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文彬 通訊員 王丙強
衣服破了可以縫補,那心臟有漏洞該怎麼辦?日前,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為一名14歲的小患者順利實施了「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手術採用微創方式,不開刀,只需穿刺外周血管,患者術後24小時下床活動自如,術後3天即可出院。
該患者2個月大時曾因肺部感染到當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當地醫生告知患者父母要去省城做外科手術治療,手術費用及風險都很高,為此,其父母遲遲下不了決心,給孩子治療的事一拖再拖。患者平日活動量大時會出現胸悶、心悸的情況,在校無法完成體育課活動,並且活動耐量有逐年降低趨勢。直到近期,孩子的父母聽說市中心醫院技術水平高,百姓口碑好,於是趁著暑假帶孩子前來就診。心血管內科王文英主任醫師經過詳細問診和認真評估,建議患者留院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父母表示:「大家都說中心醫院的技術好,我們相信您!」
入院後,通過術前全面檢查及全科醫護人員討論,決定對患者進行「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並制定了詳細的手術預案。手術中,在超聲醫學科、介入治療室的協作下,歷時1小時10分鐘,為患者成功實施了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正常,無疼痛不適。
據了解,先天性心臟病是危害兒童及成人健康與生命的殘酷「殺手」,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估計中國每年約有15萬新生兒患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有多種類型,有些出生後經過一段時間可以自愈,有些需要積極治療,治療方法有外科手術治療、介入治療、藥物治療。治療時機及方法因病情而宜。可以做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有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卵圓孔未閉、室間隔缺損、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等。具體哪些病人適合做介入手術,這需要由專科醫生結合超聲心動圖及個體情況綜合做出決策。也就是說,治療時機的選擇非常重要,需要治療的患者應早期積極治療,一旦延誤,可能失去微創介入手術的機會。
以往室間隔缺損治療需要外科切開心臟用補片縫合缺口,手術創傷較大,術後住院時間較長。而實施室間隔缺損封堵術後,手術技術含量高、併發症少,相比於傳統外科手術來說,具有安全性大、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點。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的開展標誌著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疾病微創介入治療技術的全面發展,醫院心血管內科微創介入治療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當地及周邊區域群眾的就醫帶來了極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