如何訓練
優化編碼 調整心態
鄭愛強一直有一個信念:未來一定要站在世界腦力錦標賽的最高領獎臺上。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畢業後,鄭愛強放棄找工作和考研,就連創業也都不再提,一心只放在準備比賽上。雖然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但為了夢想他義無反顧。
去年他加入文魁大腦俱樂部訓練。每天訓練強度在8個小時以上。記憶訓練對他而言,是孤獨而枯燥的,要克服的,有技術和心態兩方面。
「技術上,比如記憶的編碼不好用,要不斷去優化。」鄭愛強說,訓練中經常會遇到編碼難用、出錯等情況,這時候就要換個角度思考編碼,比如:99原來編碼為舅舅,經常出錯,換成「冰凍的冰塊」就很好用,也從沒出錯過。
鄭愛強說,有一種記憶法叫地點法,就是把要記的東西變成圖片或者物體,放在屋子的某個地方,回憶時想像自己在屋裡走。地點是信息載體,也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比如門、桌子、椅子之類的。我們在地點上進行聯想想像畫面,將編碼和地點聯繫起來。比如記憶數字9900時,00是望遠鏡,99是凍住,假想再門上一副望遠鏡被凍住,這是一幅記憶畫面。每個地點都是相同的處理。
在心態上,要克服浮躁靜不下心來訓練,以及對比賽的畏懼和不自信。「這些感覺我在後期的模擬賽、正規賽中不斷消失,這是我從比賽中收穫最大的方面。」
蘇清波說,除了暑假與鄭愛強一起參加了21天的集訓外,平時他都是一個人孤身備戰,最難的就是會遇到瓶頸。「當你用1分鐘能記憶一副牌後,你要突破用40秒完成記憶就有困難。」蘇清波說,每次成績突破的階段就有瓶頸,這時他會到網上諮詢一些參賽過的前輩。「技巧是需要自己領悟的,能從中獲得的主要是心態的調整和一些備戰經驗。」
有何幫助
記電話號碼公交路線輕而易舉
首次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鄭愛強便以4584分的成績拔得頭籌,鄭愛強卻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比賽期間,我犯了腸胃炎,間接地影響了比賽。在此之前的測試中,我曾得過5000多分的成績,所以對這次的成績還是有些落差。」
作為競技型選手,很多人誤認為他們天天對著數字和撲克沒有什麼價值,但鄭愛強說,他們學到悟到的這套記憶方法,在實用記憶中有很大作用。
「記憶法目前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記憶單詞以及利用思維導圖學習化學知識。」鄭愛強說,記憶法涉及很多技巧方法,記憶時根據不同單詞情況選擇記憶方法。他說在英語單詞記憶中,就可以拆字母並賦予它們形象進行記憶。比如英文hippo(河馬),可以拆字母hi(想成「嗨」),pp(想成「屁屁」),o(想成「圓」),編成故事:嗨河馬,你的屁屁好圓!
