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是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管理模式和標準創辦,專注於高端金融人才培養和金融領域智庫研究的金融學院。學院於2017年6月正式開辦,初生的學院,肩負著「立足國際金融視野、服務國家金融戰略、塑造頂級金融人才、成就頂級金融智庫」的辦學使命,堅守著「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一流、教學項目和高端人才培養一流、智庫研究和社會影響力一流」的辦學目標。學院將力爭在短時間內建設成為佔據全球金融學科制高點,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能夠切實回答並解決金融行業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為國家、地方、企業的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獻計獻力的全球頂級金融學院。學院辦學兩年多來,已成為復旦的一張新「名片」,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5篇,助力復旦經濟學與商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開辦儀式
堅持管理制度先行,築牢學院發展根基
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根據學校要求,學院緊密圍繞辦學任務,秉承改革開放的精神,認真落實校院兩級管理制度,在兩級管理體制機制上積極進行探索和創新。學校為學院在資源配置上給予特殊政策,在兩級管理上給予更大管理權限,在服務配套上給予更靈活支持,為學院建設初期的規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學院在分黨委的領導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學院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強化黨政聯席會在學院議事決策基本制度中的作用,確保學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鮮亮底色。學院已建立了基本治理結構和運行制度,組建理事會、預算和財務委員會、院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及國際諮詢委員會。另外,結合工作實際,學院還起草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學術管理、教學管理、日常管理等系列規章條例。
堅持頂級師資引進,引領學院卓越至善
頂尖師資團隊作為學院建設的中流砥柱,是學院佔據全球金融學科制高點,建設世界頂級金融學院不可或缺的基石。學院從學歷與資歷、研究與教學、聲譽與操守等多個維度考量師資崗位任職條件,目前在全球範圍成功招募組建了一支56人規模,包含21位全職教授、24位學院特聘教授、11位客座教授的國際頂級師資團隊。其中,21位教授擁有國際一流商學院終身教職,17位教授擔任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主編、副主編職務。學院重視身體力行傳授學員金融實務,除了學界名師之外,還聘請來自各大國際組織、政府機關和企業機構高管團隊的資深人士擔任實踐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助力學員知行一體,卓越至善。
堅持學術智庫並進,夯實學院內外聲譽
依託頂級教授團隊的前瞻性學術研究,學院立足金融經濟變革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對國際金融經濟關係趨勢、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金融體系創新等重要問題上下求索。
學術活動方面,學院努力聚合國內外頂尖研究力量和學術資源,聚焦國內外金融經濟關鍵議題,打造全球頂級經濟金融開放式學術平臺。「上海國際金融論壇」「泛海經濟金融研討會」「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中國經濟會議」「復旦泛海國金-上交所金融研討會」等系列論壇、學術研討會在學院召開,學院教授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國內外一流大學學者、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專家深度探討最前沿金融經濟話題,活躍了學術研究氛圍,為高水平學術成果的形成營造豐沃的土壤。
學術成果方面,學院一流的國際師資團隊生產出一流的學術科研成果。學院現有20位教授的35篇學術論文先後被《金融經濟學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國際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金融與定量分析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經濟研究評論》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接受和發表。
科研獎項方面,學院1人榮獲國內經濟學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科學獎,1人榮獲當代經濟學獎,5人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4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面上項目資助,2人入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資助,1人入選上海東方學者計劃,1人入選上海晨光計劃,1人入選復旦卓識傑出人才,2人入選復旦卓學優秀人才,2人獲得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
智庫研究方面,學院提出不僅要分析解決當前的經濟金融問題,更要通過對長遠問題的研究,引導政策制定和市場發展。學院下設宏觀金融、綠色金融、房地產金融、金融科技等五大智庫研究中心,連續發表了《上交所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五點建議》《長三角城市綠色金融競爭力研究》《中國城市金融科技競爭力指數研究》等共計16份智庫研究報告。另外,由學院陳詩一教授領銜發起成立的「高校綠色金融研究聯盟」,凝聚高校研究機構合力,助力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綠色金融發展重大戰略決策。多篇智庫報告被中央和上海市政府錄用,並報相關領導參閱。
