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朋友聚會,飯桌上聊起了一個讓人深刻反思的問題,父母慢慢變老了,但是我們對他們的關注也越來越少了,工作、事業、孩子、家庭這一件件事情模糊了父親母親正在我們眼前慢慢變白的頭髮,反倒是父母因為這每一件事對我們的關注越來越多,席上小陳聊到這壓抑不住的情感立刻湧了上來。
前幾天,下班後在家打遊戲的小陳,突然接到了母親打來的電話,正在興致上的小陳不耐煩的把電話接了起來,對面是母親慈祥的問候:「兒子呀!在幹嘛?在家還是在公司啊?」小陳:「媽,有什麼事,你快說,我正在忙呢。」母親一聽到兒子在忙焦急的說:「在忙呀,那我長話短說,不打擾你工作,這兩天天氣變涼了,你和小桂多穿點,你爸給你們弄了兩隻雞,宰好了送來給你們煲湯,補補身子,別生病咯,好吧!周末,等周末你們休息在家,媽媽給你們送過來。」「媽,又給我們送吃的呀,這邊不是買得到嘛!你就不要費勁大老遠送過來了,周末我加班,不在家」一旁的媳婦聽到了,立馬跳了起來,瞪了小陳一眼,一把搶過了電話「媽,我是小桂,周末我在家呢,您過來吧,叫上爸爸一起,我們一起吃飯。對了媽,東西沉,來的時候你們慢點,我開車去車站接你們。」
電話掛了以後,小桂生氣的對小陳說:「怎麼能這樣對自己的爸媽呀,這是爸媽的心意,他們老了,他們的這點心思你還看不出來嘛,你要是對爸媽有對你客戶一半好就好了。」說道這小陳好像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周末親自去車站接了爸媽回家,回到家又是端茶送水又是捏背按摩的,吃飯時還和父親杯酒言歡暢所欲言,老兩口樂的合不攏嘴。第二天要走時不舍的看著兒子和兒媳婦,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小陳說到這時,所有人雅雀無聲,心裡都在想,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兒時到現在,父母對我們的愛和關注都是有增無減。我們並不是不孝、不懂或不關心,而是無意間傷害了這份習慣的愛。
我們朋友圈每隔一段時間都可以看到不同人對父母的那份負罪感,但又有幾個人真正的做到一些實事,回頭來再看看大家是怎麼對待客戶的。未成交的客戶,每天一個問候簡訊,三天一個的電話,天天都巴不得見上一面,見了面噓寒問暖,就像追女孩一樣。成交的客戶,一周的小飯局,一個月的大飯局,逢年過節的登門送禮,像兄弟一般的無微不至。
其實我們只是對利益做到了我們該對愛做到的事情,兩者不是不能並存,完全可以同時進行呀!在發簡訊時多發一條給父母,買禮物時多帶一件給父母,多和父母吃吃飯。家人付出無私的愛,我們也需要懂得回報的,而不是習慣的搪塞,無視,甚至是拒絕。
我做大健康培訓那麼多年,見過的很多像小桂這樣的女孩,她們無疑是對愛的積極者和執行者,也是我堅持把健康理念和愛傳遞到每一家人的動力,但是知識畢竟只是執行愛的工具,保障家人健康。但是關鍵還是要喚醒大家那份最初的幸福。
如果像對待客戶一樣對待自己的家人,你能收穫世界上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