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遭爸爸毒打在籃球架下生活,外婆視而不見,媽媽怕影響婚姻

2020-12-18 西部點評

見到明明的時候,他穿的衛衣是居民給的,身旁的被褥、衣服、籃球、零食和圖書,都是好心人捐的,最近一個星期,明明經常到小區的保潔阿姨那裡蹭飯吃。記者採訪當天,徐女士看明明太可憐,暫時收留在家裡,明明總算能洗個熱水澡睡個安穩覺了。

家住肥西的徐女士發現一個小男孩獨自在小區內的籃球架子下面住了一個星期,看孩子可憐她將孩子暫時收留,經詢問得知,這個孩子今年上5年級,是被爸爸打出來。孩子之前都經歷了什麼?他的家究竟在哪兒呢?  

明明說,他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平時跟父親住在一起,只要他一犯錯誤父親就會暴打他。他被打怕了,就一次次的跑出來。

明明的家庭情況非常複雜,他的父母在2015年離婚了 ,明明的撫養權判給了父親,父親帶著他又與繼母結婚,繼母在之前與前夫有兩個孩子,嫁給明明的父親之後又生了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明明說之所以來這個小區,是因為外婆住在這裡,小時候外婆帶他比較多,「找外婆三四次了,開過一次門,然後喊警察來。警察叔叔把我送奶奶那,奶奶把我送回爸爸那。奶奶也不要我。」

明明說,小時候外婆對他很好,現在卻連門也不願意給他開。即使這樣,他寧願獨自一人住在籃球場,也不願意回自己的家。明明說,這麼長時間,爸爸一次都沒有找過他。

記者:「那你能不能告訴阿姨 你現在最想去誰家?」

明明:「媽媽。」

明明說,今年秋天,他還在外婆家裡見過媽媽一次。在他心裡,媽媽比爸爸好,他不知道媽媽有了新的家庭,但是知道媽媽家裡多了一個小妹妹。

記者找到了隔壁社區黨委書記許聖保,他表示,雖然明明外婆所住的小區不屬於他們這個社區,但他對明明家的事有所了解,他也願意幫助調解這件事。「他們家離婚前有兩個孩子,小男孩給他爸爸領去了,姐姐隨著媽媽。」

許聖保說,明明媽媽現在的丈夫曾表示過,不願意撫養明明,如果明明母親執意撫養,可能會影響兩人的婚姻。「沒人管是因為他爸爸講了,你們不要管他,管他他就經常到你家來,不回家了。就是因為他爸這一句話,家人都不願意管他 。」

隨後,許聖保聯繫了明明的外婆,幾分鐘後老人來到了社區。明明的外婆表示,當年明明父母離婚時鬧得很難看,所以他們就不常聯絡了。「小外孫帶到那年他5歲都還在這。」

明明外婆:「他在我女兒懷孕的時候暴打她,後來兩人過不下去就離婚了。」

記者:「媽媽去看過明明嗎?」

明明外婆:「不給看。很想去看,但是他不讓我們看望。」

對於明明在家經常挨打這件事,外婆很清楚,很心疼,但提到明明的撫養權問題,外婆也很堅決。在外婆看來,自己女兒再婚有了新的家庭,明明也有人撫養,她不想女兒的生活被打擾。

正說著,徐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本來想帶明明到社區來,結果下樓後明明害怕會把他送回爸爸家,一溜煙逃跑了。於是記者和明明外婆一起趕緊到小區裡尋找。

見到了自己的外婆,明明顯得委屈。室外氣溫很低,記者希望外婆可以暫時收留明明一兩晚,但是外婆表示,「我沒這個能力接收他,他父親巴不得我給他搞來家呢, 我太了解他了。

記者只能求助社區的書記,讓書記在社區裡找一間辦公室,給他架一個沙發床,暫時住在這裡。第二天,社區黨支部書記許聖保聯繫了明明的父親,希望他能來社區一起協商解決明明的撫養問題。

明明的爸爸說,他和現在的妻子還有兩個孩子,一個三歲多,一個一歲多,孩子們基本上由他現在的愛人照顧,大多數時間他都在外工作。

為了解決明明的撫養問題,明明外婆家說話有分量的長輩劉世輪,也來到了社區參與調解:「他前妻表態孩子不能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明明要想跟外婆或者親生母親在一起生活,可能性不大。

