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薄的人,往往嘴不好」:人到60,這三種話儘量少說

2021-01-07 千面略懂先生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口是福禍之門,生活中會說話的人,往往被認為是高情商的表現。

在為人處世上,善於運用語言藝術的人,通常人脈都比較廣,而情商低的人,往往因為說話而得罪人,給自己招惹是非。因此,懂得一些語言方面的忌諱,是生活中一項非常有必要的技能。

在佛門看來,口業是「因小果大」的,世人往往因為隨口的一句話,就給自己釀成無法挽回的惡果,也因隨口一句話,給自己結下偌大的善緣。

年輕時資歷尚淺,說錯話別人或許不以為意,但當一個人到了六十歲時,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這時候說的話已有很大的分量,所以應該小心謹慎,謹護口業。

飯不能亂吃,話不能亂說。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任,不然要承擔自己說錯話帶來的惡果。

一味的任性,最後只會害了自己。不要到了該享福的年紀,卻因為說話得罪別人,給自己的晚年生活帶來諸多的麻煩。「福薄的人,往往嘴不好」:人到60,這三種話儘量少說。

01尖酸刻薄的話

《心相篇》云:「愚魯人說話尖酸刻薄,既貧窮必損壽元;聰明人語言木訥優容,享安康且膺封誥。」

這句話告訴我們,愚昧魯莽的人說話尖酸刻薄,這樣的人註定一生貧困且損害自己的壽命;說話誠懇從容,才是智慧之人的做法,人生方能有所成就。

每個人的身邊,或許都會有這樣一種人,見不得別人好,但凡看別人不順眼,就會說各種尖酸刻薄的話傷害別人,諷刺別人。

人常說:「心口一體。」說話尖酸刻薄,說明這個人內心全是怨氣,充滿了對別人的怨恨。

人到六十,正是該修身養性時,怨恨之氣在內心積壓,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會損害自己的健康。

而且說這種話除了過過嘴癮,對自己的處境不會有絲毫改變,反而會傷透別人的心,把別人得罪得很深。

俗話說:「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語相向對他人的傷害是非常深的。佛語有云:「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

尖酸刻薄的語言對人的傷害不亞於用刀子割在別人身上,親人因為這樣的傷害會遠離自己。別人受如此傷害也會嫉恨於心,不願與這樣的人交往,更有甚者會找機會進行報復。

因此,說話尖酸刻薄的人,容易眾叛親離,仇人無數,晚年生活悽慘無比。

想要晚年得福,就得學會說好話溫暖別人,良言一句三冬暖,經常說一些鼓勵別人,溫暖別人的話,自然會收穫別人的好感和尊敬,身體健康,幸福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相關焦點