建言諮政方面,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魏尚進教授2018年受邀走進中南海參加座談會,就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面臨的主要問題、美國負面經貿衝擊等挑戰提出了建議,並就如何做到、做好減稅降費建言獻策;魏尚進教授還因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文交流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2019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執行院長錢軍教授就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試點註冊制議題向上海市有關方面建言獻策。
堅持人才培養創新,助推學院內涵發展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人才培養是學院建設發展之根本,學院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守為國育人的培養原則,堅持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堅定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學院目前已推出金融專業碩士EMF、金融MBA、金融EMBA三大學位項目,以及高層管理教育EE非學位項目,並將探索形成全鏈條式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多層次金融人才培養體系,旨在培養兼備國際金融視野、精曉國際金融之術,同時深諳中國金融實戰、運籌中國金融之道,能夠為中國金融事業的崛起和國際金融時代的變革獻計獻力的全球金融領袖。
學術論壇
金融專業碩士EMF項目積極探索「本研一體化」培養模式,開闢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途徑。項目採用全英文教學,將中國課堂與世界金融同步,為中國學生提供國際化視野、為國際學生提供中國視角。項目具有學界名師和業界專家聯袂授課、注重全面知識架構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國際視野和領導力提升、提供專業完善的職業發展支持四大項目優勢。項目2020級國內學生招生,申請人數達到1799人,通過選拔最終錄取人數100人;項目國際招生方面,錄取了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的國際學生。
金融MBA項目立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憑藉學院世界頂級師資團隊,匯聚金融業界、政府、企業的廣泛專家資源,以及與國際著名院校的深度合作,獨創金融理論學習和社會專業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學院還充分嫁接百年復旦、泛海國金、金融業界的三重資源,傳授金融學識,助力金融成就。項目具有獨創「1+3」課程模式、首創「+」價值理念、融合深度與廣度的課程體系設計、三重專屬校友社會資源、聯袂學術與實務的頂級師資組合五大特色優勢。項目2019級首屆金融MBA錄取人數66人。
金融EMBA項目開創獨特的iF3培養體系,i代表深度國際化(International),F3則具備三層含義:一指復旦學術(Fudan),二指泛海資源(Fanhai),三指金融實戰(Finance),項目聚焦金融, 但卻不止於金融。項目秉承金融賦能的理念,旨在幫助企業領導者構建金融思維,整合產業與金融資源,從而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項目具有立足金融、賦能實業,實戰教學、行動學習,雙教師制、經驗傳承,國際學習、聚焦前沿四大特色優勢。項目2019級首屆金融EMBA錄取人數30人。
高層管理教育EE攜手海內外頂級金融學者、專家及政策制定者,以金融賦能為主線,聚焦未來企業發展成長中的核心要素。致力於提升企業家的領導力,打造金融專業人士及其他各行業高層管理者終身學習的交流平臺。項目以聆聽大師智慧、洞見實戰精髓、攜手精英共襄、共創生態聯盟為四大特色和優勢。現已開設全球企業家,中國首個科創板註冊制專題,財務、稅收與商業戰略等公開與內訓課程。
堅持內外交流合作,促進學院互利共贏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國際化一流的商學院離不開對內對外的交流和合作。學院積極利用和發展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積累資源優勢,促進學院互利共贏發展。
對內方面,學院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深圳資本市場學院、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申銀萬國研究所等公司和研究機構籤署戰略合作意向,就高管培訓、智庫研究、案例開發、論壇活動、博士後合作培養等事宜達成意向共識,實現優勢互補、深度合作和共同發展。
對外方面,學院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聯袂推出首個國際合作雙學位項目威斯康星全球房地產碩士項目。學院與賓夕法尼亞大學、西北大學以及芝加哥大學就高層教育培訓開展合作。學院與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就金融工程、商業分析碩士雙學位及金融MBA、金融EMBA項目的海外模塊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多元化、深層次的合作項目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國際交流的選擇。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學院未來將持續凝聚一支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專家學者隊伍,貢獻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理論成果,發表一些引領社會思潮的高端智庫研究報告,培養一批對接國內市場需求、掌握現代金融智慧和技術、熟諳國際金融體系運作的高端金融人才,實現「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一流、教學項目和高端人才培養一流、智庫研究和社會影響力一流」的「三個世界一流」的辦學目標,傾力將學院打造成為新時代「最懂」中國金融的全球頂級金融學院。
來源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 編 輯 卞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