通過記憶訓練後,蘇清波覺得生活和學習似乎輕鬆了不少。生活中常會記到的電話號碼、公交路線、人名地名等對他來說輕而易舉。而學習上,記憶知識點的時間也明顯縮短,「看到一個信息腦子裡就能很快跳出編碼的圖像並編出故事記憶。」蘇清波說,記憶訓練可以幫助知識記憶速度的提高,但要有學習上的明顯進步,還需要理解領悟能力的培養。
除了記性好,蘇清波說,過去自己比較浮躁、好動,自從參賽後人變得淡定從容許多。「比賽是對內心的歷練,重複的高強度訓練和對準確率的高要求需要的是毅力和耐性。」
【如何比賽】
1小時記住 1000個阿拉伯數字
成為世界記憶大師3個標準是:1小時正確記憶1000個阿拉伯數字,1小時正確記憶10副撲克牌,2分鐘內正確記憶1副撲克牌。這3個標準分為10個項目進行測評,分別是「抽象圖形」、「二進位數字」、「人名和頭像」、「馬拉松數字」、「快速數字」、「歷史事件」、「口述數字(聽記數字)」、「馬拉松撲克」、「隨機單詞」和「快速撲克」。比賽分為3天舉行,每天角逐出單項獎及組別獎。
在世界腦力錦標賽上,馬拉松數字、馬拉松撲克和快速撲克是鄭愛強和蘇清波較為擅長的項目。他們說,參賽中選手們使用的記憶方法也類似,比的就是準確率和速度。
蘇清波說,記憶法原理很簡單,就是運用已經記住的東西,讓它成為有一定可以回憶出來的順序的東西,然後把要記的東西和它進行想像、聯想和連接,因為想像和聯想強調了圖像,所以把要記的東西讓右腦處理了,而右腦又是記憶力非常強的腦部分,所以記憶法的效果非常明顯。
蘇清波說,在記憶數字時,就可將數字每兩個拆開,從音、形、義上加以聯想記憶。比如12(嬰兒)、13(醫生)是從讀音上聯想。22(鴛鴦)是從外形上想像。
比賽項目:撲克記憶
利用數字聯想和引入卡通人物
蘇清波說,對於「馬拉松撲克」項目,他在比賽中1小時記憶19.38副撲克牌。記憶時每張牌都賦予新的卡通形象,再想像這些東西放在了房間內的某個位置。
「這個記憶過程中要求對數字編碼很熟悉,才能保證速度和準確率。」蘇清波說。
比賽項目:人名和頭像記憶
將人名和頭像編一個故事
蘇清波說,比賽中有一項「人名和頭像」記憶,在記憶人名時,通常要拆開來記,而頭像要轉換成圖像編碼,但因為蘇清波人臉識別能力較強,就可以直接記憶。比如名字「海拉利爾」,就可以聯想成:海裡面拉出很多鋒利的耳朵。而一些熟悉的名字,比如:詹姆斯、瑪格麗特等就不一定要編。
【今後計劃】
有機會就去挑戰 《最強大腦》
蘇清波在大學裡組建了一個記憶團隊,準備在學校裡籌建記憶協會。「福建省內的高校都還沒有記憶協會,創建後,希望能有更多學生參與進來,並通過記憶法幫助他們的學科學習。」
蘇清波說,他現在已經喜歡上比賽的感覺,今年還會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衝刺更好的成績。國內的《最強大腦》節目,有機會他也會去挑戰。
鄭愛強因為今年下半年他準備備戰北大研究生,所以暫時不參加今年的比賽。他也期待能和《最強大腦》魏坤琳教授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開發中國人的大腦潛能,讓中國人的大腦強大起來。
掌握技巧 「最強大腦」也可速成
實際上,人的記憶潛能是無限的,大腦有很強的潛力和可塑性,只要勤學苦練、方法得當,任何人都能擁有「最強大腦」。
「記憶無定法,靈活最為王。」袁文魁,武漢大學記憶協會的創始人,幾年來培養了35位記憶大師,成為全球培養記憶大師最多的最強大腦教練。他介紹說,記憶技巧主要有視覺記憶、聽覺記憶和動覺記憶三大類型,不同的人在記憶時的感官傾向不同,但大部分人以視覺記憶為主,而記憶訓練多以開發右腦的圖像想像記憶為主。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他向早報記者介紹了幾種常見的記憶技巧與方法。
