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周良成
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深圳市期貨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於12月19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深圳舉辦。本次會議,以「凝心聚力謀發展,助力經濟新格局」為主題,舉辦了「交易所高層論壇」、「金融機構高層論壇」兩場線下圓桌論壇,總結2020,暢想2021。
(圖:交易所高層論壇現場,中期協供圖)
其中「交易所高層論壇」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洪磊主持,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升、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霍瑞戎、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唐瑞參加。
「金融機構高層論壇」由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主持,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中信期貨董事長張皓、宏源期貨董事長王化棟、永安期貨總經理葛國棟、中國民生銀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農業保險部/保險扶貧部副總經理王建國參加。
圓桌論壇嘉賓的精彩發言摘要如下:
(圖:交易所高層論壇現場,中期協供圖)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
截止11月底,上期所包括上期能源成交量19億手,成交金額133萬億元。今年,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求旺盛,期貨市場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發揮。在價格大幅波動情況下,投資者積極參與風險管理,套期保值目標得以實現。具體來看,期貨市場資金規模突破8500億,成交規模增長50%以上。期貨市場穩定器的功能得到了充分體現。
今年以來,全球原油庫容緊張,上期所通過採取積極措施,擴大交割庫容,較去年末擴容3.5倍,在滿足交割需求的同時,也完成了增加石油儲備的任務。我們的規則、制度也經受住了市場檢驗,沒有出現穿倉、逼倉等風險事件,原油期貨價格風向標的作用得到體現。
在穩生產、穩供銷方面,在今年的抗疫復產過程中,實體企業利用上期所的品種工具積極進行套期保值,例如,有企業利用天然橡膠衍生品市場,發揮「手套期權」功能,保障了抗疫物資供應;無錫的不鏽鋼供應商及時通過無錫交割倉庫,從期貨市場交割獲得600噸金屬鎳,規避了疫情期間停產風險。
(圖: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升,中期協供圖)
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升:
今年對於鄭州商品交易所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年。我們慶祝了中國期貨市場建立30周年和鄭商所成立30周年,內提士氣、外展形象,得到了全行業的支持。今年前11個月,鄭商所日均成交量、成交額、持倉量均大幅提升,特別是日均持倉量增長了54.6%,創歷史新高。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期貨市場也切實發揮了作用。
鄭商所涉農品種很多,並且多數主產區都是位於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是當地的重點產業,在地方財政收入、農民收入中佔比較高。我們提高政治站位,致力於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一是持續推進「保險+期貨」試點。二是期貨標準帶動現貨產業升級。三是發揮期貨市場的緩釋風險作用,助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們和商業銀行合作推出期貨倉單買斷式回購業務,平均融資成本比傳統渠道下降10%。四是推動業務模式創新升級。
今年前11個月,鄭商所主要品種套保效率達到94.1%,同比增長10.9個百分點;法人客戶持倉佔比達到53.4%,同比增長接近1個百分點。基差點價已經成為現貨市場定價和貿易的主要方式。PTA、甲醇等工業品方面我們也經受住了大持倉、大交割的考驗,實現了市場總體平穩。
(圖: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中期協供圖)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
第一,助力抗疫復工方面。在抗疫期間雞蛋交割由於人流、物流、交通流造成阻隔,造成雞蛋交割造成阻礙。交易所主動給交割倉庫、有交割意願產業客戶進行聯繫,採用多種交割辦法為他們解決問題。在普惠方面,我們算下來,今年為支持抗疫減收降費32個億,特別針對於湖北抗疫區,對會員的席位費、會費、手續費全部進行減免。在湖北「保險+期貨」專門設置五個項目,支持金額達500萬。
第二服務國家戰略,助力脫貧攻堅。我們今年想到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年,我們根據國務院扶貧辦脫貧攻堅的52個掛牌督戰未脫貧縣,我們進行主動對接,把「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中的「保險+期貨」扶貧專項項目就鎖定在這些地方,最後落地44個項目,全部根據大商所的品種特徵進行的,預計為20萬農戶提供保收增收服務,其中超過17萬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效果較好。