明明的父親來了之後告訴我們,他每一次打明明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這就是他的教育方式。明爸說明明出來的這一個星期,學校經常給他打電話,「因為我這個小區也有認識的人,他們會告訴我,小孩最近在幹什麼,說這邊社居委照顧的很好,所以我也很放心。」

當記者問起明明爸爸,知道明明在籃球場睡,為什麼不來接時,明明爸爸更是語出驚人,「問題是我帶回家了, 他這又要出來,我說句難聽話,講到未成年人保護法,我還不能把他關起來......」

談話中,明明的父親一直強調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打孩子的,而且他還表示,不希望其他人告訴12歲的明明,父親對他的打罵是錯誤的,別人不說,明明是意識不到自己過的不好的。

對於教育孩子的方式,明明的父親似乎並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總是希望用毆打的方式,讓明明聽話。從明明與父親的對話能夠感受到,他對父親的懼怕,而他的要求也很簡單,僅僅是奢求父親不要再打他。

記者調解時明明的爸爸情緒激動,似乎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在朋友的勸說下,明明的爸爸冷靜了一會兒,表示回去會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記者:「你可接受我們接下來半個月一個月,再去你家拜訪一下 ?」

爸爸:「可以。但是我想說,別人家庭的事情,都是勸和不勸分。」

明明外婆家的長輩:「你如果要是再強調這個東西我就不高興了,事實擺在這,對小孩不好,你以後改了,他不是也改嗎。」

明明的爸爸:「沒辦法跟你們溝通,我不接受你們任何意見。」

屋內記者記者正在安撫明明,屋外社區書記看到明明父親的態度, 也氣不打一處來。「他爸爸剛剛走出去,我真想打他!」擔心明明的父親回去之後變卦,對於明明的這次逃跑又會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記者決定再次跟明明的父親好好談談。

記者:「孩子比較害怕你,我們能不能給孩子一個承諾,回去之後不再暴打他了。」

爸爸:「我目的不是打他。我有我的教育方式。」

經過了整整一個上午的勸說,明明父親不太服氣,但是對明明的態度也有了些改觀,明明跟著爸爸回家了。

關於此事,我們還諮詢了律師。合肥公職律師董宜斌表示,「完全有可能涉嫌犯罪,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傷情鑑定,如果是輕微的皮膚傷,紅一塊紫一塊,如果長期有這種虐待行為,那有可能觸犯一個罪名就是虐待罪,第二個罪如果經過鑑定,達到了輕傷害的標準 那麼有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有可能涉嫌兩種罪名。」