第1招
聯想記憶法
●利用事物間的聯繫通過聯想進行記憶,由當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者由頭腦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
範冰冰在《最強大腦》第二季中挑戰「男神大挪移」時,用的就是聯想記憶法。
當九個男演員照片經過兩次移動之後,範冰冰還能夠準確地說出調換後的位置所對應的男演員。「因為都是合作過的演員,每一個人都有他們的特點,所以可能沒有記住他們的名字,只是跟他們合作的那個戲。」問及如何記憶時,她如是答。
要在一分鐘之內記住九個男演員的名字順序,範冰冰進行了這樣的聯想:「金剛狼學卓一航,帶著陳柏霖跟謝霆鋒吃著蘋果去了少林寺找劉德華,打了手機給葛優叫王寶強回去少林寺!」如此一來,就可以準確迅速地記下名字順序。
第2招
定樁聯想法
●把一定秩序的事物引申出來,用作記憶用的鉤子,並和要記憶的內容建立聯繫的方法。「定樁法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些熟悉場景和物品來進行想像。」
袁文魁解釋,定樁法一般是在參加比賽或是平時需要記憶大量信息的時候使用,就好比牆上有很多個掛鈎,將需要記憶的內容按順序進行聯想,把這些信息一一放到同一類或者一系列的記憶文件夾中,非常有規律地放好。
「例如,用我們的身體部位當做已知的樁子,將每個部位和對應記憶的信息進行配對聯想,為了記憶『子鼠』、『醜牛』、『寅虎』等十二生肖,我們可以分別選擇身體腳底、腳趾、小腿、膝蓋等由下往上的十二個部位,再分別進行聯想,如『子鼠』對應的腳底,可理解為走著走著,腳底好像踩了什麼東西,低頭一看,竟然是踩到了一窩老鼠的孩子!再進行『醜牛』的聯想,踩到老鼠的兒子真噁心,剛抬起頭,又看見一頭醜陋無比的牛向我奔來。」
第3招
動作記憶法
●記憶大量內容時,很多人都喜歡用肢體語言輔助記憶,手勢、表情、舞蹈,動手實踐操作等都可以使他們的記憶過程事半功倍。
對於絕大多數「80後」與「90後」來說,家喻戶曉的《還珠格格》第一部中有一集提到,小燕子為了能夠與乾隆帝一同出宮南巡遊玩,硬著頭皮背誦《古從軍行》,可是長篇詩文對幾乎沒有基礎的小燕子來說十分吃力,五阿哥等人為了幫助她記憶,特別創作了一套劍法來輔助小燕子背詩。
這個做法,其實就是在使用動作記憶法,雖然一開始識記時比較困難,但一經記住則不易遺忘。學生小陳向記者分享了在班會活動上成功表演《感恩的心》手語舞蹈的經歷。「既要記住歌詞,又要記住手語動作,起初很難,但看了幾遍視頻之後發現其實一下子便記住了。」小陳笑道,時隔六年,她至今仍然可以完整地表演一遍《感恩的心》手語舞蹈。
第4招
歌訣記憶法
●把記憶材料編成口訣或押韻的句子來提高記憶效果,縮小了記憶材料的絕對數量,在節奏韻律中又增強了趣味性,不但可減輕大腦負擔,而且記得牢,避免遺漏。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陝,還有內臺北上天。」
還記得這首打油詩嗎?短短二十八字,就可以輕鬆記住我國的省份。這種將記憶內容編寫成口訣或歌謠,是一種變枯燥為趣味的記憶方法,也是袁文魁推崇的一種記憶方式。
再看另一個例子,要牢牢記住東協十國都包括了哪些國家,乍一看難度稍大,實則不難。只需要提取十個國家名字的首個字,編成歌訣,即:「老馬新菲越,泰柬印文緬。」是不是很好記呢?
