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鏡新聞記者的口語能力分析

2020-12-12 人民網傳媒

摘 要:出鏡記者的有聲語言報導,決定了其新聞傳播活動具有了很強的口語傳播屬性。本文從口語傳播形態的「兩層八面」切入,對我國出鏡新聞記者的口語能力進行分析,指出我國出鏡新聞記者口語傳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提高我國出鏡新聞記者口語傳播能力的技巧。

關鍵詞:口語傳播;出鏡記者;口語能力

出鏡新聞記者是指在新聞現場,在鏡頭中從事信息傳達、人物採訪、事件評論的電視記者和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總稱[1]。出鏡新聞記者除了需要具備新聞從業人員所必備的採訪寫作能力外,還需要具備很強的口語傳播能力。

從傳播形態上來看,口語傳播能力包含「兩層八面」。「兩層」即口語傳播的顯性能力與隱性能力,「八面」是作為顯性能力的發聲、吐字、語調、態勢,以及作為隱性能力的聽知、思維、心理、語用。本文將結合新聞報導的要求,從口語傳播形態的「兩層八面」切入,對我國出鏡新聞記者的口語能力做以分析。

一、出鏡新聞記者的口語表達樣式

描述:將在新聞現場了解到的具有新聞價值的元素介紹給受眾,也包含對新聞背景和新聞人物的介紹。

評論:根據在新聞現場了解到的情況對事件或人物做以簡短的評析。新聞評論也是新聞報導活動的重要環節,好的評論往往能增強整個新聞報導的活力。

對話:在現場報導中,往往涉及對新聞當事人、知情者、相關管理人員的採訪,這時候就運用到了對話的表達樣式。

二、出鏡新聞記者口語傳播能力的「兩層八面」

不同於播音員、主持人,出鏡新聞記者對語言外殼和體貌的要求較低,但「兩層八面」的能力要求對出鏡新聞記者來說,每一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一)顯性能力

新聞機構對出鏡新聞記者的吐字、聲音、語調、態勢等要求相對較低,但卻並不能忽視其基本要求。雖然出鏡記者不需要做到像播音員那樣的普通話水準,但要保證做到吐字發音的正確性。對於語調,常常會影響到受眾對新聞價值和新聞對象的判斷,因此面對不同的新聞把握好語調仍舊很重要,重大災害的語調一定要平緩,而盛大歡慶儀式則要歡喜,進而感染到受眾。體態也一樣,其關係到媒介形象,也關係到受眾對信息的判斷。

(二)隱形能力

因為是在新聞現場對新聞事件做以及時性的報導,受時間、場景等制約,出鏡新聞記者需要在聽知、思維、心理、語用四個隱性能力上表現出較高水平。

(1)聽知能力:聽知能力體現在兩個環節上。一是與採訪對象的交流上,如果出鏡新聞記者自己在聽知上對信息判斷失誤,那必定導致對受眾傳達信息的失誤,也就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二是在與主持人和導播的交流上,如果對主持人和導播的問題判斷出錯,也就有損整個新聞報導的效果,甚至擾亂整個新聞報導活動的秩序。

(2)思維能力:出鏡記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迅速抓取到新聞要素。在突發性事件中,新聞現場往往具有不穩定性,這就要求出鏡記者對變化的現場具有快速反應的能力。

(3)心理素質:在新聞現場周圍場景很容易對記者情緒產生影響。而新聞報導必須依靠冷靜的判斷、全面的觀察。所以,出鏡新聞記者必須訓練出良好的心理素質。

(4)語用能力:出鏡記者的「出鏡」,就是要運用口語在新聞現場就新聞事件的各元素做以描述、點評,傳達這些信息的時候就需要具備良好的語用能力。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全面客觀的語言,才能使受眾獲得對新聞事件的全面認識。

三、我國出鏡新聞記者口語傳播存在的問題

目前,新聞直播化進程正不斷加劇,但出鏡新聞記者的培養進程卻跟不上步伐。我國出鏡新聞記者在口語傳播能力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節奏過快,語調缺失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出鏡新聞記者都存在語速過快,節奏緊張,語調缺失的情況,特別是在突發事件報導上。其中不乏是因為時間的限制因素,但更多的是因為記者對語調和節奏的疏忽。