來源 安徽衛視幫女郎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合肥一男孩遭爸爸毒打,外婆視而不見,媽媽怕影響婚姻
    近日,有一位徐女士發現了一位流浪男孩,他已經在小區內的籃球架下住一個星期了,徐女士見他可憐,所以暫時將孩子收留在家。徐女士經過一番詢問後得知,小男孩今年才上五年級,之所以流落在外,是因為躲避家父,小男孩稱自己是被父親打出來的,只要自己一犯錯,父親就會狠狠的打他,由於自己被打怕了,所以不敢回家。
  • 男孩遭父親毒打在籃球架下生活,外婆視若無睹,母親害怕影響婚姻
    最近肥西的徐女士就發現一個小孩單獨在籃球架子下生活了一周,關於這個孩子身上究竟發生了怎樣的事情呢?家庭狀況不言而喻,孩子只能苟活在籃球場根據徐女士的指示,記者也看到了這個孩子平時的生活狀態。這個孩子叫明明,已經在籃球架下生活了一周了。
  • 男孩遭爸爸毒打睡籃球架下1周 親屬住小區附近不敢管
    家住肥西的徐女士發現一個小男孩獨自在小區內的籃球架子下面住了一個星期,看孩子可憐她將孩子暫時收留,經詢問得知,這個孩子今年上5年級,是被爸爸打出來。孩子之前都經歷了什麼?他的家究竟在哪兒呢?在他的行李中有被褥、衣服、籃球、零食和圖書,這些都是小區的好心人捐給他的。在徐女士沒有收留他的時候,他經常到保潔阿姨那裡蹭飯吃。記者掀開孩子的衣服發現他身上有好多傷疤,明明說那是爸爸打的,而且打的時候都是吊起來打,他被打怕了就會想辦法逃出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 合肥:男孩怕父親打罵投奔生母和外婆遭拒 只能住在小區籃球場
    原標題:少年怕父親打罵,投奔生母和外婆卻遭拒絕!如今只能住在小區籃球場......家住肥西的徐女士給我們欄目打來電話說,她們小區裡有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一個人在小區籃球架下住了一個星期,每天風餐露宿的,她看著可憐,就把男孩帶回家吃飯洗澡。問了半天,男孩只說自己上五年級,是被爸爸打出家門的。那麼這個男孩此前到底遭遇了什麼?
  • 合肥一少年長期遭父親打罵 投奔生母與外婆被拒後住在小區籃球場
    家住肥西的徐女士給安徽經視幫女郎欄目組打來電話說,她們小區裡有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一個人在小區籃球架下住了一個星期,每天風餐露宿的,她看著可憐,就把男孩帶回家吃飯洗澡。問了半天,男孩只說自己上五年級,是被爸爸打出家門的。那麼這個男孩此前到底遭遇了什麼?他的家究竟在哪呢?
  • 【心疼】7歲男孩遭親媽毒打,胸口甚至有刀割傷,孩子卻說是自己弄的...
    【心疼】7歲男孩遭親媽毒打,胸口甚至有刀割傷,孩子卻說是自己弄的…… 2019-11-21 0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拾荒孤兒流浪記:媽媽坐牢爸爸跑路!4歲男孩與外婆「浪跡天涯」
    但是對於下面這一位男童來說,他的生活卻並非如此。這名男童叫作含含(化名),僅僅4歲,卻已經成為了一名「孤兒」。含含的父母並沒有去世,媽媽因為犯事被抓進了監獄,而爸爸則跑路失去了消息,自那之後,含含便和姐姐一起,跟著七旬的外婆生活了起來。含含的外婆陳阿婆(化名)已經72歲了,帶著孫女以及小外孫,靠著撿垃圾以及養老金生活。
  • 麥子教女兒跳芭蕾,女兒哭著找爸爸,黃覺視而不見的做法太贊了
    我們常說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你會發現孩子也會成為影響夫妻感情的「第三者」,不少原本恩愛的夫妻因為教育觀念不一致,無休止的爭吵,最終使婚姻走到了絕境。當然,陳龍應該不是故意的,只是隨意說說而已,但孩子分不清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他們每天被媽媽要求讀書學習,心裡原本就不痛快,現在爸爸也說媽媽很兇,孩子就會真的認為媽媽很壞。逢年過節的時候,親朋好友在一起,不少人都喜歡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你媽媽好還是你爸爸好?」
  • 6歲男孩天天遭棍打 孩子奶奶:不打疼不行,打了還心疼
    在遼寧瀋陽,今年6歲的男孩尹鳴陽沒有受到「眾星捧月」的寵溺,每日面對的是一根小木棍,以及無數次的抽打。圖為被打後的尹鳴陽哇哇大哭。 「她拿我們的身份證在外面辦了信用卡,上海等不少外地的人來要錢了我們才知道」,李桂菊說,經過統計,孩子的媽媽在外面欠下了17萬元。
  • 「俺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4歲男孩和外婆拾荒,真相的確辛酸
