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教友們來往的時候,我常會問一個問題:你每天祈禱嗎?一部分人每天念《早課》和《晚課》,一部分人每天只念《晚課》,還有一部分每天只是做個自發性的祈禱,更糟糕的情況就是根本沒有祈禱。一個每天不讀書的孩子能叫學生嗎?一個不工作的人能叫工人嗎?同樣的,如果一個基督徒沒有祈禱,就不能算是基督徒。如教會所訓示的:真正的基督徒是一個祈禱的人。
教理上說「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與祈禱的價值相比;祈禱能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使困難變成容易。祈禱的人不可能故意犯罪。祈禱的人一定得救;不祈禱的人一定喪亡受罰。」(《天主教教理》2744條)這些話決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教會兩千年來無數聖人們寶貴的靈修經驗。祈禱就好比一條河流,使我們的心田與天主恩寵的泉源相通。樹枝不是時時刻刻長在樹幹上才能茂盛嗎?如此我們的生命也只有靠著祈禱、時時與主相通才能豐盛而不枯萎。
第一種,每天雖然有祈禱,卻只是形式化的。這種情況常在一些「老」教友身上出現。許多教友每天念《早課》和《晚課》還有《玫瑰經》等各種經文——這確實是一種美好而古老的習慣,但多數人所缺乏的卻是在祈禱時用心思維。口雖誦之,心卻失之。不用心的祈禱是很難結出悔改和聖善的果實的。真正的祈禱當「口誦之,心維之」。要念出聲音,也要用心思想:自己到底在和天主說什麼?真的是心裡話嗎?記得網上有一個這樣的小視頻:一個婦女正在祈禱。當她念到「我們的天父」時,天上有聲音說:「你在叫我嗎?」她說:「對不起,我只是在祈禱。」接著,她繼續說:「願你的名受顯揚……」那聲音又打斷她:「你又在向我說話了,你真的願意我的名受顯揚嗎?那意味著你要宣揚我的名……」她不耐煩地說:「對不起,我只是在祈禱!」我們有多少人「只是在祈禱」,卻不知道自己在祈禱什麼呀!我見過太多的教友每天念N遍《天主經》,卻還是記恨著自己家人、或朋友、或鄰居,好像渾然忘記了自己給天主說過:「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果我們寬恕得罪別人的人一樣。」
第二種,覺得念《早、晚課》太枯燥,於是想用自己的方式祈禱——可惜我們太多的時候會高估自己的祈禱能力。每天早上、晚上讀一兩章聖經,然後用自己的話和天主說幾句。這種方法貌似「靈活」,卻很容易「夭折」。多數堅持不了幾天,就只剩下早、晚向天主說幾句話了。到了最後,覺得每天和天主總是說那麼幾句話,好沒有新意!於是,祈禱就斷了。於是,回到了起點:乾脆沒有了祈禱;或者,還是乖乖地「念經」吧!
第三種,這是我想推薦的一種祈禱,是屬於教會的神聖祈禱。稱為《時辰頌禱禮》。聖經上說:為了你那正義的判詞,我一日要讚美你七次。(詠119:164)這神聖的祈禱地位很高。教理中如此說:……時辰頌禱禮是按照宗徒要「不斷祈禱」的勸告而編成的,「其目的是使日夜全部過程, 藉著讚美天主而聖化」。這是「教會的公共祈禱」,信徒(聖職人員、修會會士和教友)藉此履行他們在領洗時所接受的王者司祭職。「時辰頌禱禮是『以教會核准的方式』舉行的,實在是新娘對新郎的傾訴心聲,也是基督偕同他的奧體,向天父的禱告」。(1174條)所以每次在舉行時辰頌禱禮的時候,就是在與全世界的整個教會一起祈禱!這是多麼神聖的事呀。而鼓勵教友們舉行這樣的祈禱,也是每個主教、神父的責任: 時辰頌禱禮的目的是作為全體天主子民的祈禱。……牧者們應設法使主要的時辰,尤其是晚禱,在主日及較隆重的慶節,在聖堂內以團體方式舉行。敦勸平信徒,或是與司鐸一起,或是信友彼此集合在一起,甚或個人,也舉行時辰頌禱禮」。舉行時辰頌禱禮時,不但需要心口合一地祈禱,還應「對禮儀及聖經,尤其對聖詠,具有更豐富的認識」。(1175-1176條)
那這《時辰頌禱禮》到底在怎樣的呢?在哪裡能「買」到這樣的祈禱書呢?其實《時辰頌禱禮》就是我們所謂的《大日課》。每天可分為七個內容:誦讀(任何時候可以誦念的)、晨禱、日間禱(分午前、午時、午後三個時候誦念)、晚禱和夜禱。每個時辰的祈禱又可分為如下幾個部分:讚美詩、聖詠、簡短讀經、對經、禱詞和結束禱文。其內容每日根據教會的禮儀而每天變化。這祈禱之書在教會的出版社雖然有,但對新手來說,翻找起來卻相當麻煩。感謝天主賜給我們這媒體發達的時代,和熱心愛主之人的奉獻:現在教會已有網絡版的出現。名為《我靈讚頌主》。要用手機直接搜索到之後,下載到手機中安裝之。每兩周更新一次就夠了。此外還有《天主教小助手》類的軟體中,也附帶著《時辰頌禱禮》。作為教友,可能很難做到一天七次把所有時辰的祈禱都做完。但是總可以循序漸進:在我們堂區,我先鼓勵教友們自己的家人先從一起念《夜禱》開始。如果時間充足,更好再加上《晨禱》和《晚禱》。如果一家人能在一起祈禱,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