(二)語用流暢性不足

在出鏡報導中,許多記者存在著表達不清楚,邏輯失調等現象。例如,很多出鏡記者在現場報導中常出現「恩」、「這個,這個」的斷句詞,影響整個報導的流暢度,幹擾了信息的有效性。

(三)心理過於激動或鬆懈

在很多災難性報導中,我國的出鏡新聞記者表現出了情緒上的失控狀態,雖然這樣的情況能博得受眾的同情,但從新聞意義上而言,會影響對新聞信息的傳播。另外還存在著過於緊張的狀況,進而造成說話吞吞吐吐,受眾不知其所云。

當然,還有一類是過於鬆懈的。比如在車禍搶救現場的報導,語氣顯得極其平淡,這就造成了新聞現場感的缺失。

(四)描述性語言與鏡頭語言衝突

在一些報導中,鏡頭已經告知了現場情況,而出鏡記者則仍對此畫面做詳盡的描述,把畫面中的各種物體做以介紹,忽略了具有新聞價值的東西和鏡頭語言未能向受眾傳達出的信息。

(五)「播」代替「說」

交待現場、描述現場是出鏡記者最重要的任務,出鏡記者的出現主要是為了營造一種「面對面」式的人際傳播語境[2]。很多記者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用「播」代替「說」,完全是在背稿而不是講新聞。因此,出鏡記者應該儘量「說」而不是「播」,要以人際交流的方式表達。

(六)表情生硬不自然

很多出鏡記者在出鏡時都只是生硬的介紹信息,表情不自然,語言不親切,同樣使新聞與觀眾的距離感拉大。

(七)語言個性不夠鮮明

前文已經提到,我國出鏡新聞記者的報導在框架上具有類似性。出鏡記者目前在語言表達上存在的一種詬病就是語言多千篇一律,完全沒有體現出其自身的語言個性,讓受眾聽之乏味,不能滿足其多元化的需求。當然,這種現象與現在的很多電視新聞更多的要求記者是否能在「第一時間」出鏡,而對語言的個性要求較少,是分不開的。

四、出鏡新聞記者提升口語傳播效果的技巧

(一)預先想好開頭

開頭具有重要作用。開頭需要對事件的時間、地點等主要信息進行報導,並且在報導的同時要選擇受眾感興趣的信息作為切入點展開報導,這樣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另外,好開頭容易使出鏡新聞記者樹立信息,完成下一部分信息的口語表達。

(二)多做體驗式描述,增強現場感

出鏡時,空洞的話講得越多越容易讓人緊張,也越容易忘詞。出鏡新聞記者把自己融進新聞現場裡,讓自己成為新聞事件的一個元素,這樣的新聞報導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汶川地震期間報導唐家山堰塞湖時,一般記者可能會用數字進行展現,這樣的報導顯得空洞,而且在出鏡時可能對數字把握不太準確。央視白巖松採取的報導方式是,鑽到洩洪槽裡,邊鑽邊以自己的身體做比喻,告訴觀眾洩洪槽的寬和高。

(三)體態語的運用

前面白巖松的報導方式,已經是體態語運用的一個典型代表。除了身體融入事件以外,還要注意鏡頭前的目光。眼睛看鏡頭時,不要把目光聚焦在一個點上,否則會形成目光呆滯的感覺。另外,在運用體態語時,要特別注意把握好動作的度,表現出自然狀態。

(四)提升新聞敘事語言的邏輯性、條理性和流暢性

做到提升新聞敘事語言的邏輯性、條理性和流暢性,可以先在腦子裡制定提綱,總結自己想要說的內容,然後以少量分段、階段性、切割式的方法進行即興口語表達[3]。另外還要注意儘量以簡短的句子為主,簡單明了,並且每一句話都有其清楚的內容信息,對於事實之間的各種邏輯關係更要十分把握清楚。

(五)增強語言個性

個性化的語言對出鏡記者個人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個性鮮明的口語風格總會讓人印象深刻,而對於現場感受如果用與眾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並且能讓新聞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出來,那受眾一定會對其拍手贊絕。個性語言的塑造可以從個性體驗中訓練而來,有了個性體驗,會產生獨特感受,這種獨特感受的表達就會讓語言個性豐滿起來,顯得與眾不同。

總之,出鏡新聞記者提高口語傳播能力,需從「兩層八面」著手,進而提高新聞報導的水平,這無疑也是出鏡新聞記者的職業要求。

參考文獻:

[1] 汪群輝.淺析出鏡記者副語言的使用在出鏡節目中的作用[J].華章,2013(18).