(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霍瑞戎,中期協供圖)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霍瑞戎:
我談五個方面:第一,保障金融期貨市場平穩運行。今年以來,受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境內外市場波動幅度明顯加大,市場風險管理需求增強,境內金融期貨產品經受住了市場波動考驗,在自身安全平穩運行的情況下有力支持了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同時,我們進行科技監管實踐,構建了有中國金融期貨特點的風險監測模型。
第二,服務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發展。積極與財政部國庫司溝通協調,抗疫特別國債招標發行後,第一時間將其納入國債期貨可交割券範圍,促進了特別國債的平穩發行,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在滬深300股指期權上市、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業務與調整國債期貨開盤時間等工作中,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服務現貨和市場主體,同時也服務於國家的宏觀調控要求。
多年來第一次較大規模地在財務等方面對會員和市場進行支持,反哺市場,助力復工復產,收到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
第三,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推進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巴交所方面,協助巴方落實三年商業規劃,推出首批ETF產品,做好技術系統升級改造工作,推動巴交所各項工作走上正軌。中歐所方面,推動股東完成增資方案內部審批並提交了報批材料,完成了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第三國交易場所交易後透明度評估,正式納入ESMA正面清單。
第四,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成功發展五家商業銀行成為交易結算會員,保險資金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積極推動企業年金等中長期資金進入期貨市場,分散風險。第五,助力脫貧攻堅。
(圖: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中期協供圖)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
今年是新中國改革開放以後資本市場誕生三十周年,也是上海資本市場誕生110周年,早在1910年的時候在上海就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證券交易市場。具體到今年來講,我個人覺得大概是兩方面的工作。
第一,圍繞著特殊的年份,圍繞支持國家的抗疫工作,我們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說我們組織發行了上百億元的防疫防控疫情債,我們對上市公司,對受疫情影響的上市公司免收他們的上市費用。我們對受疫情影響的上市公司年報信息披露做了一些差異化的安排。第二,從交易所來講,證券交易所是投資者和實體經濟之間的橋梁,我們按照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好企業和投資者,按照這個主線建設我們的市場。上交所的四個市場,在資本市場方面都還是做了一些事情。股票市場而言,三季度的數據,按照規模、市值排,首次超過了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成為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今年前十一個月IPO的數量和IPO的融資額也是排在全球首位,新股融資達到3300億;債券市場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債券市場,目前債券市場餘額大概13萬億,融資額6萬億,其中企業的融資額是3.5萬億,含直接的債券2.5萬億和1萬多億的資產證券化,所以股票、債券是我們服務實體經濟主要的方式;基金市場方面,中國的ETF首次突破1萬億,上交所大概有8000億左右,已經成為亞洲流動性最好、效益最高的ETF市場。ETF市場的建設基本目標是,「ETF讓投資更便捷」,上交所把ETF作為投資者普惠金融來發展,今年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我們推出了科創50ETF和上海金ETF。我們還會出臺跟蹤法國指數的產品。時間差不多了,衍生品市場我放在第二個問題再說。
(圖: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唐瑞,中期協供圖)
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唐瑞:
我們參加了多次論壇,今年終於有了實踐經驗。作為衍生品的新兵,我想申請多說兩句。2020年確實是極不平凡,剛才大家都講了。深交所也積極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在為經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方面也是積極的貢獻力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我們凝聚各方合力,高質量完成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這是一個增量帶動存量的改革,也是今年資本市場重大的改革。改革落地以來,已經平穩運行四個月,交易活躍度有所上升,包容度、覆蓋面也明顯增強。註冊制下已經有54家企業上市,融資額達602億元,120家企業再融資申請註冊生效,其中有30多家已經發行,融資的規模超過260多億元,大家的獲得感非常強。
