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入戶門對著臥室門是可以「裝」鞋櫃的,以下是我的建議及觀點:
一、「裝」鞋櫃的方式
入戶門與臥室門相對的戶型較多,「裝」鞋櫃的方式可能也會有所區別,介紹幾種在入戶門與臥室相對的戶型中能夠使用的「裝」鞋櫃的方式供大家參考,根據家庭戶型、想要營造的環境效果、個人喜好、生活習慣、入戶門與臥室門之間的距離、功能需求等進行選擇。
1.在入戶門一側「橫向」「裝」鞋櫃
鞋櫃在入戶門一側「橫向」設置,通常是依靠與入戶門「橫向相連」的牆體(如示意圖一)直接「裸露在外」,如果覺得「突兀」,還可以新建牆體作為「外殼」將鞋櫃「包裹」起來,能夠較有效的緩解這種狀況,還可以降低大體量的鞋櫃為空間帶來的壓迫感;當加設的牆體與周圍牆體使用相同的裝飾手法處理,還能夠較好的保持空間的「一體性」,把鞋櫃對空間的「打斷感」降到最小;
或是將鞋櫃直接靠牆設置,在靠近入戶門的位置設計「缺口」的掛衣區,可以較好的避免進門時鞋櫃厚度所帶來的擁堵感。這種方式需要注意鞋櫃的牢固性,避免為家庭留有安全隱患。
小擴展:「橫向」「裝」鞋櫃時,當鞋櫃所依靠的牆體不在有明確使用功能的區域時(比如客廳、餐廳),可以設置「單純」的鞋櫃,只需滿足入戶區的使用需求即可;而如果是在有較明確使用功能的區域時(比如餐廳區域在入戶門一側,鞋櫃「橫向」設置時可能會在餐廳區域,如示意圖一),鞋櫃的設置可以考慮與其它使用功能相結合,根據家庭的功能需求、生活習慣、個人喜好等進行選擇。
▲靠近入戶門、帶有櫃門的櫃體部分作為鞋櫃使用,避免衣服、鞋帽的存在使餐廳區域產生混亂感,影響餐廳區域的整體效果;靠近餐桌的櫃體部分採用「敞口」的置物格與帶有櫃門的櫃體結合,使用頻率較高的物品收納和長久的物品儲藏都能滿足,很實用!
2.在入戶門一側「垂直」「裝」鞋櫃
在我看來「垂直」於入戶門設置鞋櫃有兩種情況:
⑴入戶門一側原有垂直於入戶門方向的牆體並且距離入戶門較近,鞋櫃則可以直接依靠該牆體設置(如示意圖二),會較簡單,只是牆體與入戶門之間的距離(如示意圖二中牆體1)會影響到鞋櫃的款式,以鞋櫃較合適的厚度在350~400mm左右,喜歡帶鞋盒收納,380~400mm左右較合適的數值作參考。
當牆體與入戶門之間的牆垛尺寸較小時,一款超薄的高顏值鞋不僅能很好的解決問題,滿足使用需求,還可以將入戶區顏值大大提升,值得考慮!
⑵入戶門兩側沒有垂直於入戶門的牆體時,想要實現鞋櫃垂直於入戶門方向設置,我認為可以採用「直接相連」或「牆體輔助」兩種方式。在這兩種方式中,體型較大的「頂天立地」鞋櫃會為家庭空間帶來「分隔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家庭格局,使用在面積較小的空間中會帶來侷促感;體型較小的「半高」鞋櫃使用在空間中既有分隔作用,也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在面積較小的空間中較適用,所以需要根據家庭空間面積或鞋櫃所設置區域的面積選擇鞋櫃的大小。
①「直接相連」式。直接將鞋櫃垂直於牆體設置,成品鞋櫃、定製型鞋櫃均可,這種方式會讓鞋櫃更加「突出」,它會更像是一件「家具」,而不只是家中牆面的「使用工具」,但是因為只有一側與牆體「相連」,所以需要特別注意它的牢固性。
②「牆體輔助」式。沒有牆體可以新建牆體,在入戶門一側新建牆體作為鞋櫃的「依靠」,加強櫃體的牢固性,與「L 型」的牆體搭配做成「嵌入式」(如示意圖三),還可以有效降低體型較大的鞋櫃在入戶時帶來的壓迫感;新建牆體的位置根據牆體所在區域的面積而定,要滿足該區域的面積需求;根據所設置鞋櫃的厚度而定,不用擔心因為牆體與入戶門之間的距離較近而影響鞋櫃款式的選擇……
鞋櫃的寬度在1000mm左右可以滿足家庭基本使用,功能分區尺寸參考:
3.「正對」入戶門「裝」鞋櫃
入戶門和臥室門相對時,空間允許,「正對」入戶門「裝」鞋櫃是更多家庭的選擇,我認為入戶門一側或兩側是否有垂直於入戶門方向的牆體會使「正對」入戶門「裝」鞋櫃的方式有所區別。
⑴入戶門一側或兩側有牆體
入戶門一側或兩側有牆體 ,牆體尺寸允許(參考鞋櫃與入戶門之間的距離在1.2~1.5m 較合適數值),我認為鞋櫃可以垂直於牆體與入戶門相對而設;如果入戶門兩側牆體是「長+短」的配置(如示意圖四),那鞋櫃的設置還要考慮與「短」牆之間的距離(1~1.2m 左右較合適);當入戶門一側或兩側的牆體尺寸不能滿足設置鞋櫃的需求時,可以通過使用隔斷、實體牆等「加長」牆體的方式滿足使用(如示意圖五),鏤空隔斷會讓家庭空間更有層次,根據空間面積、個人喜好、家庭裝修風格選擇「加長」部分的款式。