[2] 蔡江山.SNG直播報導對記者素質的要求[J].法制與社會,2008(6).

[3] 劉佳.『出鏡記者』的語言表達技巧[J].聲屏世界,2008(10).

相關焦點

  • 電視新聞記者出鏡要點解析
    摘 要:電視新聞記者出鏡在電視報導中十分常見,在進行電視新聞報導的時候,掌握好出鏡技巧,可以增添報導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而出境是電視新聞記者在職業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分析新聞記者出境時的要點,可以讓出鏡記者擁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
  • 淺談高校新聞學專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本文詳細分析了新聞學專業學生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的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即有助於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有助於提升專業技能,夯實工作基礎;有助於豐富專業知識,拓寬就業渠道,並從學校層面、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就如何提升口語表達能力進行了論述。
  • 出鏡記者如何駕馭現場直播報導
    因此,對出鏡記者的媒介素養和報導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出鏡記者直播報導的新聞素養在新聞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很多新聞都是靠記者「搶」來的,「搶」的意識和「搶」的能力都是構成記者新聞素養的重要元素。縱觀最近20多年來湧現出的優秀出鏡記者,無不是對新聞現場保持著強烈的欲望。
  • 小學三種重要的能力培養: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
    作為英語交流形式之一的英語口語,隨著人們對說的要求越來越高,其重要性也日漸顯著。在這種形式下,家長和學生都應認真對待口語,重視良好的口語能力的培養。可見,英語學習中要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英語,也應該以此為準繩,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能力,然而,我們發現:有些學生考試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讓他流利地說幾句英語卻很難。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語練習時,面對老師和同學十分害羞,不願積極參與口語活動。
  • 大學生「啞巴英語」現狀分析及口語能力提升建議_綜合_江西網絡...
    從實際需求來看,口語是最直接高效的溝通方式,因此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日益受到重視。然而,我國長期以來奉行應試教育,書面考試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動機,大學生也不例外。由於疲於應對英語四、六級以及專業四、八級能力測試,注重題海戰術而忽略了英語口語的訓練,許多大學生儘管擁有十幾年的英語學習經驗,卻難以使用英語自如交流,面臨著「啞巴英語」的難題。
  • 如何快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原來可以這樣!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在學習英語,學了十幾年的英語,考試滿分都沒問題,但大多數人與外國友人用英語交流確實一大障礙,無法進行正常對話,英語口語這一塊著實難倒了不少人。如何提高英語口語能力,成為了大家的心頭負擔。下面翻轉英語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下原因,並介紹幾種方法,讓大家在短期內快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 如何短期快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原來可以這樣!
    #英語學習#我們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在學習英語,學了十幾年的英語,考試滿分都沒問題,但大多數人與外國友人用英語交流確實一大障礙,無法進行正常對話,英語口語這一塊著實難倒了不少人如何提高英語口語能力,成為了大家的心頭負擔。下面翻轉英語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下原因,並介紹幾種方法,讓大家在短期內快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首先應試教育我國的學生壓力,大家都眾所眾知,很多人都是經歷過來的。
  • 從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看新聞倫理
    因此,實踐精神是新聞倫理的價值指向,實際上需要我們思考的則是,構建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精神的有效途徑。所謂的新聞傳播倫理就是指,新聞工作者在職業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和職業道德底線。真實性是新聞傳播者在傳播的過程中,應當也必須應當去遵循的最基本的新聞傳播準則。雖然我國目前對這一基本法則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這一準則是作為社會人最基本的一個道德底線。他同時適用於我們傳播主體,並用來進行新聞道德判斷。
  • 我國英語能力標準與雅思對接
    昨天,教育部考試中心與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聯合發布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與英國英語考試雅思、普思考試的對接研究結果。今後,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四級到八級分別對應於雅思4.5分到8分。基於量表,我國正在研發高等教育階段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考試。
