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嶺南某叢林,裝甲步兵實彈射擊如火如荼,載員交替掩護果斷出擊;粵東某海域,陸海協同演練如期進行,兩棲戰車水際灘頭背水攻堅……盛夏時節,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官兵苦練打贏本領,用一場場實戰化演訓書寫新時代強軍答卷。
1964年、1985年,該連先後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授予「硬骨頭六連」「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2020年1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六連官兵回信,勉勵他們牢記強軍目標,傳承紅色基因,苦練打贏本領,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把連隊建設得更加堅強。
「硬骨頭六連」,到底硬在哪?
——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建設過硬連隊紀實(上)
■張聖濤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陳典宏 韓成
「硬骨頭六連」的榮譽室裡,珍藏著一把在戰鬥中拼彎的刺刀。每名邁進連隊門檻的官兵,都會首先來到這裡,聆聽這把刺刀背後的英雄故事——
72年前,它的主人、二班長劉四虎被十幾個敵人團團包圍仍奮力拼殺,一連刺死7個敵人,自己身中11刀,昏迷了10天10夜才被搶救過來。從此,這把拼彎的刺刀成了連隊的「傳家寶」。幾十年來,連隊一路轉戰南北,在一次次惡仗硬仗中打出了「硬骨雄風」的赫赫威名,敢於「刺刀見紅」的英雄氣,成為連隊攻堅克難、戰無不勝的精神密碼。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成績只屬於過去,任何一支部隊都面臨改革發展的考驗,六連也不例外。面對強軍興軍、建強陸軍的時代呼喚,面對改革重塑、轉型攻堅的現實挑戰,六連官兵如何擦亮「硬骨頭」這張精神名片?盛夏,我們走進「硬骨頭六連」採訪,在榮譽室裡、在功勳牆下、在班排宿舍中,記者試圖解答心中的疑惑——英雄硬六連,到底硬在哪?
硬在信念堅定——
六連的硬是一種「絕對聽指揮,隨時上戰場」的硬
戰爭年代,六連先後參加大小戰鬥161次;40多個小時打退敵人30多次進攻,全連140名官兵有127人血灑疆場,鮮血染紅整個山頭;連隊包攬全旅共同課目紀錄近六成……
越靠近、越了解、越震撼。記者走進「硬骨頭六連」這間近500平的榮譽室,細細閱覽每一面錦旗、每一張照片、每一份證書,感覺瞬間被一股強大的「硬」氣場震撼,被一股無形的「硬」磁場吸引,不由自主地帶領我們更深入地去傾聽、去探尋這支連隊的別樣之處。
這股「硬」氣場源自哪裡?「源自一茬茬官兵『絕對聽指揮,隨時上戰場』的忠誠基因。」指導員馮傑說,連隊堅持深學習近平強軍思想鑄牢軍魂,支部班子先學、幹部骨幹領學、官兵個人自學,不斷深化學習理解,廣泛開展「學習近平強軍思想、做新時代的好戰士」崗位實踐活動和「強軍有我、使命在肩」群眾性實踐活動,激發官兵幹強軍事業、擔強軍重任、為強軍奮鬥的光榮感使命感。
榮譽室是「硬骨頭六連」的一座精神磁場:新兵入伍、新任職幹部報到做的第一件事是參觀榮譽室,讀的第一本書是連史冊,唱的第一首歌是連歌《硬骨頭硬在哪》。80多年來,六連的紅色基因寫在一面面錦旗上,刻在戰鬥英雄的精神豐碑上,流淌在一代代官兵的血液裡。
記者在六連官兵宿舍採訪時發現,每個班排的房間,都懸掛著一面以戰鬥英雄命名的錦旗和戰鬥英雄畫像,每名官兵的床頭都張貼著「學習成長卡片」。「李福奎班」列兵何翰龍的床頭卡片上寫著自己今年的目標:「作為一名新狙擊手,力爭年底考核打個全優。」何翰龍坦言:「我們自打進連那一天起,就把『硬骨頭』精神當成了自己的全部,人人通曉連史、個個能當解說,大家每一次進步都代表『硬骨頭』的榮譽。」