第二,我們深化服務,統籌疫情防控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主要措施也跟剛才劉總介紹的類似。
第三,我們深化改革,在市場建設的關鍵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我們終於成功上市了滬深300ETF期權,實現了深交所歷史性的突破。我們也推出了境內首批商品期貨的ETF,剛剛方主席也說了,是填補了境內空白。我們還啟動了信用保護憑證試點,成功開通了深港ETF互通。回顧這一年的發展,特別是創業板改革和期權的平穩運行,讓我們對衍生品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對衍生品市場功能的認識也進一步增強。期權作為多空平衡的中性交易工具,在促進價格發現、管理風險和提高市場效率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從數據來看,標的ETF經過一年的運行,折溢價率下降了三成,滬深300指數相對波動率下降了3%。特別是2月3日,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市場大幅波動,場內股票股指期權為約400多億的現貨提供了保險,發揮了穩定市場的功能。這一年,滬深300ETF增加了9隻,規模增加了近170億,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功能顯現,發揮了市場穩定器的作用。我們看到境內股票股指期權只有四隻,市場覆蓋還非常低,特別是對深市股票數量的覆蓋不到5%,對創業板的覆蓋更是不到2%。我們在調研中也了解到,市場對深市股票的對衝需求非常強烈。特別是創業板改革落地後,創新成長的屬性更加突出,我們的成交活躍度和波動率都有所上升,投資者風險管理的需求也就更為迫切。境外也是如此,比如說美國的羅素2000ETF期權2019年日均持倉面額佔對應指數日均市值的3%,高於標普500ETF期權的2%。
(圖: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洪磊正在主持交易所高層論壇,中期協供圖)
圓桌主持-洪磊:請六位老總分別介紹一下各交易所在新格局下將推出哪些新的舉措?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
接下來,我匯報一下上期所2021年及下一步的部分工作計劃。第一,首先要進一步提升重要商品的價格影響力,重點打造上海油、上海銅、上海膠。在原油期貨方面,持續優化運行機制,深化期現結合,不斷提升期貨市場價格影響力,加快構建完善的能源衍生品體系,儘快推出原油期權,抓緊研發上市成品油、天然氣等期貨產品;在低硫燃油方面,以交割制度為抓手,實現跨境交收,為全球產業客戶提供便利的交割服務,從而提升上海燃料油的價格影響力。探索形成創新的交割模式,後續還將逐步擴大到其它產品;在橡膠產品序列20號膠方面,前段時間上期所在廣州跟6家境內外天然橡膠上中下遊企業籤訂協議,這些企業在採購與供應中,採用20號膠期貨價格作為定價基準。上期所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強20號膠等橡膠產品序列的全球綜合服務能力。
第二,深化市場創新,努力發揮樞紐作用,助力實體經濟管理風險,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上期所將進一步增加產品供給,推動氧化鋁、鉻鐵、合成橡膠等期貨產品,白銀、螺紋鋼等期權產品,以及航運指數期貨、有色金屬指數期貨期權等指數類產品上市。繼續創新存量品種對外開放路徑,今年,上期所紙漿期貨交割結算價向挪威漿紙交易所授權,未來還將研究鋼材等期貨品種跨境合作事宜。2021年,上期所要在證監會領導下,穩妥推進對外開放,讓更多境內外企業參與期貨市場價格發現的過程,讓期貨市場價格形成更有效、更權威。
第三,場外市場方面,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打通期現結合最後一公裡。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上期所標準倉單交易平臺增加了合作報價專區,與寶武集團合作,推出「歐冶雲商報價專區」,打造黑色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入股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助力浙江自貿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這些舉措提升了市場影響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接下來,上期所將穩步推進標準倉單業務,推動保稅倉單交易等業務上線,深度推進期現聯動發展。
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升:
新的一年,落實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期貨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鄭商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一是持續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2021年,鄭商所將繼續服務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減免湖北地區期貨公司的會費和席位費,免收2021年全部期貨品種套保開倉手續費、交割和倉單轉讓費。於昨日啟動了尿素「商儲無憂」試點項目,支持承儲企業利用期貨化解貶值風險,助力糧食安全。推廣「甘肅模式」到更多的品種,擴大「保險+期貨」的範圍,規範、優化業務模式。
二是在新品種方面,我們將全力做好花生、雞肉、鋼坯、燒鹼、PX、瓶片等品種的研發準備,深化馬鈴薯、葵花籽、大蒜、水泥、丙烯等新品種的研發,加大電力、BDI指數、商品指數研發力度,實現成熟品種的期權全覆蓋,深化遠期交易、互換業務,構建多元化、系列化的衍生產品體系。