在勞動人民中間世代相傳的中國二十四節氣歌,便是歌訣法記憶的經典例子,且除了二十四節氣歌,乘法口訣、珠算口訣、「百家姓氏」等都是運用歌訣法來記憶的。
第5招
繪圖記憶法
●將記憶的文字或事物通過繪製成簡潔易懂的圖像來進行記憶的一種方法,要領是圖像必須精簡、誇張、生動有趣。
首先是要將所看到的文字、數字、英文單詞等材料,統統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圖像,再通過聯想把原本雜亂無章的圖像按照一定的順序邏輯整理成一連串比較好記憶的畫面。
「當時遇到一個測試,要求快速地記住八個快樂人生的心態,我畫了一個九宮格,分別用簡筆畫來聯想,正中間的格子是一個心形。」接受了記憶訓練的小徐繪聲繪色地介紹了自己是如何記住成就、學習、付出、寬容、平常、樂觀、自律和感恩等八個快樂心態,「成就就畫一個登上冠軍頒獎臺,學習就是一本書,付出是手執掃帚為他人服務……」
其實,翻開中學的歷史教科書,在解釋包含了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唐朝三省六部制時,用的何嘗不是繪圖記憶法?生物教科書所提的循環圖、金字塔等,也都是運用了以上方法。
第6招
故事記憶法
●又叫導演記憶法,將所需要記憶的信息內容提取幾個關鍵詞進行想像,把這幾個關鍵詞變成圖像,突出細節,再進行連接,編出一個誇張、動畫、有序的故事。
故事記憶法精彩在於可以將幾個簡單的詞語編織成生動有趣的故事。白領小莊研究了抗壓食譜,但總是怕記不住有哪些食物。經過朋友介紹,她嘗試著將幾種食物的名字編成了一個故事:今天的魚湯很新鮮,可是我又吃了杏仁和核桃,又喝了牛奶,只好將橙子和燕麥一起煮了,又蒸了個雞蛋,最後加了些菠菜。
天馬行空的想像,讓故事記憶法顯得大膽又誇張。沉醉於編好的故事之後,要注意關鍵詞的還原,將聯想好的故事與所要記憶的內容定位結合在一起,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強化複習,內化為技能,成為習慣,從而達到記憶目的。
【揭秘】
《最強大腦》應賽技巧:將抽象轉化為形象
從45000個小色塊中找出顏色變化的那一塊、90分鐘記住120個指紋、5歲神童與電腦比計算、迅速判斷出一張新面孔是由50張人臉中的哪兩張合成……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任務卻在最近紅火的節目《最強大腦》的舞臺上一次次被選手們成功挑戰。
北大心理學系副教授魏坤琳介紹,數字可以變成圖片、諧音或是故事,記憶高手在短時期內編故事的能力非常強。
舉個例子,楊萬裡記憶斑點狗,與吳天勝記憶手指紋,用的是類似的記憶方法。小狗「瑪雅」的斑點照,可以把三個黑點形成的三角形聯想成金字塔,而金字塔據說是瑪雅人建造的;小狗「狗蛋兒」的斑點照共有6個點,而且都是圓的,就像6個狗蛋。
再比如「寶貝旅行箱」價格是277元,由於記憶大師所採用的數字編碼通常是兩個一組的,27可用「耳機」表示,77可用「機器人」表示,277可用「兩個機器人」表示,因此 「寶貝旅行箱價格277元」,可聯想成:「我拿著寶貝旅行箱去旅行,箱子裡放著我最喜歡的兩個機器人。」此時大腦中可以想像出兩種顏色的變形金剛。
超強記憶九成來自後天勤學苦練
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翁史鈞認為,《最強大腦》中八成的超能力都和記憶力有關,九成都是後天訓練而成的。只要勤學苦練、方法得當,任何人都能具有「最強大腦」?
「過目不忘,是很少人可以做到的,超強記憶方法也是需要練習者刻苦鑽研。」 袁文魁說。新晉級的記憶大師鄭愛強對此表示認可:「通過訓練,例如數字、撲克、二進位、抽圖等比賽項目確實可以做到讓人過目不忘,把這些方法用在學習上也會提升效率,然而,這也僅僅是在某些領域。」
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教授李衛東長期研究人腦記憶潛能,並發起組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超級大腦研究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超級大腦人才庫」。他指出,即便是記憶大師也需經過艱苦的訓練。現在全國參加記憶培訓的人最少也有幾十萬,而去參加記憶比賽獲獎的,甚至晉級為記憶大師的則寥寥無幾,這也說明,不是參加了記憶培訓就都能成為記憶大師。
走出誤區 記憶訓練≠成功捷徑
1小時正確記憶1000個阿拉伯數字,1小時正確記憶10副撲克牌,2分鐘內正確記憶1副撲克牌。在「世界腦力錦標賽」上,同時達到這三個標準,才能被世界記憶運動委員會(WMSC)授予「世界記憶大師」稱號。作為世界最高級別腦力記憶比賽,世界腦力錦標賽被稱為「腦力奧運」。據第23屆世界腦力錦標賽官網介紹,截至今年6月,全球共有130多位世界記憶大師,其中中國有75位,可謂佔據半壁江山。
腦力運動的神奇,讓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記憶的魅力。現實生活中,記憶力訓練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是否真如人們所想像的那麼大呢?