「硬」氣場積聚「硬」磁場,一個個年輕的「硬骨頭」戰士不斷實現蛻變和超越,續寫著今天的故事和明天的連史。
「硬骨頭硬在哪,鐵血丹心聽黨話……」漫步連隊榮譽室,重溫入連宣誓、重唱鏗鏘連歌、重聽戰鬥故事,解說員、少數民族戰士艾力扎提·艾合買提心潮澎湃,面對鐫刻著英雄名字的榮譽牆莊嚴宣誓:「絕不能砸了『硬骨頭』招牌!」
作為大學生士兵,初到連隊的艾合買提,表現卻與現在判若兩人。生活習慣不一樣、訓練節奏跟不上,一度令他有些沮喪。指導員馮傑察覺到了艾合買提的情緒波動,專門找他談心,並培訓他擔任連隊榮譽室的解說員。
那段時間,艾合買提一有時間就扎進榮譽室。拼彎的刺刀、訣別的家書、帶血的挑杆……用心品味英模故事,艾合買提被連隊的「硬」磁場深深「吸附」,他下決心當一名真正的「硬骨頭戰士」。為了練強體能,他主動給自己加碼,每天一次3公裡武裝越野,還要多背一把槍,每天做100個伏地挺身,再加30分鐘單槓練習。
如今,艾合買提不僅軍事素質越來越好,隨時準備上戰場的思想意志也愈發堅如磐石。
硬在能打勝仗——
六連的硬是一種「兩棲當尖兵,有我無對手」的硬
趙松,2008年入伍到六連,在「硬骨頭精神」磨礪下成長為一名幹部;2016年從八連回六連任副連長;2019年從其他連隊連長崗位再次回六連,成為第44任連長。
鍥而不捨、三回六連的原因,源於他在這裡能找到「軍人生來為打仗」的感覺。
新兵時的趙松,對「硬骨頭六連」的認識還停留在概念裡。第一個除夕夜,正沉浸在節日氛圍和思鄉情緒中的趙松,被一陣急促的集合哨音驚住了。「全連緊急集合!」聽到命令,趙松邊急忙向外衝,邊在心裡犯嘀咕:「大過年的為什麼折騰?」
新年的鐘聲敲響,全連結合完畢,時任連長王勇敢動員時說:「敵人不會過節,備戰更沒有春節!」這句話,在趙松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後來漸漸明白,春節拉動的傳統在六連已經保持了幾十年,「硬骨頭精神」就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的臨戰狀態。
從此,他與六連結下了「不解之緣」:榮譽室裡拼彎的刺刀、排房裡「上鋪鞋尖朝裡、下鋪鞋尖朝外」的永恆戰鬥養成,都無時無刻地向他展示著六連敢戰勝戰的榮耀。
「『硬骨頭六連』是戰場的血與火鍛造出來的,枕著敵情睡覺,始終是我們不變的備戰狀態。」趙松目光透露著自豪說:「六連的榮譽史就是一部戰鬥史,革命先輩的鐵血作風浸染著每一名官兵,讓時刻準備打仗成為一種本能。」
換防後的第一次陌生地域實彈演習,為保安全,有人提出提前踩點,六連堅決反對:「打起仗來敵人不會提前暴露目標,這樣的做法不可取!」連隊嚮導演部請戰,不僅打臨機出示目標,還加碼把建制內火器全打一遍。演練當天,六連第一個在複雜環境完成遠距離海上航渡,第一個不經預演在陌生地域整建制實彈射擊,打出了滿堂彩。
硬骨頭連隊,塑造硬骨頭士兵。在六連,每名官兵都在挑戰極限中立起練兵備戰的「硬標杆」。
前年,全旅組織建制連考核,戰士劉磊發高燒39攝氏度,連隊考慮他的病情,準備讓他不參考。得知情況,劉磊直接找到指導員說:「『硬骨頭六連』的兵不能慫,也不能給連隊拖後腿,我必須參加!」
考核當天,在連續完成5公裡越野、400米障礙等課目後,劉磊已經虛脫得像團棉花。考單槓二練習時,劉磊因體力不支,嘴巴重重磕在單槓上,他吐出嘴裡的血和半顆門牙,強忍劇痛一直堅持,最終獲得優秀成績。至今,他的門牙還有一塊缺口,劉磊笑稱:這是他特有的「硬骨頭」徽章。
除了勝戰一無所求,為了打贏一無所惜。近三年來,六連基礎訓練和專業訓練成績始終保持全旅第一,19人次打破了9項旅紀錄,16人次在集團軍以上比武競賽中摘金奪銀。
硬在作風頑強——
六連的硬是一種「報國敢赴死、逢敵必亮劍」的硬
2019年8月的一場實兵對抗演習,六連擔任藍軍,戰鬥膠著狀態,連隊受領狙殺紅軍旅指揮員任務,5人偵察小組穿插至紅軍指揮所附近,為了等待戰機,硬是在悶不透氣的地下工事內,忍受著40攝氏度的高溫,潛伏了3個多小時,沒有一人出來透口氣,最後成功實施「斬首」,一舉扭轉戰局。