    都說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幸福的家庭,有了媽媽的溺愛和爸爸的嚴厲,也沒有媽媽。」4歲的小男孩叫含含,他如今跟外婆住在一起,含含的母親在外做生意,但是某天含含的外婆接到電話,說含含的母親犯了事被抓。含含爸爸也犯過事但是出來之後來看了一眼含含便再也聯繫不上了。從此含含成了沒有爸媽管的孩子。
  • 4歲男童遭親媽毒打至渾身是傷,她竟解釋說:打自己孩子天經地義
    小區保安看見這個小男孩身上都是淤青,嚇了一大跳,而且小男孩的雙眼也是特別的淤青腫脹,令人看著就心疼!後來,保安員給了男孩一點小零食吃,還安慰小男孩讓他不要害怕,然後保安和小男孩聊天才知道,這個小男孩是被自己親手母親打的。這個男孩說,他的媽媽經常心情不好,一生氣就會拿棍子打他,而且他的媽媽不讓他出門,怕他跑出來嚇到別人。
  • 做錯事怕再挨爸爸胖揍 小男孩帶著哭腔報警
    浙江在線4月23日訊 4月19日下午4點左右,杭州文新派出所接到轄區一個小男孩報警:「叔叔,我做錯事情了,我怕爸爸揍我,幫幫我!」  嗯?什麼情況?民警問小朋友在哪裡,他說在小區裡面,不敢回家。  於是民警方建軍趕到了報警小孩的小區,尋找一圈後,看到迎面跑來一個還帶著哭腔的小男孩。
  • 9歲男孩被同學家長暴打!這麼大個人,你竟然對孩子下狠手!
    一9歲男孩在上課時,竟然被同學家長拖出教室,拖拽毆打!而原因僅僅是兩個孩子課間的一個不小心觸碰!據被打男孩的母親羅女士回憶,她在班級群中收到信息,同學小伊的外婆稱自家兒子在學校打了小伊。此事發生後,警方介入調查,最後小伊的母親與外婆各被處行政拘留十天並處罰500元。雖然這件事情現如今已經有了結果,但是給被打男孩留下的陰影是很難抹去的。原本是孩子間的一個小摩擦,大人的過度參與卻讓事件激化。
  • 移動籃球架六安定製廠家產品生產大致流程
    走訪其他小區時也發現,不少健身器材存在一定危險性,設備上貼有「安全敬告」:兒童應在成年人監護下使用。什麼因素會導致塑木健身器材的損壞程度物業或許社區定見共同後方可安裝;安裝的地址是斜坡或許陡坡,也間隔路面太近,更將健身器材安裝到人行道或小區泊車場內;健身器材的安裝影響到周邊的消防通道。籃球架的裝置:籃球架在裝置前,應對場所進行放線,好能將籃球場所的線畫好後再裝置。
  • 男孩動手打媽媽,隨後父親的話讓大家明白:熊孩子背後有爸爸撐腰
    傍晚,隔壁突然傳來了男孩與女人的叫罵聲。聽上去似乎是鄰居家的那對母子吵了起來,還夾雜著「別打了」這樣的聲音。我和老公探頭去看,發現隔壁那個12歲的男孩,竟然在動手的打自己的媽媽!對門的老奶奶也出來了,那個男孩長的又高又壯,她想插手又不敢上前。
  • 兒童籃球架昆明供應廠家產品影響價格的因素
    兒童籃球架昆明供應廠家產品影響價格的因素   兒童籃球架昆明供應廠家產品影響價格的因素    軟包玩及目的:能夠自拋自接,相互拋接,或許頂在頭上走,培育幼兒的平衡及和諧才能。所以,儘量選擇有樣機可以體驗的品牌。世界籃聯籃球架具體標準是什麼?
  • 爸爸變身「移動籃球架」,自帶自動接球功能火了,網友:很羨慕了
    視頻中的寶爸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散步,為了滿足孩子的玩心,寶爸乾脆化身為「人形籃球架」,在脖子背後插了個玩具籃球架,然後一邊走,一邊讓孩子投球,然後再不停地用手接球、拋球。果不其然,這種新奇的散步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並且越玩越起勁兒。
  • 星空下的籃球架,竟然有那麼多故事!
    媽媽的電話解救了他,又是沒有盡頭的關心詢問,殷切叮囑。他裝作滿不在乎,盡力敷衍「知道了,知道了」。掛完電話時卻又喉頭一緊,鼻子酸楚。算了,索性出去透透氣吧!夜色下,外面響起了籃球拍打的聲音。他推開自己寢室小屋的門。
  • 爸爸和兒子在商場遇見了媽媽,卻視而不見,媽媽感覺很是疑惑
    如果你對的文章還感興趣的話,別忘了點擊關注哦,以後會給大家推送更多的小故事哦~其實我知道現在很多的家庭裡面,媽媽都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相比較起來,還是媽媽培養孩子比較多,爸爸一般都會在外面掙錢支撐著家裡。
  • 媽媽的青春全是遺憾:我4歲時失去爸爸,她孤獨了26年
    生活到底有幾斤重量,又有多少色彩,走過一遭就能慢慢理解。即便曾經只是一知半解,有些平凡的小事情,也能在歲月中變成永恆,給自己帶來一生的鼓勵與感動。若問人之一生最難割捨的一種牽掛是什麼?越長大就越會明白,除了陪在身邊的愛人之外,還有父親與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