三是提升現有品種運行質量方面,我們將及時發現、查處市場異常交易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不斷優化產品制度設計,持續推進合約連續。爭取落地組合保證金制度,降低風險管理成本,豐富「穩企安農護航實體」服務的內涵。
四是在對外開放方面,我們持續培育PTA作為特定品種,持續做好參考數據業務,提升境外客戶參與的便利度,爭取在結算價授權、產品外掛等多種形式方面取得突破。
五是持續深化期貨生態圈的建設。以「產業基地」為示範,吸引更多產業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持續做好機構投資者服務工作,支持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的發展,支持商品期貨ETF等資管產品開發,推動大類資產配置參與。探索推進更多的「期貨+」業務模式,推進與銀行、保險業的深度合作,為實體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決方案。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發展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和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勢和發展規律,著眼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為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我們大商所所做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新發展格局的生動註解、生動實踐。我用「1233」來概括大商所的工作,1、圍繞建設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的目標,2、著力發揮好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兩大功能,3、圍繞產品開發、技術驅動、生態圈建設三大主線,3、走期貨現貨結合、場內場外協同、境內境外連通的路子,這完全契合了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要求。
一是加快新品種、新工具上市,拓展服務實體經濟廣度和深度。今年3月30日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了液化石油氣的期貨與期權。
二是圍繞「一圈兩中心」建設,全面推進場外市場建設。建設大宗商品的生態圈,最後形成交易中心、價格信息中心。12月15日的時候已經建立了黑色和化工兩個圈子,同時引進了海港大宗和陝儲糧的信息接入我們的報價平臺。
三是我們的技術引領,10月9日國慶節回來我們上市了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商所DCE交易7.0系統,目前運行的數據情況包括:委託量達到億級,萬級席位並發在線,吞吐量達到十萬級,延時低至幾十微秒級,均達到行業領先程度。
四是持續對外開放,下個星期二我們將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下一步我們還繼續推動豆粕、豆油等更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
這是「一二三三」戰略。下一步怎麼辦?下一步還是「一二三三N」。「一二三三」已經做了,「N」是什麼,根據國家的戰略,證監會的部署,交易所自身發展的追求,我們還是準備在產品創新、技術引領、風險防控、生態圈建設對外開放和服務市場上走好我們的路,為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做出期貨行業應有的貢獻。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霍瑞戎:
第一,認真領會五中全會精神和「十四五」規劃藍圖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深刻認識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重要意義。《建議》集中全黨全社會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是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同時也為我們做好金融期貨市場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找準交易所定位。在宏觀經濟背景下,立足資本市場,思考謀劃金融期貨市場高質量穩健發展的問題。
第三,安全生產,平穩運營。作為平臺,交易所自身的安全生產、平穩運營是我們第三個方面關注的問題。
第四,進一步做好服務。立足國內,服務好實體經濟、服務好會員、服務好投資者。
第五,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我們對標對表亞太時區的兩家境外交易所,列了五個方面24條的差距,用國際化的眼光和視野梳理自身過程中的差異,由易到難,苦練內功,結合中國的實際,促進交易所同境外先進接軌。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
上交所期權市場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我們今年是兩個產品,上證50ETF期權和滬深300ETF期權,兩個產品合計日均交易量大概是400萬張,持倉量大概470萬張,數據上和去年相比都增長了50%左右。