對六連官兵而言,過硬的作風養成,是部隊戰鬥力的集中表現。隊列行進,走直線、拐直角、擦褲縫;參加集會,響三聲、正三相、整三步,一看一聽就能分辨:「這是六連的兵!」
治軍鐵律,一嚴到底;生死考驗,一往無前。六連官兵把戰爭年代刺刀見紅的作風作為硬骨底色,不斷砥礪強軍徵程上敢打必勝、勇敢頑強的血性膽氣。
一次航渡訓練,戰士李昭軒駕駛戰車突遇狂風,戰車瞬間被巨浪覆蓋,發動機熄火,隨時可能沉沒。危急關頭,車長史衍凱沉著冷靜,憑著過硬能力應急處置、果斷操作,最終排除險情。
一次課目演練,由於雲梯溼滑,班長楊樹林從5米高處跌落,右小臂重重摔在石頭上,瞬間動彈不得。有人勸他退出演練,他堅定地說:「右手不行有左手!」緊接著,他單手支撐爬過泥塘,左手完成戰鬥射擊,用牙齒拉開導火索爆破鐵絲網,高標準完成一系列戰術動作,演練結束才發現手臂粉碎性骨折。
壓倒一切敵人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堅持到底的後勁,戰爭年代傳承下來的這「三股勁」,在今天的六連官兵身上,已外化為建功軍營、練兵備戰的蓬勃動力。該旅領導說,軍事實踐鍛鍊、重大任務錘鍊,是培養官兵「硬骨頭精神」的重要平臺和契機,沒有艱苦的日常訓練,沒有超常的意志考驗,摔打不出英雄的「硬骨頭戰士」。
正因如此,在六連,人與人比、班與班爭、排與排抗成了一種風尚。大家爭得最多的是比武的機會,看得最重的是拼來的榮譽。與六連交過手的官兵都講,六連人骨子裡有種逢旗必奪、逢戰必勝的勁頭。三年多來,六連先後接受8個連隊近20次挑戰,無一敗績。
短評: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
「硬骨頭六連」是全軍響噹噹的英雄連隊。進入新時代,六連在改革強軍大潮中鳳凰涅槃,在調整移防大考中整裝前進,不斷續寫硬骨雄風的新輝煌,成為新時代基層建設的一面旗幟。
過去,六連是執行毛主席軍政路線的一桿紅旗;今天,六連是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建連育人的時代標杆。可以說,新時代「硬骨頭六連」的全面進步,是高舉旗幟看齊追隨鍛造的全面過硬。新時代「硬骨頭六連」的先進事跡,將激勵廣大官兵更加堅定對強軍思想的政治信仰,更加主動踐行強軍目標、投身強軍實踐、爭當強軍先鋒,砥礪不懼生死的血性膽氣和敢戰勝戰的過硬本領,加速鍛造面向一流、所向披靡的精兵勁旅。
習主席在給六連官兵的回信中指出,要「牢記強軍目標,傳承紅色基因,苦練打贏本領,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把連隊建設得更加堅強」。這是對連隊官兵的殷切囑託,也是對全軍官兵的號令指示。硬骨頭精神,不僅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當前,我國面臨的壓力阻力前所未有,特別是後疫情時代的風險挑戰空前增多,更需要全社會大力弘揚「硬骨頭精神」。越是困難越敢上、越是艱險越向前,我們要始終保持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做到泰山壓頂不彎腰,以一往無前的精神狀態和奮進姿態,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 | 張聖濤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陳典宏 韓成
攝影 | 張永進 李彬
視頻丨陸張良 陳昌帥
來源 | 陸軍新聞·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監 制:王士彬 張曉輝
編 審:歐 燦 鄒 菲
責 編:杜海豐 周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