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們分享了中點的四大模型的模型一,當題目中碰到中點的時候,可通過倍長中線的方法來做輔助線,轉移線段,來達到證明結論的目的。
這章,我們繼續分中點四大四大模型的模型二,當題目已知條件,出現等腰三角形,且底邊有一個中點出現的時候,大家試著連接頂點和這個中點。就會出現三線合一。
等腰三角形底邊中點(三線合一)
上述圖片中,就是這次要說中點四大模型中的第二模型,和等腰三角形有關,這個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性質,大家要牢牢地記在心中。前幾篇我們還提到,如果碰到角平分線,且這條線也是垂線,就要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質。
所以大家在看到題目中有等腰三角形,加上底邊的中點的時候,腦袋裡也要立馬浮現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這樣我們才能有思路去做輔助線。
下面,我們來看到例題
例題
我們來分下一下這道題。題中已知條件,AB=AC,有等腰了,又加上BC的中點為M,有這兩個條件了,就符合我們這次要說的三線合一模型,大家連接一下AM,就能知道AM也是△ABC的高了。
根據勾股定理,是不是很容易得出AM=4了呢?這是已知條件加上輔助線所得到的結論,題目中,要讓求MN的長度,MN在Rt△AMC中,那麼我們再來看Rt△AMC,MN⊥AC,那麼MN就是△AMC的高了。
要求MN的長度,你會想到用哪種方法呢?這個時候,大家呢,一定要想到等面積法,這個等面積法是大家特別容易忘記的一個方法。再碰到要求高的時候,大家呢,腦袋裡要先想到這個方法。如果這個方法不行,再想別的方法去做這道題。
什麼是等面積法?就是利用面積相等,來證明其他的線段相等,或者求其他線段的長度。上面的例子,就是可以用等面積法來求。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可列出式子CM*AM=AC*MN,就可求出MN的長度了。
以上就是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中點模型了,大家一定要記住召喚它要有的條件,等腰加底邊中點。連接後,得出的結論是三線合一的結論。
那來幾道練習,大家練練看看,自己有沒有掌握這種輔助線的做法了!
練習
這道題很簡單哦,如果你看懂了例題,這道題應該是很容易想到怎麼證明的。
怎麼樣?大家掌握了麼?沒掌握的可以多看看例題的說明。或者關注留言給我們。我們每天都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做輔助線的方法。