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3月6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交通運輸業和物流、快遞領域發展有關情況。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介紹,目前,郵政快遞業復工人員近300萬人,復工率達90.2%,日處理快件量1.6億件以上,復產率超過80%。
劉君表示,全力保障防疫物資運輸寄遞。開通國內和國際兩條防疫物資運輸寄遞「綠色通道」,中國郵政集團和12家主要快遞企業組織專門力量,通過增開貨運航線、點到點公路運送、搭建物資倉配中心等措施,對湖北省急需的醫療防疫物資優先運輸、優先投遞。截至3月4日,郵政快遞企業累計承運、寄遞防疫物資1.63億件、合計6.19萬噸,發運車輛2.07萬輛次,安排貨運航班321架次。
針對疫情期間不斷增長的網購需求,國家郵政局指導郵政快遞企業聚焦民生所需,積極推進即時遞送、倉配一體和「商超+快遞」等新服務模式,重點做好糧油肉菜蛋和口罩、消殺用品等生活必需品遞送;組織開辦「郵寄辦」「醫藥通」等定製業務,提供證照、稅票、教材和藥品寄遞服務。目前,全國已有近300萬名郵政和快遞從業人員堅守工作崗位,其中3.3萬人奮戰在湖北省疫情防控一線,為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寄遞服務。
2020年初,受春節假期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郵政快遞行業運行放緩。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49.9%,較上月回落8.7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1.1%,較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1月份,受春節假期因素影響,物流業景氣指數回落至50%以下,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從行業看,道路運輸業、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和快遞業物流活動仍較為活躍。從品種上看,受節日因素帶動,與民生相關的服裝、食品和日用品的物流活動均較旺盛。當前正處於防控疫情的關鍵期,疫情短期內會對物流需求產生影響,待疫情解除後,生產和消費需求集中得到釋放,將有望拉動物流呈現平穩增長。
數據來源:中物聯,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作為全球快遞大國,快遞量持續增長。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497.8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110.4億件,同比下降3.3%;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510.5億件,同比增長33.7%;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14.4億件,同比增長29.9%。其中,12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67.3億件,同比增長24.3%;業務收入完成772.2億元,同比增長26.7%。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其中,2019年同城、異地、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分別佔全部快遞業務量的17.4%、80.4%和2.2%;業務收入分別佔全部快遞收入的10%、52.6%和10%。與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遞業務量的比重下降5.1個百分點,異地快遞業務量的比重上升5.1個百分點,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的比重與去年同期持平。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9.7%、12.9%和7.4%,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80.2%、11.3%和8.5%。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下降0.2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個0.2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下降個0.3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分省市來看,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最多的為廣東省,累計快遞業務量達168.06億件,同比增長29.7%。2019年快遞量排名前十的省市依次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福建、河北、北京、河南、四川。以下為具體榜單: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農村地區快遞網點超過3萬個、公共取送點達6.3萬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96.6%。2020年,國家郵政局將推進「快遞下鄉」換擋升級,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小快遞撬動大市場。」快遞網點的渠道優勢,助力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這種雙向流通有效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要。
在超大的市場、持續優化的政策環境、務實的商業模式等背景下,我國快遞物流正處於難得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快遞與快運、物流、供應鏈、電商、製造業、農業等多領域廣泛融合發展。未來快遞將成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參與者、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的重要引領者、物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推動者、智慧城市建設重要貢獻者、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載體,以及產業生態鏈上的重要賦能者。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快遞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物流產業大數據、物流產業規劃策劃、物流產業園策劃規劃、物流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