疑問1
記憶培訓可以開發右腦?
尚無定論
美國神經生理學家斯佩裡教授研究認為,左腦就像個雄辯家和科學家,善於語言和邏輯分析;右腦就像個藝術家,長於非語言的形象思維和直覺,且右腦的記憶量是左腦的100萬倍。
記憶培訓是否能開發右腦、調動潛能?學界對此尚無定論。
研究認為,一般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在運用閱讀、理解、記憶等能力的時候,往往只用到左腦的功能,所以總覺得學習比較吃力,而那些右腦潛能得到充分調動的人,在閱讀、理解、記憶的速度上,都比一般人要快數倍甚至上百倍。
袁文魁認為,右腦發達者一般更具創造力,更有創新意識,敢於打破常規,他們可能在傳統教育中並不突出,但更可能創造歷史,賈伯斯和愛因斯坦就是右腦發達的典型代表,「一般來說,科學家大多左腦發達,而愛因斯坦的右腦也很發達,相對論就是在右腦狀態下製造出來,這種右腦狀態是突然的靈感乍現」。
但記憶訓練究竟能否開發右腦,世界記憶大師蘇清波表示,並不清楚記憶訓練是否能開發右腦潛能,但若能熟練運用其技巧,生活中確實能事半功倍。他說,在接受記憶法訓練後,生活確實更便利了,比如文章只要看一兩遍就能記下來,而且記住的時間更長,也能短時間記住數十個電話號碼,甚至能「人臉識別」、記住與其交流過的陌生人。「第一次坐武漢地鐵一號線,運用技巧,一下子就記住所有站點。」
疑問2
記憶培訓練就過目不忘?
作用有限
對記憶大師,更多的人願意用「記憶魔法師」去形容他們。其實,這折射出的是不少人對超強大腦、超強記憶抱有懷疑的態度。
「無需懷疑,右腦形象記憶其實是有一定科學性的。通過專業的訓練,用圖片化、故事化的記憶方法,將枯燥的內容記下來早已有之,在國外也被大量運用。」李衛東介紹,根據人腦記憶規則,那些有趣奇特的內容會更容易被記憶,而時下各類記憶培訓機構正是利用這一規則,將一些較無趣的記憶對象趣味化。
如今,不少記憶培訓機構都打「右腦形象記憶」這一招牌,高喊「右腦的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一定要開發右腦形象記憶」這類口號。對此,李衛東認為這是培訓機構的一種吸引人的宣傳手段。他介紹,左腦與右腦有不同的功能分區,記憶時左右腦均在運作。
「為更好記憶,我們需要調動左右腦的不同功能,增強左右腦的協同能力,這對增強記憶有一定作用。根據研究結果,我們已經發現經過專業記憶培訓後的人腦與常人的人腦有區別,經過培訓的人可能會形成新的神經網絡連接。」
那麼,記憶培訓是否能練就過目不忘的本領?
李衛東坦誠,通過這一記憶方法,牢固地記住電話號碼、人臉等,對日常生活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這並不代表經過專業培訓就能掌握過目不忘的本領。他們曾做過一次記憶測試,讓記憶大師背誦一段隨手拿來的小說段落,結果發現,在短時間內記憶大師跟普通人一樣,無法將這段生澀的段落很好地背下來。
雖然國外確實發現了真正過目不忘的人才,然而,「超級大腦人才庫」仍在搜尋和等待有過目不忘能力的中國人出現。
疑問3
記憶培訓一定提高成績?
因人而異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讓孩子輕鬆背課文、記單詞,當下不少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去參加各種記憶力培訓班。如果可以做到過目不忘,那孩子的學習成績得提高多少?
