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盛產一種美麗果叫油橄欖,之所以說是美麗果主要是因為其榨出的油具有非常好的美容效果,有增加皮膚的彈性奇效,孕婦使用會能立杆見影的看到效果。從肚子凸顯開始,每天將少量橄欖油塗在肚腹皮膚上,便不會產生妊娠紋。充做眼霜,卸裝油用自然物美價廉,這種油甚至有助小傷口癒合,抗紫外線曬傷的作用。。
聽起來,好象是我在給橄欖油打廣告,其實不是。我只是做為孕婦時使用橄欖油的受益者,生下女兒後,肚子上的確是沒有妊娠紋,所以對這種有美容效果的油很有好感,便做常規護膚品用了一段時間,確有淡化眼角紋的效果。只是我是懶女人,對護理保養駐顏的欲望不強烈,那瓶油用完後,就沒再買過。
此次來武都採風,不但見識了這種油的生產,還認識了美麗果,橄欖樹是武都特產,也是國家質檢總局批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因為讀三毛,我知道這種美麗果是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的,三毛所鍾愛的西班牙更是世界最大的橄欖產區。橄欖如何漂洋過海落戶到這大秦嶺深處的隴南武都。這種喜愛地中海副熱帶夏幹氣候的植物又為何會對武都這片土地情有獨鍾,一定是有原因的。
這要追溯到1963年,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訪問阿爾巴尼亞時,見到那裡大量種植這種經濟作物,認真的了解之後,決定引種。次年阿爾巴尼亞政府向中國贈送了一萬棵橄欖樹苗,在全國長江流域,雲貴川、贛浙皖等氣候類似地中海地區的十六個點試種,周總理還滿懷期待的親自種下了一株。只是很可惜,這批樹苗都表現的水土不服,生長狀況很不理想。
橄欖樹種植到武都,卻在這裡紮根發芽落戶了,蓬勃生長的枝葉明顯表現出對武都土壤環境的歡喜。到75年時,武都開始大面積種植這來自地中海的洋嬌客,七年後橄欖樹開始掛果,十年後橄欖樹迎來了第一次大豐收。這是自63年周總理將橄欖樹引進回國後的第一次豐收。專家們認真的研究了武都橄欖樹生長的環境,只有白龍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帶是全國油橄欖最佳適生區。適宜種植土地面積也只有五十萬畝左右。
98年,國際橄欖油理事會繪製的《世界油橄欖分布圖》上,第一次標上了中國的名字,武都區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被劃分為一級適生區。國家的支持和武都的大力推廣,能人、大戶及企業承包荒山,規模化建設橄欖示範園,從西班牙等國引進了皮瓜爾和豆果等十八個品種。武都逐漸做大做強了油橄欖產業。17年,武都橄欖油在國際博覽會上榮獲「卓越品質獎」之後又連續捧回多個獎項。油橄欖在武都落戶五十多年後,成了武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