投資者交易結構來看,我個人覺得比較合理,80%的交易都是功能性的交易,其中保險交易大概有10%到20%,增強收益的40%,真正的純方向性的交易大概20%左右,交易持倉比,方向性交易、功能性交易的佔比以及期權和現貨之間的比例來看是比較健康的。單個產品來看規模也是比較大的,從交易張數來看,上證50ETF期權單個品種在全球ETF期權的排名排到第二位,滬深300ETF期權排在第三位,美國有700個ETF期權,加起來是很大的,我們的品種比較少,中國只有三個ETF期權。
具體到明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研究開發更多的交易產品,我們現在金融期權加上中金所的大概有四個品種,美國CBOE一個交易所有400多個ETF期權,3000多個個股的期權,還有指數期權,更多的品種才能讓定價功能發揮得更好。
第二,優化相應的期權運行制度,我們希望可以儘快推出證券充抵保證金,降低投資者的保證金成本。去年推出了組合保證金,已經讓投資者節省了200億的資金。同時增加期權的月份,希望能有跨一年的合約月份,讓投資者更好地發揮期權的保險作用。
第三,繼續做好市場的服務和推廣,股票市場的交易者人數、參與人數大數是1億,ETF參與人數700萬,上交所期權市場參與人數、開戶人數不到50萬,要進一步加強投資者的服務,讓更多的人接受這個市場、使用這個市場。
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唐瑞:
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深交所將義不容辭的堅決扛起資本市場先行先試的責任,把支持創新、服務創新、引領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在產品體系建設上,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塑造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臺。我們將建設高質量的固收市場,穩步推進公募REITS試點,培育具有深市特色的ETF產品,構建多層次的信息數據產品體系,特別是進一步拓展衍生品體系。衍生品是我們的短板和弱項,現在還沒有深市單市場的ETF期權,下一步我們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部署下加快市場建設。未來,我們將穩步推出單市場ETF期權,加大研發投入,豐富期權品種,研究制定首批授權事項清單上明確要求的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貨的相關方案,優化衍生品的交易結算制度。剛剛劉總也講到期權市場的投資者基礎還比較薄弱,還需要夯實。我們還將進一步提高市場服務能力,更好的發揮衍生品功能,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更好的服務先行示範區和資本市場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謝謝。
(圖:金融機構高層論壇現場,中期協供圖)
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
今年雖然疫情,市場的波動也非常大,但整個中國期貨市場還是平穩的渡過,並且有了一個快速的增長。今年疫情剛開始時,大宗商品的波動下跌30%的品種超過30%。今年下半年由於中國疫情的好轉,全球買中國。現在出口的貨櫃一箱難求,也使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開始上漲,下半年上漲30%的品種超過60%。這來自於價格的波動,使得風險管理的需求劇增,特別是很多產業鏈現在貿易模式的改良,使得衍生品工具的使用形成對產業鏈整體的貿易模式、經營方式的轉變。
中信期貨董事長張皓:
中信期貨也是一個力求於客群的整體頂層設計做比較多的客群服務體系構建,無論是個人客群、產業客群還有機構客群,幾年來的摸索,建立了我們認為有一定效果的服務體系和客群覆蓋服務的一點經驗和取得的一定成績,也感謝各位同行的支持。
我國在金融機構體系中,銀行是最重要的一類機構主體,無論是從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收入利潤規模還是擁有客戶的規模,都是最大的。銀行的對公客戶中相當一部分是大宗商品上中下遊企業,多年來與銀行一起為這些產業提供風險管理方面的服務,無論是幫助企業做一些制度設計、品種基本面供需研究、套保方案的制定、結算交割服務、風險管理子公司在基差報表和倉單服務方面的合作。還有一類客戶共享,這幾年有些頭部公司期貨資管在有專業優勢的品種,比如CTA、量化、FOF,與銀行也建立這方面的合作,為銀行的高淨值客戶提供期貨資管有特色的產品。這和證券、基金公司在這方面合作的規模相比差距還很大,期貨同仁還要再接再勵。
很多銀行在金融市場委、貴金屬,這一類我們感覺有兩方面:一是國債期貨,今年銀行保險國債期貨,未來幾年我們預測有更多銀行主體參與國債期貨,參與的深度也將更加深,銀行是我國債券市場最大的承銷、交易和持有方。在國債期貨領域管理好固收這塊的利率風險,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和應用場景,金融公司可以發揮在國債期貨方面的一些專業優勢,為銀行提供好這方面的服務還是大有可為的。
這兩年銀行的資產管理都在向理財轉。從監管部門的要求看,銀行的理財產品有監管要求,銀行的客群風險偏好是中等和中低風險。淨值曲線的有效管理是重要課題,運用好衍生品工具,尤其是國債期貨、股指期貨,對於有效的平滑淨值曲線的波動是非常有效的。對銀行的客戶包括對銀行來講,淨值曲線的大幅波動,大家心裡都不踏實,衍生品工具有很好的應用空間。
宏源期貨董事長王化棟:
服務實體經濟是我們期貨市場的初心和使命。上市公司是我們優質企業的代表,而上市公司的年報都是公開的,上市公司可能需要怎麼樣更好的平穩的運營。這可能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們期貨市場在今年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機構投資者的成交持倉佔比大幅提升,從上市公司的公告看,公告了582家上市公司開始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我看有的企業公告的資金額度都是幾十億。國內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一方面可能是來自於企業自身經營的需要,整個市場。今年的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市場經營的風險巨大,需要期貨和衍生品風險管理的工具。