「事實上,任何記憶都需要一個編碼過程,這個過程是複雜的。如果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去記憶課文,需要對每一篇課文去編碼,有時效果並不理想。」李衛東認為,對小朋友的學業更要以鼓勵與快樂引導為主。
小孩子大腦的可塑性非常強,可謂天生的好記憶,只需在快樂的環境下多讀多背,他們便能不可思議地記住很多內容。在這一過程中,父母、親人、老師的激勵與愛心是非常好的催化劑。
李衛東認為,在家庭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接觸這種培訓,但他預測,未來記憶培訓會慢慢向腦力競技發展。「如果是為參加比賽表演,參加此類培訓意義較大,如果只是為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這種短期培訓班的意義並不會像家長的預期那樣大。」
泉州青年心理諮詢協會會長、黎明職業大學心理諮詢中心教師葉彥琪認為,不少記憶培訓機構存在虛假廣告,「用特定方法是可以協助我們的記憶,但效果並沒有那麼誇張。關於最強大腦記憶,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至於孩子的學習,光用技巧記憶是不行的,更需要理解與思考,家長必須冷靜面對超強記憶這一誘惑。」
【延伸閱讀】
世界記憶大師 中國佔半壁江山
記憶無國界,全世界各地都有記憶大師,中國尤其多。
中國的腦力運動起步比歐美國家要晚。2002年,中國人第一次接觸了解腦力運動,隨後經全國各地教育機構不斷摸索,這項賽事逐漸進入國人的視野。2003年起,中國隊開始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首戰告捷。當年,張杰、王茂華兩人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
2007年,郭傳威、吳天勝等六人被列入名單。隨後數年,越來越多中國人躋身「世界記憶大師」之林,其中多數為在校大學生。其中,2010年和2011年可謂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分別有24人和33人被列入名單。
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年輕的記憶大師來自中國。2011年,年僅13歲的劉鴻志打破少兒組三項世界記錄,成為全球首個兒童記憶大師。
如今,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的記憶選手報名參加「腦力奧運」,而世界腦力錦標賽已在全球多個國家成功舉辦了23屆。德國、英國、奧地利、馬來西亞、挪威、丹麥、菲律賓等眾多國家的選手成為「世界記憶大師」。
武漢大學生與霍金
同獲「大腦年度人物」
5分鐘記憶480個數字、1小時正確記憶2280個數字,這是2010年世界腦力錦標賽總冠軍王峰創下的世界紀錄。王峰當時還是武漢大學的大學生,是「中國記憶三劍客」之一,他被中外媒體譽為「世界記憶王」。
2009年7月,王峰參加武漢大學記憶協會舉辦的暑期集訓班,在湖北首位「世界記憶大師」袁文魁的指導下參加訓練,當年10月他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中國區選拔賽,獲封「中國記憶大師」稱號。隨後,王峰參加於英國倫敦舉行的第18屆世界腦力錦標賽,初次參賽便成為最大的一匹黑馬!
2010年12月,王峰在第19屆世界腦力錦標賽上,一舉奪得十個項目中的5塊金牌和1塊銀牌,並且打破4項世界紀錄,成為賽事舉辦19年來首個獲得個人總冠軍的亞洲人。
一年半內,王峰書寫了世界記憶界的神話,被世界大腦基金委員會授予2010年「大腦年度人物」稱號,與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一同獲此殊榮。
幼年有閱讀障礙
長大成記憶天才
英國人多米尼克·奧布萊恩,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讚嘆的記憶天才」。
1991年,他憑藉獨創的「多米尼克系統」,橫掃世界腦力錦標賽強敵,成為當年的記憶冠軍。此後11年間,他8次成功衛冕,穩居冠軍寶座。
多米尼克並非天生的記憶天才,他從小患有「閱讀障礙症」和「注意缺陷障礙症」(兒童多動症的表現形式)。由於腦海中常出現與上課內容無關的畫面,他很難集中注意力在老師的講課上。
1987年,他偶然看到電視上的記憶表演,於是拿出撲克牌把玩,他在想像中把撲克牌加工成一個個生動鮮明的圖像。很快地,他的記憶力迅猛提高。四年後,他參加首屆世界腦力錦標賽,戰勝所有競爭對手。隨後,他連續獲得八個冠軍、兩個亞軍。
(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