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上海浦東新區作為上海的金融中心,上海的貿易中心,上海的科創中心,上海的航運中心的核心承載區,以開放為品格,以創新為靈魂,也不斷吸引著全國乃至全球人才的目光,那麼浦東的魅力源自於哪裡?
近日,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教授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與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採訪,探尋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如此成就的奧秘。
錢軍教授出生於上海,曾在美國學習和工作20餘年。2013年7月全職返回中國任教,他對浦東開發開放30年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制度變化。作為金融學專家,錢軍教授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角度,深度剖析制度改革對浦東開發開放的助力。
上海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浦東是國際金融中心裡最核心要素——資本市場的所在地。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年,同時,也是中國資本市場30歲的生日。從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記開市鑼聲開啟中國資本市場,到2019年科創板登陸、註冊制實施,再到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金融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敢想敢做、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與智慧讓浦東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浦東用30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縱觀全球這是非常快的步伐」,錢軍教授解釋說,如紐約、倫敦等世界傳統金融中心都是花費了百餘年時間建設形成,浦東僅用了30年的時間,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的騰飛與浦東骨子裡的開發開放基因。
2020年9月,在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上海首次躋身全球前三甲,超越了東京和香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錢軍教授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益鞏固,愈發受到全球經濟金融界的廣泛認可,中國的股市、資本市場正逐漸走向成熟和規範,這跟擴大規模同樣重要。
浦東除了強大的硬增長,還有綜合的軟實力。錢軍教授分享說,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學術發展還是生活居住,浦東都有很強的吸引力。「浦東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生活的角度,上海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對海歸的吸引力非常大。同時,包括教育和醫療在內的基礎設施都非常完善,吸引著各界人才。」
如今,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中國的金融開放將去向何方?錢軍教授分析說,金融繼續開發開放對上海來講是雙向的,上海既歡迎與吸引全世界的投資者與公司到上海來投資與上市,同時,上海的企業與機構也要走出去,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要不斷提升面向全世界的輻射力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