⑵入戶門兩側沒有牆體
入戶門兩側沒有牆體,設置與入戶門相對的鞋櫃時,在我看來較常用的有「獨立」設置和鞋櫃+隔斷「組合」設置兩種方式。
①鞋櫃「獨立」設置。鞋櫃與入戶門相對獨立設置,有作為鞋櫃的實用性,作為「隔斷」的遮擋性,作為「飾品」的裝飾性,「一舉三得」,而且只需考慮鞋櫃的款式與裝修風格相融合即可;這種方式以「頂天立地」的櫃體設置較多,鞋櫃的位置參考距離入戶門在1.2~1.5m 較合適的尺寸。
▲在櫃體「身上」開「洞」,增加入戶處的亮度,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頂天立地」的鞋櫃為入戶處帶來的昏暗環境。
②鞋櫃+隔斷「組合」設置。在與入戶門正對的位置設置隔斷+鞋櫃的「組合」模式,「上、下」、「前、後」、「左、右」都能輕鬆搭配,根據面積、個人喜好、家庭生活習慣進行選擇;隔斷款式根據家庭裝修風格、所在空間面積、個人喜好、家庭功能需求等進行選擇。
4.在牆面「動手腳」「裝」鞋櫃
入戶門一側有牆體且可以拆改,在牆面靠近入戶門的位置「動手腳」,「開發」出「裝」鞋櫃的位置,可以較好的降低鞋櫃的壓迫感,入戶處有較好的整體性,但是由於鞋櫃的厚度一般會超出牆體的厚度,需要「侵佔」牆體另一側空間的面積(如示意圖六),所以要結合對牆體所圍合的空間面積使用需求考慮。
注意事項:牆體是否能夠拆改需要提前去物業進行諮詢和報備,物業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拆除,不能擅自拆改。
二、怎樣選擇適合家庭的「裝」鞋櫃方式?
了解「裝」鞋櫃的方式之後,找到適合家中的方式也很重要,我認為可以結合以下幾點進行選擇:
1.結合家庭戶型選擇
通過以上「裝」鞋櫃的方式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戶型鞋櫃的設置方式也所區別,結合家庭戶型,選擇更適合的「裝」鞋櫃的方式,提升實用性,優化家庭環境。
2.結合想要營造的空間效果選擇
不同的「裝」鞋櫃方式,帶來的空間效果有所不同,比如垂直於入戶門方向設置鞋櫃,體型較大時會有較強的壓迫感,並且會增加較小空間的侷促感;與入戶門相對設置鞋櫃,更凸顯鞋櫃的裝飾性,同隔斷的搭配會讓它的款式更豐富……結合想要營造的空間效果選擇「裝」鞋櫃的方式。
3.入戶門與臥室門之間的距離選擇
想要與入戶門相對設置鞋櫃,因為鞋櫃與入戶門之間有一定的尺寸需求(1.2~1.5m 較合適,距離入戶門較近會在入戶時產生較強的「侷促感」),並且由於鞋櫃的「後方」是臥室門,屬於活動頻率較高的位置,鞋櫃與臥室門之間保持我認為也要至少1m 的距離,所以入戶門與臥室門之間的距離是必須要考慮在內的,當入戶門和臥室門之間的距離不足以滿足尺寸需求時,我建議放棄這種設置方式。
4.結合生活習慣選擇
生活是家庭的「主體」,鞋櫃的設置符合生活習慣我認為應該是重要的考量條件,比如當戶型、空間面積能夠允許鞋櫃的設置方式有「垂直」於入戶門方向設置和「橫向「設置時,根據長久形成的生活習慣,選擇自己和家人更舒適的使用方式,提升家庭的舒適度。
5.結合空間面積選擇
結合空間面積選擇「裝」鞋櫃的方式,避免對家庭空間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由於「垂直」於入戶門方向「裝」鞋櫃的方式,鞋櫃所設置的區域面積本就較小時我認為可以考慮改換設置方式,避免佔用區域面積,並使該區域產生侷促的效果。
6.結合個人喜好選擇
自己的家自己喜歡很重要,在選擇「裝」鞋櫃的方式時將自己的喜好考慮進去,讓自己的家在入戶時更舒心,更順心!
以上是我對於入戶門對著臥室門是否能裝鞋櫃的建議及觀點,根據家庭戶型、想要營造的空間效果、入戶門與臥室門之間的距離、生活習慣、空間面積、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PS:文中示意圖一~示意圖六為自己製作,禁止使用;其餘效果參考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會及時作出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