  • 總對你說這三種話的人,人品大多都不好,儘量少來往
    我們在跟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可以說。語言是一個人真實性格的體現,言語即心聲,人品的好壞,體現在一言一語之間。說話,能反映一個人的修養,更能看出一個人的層次。說話最能看出來一個人的品行和修養,總對你說這三種話的人,人品大多都不好,儘量少來往。
  • 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往往暗藏禍患,儘量少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意識到,歲月雖然摧毀了我們的模樣,卻也贈予了我們一顆千錘百鍊的心。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往往暗藏了許多玄機。
  • 「人若命苦,一看便知」,高僧:福薄之人,往往有這三種壞心態
    都說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來就觸及了人生巔峰,為人處世,走到哪都能混得風生水起,節節高升。而有的人一生勤勤懇懇,換來的卻是碌碌無為,更有甚者還要每天節衣縮食,為生計勞累奔波,磕磕絆絆一生,也實在是苦命之人。
  • 農村俗話「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什麼意思?
    記得在小時候經常在夏季納涼的時候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故事,講以前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話,其中有一句「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樹搖葉落很好理解,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樹如果經常搖動的話,會根基不穩,風一吹就倒了,葉子也就掉完了。以前也常被長輩提醒不要因為貪玩去搖樹,特別是植樹節剛種下的小樹苗,如果你經常去搖它的話,那它可能活不了。
  • 農村俗語:樹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更是能夠將人的習性描述的極為細緻,那麼像樹抖葉落,人抖福薄,最松命孬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人抖福薄:作人要踏踏實實,千萬別得瑟,這雨季馬上就要到來了,以後打雷的日子更多,愛裝的更加要小心為妙,農村老人經常講,做人站有個站相,坐有個坐相,坐到哪裡之後,渾身上下跟有蝨子在咬似的,不是雙腿抖動,就是渾身哆嗦,這樣的舉動給人造成的印象是相當輕浮的,對於輕浮之人,自然也是沒人給你交心的,沒人看重於你,對於你的事業自然也就很難有起色,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楞嚴經》上註解:「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這一生多劫難,多災禍,言語不慎,用詞不當是非常重要的禍根來源。關於口語危害,無論是世俗還是佛家,都有描述。譬如晉·傅玄所著的《口銘》中有曰:「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以及佛家常說的:「嘴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這兩者雖然出處不同,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
  • 真正能成大事者,往往管得住嘴,不輕易去說這三種話,你呢?
    許多人人緣不好,事業不順,就是因為 說話不注意分寸,不分場合,口無遮攔給自己的失敗埋下了伏筆。而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對於自己的言行都會有要求,絕不會給自己惹麻煩。人生是由你的一言一行沉澱組成的,能不能管得住自己的嘴巴,甚至決定你過得好與不好。真正能成大事者,往往管得住嘴,不會輕易去說這三種話,你呢?
  • 與人相處,不想被背叛,就少說這三種話
    人交往的過程中有人背叛你,是特別正常的事情。因為人與人的利益總會出現衝突,誰也不會主動放棄自己的利益,去滿足別人的利益。如果想減少別人的背叛,除了在利益方面多注意以外,還要少說以下三種話:一、掏心的話---一說就沒有底牌了首先你要知道別人背叛你,肯定是你的事情是先被別人知道了,不然他拿什麼去背叛你呢?所以關於掏心的話,儘量在職場上少給別人說。這樣你的底牌就不會隨隨便便的被別人知道了,就算你想讓別人背叛你,別人也沒有背叛你的基礎呀!
  • 「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如此說法有道理嗎
    有句農村老話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老祖宗的話蘊含深意,想要提升福報,不妨一看。」,意思就是說人如果經常抖腿的話福氣就會越來越薄,老話常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一個優雅的儀態也會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而倘若一個人在人前經常抖腿,不雅觀不說,也會讓人覺得此人輕浮不穩重,難以擔當重任,試想跟你談合作的人在你面前腿抖動個不停,估計你看著都很不舒服,你也不會信任這麼一副輕佻樣的人。
  • 佛說:口業乃是禍累之始,平時少說這三種話,多積陰德惠濟子孫
    01開篇序人生在世,許多人常想通過修行來做善事,斷惡念,消罪業,但千萬不要忽視了,說話其實也會損耗福報、說話其實也能積累福報,就看你平時經常說什麼話因此,要想積陰德留給子孫後代,平時就一定要修口業,不要亂說話,儘量少說話多做事,能不說話就不要說話,亦如佛說:清淨口業莫造惡業,少說這三種話,利人利己,福氣越積越多。
  • 這三種話請不要說,極損陰德,惡報很大
    而恰恰相反,有時候話說不好,反而會極損陰德,帶來極大的惡報,很可能你吃齋念佛誦經打坐修行了一個月,好不容易積攢了一些福德,結果小小一句話就全斷送了也說不定,實在是太過可惜。都有哪些話我們要非常注意呢?紅塵君總結了一下,主要有這三種。
  • 佛教:如果你信佛,這4種話儘量少說,避免禍從口出!
    就是說人終其一生,得到再多東西,最後什麼也帶不走,能帶走的只是你這一生的善惡之業。由你此生的業力決定你的來世、你未來的因果輪迴。  因此,我們今生所行的每一份善都不是無用的,那都是刻在我們生命裡的福報;我們今生每作的一份惡,都寫在我們的命運裡,任誰也剔除不掉。「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什麼是福?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 尿酸高的人,儘量少吃這三種食物,你可能管不住自己的嘴
    導語:很多人都說病從口入,其實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有非常多的疾病都是自己吃出來的,比如說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這三種疾病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會引發非常多的併發症,比如說高尿酸引發的痛風,就讓很多人都痛不欲生,想要改善這種情況,那麼就要平時管住自己的飲食。
  • 愛說這三種話的人要趁早遠離,你身邊有嗎?
    一個人人品好不好,首先就暴露在說話上面。虛偽的人,奉行的人生原則是利益至上。他們為人處世雖然圓滑,但卻浮誇,看似精明世故,實則自私貪婪。言行舉止中,就能看出他們的品性。喜歡說以下這幾句話,遇到千萬要謹慎,一定要趁早遠離。
  • 守不住自己的嘴,就守不住自己的福
    嘴的功能挺多的,不用細說,朋友們也都知道。嘴能為我們帶來便捷,卻也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傷害。有人說:守不住自己的嘴,就守不住自己的福。我覺得挺有道理的。仔細琢磨了一下,好像真有這回事,至少我們能從兩點看出來。
  • 「命好不好,嘴上見分曉」,高僧:嘴不好的人,多半命不好
    但是現實很多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非得給自己的苦命、禍殃找藉口,還怨天尤人,抱怨上天待自己不公,將這麼一個沉重的「黑鍋」甩給老天爺。事實上,生活中很多命苦之人,其悲慘命運並非蒼天掌控,也不儘是毀在自己手中,多多少少是因為嘴上造業導致的。
  • 人過60歲,需要管住嘴,若是能少吃3種食物,或許離長壽近一步
    人在上了年紀後會有一個想法:我都這個歲數還不能想吃啥吃啥嘛?確實沒錯,為子女和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是該好好享清福。但是享福也要一個好身體才行,不然躺在醫院怎麼享福呢?除了平時注意鍛鍊外,還要記住一句話「病從口入」,所以有些食物要少吃,可以多吃其他的。
  • 一句話既能成事,當然也可以壞事,在生活中有些話儘量少說
    其實在說話和人際交往這一方面,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告誡,那麼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老祖宗給我們的一些告誡。在人際交往中,以下這3類話儘量少說,說多了會折損自己福報,會損害我們的人際關係。對於情緒管控能力好的人來說,可能這些人能克服那些不好的情緒,能轉化自己身上的負能量,能一直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但是有些情緒管控能力不好的人,就總是喜歡說一些負能量的話,說一些怨天尤人和抱怨的話。
  • 俗語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家庭的衰落,源於三種因果
    俗語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家庭的衰落,源於三種因果我們一輩子所求,不過「幸福」二字,即便是人生不能盡皆如意,我們也但求結果美好。中國人的「福」,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磨礪。老祖宗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佛經裡這句話顯然是在教人要心中有福,以期自在。一個人,他自己本身如果是個內心安寧、自在的「福人」,那麼,境隨心轉,福人所居之地,也自然會成為大家都喜愛的福地。
  • 佛說: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有這3大惡習,要儘量改掉!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抱怨自己命不好,一出生就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沒有天生帶來的貴氣,總是很倒黴,也總是羨慕別人有錢,羨慕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如果你整天帶著攀比心過日子,自然都是煩惱。各人有各命,比較沒有意義。你知看到別人當下的福報,卻不知人家背後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