  • 王思聰出鏡BBC除了說電競,還說了什麼
    近日,王思聰出鏡的BBC紀錄片《中國的秘密》在網上引起熱議。近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中,雖然王思聰出鏡僅僅三分鐘,但他口無遮攔的表達方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王思聰全程用流利的英語與記者交流,分析了電競遊戲風靡中國原因的同時,引出了主流思想體制的束縛的根源。關於遊戲與體制的關係問題。
  •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自言自語法
    本文講述了「自言自語法」在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巧用「自言自語法」,並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自言自語法」確是一種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口語力且普遍運用的英語口語訓練方法。  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的能力。
  • 電視新聞記者在新媒體環境下提升採訪藝術的策略
    (一)樹立起更加清晰正確的採訪目標 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要預先設置正確的目標,這點不管是在傳統媒體抑或是新媒體環境之下,都是必須要做到的
  • 馳聲參與國內首個中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等級考試計算機測評標準
    馳聲教育考試研究院院長林遠東先生在本次專家論證會上,介紹了馳聲進入口語教育領域的初心及願景。伴隨我國中高考英語改革,馳聲見證並參與了中高考英語口語計算機考試的進程。基於馳聲參與全國多地中高考英語口語計算機考試積累的經驗、大量語料數據的存儲及領先的智能口語評測技術優勢,馳聲教育考試研究院聯合多家機構,將在2020年9月正式推出馳聲全國英語口語能力等級考試(Chivox National Spoken English Test,簡稱思恩特CNSET考試)。馳聲自主智慧財產權口語考試評測技術包括發音能力評估、語用能力評估和表達能力評估。
  • 跑好「接力賽」的最後一棒 - 新聞記者
    ②   當然,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有自己的特點,雖然「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是對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大多數主持人並不具備新聞報導決策制定的權利。同時,由於新聞主持人往往代表欄目、媒體,甚至是政府形象,所以在展現個人風格、突出個人能力特色上也會受到一定限制。
  • 澎湃新聞記者陸鳴:用一部手機直播紐約爆炸
    藍鯨傳媒9月18日文:今天澎湃新聞記者陸鳴火了,18日凌晨,他從紐約爆炸現場發回的直播報導已在記者朋友圈裡刷屏。當地時間9月17日晚,紐約曼哈頓發生爆炸,目前經紐約警方確認,爆炸受傷人數已上升至29人 。
  • 提升英語口語能力是一件急不可待的事情
    之類的問題,然而就是這幾句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中文輕鬆告知他人的話,換成要用英語轉述的時候卻欲語凝噎,這個時候我們孱弱的英語對話能力的弱點就完完全全的暴露出來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愛莫能助,這完全有悖於我們我們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了,所以,我們英語口語能力一定不能再被忽視了,提升英語口語能力是一件急不可待的事情。
  • 馳聲參與中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等級考試計算機測評標準進專家評審
    2020年1月11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專業發展專業委員會十三五重點課題《中小學英語口語能力等級考試計算機測評標準研究》第二次專家論證會在北京嘉裡大酒店舉行。CNSET《英語口語能力等級考試計算機測評標準》(以下簡稱「CNSET《標準》」)由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科英語教育研究分會提出,由馳聲教育考試研究院和北京樂恩寧教育測評技術中心負責起草和研製。
  • 為什麼最弱的是口語?如何評估自己的雅思口語能力和水平?
    首先應該對自己的口語能力和水平做出比較恰當的評估,然後根據評估情況採取相應的策略和措施,或許你可以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獨特的有效的提高口語能力和水平的途徑。時間和精力:你經常說英語嗎?每天都說英語嗎?你說了幾年英語了?最近說英語了嗎?
  • 如何提高「口語」的能力?
    並進一步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和寫。當我們沒有離開校園的時候,說的能力不行;當我們離開校園的時候,說的能力還是不行。不得不說,我們的口語是最薄弱的。
  • 我國考生雅思口語倒數第一 中文修辭習慣拖後腿
    ,其中口語和寫作的弱勢尤為明顯(表一)。英國使館文化教育處考試部的官員分析了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過度使用「I(我)」「You(你、你們)」,尤其是低水平考生;第二,過度使用疑問句和祈使句;第三,用中文寫作中的勸告語氣;第四,以漢語為母語的考生傾向於直接與讀者對話,及以集體語氣說話——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學術寫作圈子裡,這種修辭慣例並不常見。  口語和寫作的確是中國考生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