另外,上市公司普遍的市場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強,他們就積極的投入到這個市場當中。同時站在機構行業的角度看,期貨市場的機制和功能在完善。只要大家一心努力的去付出,我們踏踏實實紮根於實體,在專業衍生工具的基礎上,通過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我們一定為上市公司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期貨公司應該獲得高質量的發展。
永安期貨總經理葛國棟:
我們期貨公司從2006年開始走出去,永安期貨也是首批去香港設立分支機構的公司,多年來慢慢從金融機構走向了綜合類的金融機構。我們作為金融的服務機構,走出去中有幾個積累,我們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實力、人才隊伍和很好的貿易模式。我們通過跟境外子公司相互之間的合作,境外子公司與國內子公司之間的合作,實現了非常好的業務之間的交流和業務之間的融通。把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真正走向世界,做了非常好的引領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香港新永安金控實現了資管牌照、證券牌照、期貨牌照,並且在新加坡也有一個期貨牌照,香港這個平臺主要是做期貨、經紀和資產管理,把國內優質的私募機構帶到境外資產管理過程中去。新加坡平臺,把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真正境內境外相連通,把棕櫚油、棉花、原油、燃料油、橡膠都通過境內境外聯動模式實現了價格貿易模式的突破。我相信在未來通過市場不斷開放,市場能力不斷建設,人才不斷儲備,期貨市場的能力包括跟各金融機構的資本能力也能夠大幅提升,相信我們的期貨市場未來可期。
中國民生銀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越:
民生銀行從2006年參與期貨業務,這麼多年,我非常珍惜銀期的合作,在此也特別感謝各位朋友對民生銀行的支持。銀期的合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此我也想跟大家報告一下,12月10號銀保監會已經給我們批覆子公司籌建,下一步我們會加快做這個業務。
從去年的統計來看,全行業財富管理資管有100萬億,銀行資管大概20萬億,銀行的優勢主要是渠道客戶。業務上來講,信貸業務是傳統業務,固收、債券投資是我們的強項。但是隨著投資者需求不斷變化,下一步隨著監管的政策出來,銀行原來傳統的非標業務都在不斷下降,提倡淨值化產品。
民生銀行自從1996年成立,它是民營股份的商業銀行,我們一直把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作為戰略,重要的服務對象。這麼多年我們主要在金融市場避險方面、財富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對廣大民營和中小企業影響非常大。今年匯率的變化、人民幣的升值、利率的波動,也是巨大的,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也是巨大的。民營企業不像國有的一些大企業,財務部門有很多力量做很多這方面的投入。但大部分中小民營企業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尤其是一些製造業,他的收益率,銷售利潤率估計也就6%、7%、8%,高的就10%。這種波動對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作為金融機構,我是金融市場部,在金融市場業務方面是我們的職責,如何服務實體,真正圍繞客戶為中心去對他們的財務痛點、經營痛點,解決他們的問題。傳統上我們的匯率、利率避險,確實是強項,在這方面培養了一批人,也有一支還算能力比較強,市場敏感度比較高的投研和交易隊伍。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農業保險部/保險扶貧部副總經理王建國:
每年我們為8000萬農戶提供商萬億的風險保障,今年業務規模,農業保險要超過350億元,佔保險行業的市場份額達到45%以上。其中農產品的價格保險將近20億元,為233萬戶農戶提供的風險保障是288億元。
「保險+期貨」作為人保財險與大商所的首創模式,到了2020年,我們已經覆蓋了玉米、大豆、雞蛋、棉花、白糖、天然橡膠、蘋果、紅棗等10個期貨品種。我們與43家期貨公司都有良好的合作,可以說是保險業與期貨業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
保險公司從保險端發起,對接農戶需求,設計保險產品。期貨端,期貨公司作為支撐,設計期權的方案,來對衝價格的風險。近幾年保險業和期貨業共同探索了「價格保險+期貨」、「收入保險+期貨」、「保險+期貨+信貸+倉儲」、「保險+期貨+精準扶貧」等多個模式。從「收入保險+期貨」的模式看,從2017年人保財險就開展了多個收入保險的項目,以收入保險的預期收入作為目標價格,當農民的實際收入低於預期收入時,由保險公司賠付價差差額,收入保險是價格風險和產量風險的兩個核心要素,在我們的操作過程中,在期貨端有對衝價格風險的基礎,還有兩個變量都有對衝的小幅的試點。收入保險帶來的效果比價格保險提供的保險保障更全面,更能夠滿足農戶多層次的風險管理需求。體現的效果,在2019年作為大商所縣域覆蓋的項目,人保財險與期貨公司在黑龍江樺川做的全縣保險項目,整體保費收入2800萬,賠付金額8900萬。
保險也希望與期貨業的朋友共同開展相關課題和相關項目的研究,研發更加有效的收入保險的產品,能夠讓期貨業更好的支持中國農業保險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